人物檔案:楊劉,四川內江人,2009年12月入伍,中共黨員,現任武警河北總隊石家莊支隊放映員,榮立個人三等功1次。在武警部隊文化影視專業比武競賽中榮獲二等獎,並錄入武警部隊文化影視專業人才儲備庫,2018年被總隊評為「最美官兵」。
作為一名文化影視專業骨幹,楊劉始終努力學習,辛勤耕耘,在提振部隊士氣、豐富官兵文化生活中履行了「追光者」的光榮職責。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老兵楊劉的故事。
勤學苦練,鍛造過硬本領
2017年,參與保障拉練現場
「成功是沒有捷徑可走的,文化影視專業更是一條吃苦的路,必須通過努力和汗水去不斷學習。」從新兵入伍到成為一名士官學員,再到畢業來到武警石家莊支隊,楊劉始終把學習作為孜孜不倦的追求。
在學校學習期間,楊劉抓緊點滴時間學習文化影視專業知識,自費購買了《攝影技巧》《電影理論讀本》《音響工程設計與音響調音技術》等20餘本影視專業書籍,熟記了影視專業類裝備的技術參數,獵取了大量前沿理論知識。「百鍊成鋼,熟能生巧」,這是楊劉苦練本領的座右銘。為了練習好電影放映技術,他常把重達50餘公斤的放映設備,拆了裝、裝了拆……一練就是幾個小時,他常常練得汗流浹背,也無暇顧及。2013年,在學校組織的武警部隊文化影視技術鑒定考核中,他以優異的成績取得了放映員中級證書,成為了技術尖子。
畢業到支隊工作後,白天要正常參加工作和訓練,楊劉就把業餘時間利用起來。清晨,他早起一會兒,學習專業書籍;午休時,他趴在床上寫寫畫畫,思考如何維護保養裝備、排除故障;深夜,回顧模擬完一個個操作流程,他才會睡去……正是靠着這種勤奮刻苦的精神,2017年參加武警部隊文化影視技術鑒定考核,他再次以優異的成績取得了放映員高級證書,成為了這個專業的佼佼者。
任勞任怨,紮實完成任務
2019年,報道基層官兵訓練場景
「強軍路上的『追光者』,就是要用我們的語言和鏡頭,記錄好可愛的官兵,傳遞新時代軍營好聲音。」作為一名「兵記者」,楊劉走遍了支隊全部中隊和執勤點,為的就是採擷基層官兵鮮活的新聞。
2016年7月,井陘山區突發洪水,支隊官兵迅速投入到緊張的抗洪搶險任務中。楊劉堅持深入抗洪一線採訪拍攝,沉重的高清攝像機一抗就是幾小時,肩膀錐刺般疼痛。可是看到鏡頭裡滿身泥巴忙碌救援的戰友,他咬緊牙關堅持着。拍攝時,為了不讓雨水淋濕攝像機,楊劉用雨衣包裹着設備,自己卻任憑雨水沖刷。有時為了捕捉一個鏡頭,他不顧隨時塌方的危險,跳進過膝的泥石流中拍攝。任務完成回到單位後,楊劉又加班加點趕製新聞和專題節目。
那段時間,他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累了就在桌子上趴一會兒。功夫不負有心人。支隊官兵前線抗洪的新聞,各大媒體接連報道。特別是通訊《迷彩挑山工》被軍地媒體刊發後,引起強烈反響,任務官兵代表還受邀參加了河北電視台錄製的專題節目。
敬業奉獻,矢志踐行忠誠
家人一起的時間總是很珍貴
「在部隊,我算得上是一名稱職的軍人。但對家庭來說,我可能就是不合格的丈夫和父親。」家到部隊的距離是一千五百公里,多年來聚少離多的日子,夫妻倆早已習以為常。家人的理解和付出,讓楊劉倍感珍惜。
2018年10月,在被選入代表總隊參加武警部隊文化影視專業比武競賽後,楊劉主動放棄節假日休息時間,每天加班加點訓練。就在備戰比武的關鍵時期,妻子打來的一通電話使他焦慮不安:2歲的兒子高燒不退,輾轉了幾家醫院不見好轉。妻子在電話里已顯得疲憊不堪,但還是體貼地對他說,部隊要是任務忙,就先別請假回來了,自己能撐得住。聽到妻子的訴說,楊劉止不住流下了愧疚自責的淚水……
參加比武完畢後進行包紮
終於到了比武的日子,參賽者都是各總隊層層選拔出的頂尖人物。「賽場如戰場,能和全國各總隊的頂尖高手過招,這樣的機會太難得了。」楊劉沉着應戰。在衛星電視接收調試這一課目比賽中,他的食指被尖銳物體划了一個大口子。滿手鮮血,他竟渾然不知,依舊熟練地操作設備,以小組第一的成績衝進決賽。當評委公布成績時,他才注意到鮮血已浸透衣袖。當時,有戰友跟他開玩笑說,真沒想到文化影視專業比賽還有「流血事件」。他憨笑道:「太投入了,根本停不下來。」接下來的比賽,楊劉更是全身心投入。最終,他用實力證明了自己,以優異成績榮獲武警部隊文化影視專業比武競賽二等獎,並錄入武警部隊文化影視專業人才儲備庫, 為總隊和支隊贏得了榮譽。
2020年,作為支隊先進人物代表進行強軍故事宣講
在平凡中堅守,在堅守中奉獻。楊劉常說:「只有把工作努力地干好,才能回報家人的默默支持。只有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更多貢獻,才能報答部隊對我的培養。我願意做一名強軍路上的『追光者』。」
作者:李廣亞
武警新聞:http://wj.81.cn
可能還喜歡
▎本期監製:吳 敏
▎責任編輯:張旭鋒
▎值班編輯:王龍偉
▎值班校對:張旭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