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香梅:23歲不顧家人反對,嫁給55歲美國將軍,守寡60年不後悔

2024年01月17日22:55:11 軍事 1395

1944年初冬,昆明。


19歲的陳香梅,剛從嶺南大學畢業,成為中央通訊社昆明分社的第一位女記者。


她很快接到主編交代的第一個任務:


「飛虎隊在我們急需的時候,挺身而出幫助我們。我希望你將陳納德將軍和他的部下們,親切地予以人性化的姿態出現。」


於是,在一個晴朗的日子,陳香梅坐上黃包車,朝「第十四航空隊總部」駛去。


車鈴發出清脆的響聲,車夫熟練地穿梭在人群中。


街上到處瀰漫著濃厚的中國氣氛,揉和着油膩、煙熏,敬神用的檀香木,樟腦木的香霧,以及其他千百種味道。


然而,陳香梅無暇去感受這些景象。


一想到即將採訪名震天下的飛虎隊隊長陳納德,她內心有點恐怕不能勝任的驚慌感覺。

陳香梅:23歲不顧家人反對,嫁給55歲美國將軍,守寡60年不後悔 - 天天要聞

陳納德

陳納德,全名克萊爾·李·陳納德,1893年出生於美國。


1937年,陳納德退役,軍銜是空軍上尉。


退役後的陳納德接受宋美齡的邀請,幫助中國組建「筧橋航校」,由此與中國結下了不解之緣。


他原本只打算待3個月,但抗日戰爭爆發後,他毅然選擇留在中國,和中國人民共同奮戰。


「責任、同情是沒有國界的,任何有良知的人都會反抗暴力並幫助他人獲得自由。」


之後,陳納德與美國召集來的飛行員,組成了「美國空軍志願隊」,也就是人們口中的「飛虎隊」。

陳香梅:23歲不顧家人反對,嫁給55歲美國將軍,守寡60年不後悔 - 天天要聞

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陳納德率領的飛虎隊共擊落、擊傷2600多架日機,擊沉上千艘日本商船,炸掉44艘日軍艦艇,擊斃66000多名日軍。


他們還冒着生命危險,為「駝峰航線」上的運輸機提供安全護衛。


自1942年5月開通後,駝峰航線共運送了78萬噸戰略物資,為抗日戰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因此,陳納德得到了人們的崇敬,大家稱他為「人所能遇見的最接近神的人。」


這也是陳香梅感到壓力山大的原因。


她深知自己肩負着向廣大中國讀者,真實而生動地呈現這位英雄人物的重任。


黃包車緩緩停了下來,車夫放下車桿。


陳香梅深吸一口氣,邁步走進「第十四航空隊總部」,同時走進她生命中的春天——

陳香梅:23歲不顧家人反對,嫁給55歲美國將軍,守寡60年不後悔 - 天天要聞

陳香梅

01


當陳香梅來到會議室,其他等候的男記者們充滿了詫異,大家的目光齊刷刷地逼射過來。


甚至,還有人吹起口哨,彷彿在質疑她的能力。


陳香梅強裝鎮定,無視那些目光,徑直走向會議室的一角。


這時,會議室盡頭的一扇門緩緩打開了。


有人輕輕說了一聲:


「老闆來了!」

陳香梅:23歲不顧家人反對,嫁給55歲美國將軍,守寡60年不後悔 - 天天要聞

陳納德

話音剛落,一位黑髮、瘦削、身着皮夾克的美國軍官,昂首闊步而入。


來人撲面而來的清爽健朗,讓陳香梅眼前一亮。


她原本以為年過半百的陳納德將軍,會是一位龍鍾老人。


但此刻,她對他的瞬間印象是:


「這個人具有偉大的意志、力量和勇氣,兼有高超的智慧。他並不——且將永不——衰老。」


初次見面,陳香梅就被陳納德深深地吸引住了。


她帶着近乎輕微震顫的迷惑,凝視着他。


陳納德銳利的目光掃射了一周,以低沉、富有質感的聲音說道:


「下午好,先生們!」


當他的目光觸及陳香梅,又紳士地補充道:


「還有女士好!」


這份友善和尊重,讓陳香梅感受到了一股暖流。


她不禁放鬆下來,原本緊張的情緒也煙消雲散。


陳納德開始介紹第十四航空隊在近期抗戰中所擔任的主要工作。


他的話語充滿力量,每一個字都透露出堅定和自信。


初出茅廬的陳香梅沒能提出一個問題,因為她全部的注意力,都被陳納德的談話吸引住了!

陳香梅:23歲不顧家人反對,嫁給55歲美國將軍,守寡60年不後悔 - 天天要聞

陳納德

02


記者招待會結束。


陳香梅懊惱地發現,自己的筆錄並不多。


正當她為接下來的新聞稿發愁時,陳納德迎面走來。


他主動問候:


「是陳小姐?」


陳香梅受寵若驚,回答道:


「是的,將軍。」


陳納德彬彬有禮地說:


「你的父親最近有信給我,問及你姐姐的近況,他並提到我可能不久就會看見他另一位千金。」


事實上,陳納德跟陳香梅的外交官父親陳應榮是舊識,而且還有恩於她們六姐妹。


事情要追溯到1941年年底——


珍珠港事變爆發的時候,陳香梅和大姐以及四個妹妹,正在香港聖保羅女子書院求學。


那時,她們的母親剛剛去世,父親遠在美國。


年僅16歲的陳香梅毅然擔起「隊長」,帶着姐妹們離開香港,回到內地。


一路上,遇上轟炸,她帶着姐妹們躲避;


遇上封鎖線,她查看地圖尋找最合適途徑繞道而行。


抵達桂林後,陳香梅設法給父親發去電報。


而父親的回信和生活費,正是通過陳納德的副官,傳遞到了陳香梅姐妹手中。


此外,大姐陳靜宜還得到一份工作——成為第十四航空隊的護士。


正因如此,陳香梅將四個妹妹安排在桂林上學,自己則跟隨大姐前往昆明工作。

陳香梅:23歲不顧家人反對,嫁給55歲美國將軍,守寡60年不後悔 - 天天要聞

03


因為是故人之女,陳納德特地留下陳香梅,他邀請道:


「假如你不急於回去寫稿,跟我們一同吃杯茶好嗎?」


陳香梅欣然應允。


茶室里,兩人一邊喝茶、吃蛋糕,一邊用英語交流。


陳香梅希望將陳納德以人性化的姿態,呈現給讀者。


因此,她不斷地詢問他的童年生活,他來中國以前的事,以及他那些有人情味和有趣味的事。


陳納德態度友善,對於她的提問總是耐心細緻地回答。


陳香梅滿載而歸,步履輕快地回到了中央通訊社的辦公室。


一路上,她心情愉悅,甚至想起了那句唐詩:


「春風得意馬蹄疾!」


「我們首次的晤見恰如晨曦乍現。和那些我所遇到的任何人相比擬,他是迥然不同的。他,象旭光,充滿生命,彷彿豁然間,春天走進了我的心房,吹來了嶄新的希望與期待。」


快五點半的時候,夕陽餘暉在白色的山巔上抹上了一層金黃。


陳香梅寫完了第一篇新聞稿,她這樣寫道:


「滿月照臨大地時不再為稱為『轟炸之夜』,因為日本轟炸機已不能避免挑戰、毫無畏懼地穿越月光,向一群無助無告的人民,拋下死亡之彈。日本駕駛員再也不能利用中國,做一個以人類為對象的打靶場,在光天化日之下,賣弄着他們傲慢的低飛技藝,盤踞在不設防的大城小鎮的上空,猛烈無情的炸毀醫院、學校,甚至對稻田裡的農夫,橫加掃射。自從陳納德與他的志願空軍人員來到,日本轟炸機只有在戰鬥機的護航下,始敢飛行……」

陳香梅:23歲不顧家人反對,嫁給55歲美國將軍,守寡60年不後悔 - 天天要聞

04


之後,陳香梅繼續跟進陳納德將軍的一切。


在持續的採訪和資料收集過程中,她挖掘出了許多讀者感興趣的故事,比如:


一天,一位被人們稱為「毛瑞斯祖母」的老太太來到德克薩斯州,揚言道:


「我要在入土之前,坐一次飛機!」


駕駛員們連連搖頭:


「不行,老人家,您年齡太大了,我們無法保證您的安全。」


然而,老太太的決心並未因此動搖。


這時,一位駕駛員站了出來,同意搭載老太太。


未料,兩人剛剛進入駕駛艙,飛機突然傾向一邊,駕駛員直接被摔了出去。


緊接着,飛機如離弦之箭沖向跑道,直刺雲霄!


地面上的人群驚恐萬分,為老太太的命運祈禱:


「可憐的老太太,希望她沒事!」


但接下來的情景,讓這些訓練有素的空軍飛行員目瞪口呆!


只見,飛機一會從半空中俯衝下來,一會又攀緣而起,繼而翻筋斗、滾轉,上演了一連串的花式動作,最後以一種優美的着陸姿態,結束了它的緊急降落。


老太太從容地跨出機艙,一邊向著人群揮舞手臂,一邊摘下了頭上的絲巾、假髮、墨鏡,以及長衫,露出了真容。


人們這才驚訝地發現:


這位老太太竟然是陳納德!


陳香梅生動地描繪了陳納德的勇敢、幽默與親和力,這些新聞稿件大受歡迎,贏得了讀者的喜愛。


最初,陳納德總是忙裡偷閒,抽出10分鐘接受她的採訪。


但漸漸地,時間越拖越久。


「我彷彿意識到他的感覺,何時要我離去。倘若我起身的時間太早,他會舉手留下我。但,我經常知道的。我想,這是一種關係的發軔,延續到他生命的結束。」


這份絕妙的默契,讓他們之間的職業關係,逐漸升華成深厚的友誼。

陳香梅:23歲不顧家人反對,嫁給55歲美國將軍,守寡60年不後悔 - 天天要聞

05


1945年8月8日,陳納德被召回美國。


他離開的那一天,告別儀式盛況空前,成為一個歷史性的時刻。


當陳納德所乘坐的汽車緩緩駛出,街道兩旁擠滿了前來送行的人們。


他們在窗前、在涼台上衝著陳納德揮手歡呼:


「將軍,你為中國所表示的友誼,你與我們同忍受的苦難是無與倫比的。吾人永誌不忘!」


歡送的人群將道路堵得水泄不通,陳納德的汽車無法穿過街道,司機不得不關閉引擎,由人們用手來推動車子。


陳納德索性下車,和身邊的人一一握手道別。


而陳香梅全程跟隨,跟着送他到機場。


當飛機起飛的那一刻,她遙望着飛機模糊於遠方。


「我的喉頭突然感到緊壓。如今,我是孤獨的留在中國了。」

陳香梅:23歲不顧家人反對,嫁給55歲美國將軍,守寡60年不後悔 - 天天要聞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陳納德對自己不能參與受降儀式十分難受,他說:


「8年來我唯一的雄心就是打敗日本,我很希望親眼看看日本人正式宣稱他們的失敗。」


當捷報傳到昆明,在一片狂歡的慶祝聲中,陳香梅第一時間想到了陳納德。


「在昆明的勝利之夜,我瞭然,縱使他知道,他對戰爭結果的貢獻是無與倫比的,因而得到一些滿足,可是他賦離中國的沉痛心情,仍將無時或釋;在一個響遍歡騰情緒的城市,在我房間的一片黑暗中熱淚濕遍我的枕畔。是夜,我對陳納德的愛成為有生命的,燃熾中具有深情。


在那個夜晚,她意識到自己對陳納德由敬生慕、由慕生愛,她已經深深地愛上了他!


然而,這是一場毫無希望的暗戀。


因為,陳納德在18歲大學畢業那年,就迎娶了妻子內爾,他們先後育有8個孩子。

陳香梅:23歲不顧家人反對,嫁給55歲美國將軍,守寡60年不後悔 - 天天要聞

陳納德

06


陳納德回家後不久,他發現自己與妻子的共同語言越來越少。


長達8年的分離和不同的生活環境,使得兩人漸行漸遠。


內爾對他十分冷淡,大部分時間都花在教堂和慈善事業上。


而他們的幾個兒子都已經長大成人,成為軍人,有了自己的家庭。


陳納德感到了無盡的空虛,整天坐卧不安。


他開始默默地希冀:


我在生活里實在只有唯一的志願——


找到一個值得尊敬的妻子,她會給予我情感、尊重,以及深愛。

陳香梅:23歲不顧家人反對,嫁給55歲美國將軍,守寡60年不後悔 - 天天要聞

當這個想法在他的腦海中閃現時,陳香梅年輕的面容隨之浮現了出來。


他回想起在昆明接受採訪、暢所欲言的時光——


他們有時僅僅是用某個詞彙起了話頭,兩人的交流便滔滔不絕。


此刻,陳納德這才後知後覺,自己和這個中國小姑娘有着思想意識上的協同和心靈深處的共鳴。


1945年年底,陳納德和內爾平靜地離婚了。


他重返中國,在上海成立民航空運公司。


這條充滿活力的空中商業航線,像一股新鮮血液注入了戰後疲憊的中國。

陳香梅:23歲不顧家人反對,嫁給55歲美國將軍,守寡60年不後悔 - 天天要聞

07


巧合的是,陳香梅被調到了上海分社。


在上海,她住在外公廖鳳舒家(廖仲凱胞兄)。


身為一名新聞記者,陳香梅很快在工作中與陳納德重逢了。


一天,陳納德邀請陳香梅一起出去吃飯。


在餐桌上,兩人為重逢乾杯後,陳納德突然鄭重地說:


「我有重要的事情告訴你——我已經是一個自由人了。」


陳香梅驚訝地看着他,心中不禁猜想他為什麼要告訴自己這個消息。


陳納德接着解釋道:


「我們離婚了,就某方面說我最早來中國時,真正的離婚似乎已經發生了。是八年前,戰爭中的八年,遠距家鄉一萬二千里。此時我已瞭然,我的工作將在中國。而我的妻子再度表示,不願和我一起來到此地。我不責備她。多年前她沒有來,我也不責備她。我們有着不同的興趣,生活在不同的世界裏。」


說著,他深情地望着陳香梅的眼睛,認真地告白:


「過去我不能告訴你,但我感覺你必然會知道,我愛你,而且已愛你很久了。我要你嫁給我。」


陳納德一直是陳香梅心中的偶像,這突如其來的求婚讓她感到如夢似幻。


她努力讓自己保持鎮定,輕聲說道:


「請給我一點時間,將軍,我需要時間來考慮。」

陳香梅:23歲不顧家人反對,嫁給55歲美國將軍,守寡60年不後悔 - 天天要聞

08


陳香梅經過深思熟慮,給出了她的答案:


「我願意。」


但兩人相差32歲,且陳納德是個外國人,陳香梅的外公廖鳳舒嚴肅地說:


「我們家族中還從來沒有人與外國人結過婚,我不希望你在這方面成為第一個。」


外婆邱雅琴也搖着頭憂愁地說:


「你為什麼要嫁給一個外國人?他也不年輕了。有不少高尚的中國男人願意娶你的。」

陳香梅:23歲不顧家人反對,嫁給55歲美國將軍,守寡60年不後悔 - 天天要聞

但陳香梅並沒有被這些反對的聲音所動搖。


她策划了一場「橋牌」攻勢,以此安排陳納德華麗登場。


陳納德一進廖家,就給邱雅琴送上一束鮮艷的玫瑰花。


緊接着,他陪廖鳳舒玩起了橋牌,巧妙地放水,讓急於獲勝的「小老頭」贏得了比賽。


就這樣,兩位老人樂開了花,逐漸接受了這個年過半百的外孫女婿。

陳香梅:23歲不顧家人反對,嫁給55歲美國將軍,守寡60年不後悔 - 天天要聞

而遠在大洋彼岸的陳應榮得知女兒的決定,他立刻趕回上海。


他堅決反對女兒嫁給自己的好友:


「將軍的年紀那麼大,如果他過世了,你怎麼辦?」


面對父親的勸告,陳香梅堅定地說:


我寧願和一個我愛的人,共度五年或十年的日子,而不願跟一個我沒有興趣的人,相處終生。

陳香梅:23歲不顧家人反對,嫁給55歲美國將軍,守寡60年不後悔 - 天天要聞

09


誰知一語成讖,剛好就是十年。


1947年12月21日,23歲的陳香梅與55歲的陳納德喜結連理。


兩人結為患難與共的情義夫妻,後育有兩個女兒。


婚後,陳香梅為了支持丈夫的事業,她辭去記者的職務,轉而在陳納德旗下的航空公司任職。


兩人朝夕相處,共同奮鬥,生活和感情都十分美滿。


「我們年年親密,我們同享着摯愛的每一時刻。」

陳香梅:23歲不顧家人反對,嫁給55歲美國將軍,守寡60年不後悔 - 天天要聞

然而,美好的愛情和幸福常要遭到天神嫉妒的。


1958年7月27日,陳納德因肺癌離世,享年65歲。


在他臨終前的一次手術前夕,他給妻子和女兒留下了一封信,放在枕頭下。


「最親愛的小東西:


我並不懷疑,明天手術後,我仍會活着,與你以及我們摯愛的女兒們共同度過許多歲月。然而,你是明白的,一切事都掌握在上帝手中,沒有人知道他將於何時被召返他所來的地方。


設若一旦我不能再見你或與你同在,在精神上我將永久伴着你及孩子們。我以任何一個人所可能付出的愛,愛你和她們,我同時相信愛將永垂於死後。


要記住並教導我們的孩子們,生命中確切的真諦——要品行端正,要誠實,忠貞,並以慈愛及於他人。生活不可過分奢侈,不要嫉妒別人,享受人間生活的舒適以及不以匱乏為憂。要謙和並全心致力於你選取的職業。」


這來自陳納德的叮嚀和囑咐,一字一句直擊陳香梅的心理防線。


後來,她每讀一次都淚眼朦朧。


「從這次後,我曾讀過多少遍,可是最後的話總是變得模糊不清。」


陳納德去世後,他的遺體被安葬在華盛頓阿靈頓國家公墓。


墓碑上用中文刻着「陳納德將軍之墓」,這是阿靈頓國家公墓中唯一的中文刻字。

陳香梅:23歲不顧家人反對,嫁給55歲美國將軍,守寡60年不後悔 - 天天要聞

10


為了不再觸景生情,陳香梅決定帶着兩個女兒離開原來的家,遷往華盛頓,開啟獨闖美國的生涯。


「午後的驕陽光輝普照,房屋情景依然。將軍親手栽種的玫瑰、山茶、梔子花,以及別種可人的花卉明艷盛開。我感到閃擊而過的是奇異與不合時宜,而今將軍業已作古,一切竟是昔日景象。


我穿過走廊,步入空寂的房舍,卧室未曾稍動,一起都是我們離開時的模樣。


中國人有句俗語,『若不能共渡今生,願來世再結為夫婦。』但是,此際,我整個人間的生命要在沒有他的空白里延續下去。他此生了此生休,奈何!奈何!


一度心愛的房舍如今僅屬記憶之中,傷懷中,我才了解必須摒離這裡。


我深知我將不以此處為家,它刻骨銘心的傷害我。


我亦不願再住台北,因為那兒將惹起無數憶念。將軍曾欲孩子們受教育於美國。我要留下。」

陳香梅:23歲不顧家人反對,嫁給55歲美國將軍,守寡60年不後悔 - 天天要聞

往後餘生,陳香梅沒有再嫁。


每當有人勸她再婚時,她總是堅定地說:


「我是要和陳納德將軍合葬的陳納德夫人,是不可以與外人結合的。」


她還借伊麗莎白·白朗寧的詩句,來表達對陳納德至死不渝的愛:


「如果上帝願意,我將於死後多愛你些。」

陳香梅:23歲不顧家人反對,嫁給55歲美國將軍,守寡60年不後悔 - 天天要聞

11


1962年,陳香梅將她與陳納德這段心心相印的愛情,寫成一部感人至深的自傳《一千個春天》。


兩人10年的美滿婚姻、伉儷情深,情到濃時卻一朝生離死別,令無數讀者為之動容。


《一千個春天》剛一出版就被搶購一空,短短一年內便發行了20版!


人們對陳香梅充滿了濃厚興趣,各大俱樂部和雜誌紛紛邀請她去演講。

陳香梅:23歲不顧家人反對,嫁給55歲美國將軍,守寡60年不後悔 - 天天要聞

因這部暢銷書和她的演講才華,陳香梅逐漸成為公眾的焦點,並受邀踏入政壇。


她接受肯尼迪委任到白宮工作,成為進入白宮的華裔第一人。


之後,前後8位美國總統都對她委以重任。


她還擔任了飛虎航空公司的副總裁,在美國政界和商界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陳香梅:23歲不顧家人反對,嫁給55歲美國將軍,守寡60年不後悔 - 天天要聞

與此同時,陳香梅從未忘記自己的根,她用自己的積蓄不斷地為祖國做貢獻:


1984年,陳香梅在中國設立專項教育基金——


多年來,僅在廣州一地,接受的陳香梅教育獎金就超過200萬。


除此之外,武漢、南昌、南京、瀋陽、長春等城市,也設有陳香梅貢獻的專項教育獎勵資金。


除了在教育上做出資助,她還在上海設立了基金會,專門為下崗女工提供專項技能培訓,幫助她們找到新的工作機會。


1999年,她又建立「香梅千校工程」和「陳香梅優秀校長獎」,以幫助西部邊遠地區發展學校和培養教師。


……


這只是她眾多貢獻中的一部分。


陳香梅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她用自己的不懈奮鬥和愛心書寫了一段感人至深的華章。

陳香梅:23歲不顧家人反對,嫁給55歲美國將軍,守寡60年不後悔 - 天天要聞

12


2018年3月30日,陳香梅因病逝世,享年93歲。


她的一生雖充滿輝煌,但也經歷了無數的辛酸與苦楚。


在她年輕的時候,她與丈夫僅過了10年的婚姻生活,30歲出頭的她便早早地承受喪夫之痛。


因此,一些人感嘆陳香梅的命運多舛,認為她與陳納德的結合充滿了不幸,她的幸福太過短暫。


然而,陳香梅生前卻有着不同的看法。


她曾經真摯地說:


「和陳納德相愛的十年,是我們都深愛對方的十年。


我的一生親情享受過,愛情更刻骨銘心,我來人間一趟是值得的,我沒有白活。」

陳香梅:23歲不顧家人反對,嫁給55歲美國將軍,守寡60年不後悔 - 天天要聞

正如《一千個春天》的結尾,她這般深情地寫道:


「我們共相依偎的短暫生命,恰如中國詩人王維的名句:


山中一夜雨,


樹杪百重泉。


在我的心坎上,有一個千個春天。」


參考書籍:

01《一千個春天:婚姻的自述》——陳香梅

02《陳香梅:戰火中的傳奇愛情》——白瑾萱

#看見人間百態#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交通科研老兵:凍土變「芝麻糊」,如何在「芝麻糊」上修路是非常大的挑戰 - 天天要聞

交通科研老兵:凍土變「芝麻糊」,如何在「芝麻糊」上修路是非常大的挑戰

5月2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征程上的奮鬥者」中外記者見面會,來自交通領域的代表圍繞「加快建設交通強國 勇當開路先鋒」與記者見面交流。在見面會上,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基礎研究創新中心副主任田波分享了一段在高原上搞科研時的難忘經歷。當時由於臨近春節找不到幫手,他們只能自己搬運砂石料和水泥。「卸完...
德國資助烏克蘭生產遠程武器 俄羅斯警告德「已再次成為敵人」 - 天天要聞

德國資助烏克蘭生產遠程武器 俄羅斯警告德「已再次成為敵人」

新華社北京5月29日電 德國總理弗里德里希·默茨28日宣布德國將出資支持烏克蘭生產遠程武器。雖然默茨並未明確表態會否向烏克蘭提供可打擊俄羅斯境內目標的「金牛座」巡航導彈,但是俄方已視德國「直接捲入」俄烏衝突,並警告德國「已再次成為敵人」。 5月9日,德國總理默茨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出席新聞發佈會。新華社記者彭子...
震撼!國內首次海上軟着陸火箭回收試驗,在煙台海陽圓滿成功 - 天天要聞

震撼!國內首次海上軟着陸火箭回收試驗,在煙台海陽圓滿成功

5月29日4時40分,箭元科技元行者一號驗證型火箭在海陽東方航天港進行了首次飛行回收試驗,試驗取得圓滿成功。元行者一號驗證型火箭為全尺寸薄壁不鏽鋼火箭,直徑4.2米,總高度約26.8米,起飛質量約57噸,試驗飛行時長125秒,飛行高度約2.5公里。本次飛行試驗順利完成點火起飛、滿推力爬升、變推力調節、發動機一次關機、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