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5月13日至16日,在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東南孟良崮地區,號稱國民黨五大主力之首的第74師,在4天的時間內,就被解放軍全部殲滅。
第74師被殲滅,有以下三個原因,第一個是國民黨反動派狂妄自大,第二個原因是國民黨反動派內部不團結,第三個原因是國民黨反動派不得民心。
我們先來說第一個原因。1946年7月,國民黨調集了大約30萬人的部隊,重點攻擊華東解放區。國民黨軍第74師,也在這30萬人的部隊裏面。
第74師在抗日戰爭時期,是國民革命軍第74軍,這支部隊被譽為「抗日鐵軍」。
抗日戰爭結束後,第74軍被整編為第74師。整編第74師被譽為天下第一師,是當時國民黨反動派軍隊精銳中的精銳。
整編第74師有3萬多人,全部是美械裝備。
國民黨反動派一開始採取的是穩紮穩打的戰略,因為國民黨軍的機械化部隊有武器上的優勢,抱成一團的國民黨部隊,讓解放軍一時之間還不好對付。
為了尋找戰機,華東野戰軍的主力,主動向後進行了撤退。
華東野戰軍撤退之後,蔣介石和陸軍總司令顧祝同出現了錯誤的判斷,他們誤認為華東解放軍是打不贏國民黨軍隊了,才選擇後退了。
於是蔣介石和顧祝同給前線下達了快速追擊的命令,蔣介石和顧祝同的決策出了錯誤後,前線第一兵團的兵團司令湯恩伯為了搶功給整編第74師和整編第25師,也下達了快速推進的命令,於是湯恩伯的兵團,就與其他國民黨軍隊拉開了距離。
然後第74師的師長張靈甫為了搶頭功,又甩開了他兩翼的掩護部隊,孤軍深入。然後第74師就陷入了解放軍10萬大軍的包圍之中。
在第74師被包圍之初,蔣介石和顧祝同認為解放軍沒有殲滅第74師的能力,然後又給第74師下達了固守待援的命令。
第74師被包圍後,師長張靈甫自己也認為,以第74師的實力,完全可以守住解放軍的攻擊,然後等待援軍到來,還可以反包圍解放軍。
這就是國民黨指揮人員的狂妄,他們認為自己在武器上佔有優勢,就不把解放軍放在眼裡。
第二個國民黨內部不團結的原因。就在蔣介石和張靈甫還在打着如意算盤的時候,國民黨軍其他的部隊,卻並不這麼想。
因為張靈甫自恃作戰有功,驕橫跋扈,平時就與其他部隊的關係不好。
在第74師被包圍後,蔣介石調集了10個整編師去救援,但是他們並沒有盡全力去營救第74師。
救援第74師的部隊,有的都已經到了距離孟良崮只有5千米的地方,甚至炮彈都能打到孟良崮了。
第三個原因,當地的老百姓在國民黨軍經過的時候,沒有給國民黨軍留下一點有用的戰略物資,也沒有人願意配合國民黨軍。
相反的是,解放軍在攻擊國民黨軍隊的時候,當地的百姓都主動去給解放軍做後勤,有20多萬民工參加了支援解放軍的戰鬥。
正是在這一系列原因下,號稱國民黨軍天下第一師的第74師,於1947年5月16日的上午,在孟良崮地區被全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