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新聞:今年八一建軍節以來,央視總台在黃金時段播出的8集專題片《逐夢》引發廣泛關注。這部片子是什麼來頭,又披露了哪些關鍵信息呢?
特約評論員 吳蔚:《逐夢》的定位是「思想解讀類融媒體片」,這是一個比較新穎的專題片體裁,讓我想到了去年10月在黨的二十大前夕,央視總台播出的15集涉軍專題片《追光》。出品方也恰好也是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中央網信辦與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從專題片的命名上看,我們基本可以認為《逐夢》是《追光》的姊妹篇。
思想解讀類專題片,解讀的是習近平強軍思想;逐夢,追逐的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如期實現的強軍夢,是中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的團圓夢。
內行看門道,每當重要政治節點來臨,中央軍委出品的涉軍專題片往往是觀察中國國防建設、軍事鬥爭準備的重要窗口。你能在這些專題片中看到密級很高的珍貴鏡頭,比如航母編隊執行重大演訓任務,比如某個神秘作戰單位的飛行員以新型戰機為背景向祖國人民報告,再比如某新型裝備列裝部隊的江湖傳聞正式得到官方證實。可以說,這類專題片每一個鏡頭都經過精心挑選、層層把關,每一幀畫面都暗含千言萬語、值得細細解讀,每一句解說詞都凝聚了從解放軍「中樞神經系統」到一線官兵共同意志的結晶,它釋放的每一個信號都令國人鼓舞,令敵人膽寒。
細看《逐夢》,習近平強軍思想是牽引全篇的主軸,如何踐行這個思想則是每一個精彩故事緩緩鋪開的動機。在《逐夢》里,我們不光要看到人與裝備的互動,更要看到人與思想的激蕩、人與軍魂的融合。
我留意到,《逐夢》集中講述了一批中國青年報國參軍,在解放軍「種子部隊」里茁壯成長的故事。比如在「杜鳳瑞」部隊駕駛殲-16戰機苦練精確制導武器戰法的年輕飛行員,比如巾幗不讓鬚眉一步步成長為航母山東艦航行值更官的女上尉李韻晗,再比如「硬骨頭六連」的年輕戰士們如何在「140名官兵犧牲127人」的英烈事迹激勵下,打贏「下一場最艱難的戰鬥」。
我還留意到,《逐夢》對「下一場軍事鬥爭」堂堂正正的描寫。第73集團軍某兩棲合成旅一位老士官,站在登陸艦的甲板上,看着戰友的兩棲突擊車劈波斬浪,他說了這樣一句話:「我想去看看海峽的那一邊」。這是一個無比清晰的信號,軍改以來,解放軍陸軍一批單位轉隸移防,改革為兩棲作戰單位。為的就是「當那一天來臨」,他們將作為攻台主力部隊斬將奪旗,飲馬淡水河。
值得注意的是,《逐夢》播出的這段時間恰好也是佩洛西竄訪台灣一周年。這一性質惡劣的事情勾勒出我們正面臨的「風高浪急」局勢的冰山一角。也警示我們,雖然我們身處和平年代,但世界卻不太平,必須認識到,國泰民安的背後是解放軍對強軍備戰一刻不停的追逐。敢戰方能止戰,能戰方能言和。
直新聞:另一方面,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接受美國媒體專訪時表示,儘管台積電正在美國投資建廠,但仍需要紮根台灣。您如何解讀這句話?美國為何一再要求台積電從台灣「撤離」?
特約評論員 吳蔚:其實我用一句話就能概括這個博弈:在美國眼中,台積電實際上是美積電,美國自認為是台積電的「爸爸」。若干年後當爹的敲開寄養家庭的門,說要強行把孩子抱走,島內的政客們和企業家們,恐怕是攔不住的。劉德音的潛台詞表達的是一種深層次的危機感。
為什麼這麼說呢?回看一下台積電的發家史就明白了,這是一家在美國眼皮子底下牽線,由台灣當局出資,台「工研院」與荷蘭飛利浦合作籌組的一家半導體製造公司,主業是晶圓代工。它是乘着美國對全球產業鏈布局、技術轉移的風口起飛的。在這個三角合作關係中,美國因素才是真正起決定作用的「拱頂」,在美國的同意下,台積電注資荷蘭ASML公司成為股東之一,荷蘭在美國的監督下向台積電供應一系列先進制程生產工具。也就是說,在美國政府看來,台積電能夠獲得如今全球半導體頭把交椅的江湖地位,全靠自己保駕護航,美利堅才是台積電的「造物主」。
那麼緣何美國萌生了要把台積電所謂「搬回美國」的想法呢?我認為主要是兩大因素:第一,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美國急需控制芯片先進制程加工的主導權,最好就在自己的家裡、在自己的眼皮底下;第二,隨着中美政治經濟軍事實力在西太平洋的新變化,美國逐漸意識到「台灣終究要丟」,正是在這種「撤退心態」的指導下,美國打算將台灣島內有價值的資產搬走,堅壁清野,最好只剩一個光禿禿全是鐵絲網與地雷陣的「豪豬戰場」。
那我們該如何理解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這句話呢?在我看來,他是從產業轉移的可行性上進行論述的。台積電在台灣島內紮根了半個世紀,已經長成了一棵參天大樹。最先進的製程工藝全在島內,它的背後是幾代科學家與工程師、工藝師們持續不斷的努力。這些人也大多在台灣紮根了,要讓他們全都乖乖聽話舉家搬遷至美國,是很不現實的。更何況,在美國政府看來,台積電在美國設廠,是要帶動美國本地就業的,這就意味着台積電必須在美國大量招募員工,讓這些美國人一入職就去從事5納米級別的先進制程,廠子建好了就要形成量產,這簡直是天方夜譚,是政客動動嘴皮子拍拍腦袋的離譜想像。
此外,我還要提醒一點,美國政府對台積電的布局分為兩個層面。一方面,美國只要台積電的先進制程,另一方面美國也希望台積電能夠繼續霸佔成熟製程的市場佔有率,進一步延緩中國大陸芯片產業的發展。對於電子消費品而言,沒有市場便很難擁有攻堅先進制程的資金,只靠政府支持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我們在台積電身上看到了美國對中國實施科技戰的基本思路。
作者丨吳蔚,直新聞高級主筆,深圳衛視《直播港澳台》特約評論員
編輯丨劉瑩,深圳衛視直新聞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