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還在一眾媒體面前,高呼「這是大談判時代」的台灣鴻海集團創始人郭台銘,又前往金門發表自己的兩岸論述。據台媒5月13號發佈的報道稱,郭台銘在當天早上前往金門和平紀念園區舉行造勢活動,他先是讚揚了過去金馬兩地作為「最前線」的歷史貢獻,同時也發表了他的「和平宣言」。
郭台銘稱,大陸帶有針對性的軍事動作,目標並不是台灣人民,而是一再挑釁的民進黨當局。因此,他成為台灣地區領導人之後,將會在金門與大陸進行政治談判,而且要將金門定為兩岸常設談判點。郭台銘表示,他領導下的台當局,會重新拾起九二共識,而且會依照「一中各表」的原則與大陸進行談判。郭台銘還重點批判民進黨對九二共識的歪曲,致使島內族群對立、島外兩岸對峙。郭台銘揚言,就算兩岸政治談判還沒有迎來最終結果,兩岸也應該站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恢復民間交流。
如果從表面來看,郭台銘的這番話幾乎完全是站在大陸的角度去詮釋兩岸未來,並且用最直接的方式揭露了民進黨的「假和平、真台獨」的本質。但是當我們將郭台銘對兩岸未來的期許,以及對民進黨的斥責進行剝離,不難發現他這番話的內里依舊是「拒統」。首先,九二共識的本意,是考慮到兩岸日益頻繁的民間交流,為更好地服務於兩岸人民,促進兩岸民間交流,解決兩岸事務性商談中的政治障礙,雙方可以不對「一個中國」的政治含義進行討論,但是要對「一個中國」原則給予最基本的支持態度,也就是「兩岸同屬一中」。
其次,根據當時海基會在雙方商談最後階段提出的表述方式,是建議「用各自口頭聲明的方式表述一個中國原則」。而海協會也作出了進一步完善,其要點是「兩岸都堅持一中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統一,但是在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含義」。
海基會對此並未表現出異議,而九二共識的確立,也為日後的第一次汪辜會談創造了條件。歸根結底,九二共識既賦予了雙方可以在口頭上對「一個中國」進行不同的政治解讀,同時又將國家完全統一作為終極目標。可問題在於自馬英九開始,台當局就將本該用於模糊化操作的「各表」,與真正的核心原則「一中」並列,最終的結果就是「一中」反而退居二線,「各表」成為了重點。
而郭台銘的兩岸論述,則是要以「一中各表」作為談判原則,這或許不能稱之為「台獨」,但肯定是屬於「拒統」。因為究其本質,郭台銘的兩岸論述與民進黨沒有本質上的區別,都是在刻意忽略九二共識當中「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內容。郭台銘信誓旦旦說,自己是為了兩岸謀和平、謀繁榮。
殊不知,台當局一天不以兩岸統一作為最高目標,外部勢力就始終能找到干涉的切入點,兩岸就不可能實現真正的和平與繁榮。郭台銘或許是一個精明能幹的商人,但是在容不得半點弄虛作假的國家主權、領土的核心議題上,小聰明只能帶來大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