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7日19時30分,儀隴縣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在行政中心202會議室舉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2022年第9次新聞發佈會,通報「11.26」新冠肺炎疫情情況、校園疫情防控相關事項及當前疫情防控最新要求。
縣衛健局通報了「11.26」新冠肺炎疫情情況。
11月26日,三蛟鎮發現1例本土新冠肺炎陽性病例,經市縣兩級疾控專家研判調查,該病例的主要活動軌跡涉及三蛟鎮文化路49號,觀紫鎮仙山路7號,金城鎮南街,新政鎮高廬御品小區11棟和5棟1單元、東南國際小區6單元。截至11月27日17時,本輪疫情涉及陽性病例的所有密切接觸者均已按規範要求排查管控到位。
「11.26」疫情發生後,縣委、縣政府立即召開縣委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和縣應急指揮部疫情防控調度會議進行安排部署。專業技術人員迅速趕赴現場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按照「六快」(快管、快追、快隔、快采、快檢、快報)要求,點面同步,縣鄉村三級聯動,統籌力量開展流調溯源排查密接者,同步開展核酸檢測、人員管控、環境消殺等工作,已完成重點場所及重點人員管控。積極做好隔離房間儲備、轉運車輛調派、區域核酸檢測、生活物質保障等工作,確保社會安全穩定。
同時,為方便城區群眾進行核酸採樣,在縣城原有8家醫療衛生機構核酸採樣點的基礎上,新增六一社區第一衛生服務站、新南社區第一衛生服務站、新南社區第二社區衛生服務站、大東社區衛生室、南門社區第二衛生服務站等5個便民核酸採樣點,最大限度滿足縣城居民及時願檢盡檢需求。
縣教科體局介紹了校園疫情防控工作相關事項。
一是抓實校園常態化防控措施。嚴格落實第九版國家疫情防控方案和中小學、托幼機構第六版新冠疫情防控技術方案,堅持人、物、環境同防,嚴防疫情輸入校園和擴散蔓延。嚴格執行校園相對封閉式管理要求,建立校園人員進出登記、掃碼、測溫、消毒制度。堅持做好晨檢午查,嚴格控制各類聚集性活動,加強教室、食堂、宿舍等重點場所管理,細化師生員工個人衛生、環境清潔、日常消毒等各環節防控。
二是加強師生員工個人防護。進一步加強全縣學校疫情防控宣傳教育,提高師生員工防範意識,引導師生員工理性認識疫情,積極接種新冠疫苗,養成科學戴口罩、主動進行健康監測、保持安全社交距離等良好習慣。嚴格實行離(返)儀報備制度,師生員工離儀外出或返儀前主動向學校及屬地社區報告行程軌跡和健康狀況。
三是提升快速應急處置能力。堅持預防為主,落實「四早」要求,強化多病共防,結合第九版防控方案、「二十條優化措施」以及市縣有關疫情防控要求,因時因勢不斷完善學校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應急預案;進一步提高學校疫情監測、預警和處置能力,完善校地協同、聯防聯控的校園疫情應急處置保障機制,確保發生校園疫情後,學校能在屬地和縣級有關部門支持下,以快制快、精準高效控制疫情,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對教育教學秩序和學習效果的影響。
縣疾控中心通報了當前疫情防控最新要求。
近7日內有高風險區旅居史的來(返)儀人員,實施7天居家隔離。近7日內有新疆喀什市、圖木舒克市、阿克蘇市、阿拉爾市、和田市、庫爾勒市旅居史的來(返)儀人員,實施「3天集中隔離+3天重點人員監測」。近7日有省外低風險區旅居史的來(返)儀人員,自抵達目的地社區(村)當日起,施行「3天居家健康監測+3天重點人員監測」。其他省外來(返)儀人員,在入川前,要主動向目的地所在社區(村)報備,嚴格落實「入川即檢」,實施3天3檢。跨省流動人員,需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乘坐飛機、火車、長途客運汽車、客運船舶等交通工具。近7日有省內低風險區旅居史人員,原則上不跨市(州)流動,確需跨市(州)流動的需持24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到達目的地後,實施3天3檢。
上述防控措施原則上按以下要求落實:居家隔離期間,共同居住者一併遵守居家隔離要求,不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實行集中隔離; 居家健康監測期間,單間、單衛、單獨居住,3次上門核酸採樣,如與人同住,共同居住者及其本人不得外出,拒絕一切探訪; 如不具備居家健康監測條件的,當地可實施集中隔離或集中居住酒店落實居家健康監測; 重點人員監測期間,3天3檢,少外出,不聚集; 3天3檢,每次間隔24小時及以上,第1次核酸檢測陰性後可有序流動,但不前往空間密閉、人員密集的重點公共場所,來(返)儀後第5天需再完成1次核酸檢測。
縣疾控中心倡導全縣居民外出要規範戴口罩,機關企事業單位、重點場所、重點機構、賓館酒店、旅遊景區等公共場所要嚴格落實單位主體責任,開展「掃場所碼、戴口罩、健康碼、行程卡、風險城市旅居史、72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查驗; 居民小區要對進出人員嚴格執行戴口罩必查、健康碼必查、掃場所碼必查 「三必查」措施;市民要加強對自己及家人的健康監測,如出現發熱、乾咳、咽痛等「十大癥狀」,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就近前往發熱門診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