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不僅決定着我們每天的睡眠質量,更影響着卧室的居住舒適度。
所以,我們在選床的時候,千萬不能馬虎,除了看顏值,今天分享的這10個方面也要注意,不是矯情亂說,都是很多人花錢買的教訓。
1、不選矮靠背床頭
矮靠背的床頭,一般都是為了凹造型的,像泡芙床、豆腐塊床等,顏值不錯,但舒適性真不敢保證,人躺上去腦袋會懸空,坐靠體驗感就更不用說了。
但床頭太高也不行,直逼頭頂,靠或睡都會有空間壓迫感。
所以,選床時,建議床頭靠墊高度(從床墊頂部到靠墊頂部)在45cm左右為佳,人躺卧剛好,也不會感覺壓抑。
2、不選人造皮床靠
人造皮,最大的問題就是,容易老化、開裂,且看起來死板,摸起來發澀,質感很一般,容易顯廉價,包括價格便宜的科技布,也存在類似問題,能不選就不選。
有預算,喜歡皮面的,就直接上頭層牛皮,耐用,透氣性好,且手感柔軟細膩,也好打理,除了貴沒其他問題。
預算一般,或喜歡布藝的柔和感的話,那就選擇可拆洗的布藝床頭,性價比更高,但最好表面是光滑的,顆粒感強的太容易積灰。
至於,實木硬板床,雖然環保好打理,但舒適度還是欠缺,看自己喜好,可酌情選擇。
3、不選公仔棉填充軟靠
公仔棉,就是最早用於玩具公仔里的填充物,價格便宜,但密度太低,容易變形塌陷,壽命也就3-5年,能不選就不選。
更建議高密度海綿軟靠,回彈性好,不易塌陷,用十來年都沒問題。
兩者也很好分辨,肉眼一看便知。
如果預算滿足,還可繼續往上走,選擇高密度海綿外加一層羽絨材質的,羽絨的軟中和掉海綿的硬,靠卧包裹性、舒適度都會更優。
4、不選滿鋪床板
滿鋪床板看似結實,但其實透氣性很差,北方尚可能用,南方很容易返潮發霉,現在有排骨架床板,穩定性好,還特別透氣,更建議選擇後者。
但要注意,排骨架材質要選純實木的(松木打底,櫸木更好),不選密度板、膠合板之類的,板材類型從排骨架的橫截面就能看出。
再就是,排骨架之間的縫隙也很關鍵,最好不超過5cm,因為床墊的獨立彈簧直徑都是≤5cm的,排骨架縫隙太寬的話,彈簧容易卡在中間,導致床墊受力不均,發生變形。
除此之外,排骨架的支撐鐵件也要注意,除了四周的主要受力件及中間兩條縱梁外,左右排骨架中部加固的縱梁,比沒有的,支撐性要更好。
窗框的角碼,最起碼要2cm厚,才能有效承托,太薄的穩定性不夠。
5、不選密度板床架
就是下圖尖頭指示的部位,床四周一圈的主要框架,起到承托排骨架、床墊的主要作用。
為了美觀性,很多商家都是軟包將其包起來的,這就很容易出貓膩,說是實木板,結果打開是密度板,不光小廠,不少大廠也是這樣搞的。
所以,買床時,這一點要問清楚,最好現場就打開看看,都給你包起來打不開的,肯定有問題。
6、不選尖銳床角
這個很簡單,床腳太尖銳,孩子玩耍、大人不小心,都很容易磕碰上去,有一定安全隱患。
選這種圓弧的床角,就會好很多。
7、不選八字床腳
所謂八字床腳,就是角上四條腿是往外撇的,容易絆腳不說,床頭那一側還會因為踢腳線的存在,導致床頭不能完全靠牆,留有縫隙,很是雞肋,能不選就不選。
而選擇內收款床腳,就不存在此類問題。
床腳除了四個角有之外,中部的縱梁底部也帶支撐腳的話,也是加分項,穩固性會更好,目前市場上內側支撐腳有4個、6個、8個的,建議6個以上為好。
8、不選床架距地12cm以下的
床架完全貼地還好,最起碼不藏污納垢,像那種高不高低不低的,最難受,不好清理,還總愛鑽臟污。
建議選擇床架距地12cm以上的,大部分掃地機械人都能完美進入,衛生打掃更輕鬆。
9、不選墨菲床(隱形床)
墨菲床,以節省空間為目的,不用時可以收在牆面上,使用時再放下來,看似有用,但其實裝過的很多人反應,非常雞肋。
只要家裡是正常居住,白天也會有休息的需求,反覆拉開收起來很麻煩。
即便是裝在次卧、書房,給偶爾來的家屬用,也不划算,犧牲一大面收納櫃的空間,去裝一個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用上的床,真不如來個摺疊床更省事兒。
所以,正常情況下,真心不建議裝。
10、不盲目跟風的床的選項
- 箱體床還是普通床?
箱體床的好處就是,底部可儲物,對小空間友好,但款式不如普通床多,顏值一般,具體選哪個,主要還是看是否有儲物需求。
- 嵌入式床還是齊邊床?
嵌入式床,床墊是鑲嵌到床架里的,不易移位,顯大氣,但相對更占空間,且邊角容易磕碰人。
齊邊的,床墊相對易移位,但更省空間,對小戶型友好。
如果是大卧室,那根據喜好隨意選擇,小卧室的話,建議齊邊的更合適。
- 床的高度?
根據墊子而定,一般墊子的高度為25-30cm,而床總高以50-60cm為宜,以此去推算床架的高度即可。
- 床靠厚度?
越厚的,舒適感、包裹感更好,且造型豐富,更顯大氣。
但選擇前提,依然是卧室面積,提前量好尺寸,避免因床靠太厚導致床不好擺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