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招牌十分顯眼,標註着俄文的商品琳琅滿目,店內循環播放着俄語歌曲,「烏拉」「硬核俄貨」等俄羅斯風格的標語隨處可見……最近,杭州接連開了數家「俄羅斯商品館」,主打俄羅斯進口商品。不僅杭州,北京、上海、廣州等地,類似商品館也遍地開花。
金檬 攝
如火如荼的擴張之勢下,爭議隨之而來:不少消費者發現,此類門店打着俄羅斯的名頭,銷售的不少商品卻產自黑龍江等地。12月16日,錢報記者走訪了杭州多家俄羅斯商品館。新天地購物中心負一層的「莫俄碼頭·俄羅斯國家館」,招牌上明確寫着「俄羅斯優選進口食品」,門前擺放着俄羅斯套娃,裏面播放着俄語歌曲。走進店內,大列巴、香腸、餅乾、巧克力等擺在貨架上,大部分商品都寫有俄語詞彙或印有套娃等俄羅斯元素。店內還打着「原裝進口」「正品保證」等標語。但仔細轉一圈記者發現,店內有的商品原產地確為俄羅斯,也有部分商品產地是中國黑龍江、山東、甘肅等。例如,一款列巴麵包售價17.9元,包裝上的生產商是黑龍江省一家食品公司;一款俄羅斯風味提拉米蘇蛋糕,生產商也為黑龍江某食品公司;一款果汁軟糖售價13.9元,包裝上產地寫的是福建泉州市;還有一款印滿俄文的奶粉,產地是陝西咸陽……
一款列巴麵包的生產商是黑龍江一家食品公司。金檬 攝
一款果汁軟糖產地寫的是福建泉州。金檬 攝
一款奶粉產地是陝西咸陽。金檬 攝
記者以消費者身份諮詢店員,對方稱他們是杭州首家俄羅斯商品店,今年8月開張。店員坦言,麵包、香腸不是俄羅斯產的,是中俄合資的廠家生產的,但奶粉、蜂蜜等商品,80%都是俄羅斯進口的。另一家位於工聯cc一樓的「俄羅斯商品館」,人氣更為火爆。正在逛的趙女士就是奔着俄羅斯商品來的,「聽說俄羅斯的蜂蜜、鹽比較好」。這家店內,同樣打着「俄羅斯國家館 必選正品好物」「俄羅斯優選 國際連鎖」等標語。銷售的商品品類類似於前述門店,且也有一部分商品的產地在中國,還有土耳其、馬來西亞、越南等地的。比如冰櫃中的香腸製品,大多產自黑龍江和內蒙古。
冰櫃中的香腸製品,大多產自中國黑龍江和內蒙古。金檬 攝
當記者以消費者身份諮詢時,一名店員稱,店內香腸的產地都在中國,「是中俄合資的公司,按照俄羅斯工藝和口味生產的」。大部分商品價簽上確實註明了產地,但消費者如果不仔細看,可能很難注意到。
不少「俄羅斯商品館」標語突出俄羅斯商品。金檬 攝
據不完全統計,杭州已有至少7家類似的俄羅斯商品館,且多數為今年下半年新開。工聯cc的俄羅斯商品館店員透露,公司前幾天在武林服飾城大廈新開了一家,後續還會有新店陸續開張。記者注意到,此類俄羅斯商品館涉及不少品牌主體,如俄北熊、俄比熊、俄貝熊、俄品彙等,且不少品牌走的是加盟模式。以俄比熊為例,主體企業為俄比熊國際貿易(武漢)有限公司,成立於2023年12月。其公眾號顯示,「俄比熊中俄互貿商店」是一家集俄羅斯進口食品、國際網紅食品為一體的大型服務全品類批發平台,在全國各省市已有110家店鋪。記者以諮詢加盟的身份聯繫了俄比熊一名招商經理。對方表示,俄比熊在杭州還沒有門店。「我們走的是區域代理模式,代理了一個區後,在這個區開幾家店都可以,自己也有招商權限。」招商經理說,每個地區的加盟費用不盡相同。杭州的話,一個區的代理費用原價是40萬元,目前公司推出5折優惠,20萬元。「一家100平方米左右門店的投資成本,不含房租的話約為50萬元。」他提到,公司有武漢、黑龍江口岸兩個發貨倉,加盟商可自己挑選商品品類,自行決定進口商品比例。「我們已經在全國開了60多家門店,每天有新店在開,年前能開出150家店。」利潤方面,這位招商經理透露,一家80平方米左右的門店,一個月銷售額能到20多萬元,100平方米的門店銷售額至少30萬元,「綜合毛利率可以達到50%。快的話三個月就能回本,慢的話半年。」對店內不少商品並非俄羅斯進口的爭議,俄比熊這名招商經理表示,門店的商品由純進口、國內分裝、國內生產三部分組成。國內生產是採取俄羅斯設備和工藝,屬於中俄合資的工廠;分裝是俄貨的量大單品可以分成小包裝售賣;進口產品都有清關手續。
部分店內的商品價簽。金檬 攝
新天地「莫俄碼頭·俄羅斯國家館」店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回應,莫俄碼頭的品牌主體是杭州的公司,「店裡80%的商品是俄羅斯進口的,20%是東南亞進口和國產的。」店長坦言,俄羅斯的肉類、麵包等不能或不好出口,所以就在黑龍江建廠,引進原料後進行加工和包裝。「可以通過商品條碼來判斷,69開頭的就是國產的。也可以看商品名,比如一些麵包寫的是俄羅斯風味麵包。另外如果顧客問我們,我們都會解釋哪些是國產哪些是俄羅斯進口的。」店長說,他們最近也關注到爭議,準備在店內增加一些醒目標識,「做一些小插卡,放在價簽旁,註明原材料是進口的,但生產在國內。另外價簽也會重新做,在所有價簽上直接註明產地。」
這些俄羅斯商品館究竟是不是「打擦邊球」「以假亂真」涉嫌虛假宣傳?上海申倫律師事務所律師夏海龍認為,如果這類門店是將國產或者產自其他國家的商品宣傳成俄羅斯進口食品,屬於虛假宣傳。如果「俄羅斯」是用作對食品口味、風味、種類的修飾,應當明確說明,不能誤導消費者。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游雲庭律師稱,門店宣傳的是俄羅斯商品,但實際銷售的是國內生產的,同時在商品宣傳頁完全不告知消費者,那就可能要承擔欺詐責任,根據消保法退一賠三。此外,如果店內大字寫的是俄羅斯商品,卻用非常小的字體標明是國內生產的俄羅斯風味商品,有可能涉嫌虛假宣傳。「給消費者造成的認知是俄羅斯商品,但其實只用非常小的小字提示消費者,是國內生產的,這種有誤導性的宣傳就涉嫌虛假宣傳。」潮新聞 記者 金檬
責任編輯:袁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