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奧本海默曾經說過一句話:「李政道不要再做高能物理,而楊振寧應該去看精神醫生」。且不論奧本海默到底有沒有說過這句話,但是這也能說明後期李政道和楊振寧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盡皆知了!
其實只要是了解過二人當初是為什麼鬧矛盾的人,都會覺得科學家其實也並非是超脫於人這個物種之外,作為人,他們也有着人性的複雜性。
性格問題導致的必然結局,兩個人甚至有些小孩子脾性。在二人各自的自傳中,李政道說他拿獎學金買了車,帶着楊振寧來了一場全美自駕游,還順便教會了楊振寧開車。
而到了楊振寧自傳里,他卻說自己年長4歲,各方面都要成熟的多,這開車是他教李政道的。連學車都要爭一爭,那麼在學術上的矛盾,就更不奇怪了。
李政道和楊振寧都是20世紀華人科學界的雙子星,倆人在各自的領域都有着顯著的成就,很難分出一個高低來,並且他們共同構成了華人科學精神,值得我們後輩敬仰。
不過他倆之間的事兒,也是說來話長,李政道曾經公開表示,和楊振寧的決裂,是中華民族的一大悲劇!李政道後期後悔和楊振寧鬧矛盾了嗎?楊振寧又是如何看待二人的關係呢?
合作的開端與巔峰
在20世紀華人科學史上,李政道與楊振寧的合作與決裂始終是繞不開的議題。兩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從學術上的合作再到因學術而分道揚鑣的過程,也透露出複雜的人性。
1926年,李政道出生於上海,祖籍在江蘇蘇州,家族為江南名門望族。其曾祖父李子義是蘇州天賜庄博習書院的創建者之一,其祖父李祖父李仲覃為聖約翰堂首位華人牧師,父親李駿康畢業於南京金陵大學,從事化肥貿易,母親張明璋出身天主教世家
幼年時期,李政道即展現出對數學和物理的濃厚興趣,4歲開始學習心算,家庭藏書中的科普書籍《膨脹的宇宙》成為他科學啟蒙的鑰匙。
1946年,李政道通過國民政府選拔赴美留學計划進入芝加哥大學,而此時楊振寧已經先一步來到這裡,在費米實驗室待了兩年多。二人初期在學術研究上十分融洽,1951年,倆人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重啟工作,期間共同發表了32篇物理學論文,其中關於相變理論的成果引起了愛因斯坦的關注。
李政道和楊振寧,除了在學術合作度過了一段黃金時期之外,倆人在私底下的交情也不錯。1951年之後的幾年間,兩家在普林斯頓比鄰而居,子女之間的關係也非常融洽。
李政道長子李中清曾經回憶道:「楊先生書房裡有父親題贈的《楚辭》」。此外,楊振寧夫人杜致禮也曾經為李政道次子補習英文。
1957年,諾貝爾獎頒獎前夜,李政道和楊振寧在斯德哥爾摩酒店徹夜暢談,楊振寧當時稱二人的關係好比竹林賢士。
不過,即便是在關係非常好的時期,二人似乎就已經有了矛盾的端倪。1952年,相變理論論文原稿為李政道單獨撰寫,楊振寧在其中補充數學證明之後堅持共同署名。再比如1958年,楊振寧接受石溪分校教職前,僅提前三天告知李政道,因此李心中一直頗有不滿。
其實1957年的諾獎中,倆人也有爭議。當諾貝爾物理學獎宣布後,頒獎典禮的發言順序成為了首個矛盾點。當時的安排十分微妙。頒獎主辦方按照論文署名順序,安排李政道先發言,然後另外讓楊振寧先領獎。這樣的安排,其實非常微妙,看得出來主辦方是深思熟慮過後的。
正式因為矛盾爭議已經蘊藏在二人關係之中,這也導致之後決裂的如此乾脆,甚至「老死不相往來」!
公開決裂
1958年,楊振寧沒有提前告知李政道,接受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教職,導致倆人合作爭端。次年「楊-米爾斯理論」論文發表時,李政道認為自己在這篇文論中早期貢獻沒有在其中充分體現。
為此,李政道專門找楊振寧針對這件事商量,然而楊振寧認為不存在李政道所說的問題。這件事最終不了了之,也造成了二人最深的隔閡。
矛盾爆發最激烈時,是1962年。當年《紐約客》刊載伯恩斯坦《宇稱問題側記》,將理論突破歸功與楊振寧主導。因此,李政道和楊振寧爆發了激烈的爭吵,最終宣布二人合作就此終結。
其實這場爭論,無非就圍繞三點,該理論成就的原創性歸屬問題,以及合作論文的署名規範,包括倆人對各自領域貢獻的認知偏差,綜合起來導致二人的決裂。
1972年之後,倆人對中國科技發展的主張也開始不同。李政道專註高能物理實驗方向,主導推動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建設。而楊振寧則深耕規範場理論,反對大型加速器項目,主張優先發展應用科學。
李政道之後明確表示,1956年的思想突破源於自己提出的物理圖像。而楊振寧則在之後表明,理論框架完整才是關鍵的突破。
總之,倆人決裂後,在各領域都對着干,纏纏綿綿竟然也都到老了!其實如果以學術原創性論,楊振寧在科學史上佔據更高地位。不過李政道在科學制度和人才培養方面的貢獻也是難以忽視的。
儘管後期倆人關係決裂,但是他們對於這段關係的結束都持有相同的態度,那就是痛苦,遺憾。楊振寧把和李政道友情的永久破裂視作自己畢生的遺憾,也曾引用蘇東坡和蘇轍詩:「與君世世為兄弟,又結來生不了因」,來表達他對蘇軾兄弟輕易的羨慕。
而李政道對於和楊振寧的友誼也是遺憾至極的表示:「和他關係決裂,是中華民族的一大悲劇」!李老這句話,其實也是在遺憾,二人如果在後期持續合作,或許會碰撞出更大的學術成就。
由於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參考資料:李政道與楊振寧的決裂內幕:排序之爭?.人民網.20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