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踐滅吳之後的越國,結局怎麼樣呢?課本上為何沒講?

2021年01月23日12:15:06 歷史 1390

勾踐滅吳之後的越國,結局怎麼樣呢?課本上為何沒講? - 天天要聞

據網絡上所流傳,越南人在繪製自己早期歷史地圖時,其疆域一度佔據中國南部大片江山。他們的依據是越國以及越族曾佔據了中國南部的大片土地。但是這種說法是十分荒謬的,因為越國滅亡後,越人雖然離散,但其大部分依然生活在中國土地上,並且在民族融合中構成了今天漢族的一部分,只有少部分遷徙到了紅河地區一帶。如果強行將中國南部領土臆想為越南領土,根本說不通。況且越南地區一直處於中原王朝治下,直到五代十國中原戰亂,才脫離中原王朝管轄。

一、勾踐的霸業

在春秋末年,公元前482年,吳王夫差在黃池召集諸侯,以圖確立自己的霸主地位。但他怎麼也沒想到,當他如火如荼地在中原拓展霸業時,後院卻起火了。當年他的手下敗將越王勾踐曾何等卑微,甚至願意親嘗他的糞便來診斷他的病情。現在勾踐卻趁吳王北上之際,帶着舉國之兵攻吳,並殺了吳國太子。4年後,越軍再度出兵,圍吳國都城姑蘇(今蘇州),最終圍吳3年而亡吳。

勾踐滅吳之後的越國,結局怎麼樣呢?課本上為何沒講? - 天天要聞

夫差

越國亡吳之後,順理成章地繼承了吳國的霸主地位,成為春秋五霸的最後一名。越國當時本可以像吳國一樣將疆域北擴到今河南、山東一帶,但越王勾踐做出了一個令很多人不解的舉動。《史記》記載:「勾踐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與楚,歸吳所侵宋地於宋,與魯泗東方百里。當是時,越兵橫行於江、淮東,諸侯畢賀,號稱霸王。」當時越國兵力橫行中原,但勾踐卻將吳國在中原侵佔的領土分還給各國。

勾踐滅吳之後的越國,結局怎麼樣呢?課本上為何沒講? - 天天要聞

影視劇中的越王勾踐

明明吃到嘴裏了卻還吐出去,勾踐其實也不願意,但他審時度勢,不得不這麼做。因為「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教訓就在眼前。自己趁吳國兵力北上分散各地之際而滅吳,而自己的旁邊,也有一個虎視眈眈的敵人,那就是楚國。此時的南中國,大國只有越國和楚國。吳亡前,楚、越一直都是聯盟,共同對抗吳國。現在越取吳而代之,楚國自然十分警惕,二國可能都在找機會伺機吞掉對方。越國在中原舉行的稱霸會盟,楚國就沒有參加。明白了越國所處的局勢,也就能理解勾踐放棄中原大片土地的做法了。

勾踐滅吳之後的越國,結局怎麼樣呢?課本上為何沒講? - 天天要聞

但越國並沒有放棄稱霸的野心,《越絕書》記載:「勾踐伐吳,霸關東,從琅邪,起觀台,台周七里,以望東海。」為了維護自己的霸主地位,越國一度渡海北上,繞過楚國控制的淮泗地區,在今連雲港贛榆市附近建造新的都城。鼎盛時期的越國,其疆域北起山東琅琊,沿海而南,包括今江蘇大部、浙江全部、安徽皖南地區、江西東部,南達福建。

勾踐滅吳之後的越國,結局怎麼樣呢?課本上為何沒講? - 天天要聞

越國強盛時期的疆域

二、越國的危機

到春秋、戰國之際,越國仍是一方大國。墨子說:「諸侯力征,南有楚越之王,而北有齊晉之君,此皆砥礪其卒伍,以攻伐併兼為政於天下。」可見墨子認為當時楚、越、齊、晉並稱四大強國。越國在都城遷到琅琊,重心放到北方經營霸業之後,在越王朱翁時,先後滅掉山東南部的滕國、郯國,削弱莒國。但越國還是忽視了南方真正的敵人楚國,戰國初期,楚積極向東用兵,滅掉杞國、蔡國等諸小國,越國都沒有做出及時的反應,直到楚、越二國直接接壤。

勾踐滅吳之後的越國,結局怎麼樣呢?課本上為何沒講? - 天天要聞

於是兩國在江淮一代摩擦不斷,終於爆發了戰爭。《墨子》中曾記載二國在長江上爆發舟戰,楚國在上游、越國在下游,越國逆流而上、楚國順流而下。越國形勢不利時順流逃跑十分方便,而楚國逆流而上撤退卻很難。因此戰事常常越勝楚敗。後來魯班到了楚國,為楚國發明了「鉤拒」,越船逃跑時可以鉤住,越船追擊時可以設置阻礙,二國的戰爭形勢才得以扭轉。

勾踐滅吳之後的越國,結局怎麼樣呢?課本上為何沒講? - 天天要聞

影視劇中的魯班

與此同時,越國內部的矛盾也越來越明顯。因為越國致力於北方爭霸,而忽視了對吳地的控制,吳地的反叛勢力和復辟勢力越來越囂張,越王翳便在吳國故都姑蘇設立新都。但在新都,越國宮廷發生政變,太子弒君,而群臣誅太子,最終「吳人立子錯枝為君」,可見當時吳人在越國的勢力已經越來越大。這之後,吳國勢力和越國勢力圍繞王位不斷發生戰爭,越國宮廷政變迭起,連續三代越國國君被殺。

戰國時期,隨着中原各國的變法,越國在中原的霸主地位也難以維持,尤其魏國、齊國率先變法,國力強勁,齊國與越國直接接壤,兩國頻繁爆發戰爭。越國在琅琊的都城也難以為繼。

勾踐滅吳之後的越國,結局怎麼樣呢?課本上為何沒講? - 天天要聞

越王宮

三、越國亡國與百越離散

到了越王無疆時,越國經數十年的調整和休養生息,勢力又逐漸強大。無疆繼承了先王的遺願,積极參加爭霸戰爭。《史記》記載:「王無彊時,越興師北伐齊,西伐楚,與中國爭彊。」當時正好趕上一次國際重大事件,齊國與魏國「徐州相王」,互相尊稱對方為王,齊國此舉引發了趙、楚的聯合討伐。齊國新敗,越國便興兵伐齊。其實這是一個明智之舉,因為當時齊國比較孤立,且與三晉和楚國的關係都非常緊張,越軍如果持續作戰,可能真的會實現霸業。

但是戰國時期說客文化盛行,這時齊國派出說客,去給無疆做思想工作。齊國使者對越王說:第一,楚國是目前中國最強大的國家,越如果不伐楚而伐齊,越雖亡齊,但依舊不能稱霸。第二,楚國雖然強大,但是其四面受敵,且各國與楚都有矛盾,而且楚國的兵力分散在各個邊境,如果越率先伐楚,則一呼而天下應,各國都會響應而滅楚。

勾踐滅吳之後的越國,結局怎麼樣呢?課本上為何沒講? - 天天要聞

戰國說客形象

聽起來好有道理的樣子,越國國君就聽信了齊國使者之言,轉而對楚發起大規模戰爭。但越國此時遭遇的正是楚國很有能力的楚威王,楚國迅速從北部邊境抽調大量軍隊,分南北兩路對越回擊。越國主動伐楚,沒想到局面不是預想的那樣各國響應,越國很快就敗下陣來。擊退越軍之後,楚國進一步作戰,《史記》記載:「楚威王興兵而伐之,大敗越,殺王無彊,盡取故吳地至浙江,北破齊於徐州。而越以此散,諸族子爭立,或為王,或為君,濱於江南海上,服朝於楚。」

勾踐滅吳之後的越國,結局怎麼樣呢?課本上為何沒講? - 天天要聞

《羋月傳》中的楚威王

無疆死後,越國大片疆域盡被楚國佔領。越國只能縮回到越國故地,但越國仍不停地襲擊楚國,致使楚國在東部邊境疲於奔命。到楚懷王時,再次大規模用兵于越地,作戰5年後,對越造成沉重的打擊,越因而亡國。

勾踐滅吳之後的越國,結局怎麼樣呢?課本上為何沒講? - 天天要聞

《羋月傳》中的楚懷王

越國的滅亡對中國南方民族而言是一件大事。因為在戰亂中,越國許多王族為避禍率領部眾前往更僻遠的福建、兩廣、越南等地,有的甚至遷往海外小島。這些遷徙而走的越人,史書稱為「百越」。在之後的歷史時段中,越人建立了閩越、南越、東甌、西甌、落越等多個民族政權。還有的越人逃入山林,稱為「山越」。而這些越族政權,到秦漢時期歸於中原王朝,融進了漢民族的歷史洪流之中。

勾踐滅吳之後的越國,結局怎麼樣呢?課本上為何沒講? - 天天要聞

百越圖

文史君說

越王勾踐是春秋五霸的最後一位霸主,一度曾為追求霸業而在中原建都。但越國和楚國同為中國南部的兩個大國,楚國對越國的霸業構成了強勁的威脅。戰國時期,越王無疆盲目聽信齊國說客之言,貿然對楚國用兵,結果兵敗國滅,離散的越人於是遷往中國最南部的廣大區域,號稱「百越」,對中國南方民族史影響極大。這些離散的越族在歷經戰國、秦漢、三國、唐代等漫長的歷史時期,終於完成了與漢民族的融合,百越族的名稱也就消失了。

參考文獻

[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中華書局,1974年。

蒙文通:《越史叢考》,人民出版社,1983 年。

辛德勇:《越王勾踐徙都琅邪事析義》,《文史》2010年第1期。

(作者:浩然文史·爛柯人)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從四合院的結構說說魯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 天天要聞

從四合院的結構說說魯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從八道灣四合院的結構說說魯迅兄弟交惡的原因。魯迅兄弟交惡,是從三兄弟合資買入北京八道灣衚衕的三進四合院,三家人加上老母親生活在一起開始的。當初買房的錢3500大洋,是大哥魯迅出了大頭,家裡的開支也是以魯迅的薪資為主。
以前人們非常重視貞操觀。現在為啥不那麼重視了? - 天天要聞

以前人們非常重視貞操觀。現在為啥不那麼重視了?

人都有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其實在以前還有一個貞操觀。明清時期,人們是非常看重貞操觀的。貞操本來是指堅貞不移的節操。後來就演變成了專指女子不失節。有句話說: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說明貞操對於女子是非常重要的,比生命還重要。那麼,從古
蘇聯當年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戰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 天天要聞

蘇聯當年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戰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大家好,今天嘮個硬核歷史!咱今天要聊的這個事兒啊,絕對比電視劇還魔幻——當年號稱世界第一「戰鬥民族」的蘇聯,明知道阿富汗是「帝國墳場」(英國、沙俄都栽過跟頭),卻非得頭鐵往裡沖,結果把自己整解體了!這事兒聽着離譜吧?具體怎麼回事,今天我就給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 天天要聞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鄰居的瓷盤"六十萬啊,這瓷盤怎麼又回到了李老頭家裡?"我望着鄰居家牆上那熟悉的花紋,心裏五味雜陳。我叫周建國,今年四十有五,在咱河北這小縣城生活了大半輩子。九十年代末的中國,多少人的命運都在那場改革浪潮中被重新書寫。我們這些"國企大軍",轉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 天天要聞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上周,我和來自上海的好兄弟盧博士相約,一起探訪了位於廣東湛江北部的廉江市河唇鎮,近距離接觸與了解每天上午挑着水果坐火車去廣西、下午乘火車返回村裡的「擔擔軍」。前一天下午四點,我們抵達河唇鎮北部的HW村,滿眼都是番石榴,一條鐵軌就在村子旁邊,不時有呼嘯而過的綠皮火車。這一帶盛產水果,依靠便利的交通條件,...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 天天要聞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蔣志格 英宗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廢景泰帝仍為郕王,尋崩,葬祭如親王禮。免襄王親來朝賀。 按《明大政紀》:天順元年二月乙未朔,皇太后誥諭廢景泰帝仍為郕王,歸西宮。戊戌,命郕王所立皇太后吳氏復為宣廟賢妃,廢皇后汪氏復為郕王妃。癸丑,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