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您在閱讀前,先點擊上面的「關注」,感謝您的支持,希望能給您帶來良好的閱讀體驗,並與您分享閱讀的快樂!
毛澤東評價張克俠戰前起義:「對淮海戰役影響很大,使敵人部署大亂,極有助於革命戰爭的發展。」粟裕也說:「我南下部隊如在賈汪耽誤4個小時,黃百韜就可能退到徐州,那樣戰局就不一樣了。」
張克俠, 國民黨中將,抗日名將,第三綏靖區副司令長官,長期在國民黨軍隊中擔任重要軍事職務,蔣介石欽賜「中正劍」,對他寄予厚望。
而他卻是周恩來親自聯繫的「特別黨員」,中共紅色特工。淮海戰役前,率部23000餘人起義,打開了徐州東北方防線,極大推動了第一階段戰役的勝利。
張克俠,1900年出生在河北省獻縣,從小隨當兵的父親四處漂泊,國家民族的不幸,生活的艱辛,使他萌生了立志報國的念頭。
張克俠
1915年,中學將要畢業的張克俠正逢袁世凱與日本簽訂賣國的「二十一條」,他對中國政府和軍隊的腐敗無能十分痛恨,於是考入北京清河陸軍軍官預備學校,投筆從戎,開始了30餘年的軍旅生涯。
1918年,母親給他定了一門親事,女方叫李德璞,出身貧寒,雖然是包辦婚姻,可是兩人卻興趣相投,對革命前途充滿憧憬,最終相敬相愛,年底前結了婚。
1922年,張克俠以軍事、操行全優的成績從保定軍官學校畢業,投入軍閥時期紀律嚴明、名聲最盛的馮玉祥的部隊。
那時候由於生活艱難,在部隊半年後,張克俠不幸患上了肺結核病,連續吐血,不得已離開部隊回家養病,差點死掉。多虧當過護士的妻子不離不棄、日夜照顧,才從死神手裡逃過一命。
1924年,妻子李德璞的姐姐李德全嫁給了馮玉祥將軍,這樣張克俠就和馮玉祥成了連襟,為他以後長期在西北軍從事地下工作,創造了非常好的條件。
當年秋天,張克俠病癒,接到了兩個事關他前途的消息,一個是馮玉祥邀請他回西北軍,一個是同學李明灝邀請他到廣州孫中山先生處任職。
馮玉祥
仔細思量之後,張克俠並沒有到條件更好的連襟馮玉祥那裡去,而是穿越混戰的北方大地,躲過軍閥軍警的重重檢查,乘坐海輪到了廣州,在孫中山先生大本營軍政部擔任少校軍官。
那時的廣州,和北方混戰氣氛絕不一樣,到處都是革命的氣息,特別是他接觸到的共產黨,給了他極不一樣的感覺,他知道,共產黨才是中國的希望!
北伐戰爭開始後,馮玉祥和北伐軍聯繫緊密,張克俠就到馮玉祥部任學兵團副團長。1927年,在大姨子的全力支持下,到蘇聯中山大學學習,在這裡,他真正的了解了共產黨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組織。
當時的中山大學裏,有許多共產黨的核心人員,比如後來的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也在這裡學習。兩人年齡相仿,志趣相投,張克俠認識到只有共產主義才能救中國,他也知道,這輩子就追隨共產黨了!
在蘇聯期間,他還向黨組織提交了入黨申請書。當時,國民黨在國內大肆開展反革命活動,革命形勢非常嚴峻,可張克俠依然堅信共產黨才是救世主。
回到中國後,張克俠向同學張存實(馮玉祥親信副官,中共地下黨員)多次談到自己想入黨的願望,後來在上海靜安寺,在董健吾(中央特科人員)等人的數次考察下,終於被組織批准,正式加入共產黨。
董健吾
張克俠想到蘇區工作,可是董健吾告訴他,西北軍是一支可以團結的力量,剛好張克俠與馮玉祥有特殊的關係,在西北軍宣傳黨的思想,可以更好的為黨服務。
張克俠由於身份特殊,由周恩來同志親自領導,可見黨對他寄予厚望。
1930年,張克俠回到了西北軍,並被任命為張自忠師的參謀長,他藉助機會,時刻搜集國民黨情報送給黨組織。後來,上海中共特科負責人陳賡還親自拜訪他溝通情報工作。
1931年,張克俠被二十九軍派往南京陸軍大學學習。1933年,參與共產黨與馮玉祥合作成立的抗日同盟軍,同盟軍一度收回淪陷的多倫、沽源等地,震動全國,可是由於蔣介石的阻撓,最終解散。
1937年,張克俠又被任命為二十九軍副參謀長,可惜當年抗日英雄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向日寇妥協,二十九軍副軍長佟麟閣、一三二師師長趙登禹戰死,宋哲元下令放棄平津,張克俠多次勸說,均被宋哲元拒絕。
在平津失陷前,張克俠提前通知黨組織和進步人士轉移,1萬多人免遭日軍毒手。被困北平城的張克俠在日軍「清黨」前,與另一位名叫李連山的進步人士一起想盡辦法逃了出去。
令人驚奇的是,兩位共度生死的人,卻都不知道對方是共產黨,可見黨的紀律有多嚴密。
周恩來
1937年8月,馮玉祥改任第六戰區司令長官。12月,張克俠隨馮玉祥跟着南京政府遷往臨時首都武漢。在這裡,張克俠見到了周恩來、董必武等中共高層,接受任務。為了便於開展工作,中央決定由葉劍英領導他的工作,張克俠與黨的聯繫漸漸多了起來。
1938年,張自忠調任五十九軍軍長,他親自向馮玉祥要人,把張克俠調到五十九軍任參謀長,兩人配合默契,全軍不怕犧牲,在臨沂城西與日本血戰十天,把日本王牌板垣師團殺的傷亡慘重,損失過半,氣的板垣差點自殺。
此戰開創了中國抗戰史上中國雜牌軍打敗日本現代化軍隊的先例,增強了全國軍民抗日的信心。蔣介石大喜,升張自忠為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張克俠也因卓越表現晉陞為集團軍參謀長。
讓人惋惜的是,1940年5月隨棗戰役時,張克俠離開軍營辦培訓學校為軍隊補充軍官,沒有參戰,張自忠將軍身陷日軍重圍,英勇殉國。
知情人回憶說:如果張克俠在,張自忠將軍肯定不會深陷重圍,因為張克俠無論在任何危急的情況下,都能沉着冷靜的處理軍情,他絕不會允許張自忠孤軍深入,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張自忠
1941年,反共高潮再一次來臨,三十三軍繼任的總司令馮治安對張克俠頗有猜忌,把他從有實權的集團軍參謀長,明升暗降為集團軍副總司令。
馮治安還把國民黨反共先鋒陳繼淹任命為參謀長,軍內的白色恐怖更加慘烈,張克俠想盡辦法保護軍內的共產黨員,並隨時做好了犧牲的準備。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蔣介石依靠美國的支持,又發動了內戰,全面進攻共產黨。
1945年10月,蔣介石改三十三集團軍為第三綏靖區,派張克俠帶領軍隊到徐州集結,準備進攻解放區。在集結途中,他與七十七軍軍長何基灃(共產黨員)一起談論局勢,並加緊與八路軍聯繫。
他還對沿途碰面的原西北軍將領劉汝明、張嵐峰、李興中等人說:「看來內戰不可避免了,我們老西北雜牌軍到處受氣,每有大戰,必被派在最前方,這次一定要保持中立。」
進駐徐州後,他還策反了歸第三綏靖區管轄的第六路軍原偽軍司令郝鵬舉,他把蔣介石解散偽軍的密令故意拿給郝鵬舉看,把郝鵬舉嚇得魂飛魄散。
在陳毅的感召和張克俠的策動下,1946年1月13日,郝鵬舉率部12000餘人戰前反正,在政治上造成了很大影響。我軍趁機進攻,取得了魯南戰役的大勝。
蔣介石
郝鵬舉的反正,讓蔣介石大為光火,把第三綏靖區總司令張治安罵的狗血噴頭。張治安這時已經懷疑張克俠有問題,只是兩人同出於西北軍,沒有證據之下,也不好翻臉。
到了1946年6月,馮玉祥不滿蔣介石發動內戰,他不願意作蔣的幫凶,就找個借口從南京飛往美國。張克俠趁着這個機會,陪馮玉祥到了南京,並找機會見到了在南京與蔣介石談判的周恩來。
周恩來緊握張克俠的手,對他說:「克俠同志,辛苦了!我們又見面了!」他安排張克俠在敵軍內部策動高級將領和大部隊起義,這個任務非常危險,又非常重要,周恩來交待張克俠務必要注意安全。
已經是國民黨中將的張克俠說:「我在軍中已經團結和策動了很多軍中將領,起義是有條件的,但為了保證順利起義,還請黨在進攻前派聯絡人員到我那裡,並給予武力支援。」
周恩來非常贊同,在見面結束後,一批我黨的聯絡員進駐了三十三軍。張克俠還利用各種機會,宣講黨的政策,策動59軍副軍長孟紹濂等國民黨將領反正。
1948年深秋,國共大戰已經四年,遼瀋戰役結束以後,國共兩黨的軍事力量實現扭轉,為了加快解放進程,中共中央決定進行淮海戰役。
郭汝瑰與蔣介石
在這個關鍵時刻,國民黨國防部參謀總長顧祝同卻在作戰廳廳長郭汝瑰(我黨在國民黨高層最高職務的紅色特工)陪同下,來徐州前線傳達蔣介石命令。
蔣介石對徐州非常重視,為了籠絡張克俠和何基澤,他專門派顧祝同授予兩人「中正劍」,成為國民黨的「佩劍將軍」,這在國民黨內是個非常高的榮譽。
顧祝同拉着張克俠和何基澤的手說:「徐州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二位是鎮守徐州的虎將,校長派在下前來賜劍,二位可不要辜負總裁的良苦用心啊!」
可此時國民黨已處在風雨飄搖之際,傅作義困守平津;閻錫山四面楚歌;胡宗南疲於應付;白崇喜虛張聲勢; 以徐州為中心的劉峙集團60萬軍隊,正被解放軍虎視眈眈,隨時準備進行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殲滅戰,劉峙整日如坐針氈。
這就是蔣介石的賜劍的良苦用心,他想讓兩位虎將在徐州給共產黨當頭棒喝,可是蔣介石哪裡知道,這兩個人都是優秀的共產黨員,還在不停的給蔣介石刨坑。
1948年10,中央軍委制定了淮海戰役的作戰方針,戰役第一階段的重心,就是集中兵力殲滅黃伯韜兵團。
黃伯韜在徐州前線
11月6日,解放軍七個縱隊已經三面包圍了黃伯韜兵團五個軍12萬人,西撤徐州是黃伯韜唯一的出路,如何切斷黃伯韜的退路,成為當前最重要的問題。
在此關鍵之時,陳毅將聯絡人員派到了第三綏靖區。張克俠和何基澤接到這位27歲的華野第十三縱隊聯絡部部長楊斯德,按照中央軍委的指示,迅速制定戰前起義和策反的方案,以絕黃伯韜兵團的後路。
張克俠堅定的向上級表示:「現在我部各級主官都有黨組織人員,只要毛主席一聲令下,起義沒有問題。」
楊斯德問能不能爭取馮治安總司令起義,張克俠考慮後說道:「這個人顧慮太多,他不會投靠我們的,雖然軍長都是他的人,但是師、團級軍官,我們已經爭取了很多人。」
時間就這樣一天一天的過去,就在戰役和起義即將開始之時,對張克俠抱有戒心的馮治安,把張克俠軟禁在了徐州「剿總」司令部,不許他到前線指揮部隊,這可把張克俠急壞了。
11月6日,何基灃已經在楊斯德的配合下,安頓好了後方將士妻兒,並順勢將五十九軍拿下了,只等張克俠副司令接管。
何基灃與張克俠在徐州
11月7日,五十九軍的副軍長孟紹濂、一八0師長崔振倫、三十八師師長楊干三等人也被馮治安困在徐州「剿總」司令部里,張克俠無比焦急,前線何基灃已經催他多次。張克俠趁着前線戰事緊急,大聲對馮治安說:「戰將只能戰死沙場,在這裡算什麼?我們走!」
孟紹濂等人都站了起來,轉身就要走,馮治安也沒了辦法,只能讓他們幾個軍長、師長離開,但是仍不讓張克俠上前線。這怎行啊,起義就在眼前,張克俠不在,很多事情都會有變故,萬一出了紕漏,萬死莫贖。
第二天凌晨四時,張克俠叫醒司機,和副官一起,偷偷把馮治安的奧斯汀汽車開走,向城外衝去。
到了大門口,守城長官尹心田將張克俠攔了下來,並把他強請到一旁的警衛室。在這裡,尹心田把自己的短槍從身上解了下來,放到張克俠面前,又拿出一條繩子丟給張克俠:「事不宜遲,把我綁了!」
張克俠和副官大吃一驚。
尹心田說:「來不及了,總有一天,你會明白的!」
張克俠已經明白,尹心田是自己的同志,哪怕犧牲自己,也要故意放自己走。
幾人衝出去之後,陳繼淹已經帶着警衛追了上來,等出了城,連汽車影子都沒看見,倒是發現了被五花大綁扔在路旁的尹心田。
馮治安
陳繼淹解開他的繩子,氣的大罵:「你真是個廢物,這是個預謀,快回司令部。」
等馮治安得到消息,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絕望的說:「完了,我的3萬人馬,全喪在他的手上了。」國民黨內有如此多的共產黨人,何能不敗!
張克俠與何基灃匯合後,於11月8日10時向解放軍處集結,至此,張克俠、何基灃部和五十九軍兩個師、七十七軍一個師共23000人戰前起義,回到人民的懷抱。
何止是馮治安說的這3萬人馬,張克俠與何基灃起義致使徐州東北方向的大門洞開,解放軍直搗徐州,迅速切斷黃伯韜兵團與徐州的後路,黃伯韜兵團被圍而殲之,淮海戰役第一階段的作戰意圖順利實現,中央軍委給予張克俠高度評價。
1949年元旦,起義部隊被合編為三十三軍,張克俠任軍長,後兼任淞滬警備區參謀長。
周恩來與張克俠(右一)等人在武漢
1950年3月7日,中共中央組織作出了《關於張克俠黨籍問題的決定》。決定認為張克俠從1929年入黨以來,潛伏在國民黨軍隊中20餘年,一直設法為黨工作,卓有成效,故其全部黨籍,應予承認。
新中國成立後,張克俠歷任國家林業部副部長、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院長,是第四屆人大代表、政協第五屆常委。1984年7月7日因病逝世,享年84歲。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沒有他們,就沒有新中國的誕生!
謹以此文向戰鬥在隱蔽戰線的張克俠、何基灃等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