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剛子聊歷史
◆原創作品,洗稿、抄襲必究
說到三國蜀漢的將才,「五虎」大將在蜀漢陣營中確實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但除了這幾位,還有一個人被嚴重低估,這個人就是魏延,他對蜀漢的功績也不容忽視。
我們先來說說魏文長的功績:
正史中的魏延從來就不是降將,也沒有韓玄這個上司,他應該是劉備駐守新野時收的兵,入川前他碌碌無名,相當於親兵一類的小卒。
建安十七年,劉備與堂兄弟劉璋翻臉,正式起兵攻打西川,魏延經過這場大戰的洗禮,屢立戰功,逐步升為牙門將軍。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打敗曹操,稱漢中王,但根基定在了成都,因此就需要一位大將來鎮守漢中。當時,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張飛是不二人選,因為關羽鎮守荊州,漢中也只有張飛最合適。
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劉備卻提升魏延為鎮遠將軍,封漢中太守,留守漢中。後來的事實證明,魏延並沒有辜負漢中王的期望。鎮守漢中十年,讓曹魏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曹魏的名將郭淮都曾被他打的一敗塗地,倉惶逃跑。
劉備死後,諸葛亮掌蜀漢大權,前後進行了長達六次的北伐。每次北伐,魏延都提出由他獨領一軍攻取關中,與諸葛亮會師潼關,仿造當年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例子。
尤其是第一次北伐時,長安守將夏侯楙是個膏粱子弟,有勇無謀,魏延提出著名的「子午谷奇謀」,但均被諸葛亮拒絕,魏延因此頗有怨言。
對於「子午谷奇謀」歷史上一直爭議較大,多數人認為實現的可能較小。但反觀後來鄧艾偷渡陰平之戰,子午谷奇謀只要進軍速度夠快也不是完全沒有勝算。
蜀漢五虎將相繼死後,魏延的重要性更是可見一斑。但為什麼後來被諸葛亮臨終設計斬殺呢?小編認為主要原因有三點:
其一,劉備在世的時候,對魏延是多次越格提拔。鎮守漢中時,劉備力排眾議,將本來不夠格的魏延提拔為漢中都督,這一點讓諸葛亮很不舒服。
隨着五虎大將的相繼謝世,魏延是唯一可以和諸葛亮平分秋色的人物。而在後期的北伐戰爭中,魏延對諸葛亮也頗有怨言。
其二,魏延雖然勇猛過人,也善於帶兵,但性格高傲,與蜀漢朝臣多有不和,尤其是與諸葛亮的繼任者楊儀,勢成水火。雖然經過諸葛亮的多次調和,但身為武將的魏延從骨子裡看不上楊儀。
其三,諸葛亮選定的繼承人是年輕的姜維,而此時的姜維根基尚淺,完全不是魏延的對手,有魏延在,姜維和楊儀早晚必死無疑。
為了保住蜀漢的穩定,諸葛亮只能痛下殺手,除掉位高權重且素有威名的魏延。
最終魏延死在了楊儀和馬岱之手,並被誅滅三族。這倒是應了孫權的預言「楊儀、魏延豎牧小人也,雖嘗有鳴吠之益於時務,然既已任之,勢不得輕。若一朝無諸葛亮,必為禍亂矣。」
一代名將就此冤死。
蔣琬執政後,感念魏延生前功績,在四川綿陽附近為魏延修了一座墓。魏延手下的將官於當地偷偷修了一座祠堂供奉魏延,一千多年來香火不斷。
參考文獻:《三國志》等。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從詼諧的角度解讀歷史,關注剛子聊歷史,了解更多歷史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