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一歲的毛主席,突然致電一位科學家,並告知:一小時後見!

2025年05月08日20:22:07 歷史 1783

【前言】

毛主席希望和您見面,請您在一個小時內趕到中南海。請您做好準備,等會兒會有專車來接您。

主席急着要見的那個人究竟是誰?他為什麼如此迫切地想和對方見面?兩人碰頭後,他們之間到底談了些什麼內容?

八十一歲的毛主席,突然致電一位科學家,並告知:一小時後見! - 天天要聞

【一、一通緊急的來電】

1974年5月3日凌晨六點,一個男人正在熟睡,突然被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吵醒。他迷迷糊糊地拿起聽筒,含糊地問:「喂,哪位?」電話那頭傳來一個公事公辦的聲音:「您好,請問是李政道教授嗎?毛主席希望一小時後在中南海與您見面,請您準備一下,車馬上來接您。」

八十一歲的毛主席,突然致電一位科學家,並告知:一小時後見! - 天天要聞

聽說能見到毛主席?這話一下子讓他清醒過來。男人又驚又喜,趕緊搖醒身邊的老伴,把這事告訴她。兩人二話不說,立刻起身收拾,準備去赴這場難得的見面。

這位美國華裔物理學家李政道原本是回國探親的,打算第二天從北京飛香港返回美國。沒想到突然接到主席要見他的電話。雖然打亂了行程安排,但李政道和妻子都很開心。他們心裏琢磨:「主席這麼突然找我們,是有什麼重要的事情嗎?」

八十一歲的毛主席,突然致電一位科學家,並告知:一小時後見! - 天天要聞

沒過多久,車就開到了酒店門口。不到八點,李政道已經來到中南海游泳池邊毛主席的住所。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他走進了主席的書房。

主席正坐在沙發上等着,一見李政道走進書房,立刻站起來迎上去,兩人緊緊握手。主席熱情地說:「李博士這次回國這麼低調,我都沒能及時迎接,真是太失禮了。」李政道趕緊回應:「您太客氣了,我實在不想打擾您。」兩人聊了幾句,才坐下開始正式交談。

八十一歲的毛主席,突然致電一位科學家,並告知:一小時後見! - 天天要聞

李政道教授到底有什麼特別的本事,能讓主席專門抽出時間見他?主席這麼急着見他,背後有什麼重要原因呢?

【二、物理學家的年少求學之路】

李政道1926年出生在上海一個很有聲望的大家庭里。由於家境優越,他從小就能受到很好的教育,對數學特別感興趣。四歲那年,家裡就開始教他認字和簡單的加減法。

八十一歲的毛主席,突然致電一位科學家,並告知:一小時後見! - 天天要聞

李政道天資聰穎,學習能力特彆強,數學更是他的強項。家人注重寓教於樂,常常用撥弄算盤和擺弄積木的方式,讓他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他也十分爭氣,每次遇到數學題,總能迅速用積木拼出正確答案。

八十一歲的毛主席,突然致電一位科學家,並告知:一小時後見! - 天天要聞

1937年,李政道剛上小學二年級,學校就被日軍炸了。為躲避戰亂,全家搬進租界。租界里沒有小學,他不想中斷學業,乾脆跳過小學直接上了國光中學讀初中。年紀小,懂得也不多,常被同學取笑。面對這些困難,他學習更加用功,堅持讀完了兩年初中,成績一直很好。

八十一歲的毛主席,突然致電一位科學家,並告知:一小時後見! - 天天要聞

1938年,他進入東吳大學附屬中學,從初二開始學習。兩年後,他順利考入了該校高中部。高中階段,他學習更加刻苦,圖書館成了他最愛去的地方。在那裡,他廣泛閱讀了中國古典文學、英美名著以及科普讀物等各種書籍,幾乎什麼書都看。也就是在這一時期,李政道第一次接觸到物理學,一本名為《膨脹的宇宙》的書激起了他對物理的濃厚興趣,這為他日後成為物理學家打下了重要基礎。

八十一歲的毛主席,突然致電一位科學家,並告知:一小時後見! - 天天要聞

1943年,李政道通過全國統考進入浙江大學電機系,不過他始終對物理情有獨鍾,後來毅然轉到了物理系。大學期間,他逐漸構建起對物理學的系統理解。與高中相比,大學課程相對輕鬆,同學們常常結伴遊玩,但李政道卻始終專註學習,經常找物理系束北星教授討論問題。當時束教授負責教授大四的"物理討論"課,李政道雖然還沒到大四,卻每節課都準時參加,從中學到了很多。

八十一歲的毛主席,突然致電一位科學家,並告知:一小時後見! - 天天要聞

【三、首次獲諾貝爾獎的中國科學家】

1946年,在老師的引薦下,李政道進入西南聯合大學深造。在這裡,他結識了物理系教授吳大猷,對物理學的認識有了更深的理解。憑藉出色的表現,他還被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選中參與原子彈"種子計劃"的研究工作,並因此獲得了國家獎學金

八十一歲的毛主席,突然致電一位科學家,並告知:一小時後見! - 天天要聞

吳大猷引薦他前往美國芝加哥大學深造,師從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費米教授。在費米的精心指導和自身勤奮學習下,他於1950年成功取得物理學博士學位,年僅二十四歲,被同學們稱為"天才博士"。

八十一歲的毛主席,突然致電一位科學家,並告知:一小時後見! - 天天要聞

大學畢業後,他先在芝加哥的葉凱士天文台幹了八個月,接着先後在加州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當物理老師。在這段時間裏,他發現了同向湍流的渦流黏滯係數,通過計算證明二維空間里不可能有湍流,還提出了"李模型"。這個模型在量子場論里非常罕見,因為它能精確求解,對後來的物理學研究產生了深遠影響。

八十一歲的毛主席,突然致電一位科學家,並告知:一小時後見! - 天天要聞

1957年,李政道和楊振寧兩位教授攜手攻關,解決了物理學界的一個重大難題,提出了宇稱不守恆理論。憑藉這一成就,他們贏得了愛因斯坦科學獎。同年10月30日,他們又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由於李政道護照上顯示的是中國國籍,他們倆同時成為首位摘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八十一歲的毛主席,突然致電一位科學家,並告知:一小時後見! - 天天要聞

【四、學成歸國受到毛主席接見】

留學期間,李政道無時無刻不在思念着祖國。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國家百廢待興,急需各方面人才。李政道深感回國報效的時機已到,便嚮導師費米教授表明心跡:「教授,我決定回國了。在國外求學多年,如今新中國已經成立,我要回去用所學知識為祖國建設貢獻力量!」

八十一歲的毛主席,突然致電一位科學家,並告知:一小時後見! - 天天要聞

費米教授非常欣賞這個出色的學生,他也不願失去這樣的人才,於是勸道:「小李,我理解你牽掛祖國的想法,但眼下真不是回國的合適時機。你們國家現在的條件還無法支持你繼續做研究,不如先留在美國,等形勢好轉了再考慮回去,你看這樣行嗎?」

李政道聽完教授的一番話,漸漸冷靜下來。經過一番考慮,他接受了導師的挽留和朋友的勸告,決定暫時留在美國繼續研究物理理論,畢竟那裡的條件更優越。1963年,他正式成為美國公民。

八十一歲的毛主席,突然致電一位科學家,並告知:一小時後見! - 天天要聞

這段時間,他無數次想回國,但當時中美關係緊張,美國刻意扣留中國許多科技專家。儘管李政道對祖國充滿眷戀,卻只能遙望大洋,默默表達對家鄉的思念。

1972年,尼克松成功訪華,中美關係迎來轉機,這讓李政道興奮不已,他終於能回到祖國了!同年9月,李政道和妻子首次重返中國,時隔二十多年再次踏上故土,他內心激動萬分,不禁感嘆:「祖國啊,我終於回來了!」周總理得知這位著名物理學博士歸來,專門在北京接見了他們夫婦。看到祖國翻天覆地的變化,李政道心中充滿了自豪。

八十一歲的毛主席,突然致電一位科學家,並告知:一小時後見! - 天天要聞

1974年5月,李政道回國後注意到不少工農兵學員文化底子薄弱,他意識到中國的基礎科學教育水平還很低,這讓他擔心未來科教人才可能青黃不接。為了國家的長遠發展,他給周總理寫了封信,詳細提出了人才培養方案,建議國家挑選一批有潛力的年輕人,從小就開始系統培養,為科研領域輸送後備力量,填補人才斷層

八十一歲的毛主席,突然致電一位科學家,並告知:一小時後見! - 天天要聞

遺憾的是,周總理對他的想法表示支持,但江青卻持反對意見。李政道心中難免有些沮喪,但他還是準備按原定行程回國。就在這個節骨眼上,他意外地收到了毛主席的會見通知。

他聽到消息後既興奮又困惑,主席會和他聊什麼呢?是討論人才培養,還是探討物理問題,或者談論兩岸關係?他幾年前剛回國一次,現在作為美籍華人,會不會被懷疑是間諜?帶着這些疑問,他見到了毛主席。

八十一歲的毛主席,突然致電一位科學家,並告知:一小時後見! - 天天要聞

毛主席見到他時,用一句輕鬆的笑話緩解了他的緊張:「聽說李博士是上海人,知道有上海,那有沒有下海呢?」李政道一時摸不着頭腦,只好如實回答:「這個我還真不清楚。」主席大笑着說:「有上海自然就有下海,上海是市,下海是個鎮啊!」短短一句話,立刻讓氣氛輕鬆起來,毛主席果然厲害!

八十一歲的毛主席,突然致電一位科學家,並告知:一小時後見! - 天天要聞

聊完閑話,毛主席開始說正事:「你的來信,恩來同志已經轉給我看了。你提的培養人才的想法,我也很支持。不過,你說的那個理論我還不太明白。理論從哪兒來的呢?它是從實際應用的科學中總結出來的,然後再反過來指導科學實踐。」

李政道意識到主席是想和他討論物理學,這讓他感到意外和高興,沒想到主席對物理這麼感興趣。兩人深入探討了「對稱的重要性」,接着又聊到了他和楊博士提出的「宇宙不守恆理論」。主席聽完後風趣地比喻道:「就像我的肩膀,一邊高一邊低,還有我的眼睛,一個好,一個不好。」主席這種通俗又精準的理解讓李政道更加興緻勃勃地繼續講解。主席不時發表自己的見解,這場對話持續了兩個小時,直到主席需要吃藥休息時才結束。

八十一歲的毛主席,突然致電一位科學家,並告知:一小時後見! - 天天要聞

在分別時,毛主席特意給李政道準備了一份禮物。李政道打開一看,發現是一本《科學概要》,這本書正是他們之前聊天時提到的科學著作,那時候已經非常稀有了。李政道感受到主席的用心,心裏特別感動,一直把這本書好好收藏在自己的書房裡,直到現在。

八十一歲的毛主席,突然致電一位科學家,並告知:一小時後見! - 天天要聞

【總結】

李教授這次見到毛主席,對他來說是一生難忘的經歷。他提出的培養人才方案得到了主席的支持,第一個少年班在安徽成立,後來陸續在其他城市也辦了起來,為我國的人才培養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毛主席到了晚年,依然對科學充滿好奇和熱情,始終保持着學習和鑽研的態度,這種"活到老學到老"的勁頭,確實是我們每個人都該好好學習的。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通往奴役之路》七大核心 - 天天要聞

《通往奴役之路》七大核心

5月8日哈耶克誕辰126周年紀念日1899年5月8日-1992年3月23日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七大核心觀點一文整理·深度閱讀第一,市場經濟是人類迄今所能發現的最有效率且較為理想的一種資源配置體制。
黃裕生:天空下,每一個人的苦難都是所有人的不幸 - 天天要聞

黃裕生:天空下,每一個人的苦難都是所有人的不幸

黃裕生,哲學家,現任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1愚蠢的人在苦難降臨自己頭上之前,永遠都認為那是不幸者自己的問題,而永遠看不到苦難的製造者,甚至還站在製造苦難的人一邊,對那些批評苦難的製造者的人冷嘲熱諷,惡語相加。
哀悼!她走了,倖存者僅剩7人 - 天天要聞

哀悼!她走了,倖存者僅剩7人

5月7日記者從上海師範大學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獲悉5月7日凌晨1時許日軍「慰安婦」制度受害倖存者小瑞奶奶(化名)在湖南華容縣去世享年96歲小瑞奶奶1930年生於湖南華容1943年春夏之交13歲的她不幸被進村日軍抓獲日軍將擄掠而來的女性
陵水文羅產業園建設穩步推進 - 天天要聞

陵水文羅產業園建設穩步推進

5月7日,陵水文羅加工物流產業園一、二期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各項工作穩步推進,完成項目整體的85%。記者在一、二期項目現場看到,工地上機器轟鳴,車輛穿梭,施工團隊正緊鑼密鼓推進後續建設工作,一座座現代化的廠房拔地而起。據介紹,該產業園一期項目為文羅農產品批發市場項目、商業配套項目、熱帶果蔬深加工中心、農副...
一見·歷史與未來,一對跨越十年的關鍵詞 - 天天要聞

一見·歷史與未來,一對跨越十年的關鍵詞

循着習近平主席的足跡,感悟文以載道。 5月7日,在赴莫斯科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慶典之際,習近平主席在《俄羅斯報》發表署名文章《以史為鑒 共創未來》。10年前的同一天,那次赴俄之際發表的署名文章題目是《銘記歷史,開創未來》。 「歷史」與「未來」,一對關鍵詞,跨越十年,昭示...
全國唯一的羌族自治縣:讓世界為羌族文化停留 - 天天要聞

全國唯一的羌族自治縣:讓世界為羌族文化停留

中新網成都5月8日電 (賀劭清 楊勇)羌綉亮相意大利米蘭設計周、歌舞劇《風從羌山來》赴柏林藝術節演出……記者8日從四川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在成都舉行的新聞發佈會獲悉,作為全國唯一的羌族自治縣,近年來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縣大力保護傳承羌族文化,推動羌族文化走向世界,讓世界為羌族文化停留。北川綉娘綉羌綉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