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並非昏君,如果在和平時代,他的種種事迹,無疑是一代明君!

2025年06月19日21:02:07 歷史 1701

崇禎既不是昏君,也不是暴君,更不是無能之君,而是一個明君。

何為明君?為國為民苦心孤詣的皇帝,就是明君。作為一個明君,看的是態度,而不是成就。


崇禎並非昏君,如果在和平時代,他的種種事迹,無疑是一代明君! - 天天要聞

朱由檢作為皇帝是合格的,但凡他處在一個和平時期,都是一個難得的好皇帝。

他不滿18歲登基,面對的是一個滿目瘡痍、風雨飄搖的大明帝國,天災不斷,農民起義風起雲湧,異族寇關,國庫空虛,土地兼并,軍隊廢馳,貪官污吏橫行。

這些問題若是放在其他朝代,但凡遇到一個都得亡國,而崇禎全遇上了。

這一年他才18歲,放到現代也就是個高中生,正是無憂無慮、享受生活的時候,可是崇禎的肩膀上已經扛起了整座風雨飄揚的大明江山,壓的他喘不過氣來。


崇禎並非昏君,如果在和平時代,他的種種事迹,無疑是一代明君! - 天天要聞

要是普通人遇到這種局面,恐怕就直接崩潰了,可是崇禎沒有,哪怕國家已經沒有了一絲希望,他仍然沒有放棄,為江山與天爭命。

他明知道滿朝大臣對他陽奉陰違,卻還是每天批閱奏摺到半夜兩三點,生怕錯過為數不多的關鍵信息,五點左右又得上朝去開會,遠比他的老祖宗朱元璋還勤政。

整個明朝高層,幾乎只有他一個人在為國家救亡圖存拼盡全力。年僅二十多歲就半頭白髮,穿着打補丁的龍袍,這在歷史上前所未有。吃飯不見葷腥,只有鹹菜、野菜配饅頭,他的皇后親自在後宮織布自給自足。為了籌資軍餉抵禦外敵,他與各方勢力鬥智斗勇。雖然最後也沒有挽救大明的危亡,但他真的儘力了,為了國家,他付出一切,盡職盡責,當得起一代明君的榮耀。

很多人說,要不是他瞎折騰,明朝不會亡。這話說的很沒道理。

明朝的滅亡早在萬曆後期就註定了,天啟帝在位的時候,又擺爛了幾年當木匠。天啟帝死了之後,崇禎是臨危受命,他從小沒有經過帝王學術的教導,就是個混吃等死的閑散王爺。剛一上台,各種問題就撲面而來,換作其他人早就嚇瘋了。崇禎沒有,他硬生生的挺住了,他明知國家必亡,無可救藥。卻還是不遺餘力的投身國家危局,不顧後果試圖力挽狂瀾,這怎麼能算瞎折騰?國家的滅亡與他有什麼關係?

也有人說,如果崇禎不殺魏忠賢,明朝還有救。真的有救嗎?想多了!


崇禎並非昏君,如果在和平時代,他的種種事迹,無疑是一代明君! - 天天要聞

魏忠賢不死,只會帶領閹黨東林黨斗得越來越狠,損耗越來越大,傷害的是國家的元氣。

他雖然能給皇帝從江南的東林黨人手裡弄來錢糧稅收,但是這些人一轉身,就會把損失從百姓身上千倍萬倍的討回來,閹黨的人也會趁着對付東林黨的時候,不斷的壓榨百姓,這也是他們在全國各地為魏忠賢立生祠的原因。所以到最後,閹黨和東林黨爭鬥的後果,都是老百姓來買單,這種行為加重了百姓的負擔。逼迫更多的人起義造反。這樣的魏忠賢不殺,留着幹什麼?

還有人說崇禎多疑?我就想問一句,哪個皇帝不多疑?不多疑的皇帝還能坐穩皇位嗎?這話實在搞笑。

再說了,要是換作你,從一個混吃等死的廢物突然坐在國家總統的位置上,而這個國家即將滅亡,已經無法避免。而你也會跟着遺臭萬年。你會作何反應?當你想要儘力挽救,卻發現你的努力沒有絲毫作用,國家還是按照預期的走向滅亡,你會不會發瘋?你肯定會!

但是崇禎沒有,哪怕到這個時候,他也只是因為國家局面焦灼毫無辦法而失去來分寸,變得疑神疑鬼,這是帝王都有的東西,人之常情。也就是說他仍然保持着正常心態,就這一點,他的意志已經超過太多人了。這不是一個無能的帝王。


崇禎並非昏君,如果在和平時代,他的種種事迹,無疑是一代明君! - 天天要聞

國家的滅亡不怪他,實際上他只是一個背鍋的帝王,前面幾位造的孽,卻讓他承受了所有。

哪怕到最後,農民起義軍攻破宮門而入的時候,他也沒有投降,選擇了自縊煤山,維護了帝國最後的尊嚴。

這樣的皇帝,如果提前早生幾十年上位,以他的責任心和意志力,他會是一個有作為的好皇帝。可惜命運無常,他處在明朝末年,一切無法挽回的時候,本該能成為一代明君的崇禎,成了亡國之君,作為帝王,最大的打擊也莫過如此吧!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第4538期:賜宴街小區(隨筆) - 天天要聞

第4538期:賜宴街小區(隨筆)

山東/ 孫延宜專輯/2025年/183(隨筆)2025年7月4日,鄉村精短文學公眾號編髮了我的小稿《企盼一條規範的賜宴街》,獨立寒秋老師看到後,在我們滕州方言研究群里,首先肯定了我寫的這個隨筆「有道理」,然後暢談了自己對賜宴街命名的意見,可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三處世界遺產地移出瀕危名錄 - 天天要聞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三處世界遺產地移出瀕危名錄

當地時間7月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位於非洲的三處世界遺產地因面臨的威脅大幅減少,已正式被移出《瀕危世界遺產名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表示,按照世界遺產大會的決議,共三處世界遺產地被移出瀕危名單,分別是馬達加斯加的阿欽安阿納雨林、埃及的阿布米那遺址、利比亞的加達梅斯古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阿祖萊...
1982年長沙政府修繕楊開慧故居,發現52年前的「致潤之信」 - 天天要聞

1982年長沙政府修繕楊開慧故居,發現52年前的「致潤之信」

「1982年3月6日早上八點半,磚牆後面好像還有東西!」現場木匠小聲招呼縣文化館的幹部,這一句低沉的提醒,成為一段塵封往事重見天日的開場。故居修繕原本是例行工程,然而一封用蠟紙包得嚴嚴實實、字跡依舊清晰的長信,卻把所有人拉回半個世紀前的烽火
94歲楊少華去世當天,上午參加剪綵眼神渙散,臨終前還在拍澱粉腸廣告惹爭議 - 天天要聞

94歲楊少華去世當天,上午參加剪綵眼神渙散,臨終前還在拍澱粉腸廣告惹爭議

據北京日報,記者從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李金斗處得知,相聲表演藝術家楊少華於2025年7月9日在家中午休時安詳逝世,享年93歲。據悉,就在楊少華離世當天,楊議還安排楊少華外出參加活動,為某家新店開業剪綵。從曬出的視頻來看,頂着炎炎烈日,楊少華坐着輪椅亮相現場,近年來楊少華的身體狀況一直惹人擔憂。此次參加活動,不...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太史公表示:「我可沒說過」 - 天天要聞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太史公表示:「我可沒說過」

提及「羽之神勇,千古無二」這句話,相信很多人並不陌生,在很多人模糊的印象中,這句話一定出自《史記·項羽本紀》。然而,太史公卻表示,別再以訛傳訛了,我可沒說過這句話。出處「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出自清代學者李晚芳的著作《讀史管見》。
北京「回南天」,東北下「梅雨」?因為它偏北了 - 天天要聞

北京「回南天」,東北下「梅雨」?因為它偏北了

2025年7月1日8時許,北京大興天宮院。尹亞飛/新京報/視覺中國2025年7月,北京彷彿進入廣東「回南天」,地鐵通道的牆壁上甚至掛上水珠。東北地區也連日陰雨綿綿,彷彿進入江淮「梅雨」季。潮濕、悶熱、黏膩的空氣,讓北方人感到陌生。「我們家現在講粵語。」有人如是調侃。還有人說:「南方人北漂,第一次有家鄉的感覺。」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