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戰亂時期,美國人來到成都龍泉驛,拍下27張珍貴照片

2025年06月16日22:52:05 歷史 1278

1941年6月,德軍大舉進攻蘇聯蘇德戰爭爆發。同年12月,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全球3000多萬名士兵,在亞歐大陸和海洋上展開激烈廝殺,二戰正式進入白熱化階段。

在這風雲激蕩的時刻,美國生活》雜誌攝影師傑克·威爾克斯,來到了成都龍泉驛鎮。當時,這裡還沒有受到戰火的侵襲,保留着川西壩子特有的寧靜與煙火氣。

他帶着相機四處拍照,清晰而生動的,記錄了大後方百姓的日常生活!

1941年戰亂時期,美國人來到成都龍泉驛,拍下27張珍貴照片 - 天天要聞

龍泉驛的東門,是通往成渝公路的必經之路,每天都有大量客商從此門進城。

「龍泉驛」之名,始於公元1376年(明洪武九年),最早只是一個驛站。

後來隨着人流聚集,逐漸成為大鎮,擁有一條三里長的主街和十三條巷子,很是繁華。1960年升級為龍泉驛區。

1941年戰亂時期,美國人來到成都龍泉驛,拍下27張珍貴照片 - 天天要聞

△攝影師站在西門魁星樓上,拍攝的街景,只見青石路面上人來人往,兩側商鋪擺滿了貨物,看不到一點戰爭的跡象。

1941年戰亂時期,美國人來到成都龍泉驛,拍下27張珍貴照片 - 天天要聞

△鎮上的消防隊,頭戴斗笠,制服整潔,手拿高壓水槍,身後還靠着各種救火裝備,看起來很是專業。

1941年戰亂時期,美國人來到成都龍泉驛,拍下27張珍貴照片 - 天天要聞

△龍泉驛的戲台,一群士兵在空場上演習。他們都是川軍,訓練完畢後,就將出川抗戰!

四川作為抗戰大後方,沒有躑躅不前,先後有340萬川中男兒,穿着草鞋,毅然趕赴前線,最後有64萬人傷亡,用血肉之軀築起民族的脊樑!


1941年戰亂時期,美國人來到成都龍泉驛,拍下27張珍貴照片 - 天天要聞

△龍泉驛的財神樓,如今位於金輪寺巷的西邊。

1941年戰亂時期,美國人來到成都龍泉驛,拍下27張珍貴照片 - 天天要聞

△街上的雜糧店,大大小小擺了十幾個布袋,品種相當豐富,不愧是天府之國。

1941年戰亂時期,美國人來到成都龍泉驛,拍下27張珍貴照片 - 天天要聞

△街上的米店,白花花的大米從斗中傾斜而下,這種古老的稱量工具,如今已不見蹤影。

1941年戰亂時期,美國人來到成都龍泉驛,拍下27張珍貴照片 - 天天要聞

△街上的雜貨店,除了賣草鞋,還有各種棉麻製品。買家看着稱桿高高翹起,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1941年戰亂時期,美國人來到成都龍泉驛,拍下27張珍貴照片 - 天天要聞

△陶瓷店的老闆娘,一邊吃中午飯,一邊和買家討價還價。

1941年戰亂時期,美國人來到成都龍泉驛,拍下27張珍貴照片 - 天天要聞

△來鎮上採購物資的公司職員,西裝革履,金絲眼鏡,顯得精神幹練。

1941年戰亂時期,美國人來到成都龍泉驛,拍下27張珍貴照片 - 天天要聞

△龍泉鎮公所,這般氣派的建築,在川西鄉鎮中實屬少見,既彰顯着戰時大後方的安穩,也暗合著這座水陸樞紐重鎮的富庶底蘊。

1941年戰亂時期,美國人來到成都龍泉驛,拍下27張珍貴照片 - 天天要聞

△鎮上的方氏祠堂,匾額上的「壯志報國」四個大字,以赤金填漆,筆鋒剛勁有力。

能掛這個匾額,可見這個大家族,有不少投筆從戎的子弟。

1941年戰亂時期,美國人來到成都龍泉驛,拍下27張珍貴照片 - 天天要聞

△鎮上的轎夫,雖然身穿粗布衣衫,但也是乾淨利落。

1941年戰亂時期,美國人來到成都龍泉驛,拍下27張珍貴照片 - 天天要聞

△鎮上的代筆先生,他蘸墨揮毫,替不識字的百姓,把牽掛與思念,寫成方方正正的漢字。

1941年戰亂時期,美國人來到成都龍泉驛,拍下27張珍貴照片 - 天天要聞

△龍泉鎮閱報室,相當於現在的公益圖書館。戰亂年代,一個鎮能建起這種場所,實屬不易。

1941年戰亂時期,美國人來到成都龍泉驛,拍下27張珍貴照片 - 天天要聞

△街上的賣貨郎

1941年戰亂時期,美國人來到成都龍泉驛,拍下27張珍貴照片 - 天天要聞

△理髮店裡的托尼老師

1941年戰亂時期,美國人來到成都龍泉驛,拍下27張珍貴照片 - 天天要聞

△鎮上的一家三口,從他們衣着看,生活水平相當不錯。

1941年戰亂時期,美國人來到成都龍泉驛,拍下27張珍貴照片 - 天天要聞

△擺龍門陣的老大爺,還有人戴着清朝的瓜皮帽。

1941年戰亂時期,美國人來到成都龍泉驛,拍下27張珍貴照片 - 天天要聞

△右邊這位老大爺,還留着辮子!要知道,當時清朝已經滅亡將近30年

1941年戰亂時期,美國人來到成都龍泉驛,拍下27張珍貴照片 - 天天要聞

△茶館裏的小哥,他穿的這身對褂,看起來很有年代感。

1941年戰亂時期,美國人來到成都龍泉驛,拍下27張珍貴照片 - 天天要聞

△茶館裏的人群,有不少人衣服打着補丁,雖然收入不高,但閑暇之餘,還是要來喝碗蓋碗茶的。


1941年戰亂時期,美國人來到成都龍泉驛,拍下27張珍貴照片 - 天天要聞

△鎮上的鐵匠父子,兒子掄大鎚定型,父親掄小錘修邊。

1941年戰亂時期,美國人來到成都龍泉驛,拍下27張珍貴照片 - 天天要聞

△鐵匠的另外一個兒子,正坐在店鋪外面哄弟弟。

1941年戰亂時期,美國人來到成都龍泉驛,拍下27張珍貴照片 - 天天要聞

△鎮上的農貿市場,地上擺滿了米筐,討價還價的聲音不絕於耳。龍泉驛之繁華,可見一斑。

1941年戰亂時期,美國人來到成都龍泉驛,拍下27張珍貴照片 - 天天要聞

△鎮上的一戶人家,男丁出去幹活了,主婦一邊織布,一邊照看孩子。

1941年戰亂時期,美國人來到成都龍泉驛,拍下27張珍貴照片 - 天天要聞

△龍泉驛外的村莊,一對母子拿着雨傘,提着飯盒,去給地里的男人送飯

以上這些,就是1941年的龍泉驛風貌,時隔80多年,如今的龍泉驛,早已是高樓林立,車水馬龍。

你能去青龍湖,看白鷺掠過碧波,遙想成渝古道上的馬隊轍痕;

龍泉山,咬一口脆甜水蜜桃,感受漫山桃林里的果香四季;

來洛帶甑子場,嘗一箸九斗碗,回味移民先祖的煙火傳承;

體驗左手桃花右手青瓷,一半歷史一半詩意的蜀地風華!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斯金納 | 自由與歷史學家 - 天天要聞

斯金納 | 自由與歷史學家

自由與歷史學家本文選自《自由主義之前的自由》第三章,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3年。Ⅰ我已經講述了這一富有特色的公民自由理論的興衰,然而,像我講得這樣簡要明顯是種危險,也許我誤導而不是特別闡明了一些原則,而這是我作為歷史學家的史學實踐所依賴
第三黨:美國政治史上的「失蹤者」 - 天天要聞

第三黨:美國政治史上的「失蹤者」

當地時間5日,馬斯克兌現了此前的承諾,宣布成立一個獨立於民主和共和兩黨的新政黨——「美國黨」,並稱該黨將代表美國社會「80%的中間選民」,爭取通過選舉在國會中佔得一席之地。美國憲法並沒有規定兩黨執政,但自1854年共和黨正式成立以來,民主黨與共和黨對峙形成了相對牢固的兩黨體制。在這套政治設計中,第三黨的成立...
《以法之名》孫飛還在死扛,李人駿包庇柳韻,王彧被滅口 - 天天要聞

《以法之名》孫飛還在死扛,李人駿包庇柳韻,王彧被滅口

雖然孫飛被捕,鄭雅萍也分析出了天龍集團和萬海案的關係,但專案組的調查卻沒什麼實質性進展。首先,想敲開孫飛的嘴就比洪亮想像的難得多。因為孫飛只收美金,贓款都轉移出去了不像姜紅軍他們都藏在家裡,所以他篤定洪亮他們暫時查不出證據,就有恃無恐。
美媒感嘆:讓台灣干這件事,代價巨大! - 天天要聞

美媒感嘆:讓台灣干這件事,代價巨大!

當地時間 7 月 7 日,美國《紐約時報》刊登了一篇關於台灣能否與大陸在經濟上脫鉤的文章。該文章認為,儘管台灣的民進黨當局想推進這件事,但這對台灣意味着巨大的代價。 《紐約時報》的這篇文章....
北京第一大廠翻盤路:2年前虧損近10億,現在年入150億 - 天天要聞

北京第一大廠翻盤路:2年前虧損近10億,現在年入150億

文/王丹&秋秋現在聊《無盡冬日》有多成功,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在Sensor Tower最新的5月全球手游收入榜單中,《無盡冬日》升至第二位,僅次於《王者榮耀》;點點互動(下稱點點)因此實現了約150億元的年收入,成為全球收入前十的遊戲廠商——放眼整個北京圈來看,2024年收入能達到這個水平的,估計也就點點一家。不止如此...
謊稱失蹤的兵、假意談判的日軍:七七那天,誰在演?誰在拼? - 天天要聞

謊稱失蹤的兵、假意談判的日軍:七七那天,誰在演?誰在拼?

1937年春天,日本作家野上彌生子在報紙上寫下對和平的祈求。她希望這一年沒有戰爭,哪怕洪水地震都行。但她的同胞們卻越來越渴望打仗。到了夏天,日軍開始在北平周邊頻繁鬧事,為全面戰爭做準備。七月七日晚上,北平西南的盧溝橋突然響起槍炮聲。日本軍隊
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藝術呈現中國報人形象 - 天天要聞

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藝術呈現中國報人形象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7月7日電 (記者 應妮)時值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和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7日在京聯合宣布,雙方聯袂打造的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於今年底搬上舞台,並在北京和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