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可家住福州金輝水印長天小區的葉女士給《現場》欄目打來電話說,她花了上百萬買的房子,住的是心驚膽戰、不勝其煩 ,每天凌晨,從樓上會傳來陣陣「砰砰砰」的噪音, 因此,她懷疑可能是樓上的業主故意為之,於是,她就找來記者,介入幫忙調解,然而,記者介入後,卻發現事情另有玄機······
葉女士稱,從2023年12月開始,她經常半夜聽到衛生間抽水馬桶的聲音。起初,她以為是樓上在維修馬桶,可連續幾天都是如此,且抽水沖水的頻率極高,每隔兩三分鐘就 「咚」 一下,通常在凌晨兩點多到四點多。此外,還有敲砸的聲音。

這讓她懷疑是樓上業主在使用「震樓器」干擾自己。什麼是「震樓器」呢?「震樓器」其實是一種振動馬達,在使用時會發出較大的噪音。它原本是在工業生產中被應用于振動篩分的一種設備,但經過改造,它逐漸被用於「以噪制噪」激化鄰里矛盾,因此,才有了「震樓器」這個名字。據了解,在工業生產中的震動馬達使用並不違法,但一旦將它挪移到生活領域,作為擾民手段,它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就存在合法性缺失的問題。也就是說,「震樓器」的生產和銷售活動都屬違法行為。

葉女士說這種噪聲是從她家樓上的407單元傳下來的,時間不固定,有時候是白天,有時候是晚上。發現不對勁後,葉女士選擇了報警,也聯繫了物業、社區,希望通過他們的介入,能讓噪音的侵擾停止,然而,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孩子也被這種噪音吵得很煩躁,精神狀態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而葉女士認為,樓上鄰居之所以這麼做,可能是因為10年前,兩家有過摩擦的緣故。

葉女士說,後來為了避免鄰里糾紛,她儘可能將孩子練琴的時間往前調整,並與樓上鄰居進行協商,達成了一致。

葉女士怎麼也沒想到,達成一致後,她家開始不斷傳來樓上製造的噪音。有時候是敲竹杠的聲音、有時候是穿着拖鞋繞圈圈、還有時候是砸東西。葉女士坦言,雖說樓上不時傳出一些噪音,但都不是太厲害,為了鄰裡間的和睦,隨後8年多的時間,她都選擇忍讓。她原本想,這麼長的時間,大家應該都放下芥蒂、相安無事了。沒想到,從前年12月份開始,對方突然變本加厲,製造各種噪音,讓她猝不及防。

葉女士說,由於不堪其擾,她多次尋求物業、當地社區介入調解,去年4月,社區居委會介入調解後,她也和樓上鄰居也達成了初步和解意見,在樓上不再製造任何噪音的前提下,葉女士同意安裝隔音玻璃,然而,就在葉女士準備安裝隔音設備時,樓上鄰居卻率先打破約定,停了一個月之後的噪音,又開始了。

葉女士說,既然樓上業主出爾反爾,不講信用,那她們也就不安裝隔音玻璃了。

原本是鄰裡間的小矛盾,因為雙方互不相讓,導致小矛盾不斷被激化,現在雙方之間的矛盾甚至還影響到3號樓的其他業主的正常生活 。


葉女士說,由於樓上可能使用「震樓器」,因此,對她家影響最大,讓她不勝其煩。於是,這次,她希望記者能幫她化解鄰裡間的矛盾,隨後,記者來到葉女士家的樓上,也就是小區3號樓407單元,想向對方了解情況,但是始終無人應門。在現場,記者也多次撥打407業主的電話,可是一直無人接聽。

那麼,這件事到底是誰對誰錯呢?針對這樣的情況,究竟該如何處理呢?記者隨後也採訪了律師。廣東國暉(福州)律師事務所的游雯律師表示,根據《民法典》及相關法律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國家規定排放噪聲、光輻射等有害物質,影響周邊居民正常生活、工作、學習等。使用「震樓器」長期製造噪音,妨礙鄰居等相鄰方的合法權益,相鄰方有權起訴要求其停止侵害、排除妨礙和賠償損失。
游雯律師還表示,根據我國《聲環境質量標準》相關規定,居民區環境噪聲限值標準:晝間(6:00-22:00)不超過55分貝,夜間(22:00-6:00)不超過45分貝。如果遇到小區居民間的噪聲困擾,雙方應本着和平友好的態度去協商解決,解決不成可優先通過物業、社區調解,調解不成也可向公安機關、環保部門投訴。


《治安管理處罰法》明確規定,製造噪音干擾他人生活是違法的,而這種行為會受到警告、罰款甚至拘留。此外,如果「震樓器」導致財產損失或人身傷害,還須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 那麼,針對此事,福州金輝水印長天小區的物業又是如何處理的呢?

物業的客服主管表示,物業主任不在,需要聯繫公司專門對外的工作人員。不過,在節目播出前,記者仍未接到福州金輝水印長天小區物業方面對於此事的正面回應。
為進一步化解葉女士和樓上鄰居因噪聲所產生的矛盾,記者也和葉女士一起來到金輝水印長天小區所在的福州市倉山區金山街道香江社區了解情況。


採訪中,葉女士還告訴記者,由於飽受樓上噪音的長期困擾,之前,她也多次向當地警方報案,以尋求幫助,有時候一個月報警兩三次。


對此,游雯律師提醒,遇到類似糾紛時,業主應保持理性,必要時也可向法院提起訴訟,依託法律途徑維護權益,避免因衝動行為付出更大代價。

其實, 樓上樓下鄰裡間相處 ,不免會出現一些問題,遇到問題時,雙方如果及時積極回應,坐下來和氣溝通,也許很快就能化解矛盾,解決糾紛。如果是像片中這樣使用「震樓器」「以噪制噪」的方式,不但兩敗俱傷,而且,還會影響到周圍其他無辜的鄰居。 我們也希望在當地相關部門的調解下,鄰里之間能夠握手言和,真正做到鄰里相視、守望相助。
來源:福建台融媒體資訊中心《現場》
記者:肖玉水、廖定明、卓孟妤
編輯:陳馨凝
審核:盧和光、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