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絲綢之路的絕響——一個葡萄牙人用生命證明了契丹就是中國

2025年04月01日10:53:03 歷史 1920

公元前139年,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目的是聯絡大月氏共同對抗匈奴。雖然張騫未能達成政治目的,但他帶回了關於西域的寶貴信息,為漢朝經略西域奠定了基礎。此後,一條連接長安洛陽與中亞、西亞和地中海沿岸的絲綢之路正式形成。

此後一千多年時間裏,由漢及唐,再到遼宋金元,東西方的商隊滿載着各式各樣的商品往來於這條張騫「鑿空」的傳奇之路上。中原的絲綢、瓷器、茶葉、造紙術、印刷術沿着此路西出陽關,西域的胡粉、青金、胡酒、波斯錦,歐洲的香料、玻璃也藉著此路東漸玉門。直到明朝時期,西亞的奧斯曼帝國崛起,阻斷了東西方的聯繫,而明朝也在宣德之後採取收縮戰略,絲綢之路的漸漸失去了以往的繁華。

古典絲綢之路的絕響——一個葡萄牙人用生命證明了契丹就是中國 - 天天要聞

古絲綢之路

為了重新開闢與東方的貿易,歐洲開始了大航海時代,希望從海上另尋一條通往東方的商路,經過幾代人的探索,歐洲人從海上遠涉重洋終於找到了一個生產瓷器的國度,於是給這個國家取名「China」。然而在東方曾經有個強大的政權——契丹(Cathay)以及後來耶律大石建立的西遼(喀喇契丹)稱雄中國北方和中亞,所以在歐洲人的認知里,只知道東方有個國家叫契丹,也是個生產絲綢與瓷器的國家,那麼契丹是不是China?

彼時雖然身在北京的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致書印度諸神父,說除China(中國)之外別無「契丹」,除北京之外別無「汗八里」,「契丹」乃是中華帝國的別名。但在耶穌會果阿管區 (印度)、羅馬總部乃至教廷還是引發了一場關於「契丹」與中國是否屬同一國的爭論。為了探明究竟,耶穌會東印度視察員尼古拉斯·皮門塔上書教皇,請求組成調查團前往「契丹」,而一個叫鄂本篤(Bento de Goes)的葡萄牙人被任命負責此項任務,順便尋找一條一條通往中國的短捷的陸路交通線。

古典絲綢之路的絕響——一個葡萄牙人用生命證明了契丹就是中國 - 天天要聞

鄂本篤東行路線圖

鄂本篤20多歲從歐洲出來到印度當水兵,之後加入耶穌會,他聰慧敏捷,極具天才和學識,在印度當地學會了波斯語和伊斯蘭教習俗,深得當地會眾的讚賞和欽佩。1602年,在印度莫卧兒帝國阿克巴大帝的資助下,鄂本篤帶着兩名希臘人和四名回教僕人踏上了前往中國的艱難征程,由於16-17世紀亞美尼亞商人可以在亞洲腹地的穆斯林居住區自由通行,鄂本篤把自己打扮成了亞美尼亞商人,取了伊斯蘭名伊撒·阿布杜拉來掩護自己的身份,從印度果阿出發,經北印度的拉合爾、阿富汗的坎大哈和喀布爾,翻越帕米爾高原,歷時13個月,到達西域了的葉爾羌汗國。

在葉爾羌汗國,鄂本篤受到了汗王賽依德的熱情款待。更令他感到興奮的是,葉爾羌人告訴了他許多「契丹」國的信息,內心激動的他恨不得馬上動身前往,然而路途兇險,為了安全起見鄂本篤選擇了跟隨朝貢大明皇帝的商隊同行,這一等,便又是耗費了一年的時間。

古典絲綢之路的絕響——一個葡萄牙人用生命證明了契丹就是中國 - 天天要聞

葉爾羌汗國

1604年10月,鄂本篤一行穿過塔克拉瑪干沙漠,經阿克蘇、庫車、焉耆、吐魯番、哈密,終於在1605年11月到達明朝重鎮——嘉峪關,然而嘉峪關的守備官員對這些西域商人充滿了警惕,遲遲不放行,鄂本篤不得不施以重賄才得通融,最後於1605年底到達肅州(今酒泉)。

在酒泉的時間裏,鄂本篤從當地人口中探知了北京和其他一些以前知道的地名,徹底坐實了契丹就是中國這一結論,他欣喜若狂的寫信給北京的神父利瑪竇,報告自己已經到達中國,由於他不知道神父的中國名字,也不知道他們在京城的具體地址,再加上信是用拉丁文字寫的,結果自然石沉大海,不氣餒的鄂本篤繼續休書致信,花重金託人寄送,終於在一年以後利瑪竇收到了這封寶貴的信件,從信件中得知,鄂本篤此行風餐露宿,身體已經每況愈下。收到信的利瑪竇立即派人去肅州接應鄂本篤。

古典絲綢之路的絕響——一個葡萄牙人用生命證明了契丹就是中國 - 天天要聞

利瑪竇

當利瑪竇委派的修士鐘鳴禮到達肅州時,距離收到信已經又過了4個多月,此時的鄂本篤已經病入膏肓,卧床不起。鐘鳴禮等人多方尋醫,精心照料,但仍不見效,在鐘鳴禮到達肅州之後第11天,鄂本篤積勞成疾而世,臨終前,他把這些考察整理成信件讓鐘鳴禮帶回北京,由利瑪竇等人致信耶穌會會長,將China 就是 Cathay,北京就是汗八里的結論傳回歐洲,至此,歐洲人為契丹是不是中國而長達一個多世紀的爭宣告結束,為了這個結論,鄂本篤以身躬行,艱難探索,最後奉獻了自己的生命,成為了最後一位通過陸上絲綢之路來到中國的歐洲人。

古典絲綢之路的絕響——一個葡萄牙人用生命證明了契丹就是中國 - 天天要聞

鄂本篤寫信給北京的利瑪竇

鄂本篤的去世,標誌着傳統陸上絲綢之路作為東西方主要交流通道時代的落幕,東西方交流的主要渠道轉由海路承擔,等新的陸上「絲綢之路」再次煥發榮光時,世界已經進入21世紀,距鄂本篤離世已然又過了400餘年……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陽泉市郊區河底小學少先隊員清明節祭掃 傳承紅色基因 - 天天要聞

陽泉市郊區河底小學少先隊員清明節祭掃 傳承紅色基因

山西青年報記者孟存田 通訊員張琪 為傳承紅色基因,厚植家國情懷,在清明節來臨之際,4月3日上午,陽泉市郊區河底小學部分師生前往郊區河底鎮河底村革命烈士墓碑前,開展「紅色耀三晉,青年永傳承」主題清明節祭掃活動,少先隊員們通過敬獻花束、集體默哀
黑龍江一縣發現侵華日軍遺留炮彈 - 天天要聞

黑龍江一縣發現侵華日軍遺留炮彈

新華社哈爾濱4月3日電(記者王君寶)近日,黑龍江省黑河市孫吳縣普查隊在推進孫吳縣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和文物安全巡查工作時,發現一枚侵華日軍遺留炮彈。「在普查中,工作人員來到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孫吳鎮侵華日軍地下隱蔽部,在文物本體西北側發現了這枚炮彈,經過現場勘查初步分析,此炮彈為侵華日軍遺留。」孫吳縣文物保...
英烈縱無名,山河永不忘! - 天天要聞

英烈縱無名,山河永不忘!

19490826349、19490826350、19490826351……墓碑上這一串串數字背後都曾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76年前,蘭州戰役烽火熊熊解放大西北的關鍵一役,許多戰士血灑蘭州474位烈士長眠於蘭州市烈士陵園名字被歲月隱沒,生命卻融入山河大地蘭州市烈士陵園華林坪革命烈士紀念塔航拍照片。新華社記者 多蕾 攝蒼松翠柏簇擁一顆顆深埋黃土的...
諸葛亮神機妙算,奇才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 天天要聞

諸葛亮神機妙算,奇才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讓人驚掉下巴,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從小家裡貪困,童年以羊為伴,並且八九歲還是個啞巴。諸葛亮每天穿行在大山上,邊放羊,邊到處玩,有一天他爬上山巔,瞧見一個小庭子,裏面坐個鬚髮皆白,行雲流水的道家,他的出現引起老道人的注意。
吉林各界人士在偽滿皇宮紀念抗日英烈 - 天天要聞

吉林各界人士在偽滿皇宮紀念抗日英烈

中新社長春4月3日電 (高龍安 李彥國)「緬懷烈士 銘史礪新」——偽滿皇宮博物院清明節紀念活動3日舉行,吉林長春各界人士走進偽滿皇宮博物院東北淪陷史陳列館參加紀念儀式。 長春曾是日本侵華時炮製的偽滿洲國「首都」,坐落於此的偽滿皇宮是日本侵略中國東北的偽政權所在地,留存有大量日本侵華罪證。4月3日,吉林長春,民...
雲南昆明:清明祭英烈 - 天天要聞

雲南昆明:清明祭英烈

4月3日,雲南昆明,警察向烈士敬獻鮮花。當日,社會各界人士齊聚雲南師範大學,在西南聯大舊址的 "一二·一" 四烈士墓前,舉行 "清明祭英烈" 活動,共同追思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而獻出生命的烈士們。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 攝4月3日,雲南昆明,社會各界人士齊聚雲南師範大學,在西南聯大舊址的 "一二·一" 四烈士墓前,舉行 ...
抗戰影像記憶|狼牙山五壯士 - 天天要聞

抗戰影像記憶|狼牙山五壯士

清晨的狼牙山,晨霧如紗。五尊青銅雕像在熹微中沉默佇立,嶙峋山岩將他們的身影勾勒成永恆的剪影。狼牙山的名字,是從什麼時候叫起來的,或許沒人說得清楚,但是因為什麼叫響的,在中國卻人盡皆知。「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2017年10月27日攝)。
「中國骨髓移植之父」陸道培院士病逝,享年93歲 - 天天要聞

「中國骨髓移植之父」陸道培院士病逝,享年93歲

4月3日下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微信公眾號發佈訃告: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血液病學和造血幹細胞移植專家,政協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常委、政協第九屆北京市委員會副主席,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原內科主任,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創始所長陸道培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4月2日16時58分在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