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君集何許人也?
他在年少時便加入李世民的秦王府,隨李世民南征北戰;「玄武門之變」時,侯君集牽制李淵,功勞與長孫無忌相當;當上武將後,跟隨李靖出征,消滅兩個國家。
這樣的人即便是犯了錯誤,李世民還親自為他開脫,可惜侯君集之罪天下不容。
侯君集到底犯了什麼事?李世民給他免罪都不行?
貪財惹事
侯君集年少時便與李世民相識,來到秦王府之後,侯君集一直都是李世民的副手。
但他並不是憑藉功勞和能力才被李世民賞識,而是靠着自己的搞笑天賦。
年輕時的侯君集不會武功,別說上陣殺敵了,就連射箭他都不會,但是他還總是吹牛,說自己在戰場上十分英勇。
李世民覺得他挺有意思,於是便帶着他南征北戰,侯君集還真學會了一些東西。
與他相處的時間長了,李世民也覺得他這個人有點意思,因此在天下平定之後,侯君集被李世民留在了身邊,反正他也不會當官,就算給他官職也是徒勞。
在「玄武門之變」時,侯君集的任務是控制李淵以及那些朝臣。
雖然兩個兒子已經鬧到了這種地步,但是李淵的情緒還算是穩定,因此侯君集並沒有遇上難以解決的情況,因此他很輕鬆地便拿到了一次「從龍之功」。
在之後的日子裏,侯君集又跟着李靖出門攻打吐谷渾,大勝歸來。
後來他又自己帶兵遠征高昌,高昌王正好病死了,高昌太子剛繼位,想要聯合西突厥對抗唐軍。
可是西突厥望風而逃,高昌太子完全打不過,只好選擇出城投降。
侯君集的前半生真的是被幸運女神眷顧,但是自從他戰勝高昌之後,他就覺得自己可厲害了,因此他在做事的時候開始肆無忌憚。
在攻破高昌都城後,侯君集來到高昌國庫,將其中的不少財寶裝進了自己的腰包。
本來這種事也沒什麼,但是侯君集居然當著眾人的面做這件事。
士兵們得知侯君集私藏戰利品後,也紛紛學了起來,將得來的黃金都裝進了自己的兜里。
遠征大軍中的每一個人都拿了一點,就快把整個高昌國庫搬空了。
侯君集打算帶着戰利品返回時,這才發現只剩下了很少的一點財物。
侯君集雖然知道這些財物去了哪裡,但是他不敢朝士兵們要,因為他擔心這些士兵舉報他。現在侯君集跟這些士兵就是一根繩上的螞蚱,誰也跑不掉。
當侯君集帶着這剩下的一點財物返回長安後,負責戰利品入庫的官員很快便發現了異常。
作為絲綢之路的關鍵節點國家,高昌國並不可能是貧窮地區,他們很富有。
他們國家的寶庫,怎麼可能只有這麼一點東西?
於是負責此事的官員就展開了調查,很快就查出了這件事,然後就把侯君集送進了大牢。
大牢里的侯君集還是不服,他認為自己就搬了兩箱子金銀回家,根本不是什麼大罪,大不了他雙倍奉還。
侯君集被關起來後,有人認為他是罪有應得,有人認為他是功臣,不能這樣「卸磨殺驢」。李世民念及兩人多年的感情,就讓人把他放了出來。
但是侯君集出來之後,依然是不服不忿,他認為自己帶走兩箱子金銀珠寶,根本就不是什麼大罪,只是小罪,而且還是那種小到可以忽略不計的小罪。
他這種囂張的態度,惹怒了很多官員,尤其是那些之前有過剋扣行為的將領,每個人都想讓他快點閉上嘴。
侯君集被放出來後,大量的官員上書彈劾,李世民不勝其煩。為了平息眾官員的怒火,李世民只能將侯君集調到洛陽,暫時躲避一下彈劾他的浪潮。
這本是李世民的權宜之計,先把侯君集送走,等浪潮過去之後再把他調回來,可是侯君集卻不領情……
交友不慎
侯君集來到洛陽之後,整日閑來無事,只能與朋友們喝酒聊天。
洛陽作為前朝東都,也是一個很繁華的地方,讓侯君集到這裡來,絕對不是受罪,這明明是一次公款旅遊。
但是侯君集卻很生氣,他認為李世民和官員們聯起手來排擠自己。
後來,侯君集的老朋友張亮也來到洛陽做官,只不過張亮是被委派到這裡來的。
侯君集為張亮舉辦了一場歡迎會,兩人在歡迎會上喝了個盡興。在酒後閑談之中,侯君集問張亮:「你是因為什麼被排擠到這裡來的?」
張亮很驚訝,他認為自己能到洛陽來當官,是一份很不錯的差事。
洛陽又繁華又遠離皇都,這是絕佳的做官地點。
可是侯君集卻不這麼認為,他對張亮說:「我給國家打了勝仗,皇上卻因此大怒,把我送來了這裡,這難道不是排擠我嗎?」
而且侯君集應該是喝多了,把自己的心裏話說出來,他越說越激動,直接指着張良說:「這樣的日子我是過不下去了,你敢造反嗎?你要是敢,咱倆就一起造反!」
張亮大驚,他還以為侯君集真要造反,於是就把侯君集這番胡話告訴了李世民。
如果是其他皇帝,肯定忍不了侯君集,但是李世民就忍住了。
李世民說張亮的指責沒有證據,沒有錄音也沒有視頻,光有一個人證並不能定侯君集的罪。而且侯君集那天喝了酒,他完全可以說那天喝多了,說的是胡話。
張亮拿不出更多證據,只好作罷,後來張亮聽信了一個算卦之人的話,以為自己是天子,還能當皇帝,於是張亮就造了反,不過很快就被李世民擊潰了。
而在侯君集這邊,他還是在洛陽渾渾噩噩地過日子,但是突然有一天,他的女婿來了……
罪大惡極
侯君集的女婿名為賀蘭楚石,是太子李承乾身邊的人。張亮將侯君集的話告訴李世民時,李承乾也知道了這件事。
於是他就讓賀蘭楚石為自己和侯君集搭上了線,商議起兵造反的事。
侯君集覺得李承乾就跟李建成一樣,沒有本事,就靠着長子身份當太子。
如果李承乾不造反,早晚會和大伯李建成一個下場。因此侯君集總是催促李承乾趕緊起兵造反,而且他還與李建成商量好了造反計劃。
在臨起兵的那幾天,侯君集激動地說睡不着覺,他的妻子不知道他要幹什麼,還以為他得了什麼病。
實際上,侯君集是擔心自己的計劃敗露,所以才害怕得睡不着覺。
俗話說,怕什麼就來什麼,侯君集就怕計劃敗露,結果他們的計劃還真是敗露了。
太子李承乾伏誅之後,他身邊的賀蘭楚石又把自己的岳父侯君集給供了出來,侯君集因此被關進了大牢。
到了這時候,李世民還是不想殺侯君集,他覺得侯君集只是一時糊塗,完全可以諒解。
就算他願意諒解侯君集,朝上的群臣也不答應,所有的臣子都堅持要處死侯君集,沒有一個人願意為侯君集說話。李世民也不好反駁眾人,只能選擇將侯君集處死。
不過在侯君集臨死之前,李世民專門到監獄中去看了他一眼,問他還有沒有什麼要求。
侯君集自知理虧,並沒有多說什麼,只是希望李世民能給他留個兒子,不要讓他們侯家斷絕香火。
於是李世民下令,侯家除原配夫人以及小兒子流放嶺南以外,其他人全部斬首。
李世民的法外開恩,讓本應被滿門抄斬的侯家,也算是留下了一點香火。
參考文獻:
《舊唐書·侯君集傳》——君集臨刑,容色不改,謂監刑將軍曰:「君集豈反者乎,蹉跌至此!然嘗為將,破滅二國,頗有微功。為言於陛下,乞令一子以守祭祀。」由是特原其妻及一子,徙於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