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應中聯部邀請,南蘇丹執政黨——蘇丹人民解放運動的高級別幹部考察團於3月2日至10日赴中國進行訪問考察。此次考察團全體成員均為該黨中高級婦女幹部,她們先後考察了北京、河南、上海等地區的社會主義建設成就,參觀了中華女子學院、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焦裕祿紀念園、河南經貿職業學院、鄭州市經開區第一幼兒園、中共一大會址、宋慶齡紀念館等場所。此外,代表團還在上海的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就中國改革開放及黨建經驗展開了深入交流和研討。
觀察者網受邀於3月10日上午在中國浦東幹部學院與南蘇丹蘇丹人民解放運動副總書記瑪麗·阿帕伊·阿伊加女士進行交流,就南蘇丹當前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及此次考察所獲得的啟示進行了深入探討。
【對話/唐曉甫】
觀察者網:我們都知道最近蘇丹正在爆發持續的內戰,作為其鄰國,南蘇丹是否受到了比較大影響?
瑪麗·阿伊加:對於蘇丹內戰,我目前無法就此發表具體意見。南蘇丹作為一個年輕的國家,經過長期艱苦卓絕的獨立戰爭,直至2011年才脫離蘇丹而獨立建國。我們深知,每個國家在其發展歷程中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政治問題。這些問題中,既有外部勢力干預所製造的矛盾,也有可以通過政府內部協商與政治經驗得以妥善解決的分歧。
然而,我認為,即便是通過內部政治協商,也難以使一個國家從大規模戰爭的深淵中迅速復蘇。對於任何國家而言,問題總是接踵而至,因此,國家必須具備前瞻性和預防機制,以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各種挑戰。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這些政治分歧在南蘇丹已經得到了有效緩解和解決。
綜上所述,我認為蘇丹內戰雖然在國際上引發了廣泛關注,但其對我們國家的直接影響可能並不會十分顯著。
觀察者網:中國近年來與南蘇丹在職業教育領域開展了多項合作,旨在通過技能培訓提升南蘇丹勞動力素質,支持其經濟多元化發展。您此次過來也參觀了河南的職業教育學校,您認為中國的職業教育模式是否能夠適應南蘇丹的實際需求?
瑪麗·阿伊加:我堅信,中國的職業教育模式必然能夠滿足南蘇丹在各方面的迫切需求。南蘇丹曾長期處於持續戰爭之中,導致各類資源極度匱乏,因此重建工作被置於國家發展的首要位置。無論是教育、經濟建設、基礎設施和醫療體系的重建,均被視為極為緊迫的優先事項。
河南經貿職業學院教師為蘇人解幹部考察團講解中國刺繡文化
因此,中國工程師在南蘇丹油田、醫療中心等建設項目中的積极參与,對於南蘇丹來說意義重大,同時也使我們獲益匪淺。在南蘇丹,中國工程師與技術人員如同我們的兄弟姐妹,他們在我們國家遭遇困境時伸出援手,共同推動社會進步。
正是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刻,中國方面慷慨向我們提供了必要的支持,這份情誼我們十分珍視。基於此,我們認為雙方攜手合作,實現互利共贏,乃是正確且具有戰略意義的選擇。
我始終堅信,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發展程度已經很高,其技術與經驗將為南蘇丹這個世界上最年輕的國家之一帶來持續的發展動力;而隨着南蘇丹與中國之間關係日益緊密、不斷深化,兩國必將成為長期的朋友和親密的合作夥伴。
觀察者網:南蘇丹作為一個內陸國家經濟發展始終面臨著缺乏港口帶來的劣勢,針對這一問題,南蘇丹有什麼樣的舉措?是否需要中國提供相關幫助?中國和南蘇丹政府未來應該哪些領域進一步增強合作?
瑪麗·阿伊加:我們制定了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發展計劃,命名為《2040計劃》。該計劃詳盡列舉了南蘇丹當前所面臨的各項重要任務及優先事項,同時明確標示出各國可能給予我們的援助。因此,我們認為南中兩國可以在這一戰略框架下挖掘更多合作契機。通過全面落實《2040計劃》中的各項舉措,南蘇丹人民的生活質量有望得到顯著改善。
目前南蘇丹發展千頭萬緒,若談及南蘇丹的醫療設施,便會發現通往醫院的道路尚未完善;然而,一旦道路建設啟動,隨之而來的又是糧食供應不足的問題。同時,已經獲得初步開發的油田資源無法直接轉化為民眾所需的食品或飲用水。
因此,我們亟須統籌推進道路建設、油田運營、教育體系建設以及醫療系統完善等各項工程。此外,必須同步促進社會文化體系的健康運行,例如通過建設博物館等文化設施,恢復並提升民族自尊。
在《2040計劃》中,道路建設被視為重中之重。我們不僅需要完善公路系統,更應加快鐵路和水運網絡的建設。計劃中明確要求在每個州設立醫院,同時在全國各地增建高等學府。目前,南蘇丹僅擁有寥寥數所大學,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極低。我們期望上述各項建設能夠同步推進,共同推動南蘇丹實現跨越式發展。
觀察者網:你們的工業建設規劃是什麼樣的呢?現在南蘇丹主要依賴石油工業,未來有什麼樣的規劃?
瑪麗·阿伊加:我們亟須外部資本來推動工業發展,因此我們熱忱歡迎各界外資入駐。由於缺乏工廠及外部資金支持,經濟發展難以持續,必然導致大規模失業現象。南蘇丹因缺乏足夠的企業和投資,我們誠摯呼籲,任何有意向在南蘇丹投資的外國企業和個人,都可以積极參与到南蘇丹的工業和企業建設中來。
我們堅信,隨着《2040計劃》的全面推進,南蘇丹必將迎來多種類型企業的建立,為南蘇丹人民帶來更多福祉。
南蘇丹蘇丹人民解放運動副總書記瑪麗·阿帕伊·阿伊加女士
觀察者網:這次你們參觀了北京、河南以及上海的共產黨建設歷史和成就,從您的角度看,中國共產黨和西方政黨在執政時有什麼不同?對於中國的成績您有什麼感想?
瑪麗·阿伊加:中國共產黨歷經百年風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而蘇丹人民解放運動,作為一個1983年成立的新政黨,自20世紀80年代至2011年南蘇丹獨立的整個過程中,始終致力於爭取國家獨立,最終使南蘇丹脫離蘇丹。從短暫的蘇丹人民解放運動的歷史看,我們仍需學習中國共產黨的寶貴經驗。
中國共產黨善於整合國內資源,併科學規劃人力部署;而在南蘇丹,我們目前亟須從基礎做起——首先解決人民安居問題,進而開展農業生產,實現糧食自給。此後,我們將推動教育建設,將其作為國家轉型的重要基石,這正是中國發生根本性變化的內在原因,也是從中國汲取諸多啟示之一。
對於西方各主要政黨的情況,我了解甚少,也難以找到與中國共產黨相提並論的例子。然而,不可否認,中國共產黨與蘇丹人民解放運動在歷史進程中均經歷過艱苦卓絕的鬥爭;數十年前,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戰勝了日本帝國主義,而我們則同樣引領南蘇丹人民走向獨立。
中國曾飽受長期苦難,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人民克服重重困難,成功實現脫貧目標。儘管南蘇丹獨立尚不足15年,當前仍面臨諸多挑戰與戰爭威脅,發展水平尚難與中國相比,但正如我今日所戴的紅底黃色五角星帽所象徵的精神一樣,我堅信未來我們會從兩黨互動中獲得更多可以值得借鑒的經驗。
觀察者網:南蘇丹在借鑒中國和西方經驗時,是否有可能探索出一條適合自身特點的經濟多元化路徑?
瑪麗·阿伊加:我認為,每個國家均擁有其獨特的生活方式和發展模式。中國始終主張,外部勢力不應強迫各國做出違背其自主意願的選擇,而應尊重各國的自主發展,並予以適當協助。鑒於各國在價值觀、文化、傳統以及行事邏輯方面各不相同,我們不能簡單地將其他國家的經驗照搬至南蘇丹。
雖然各國在面對問題時可能會出現某些共性,但各國解決問題的方式應當立足於自身的歷史傳統和現實需求。這正是我主張非洲事務必須以非洲方案來應對的原因所在。我堅信,我們一定能夠探索出一條符合南蘇丹自身需求的發展之路。同時,我們亟須更多來自國際社會的技術性建議,以便在本國傳統的基礎上,找到合適自身的解決方案。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