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在過大年,印度正舉國悲痛

2025年02月14日05:20:23 歷史 1409
中國人在過大年,印度正舉國悲痛 - 天天要聞

明天和意外,你永遠不知道,究竟是哪一個先來。

很巧合,今年的中國人最喜慶的春節,恰逢印度12年來最隆重的大壺節。

讓人特別感慨的是,中國人在歡樂過大年,印度卻正舉國悲痛。

一場意料之中的踩踏事件發生了,但出乎意料的,這一次,印度的踩踏非常嚴重。

看報道,至少幾十人死亡。

請注意,因為數據還在不斷更新,最低死亡40人,最高就不知道了。

看現場視頻,怎一個慘字了得!

中國人在過大年,印度正舉國悲痛 - 天天要聞

踩踏事件發生在1月29日凌晨1點至2點左右,現場到處是丟棄的衣服和鞋子,還有哭泣着尋找親人的人們,一具又一具屍體被匆匆運出現場……

中國人最喜慶的日子,卻看到鄰國這樣的慘劇。

我看到,印度總理莫迪已經表態,稱這起事件令人「極其悲痛」。他對在事件中失去至親的人表示「最深切的慰問」,同時「祝願所有傷者早日康復」。

坊間調侃「莫迪老仙,法力無邊」。但對於踩踏事件,他顯然無力回天,但應該在意料之中。

為什麼會這樣?

看到有報道說,因為現場太擁擠,發生了推搡事件,從而造成了踩踏;也有說法是,現場人數實在太多,有人窒息倒下,從而一發而不可收拾……

中國人在過大年,印度正舉國悲痛 - 天天要聞

人多,是大壺節的最大特點。

大壺節,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宗教集會,很多時候,沒有之一。

大壺節的起源,又與印度教神話中的「攪拌乳海」故事密切相關。

在神話中,天神與阿修羅為爭奪「不死甘露」,合力攪拌乳海。甘露最終被天神取得,但雙方在爭奪過程中,甘露從大壺中灑落四滴,分別掉落在阿拉哈巴德、赫爾德瓦爾、烏賈因、納西克,這也是印度四個大壺節的聖地。

攪拌乳海,從宗教意義上講,象徵人類通過修行與掙扎,從混沌中提煉智慧與永生。

因此大壺節期間,大批印度教徒會去聖河中沐浴,洗去罪孽,從生死輪迴中解脫。

今年的大壺節,估計有4億人參加。最神聖的沐浴地點,就是恆河、亞穆納河以及神秘且看不見的薩拉斯瓦蒂河三條聖河的交匯處。

中國人在過大年,印度正舉國悲痛 - 天天要聞

每年大壺節,大規模的人流,都讓人倒吸一口涼氣。

1954年大壺節,數百人因踩踏不幸遇難。

2013年大壺節,至少36人因踩踏而喪生。

今年,在聖河交匯處的北方邦阿拉哈巴德,更造成數十年來最嚴重的慘劇!

我們也不能說,印度就沒有防踩踏的預案。

看新聞報道,為維持秩序,印度設置了專門的安全圈,在城市周圍部署檢查站,出動了數千的警力。

在北方邦的阿拉哈巴德,還部署了超過2700個AI支持的攝像頭,數百專家進行監控。

此外,政府還宣稱,空中有無人機進行高空監視,印度還首次啟動了能夠潛水100米的水下無人機。

但不幸,還是發生了。

如果一定要說,悲劇有時候是天災,但更多時候都是人禍,是治理能力低下的必然結果。

明知道有踩踏的風險,卻沒有足夠的預防和管控措施,眼睜睜地看着悲劇發生,最後,一樁好事就變成了悲喜交加。當然,最倒霉的,永遠是底層的老百姓。

中國人在過大年,印度正舉國悲痛 - 天天要聞

這不由讓我想起墨菲定律(Murphy's law)。

美國一空軍基地的墨菲上尉在研究事故中發現: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

如果大家看過電影《星際穿越》的話,對「墨菲定律」或許並不陌生。

這其實都說明一個問題:事故肯定存在隱患,應該也出現過異常現象的苗頭,只要一個隱患被堵住、一個徵兆被提前發現,往往就能避免整個事故的發生。

印度的慘劇,韓國的空難,以及世界很多的悲劇,何嘗不是這樣?

當然,印度還有一個重要國情,人多,以及對規則的忽視。

看現場的圖片和視頻,雖然有隔離欄,但大批印度信徒仍舊翻越隔離欄,警察似乎也見怪不怪,甚至懶得去理。

這種狀況,也不僅僅發生在大壺節。很多人印象中最深刻的印度一景,就是印度火車不僅車廂里裝人,車頂上還坐滿人,車廂外還掛着人。

我們無法想像的事情,但印度卻是尋常風景,據說還有專門的掛票,我也不知道是否屬實,但這樣的風險小嗎?可以肯定的一點,每年印度火車死人,不會是一個小數目。

但有一點,你也不得不嘆服,印度人的死亡觀。

踩踏而死,這肯定是悲劇。但在一些印度信徒看來,「在聖河中死去即得到解脫」。

反正,這邊還是悲劇,很多人還在流淚;那邊,卻依然是熙攘的人群,繼續去聖河沐浴。

看統計數據,就在1月29日,即發生悲劇的當天,也是我們中國人的大年初一,截至下午4點,就有超過5700萬印度教徒進行了聖河沐浴。

中國人在過大年,印度正舉國悲痛 - 天天要聞

所以,我們認為這是問題,但印度人未必會在意。

聖河的水干不幹凈,印度人估計不會糾結;苦行僧赤身裸體合不合適,印度人早見怪不怪。

只能說,大壺節如同一面稜鏡,折射出印度對生死、信仰與世俗的獨特理解——在混沌中尋找神性,在苦難中觸摸永恆。

最後要說的是,踩踏事件,在很多國家都發生過,印度發生過,中國發生過,沙特發生過,美國也發生過……

都是悲劇,都讓人痛心,但不得不說,印度發生得格外多。

警鐘,必須長鳴。

否則,悲劇還會繼續。

最後這一段,是我詢問DeepSeek的結果,就這次慘劇,它總結說:

中印的差距並非不可逾越,但需要印度在尊重傳統的同時,擁抱系統性改革,而中國則需警惕治理過度技術化帶來的「人性冷漠」。安全管理的終極目標,是讓人類既能仰望星空(信仰),也能腳踏實地(生存)。

說得真好!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上海話在香港地位高,跟他們密切相關! - 天天要聞

上海話在香港地位高,跟他們密切相關!

文 | 極耳在香港娛樂圈摸爬滾打近六十年的汪明荃早已成為粵語流行音樂代表性人物之一,不過儂曉得伐,伊原來還是地地道道上海人。五一假期在上海舉辦「DIVA演唱會」的阿姐,一張嘴就是地道上海話。而這也是78歲的她首次回到家鄉上海舉辦個人演唱會。當天的演唱會,阿姐誠意十足,除了換造型,全程沒有下場。她唱了《勇敢的...
成湯:曠古仁君的形象 - 天天要聞

成湯:曠古仁君的形象

建立一個延續五百多年的王朝,商的開國君主必定上膺天命,獲得了天神授予的合法性。推翻了延續數百年的夏王朝,商的君主必然下順民心,得到了民眾擁護的正當性。而真正贏得民心的,只能是仁慈,而不是武力。在很多後代的文獻中,成湯被描繪成一位體恤民眾、寬
二戰勝利80周年 走進納粹德國投降的歷史現場 - 天天要聞

二戰勝利80周年 走進納粹德國投降的歷史現場

1945年5月8日24時,法西斯德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書。投降書開始生效時,由於時差原因,地處柏林以西的美、英、法等國還是5月8日的下午或晚上,而位於柏林以東的蘇聯等國,已經是5月9日。因此歐洲各國將5....
中國歷史上三個最成功的商人,最後都散盡家財,無一得到善終 - 天天要聞

中國歷史上三個最成功的商人,最後都散盡家財,無一得到善終

中國歷史上有一些著名商人,有部分符合散盡家財且未得善終的情況,以下列舉三位比較典型的: 呂不韋: 生平事迹:戰國末年衛國商人,他以「奇貨可居」聞名,通過扶持秦異人(後改名子楚)登上秦王之位,自己也官至秦國丞相,權傾一時。在執政期間,他組織編
【史志論壇】以彭州市為例淺談地方志人才隊伍建設 ‖程爽 - 天天要聞

【史志論壇】以彭州市為例淺談地方志人才隊伍建設 ‖程爽

歡迎關注「方誌四川」!本文載《巴蜀史志》2024年第6期聚地方人才 育方誌碩果以彭州市為例淺談地方志人才隊伍建設程 爽地方志是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傳承民族文脈的重要基礎,是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重要支撐。地方志部門作為開發利用地方志資源的主要部門,在推動地方志事業高質量發展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隨...
【史學爭鳴】多重視角下的綿陽「周原說」‖宋翔 - 天天要聞

【史學爭鳴】多重視角下的綿陽「周原說」‖宋翔

歡迎關注「方誌四川」!多重視角下的綿陽「周原說」宋 翔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周原是西周王朝的發祥地之一。傳統觀點認為周原位於今陝西關中地區,然而,綜合水文地理、自然資源、歷史文獻與文化傳承等多方面線索,可提出另一種可能:周原的地理位置或許並非局限於傳統認知中的陝西岐山周原,而是涵蓋了今四川綿陽一帶。綿陽...
古代樂制與戲曲研究的新視角——黎國韜《古代教坊與文學藝術研究》序 - 天天要聞

古代樂制與戲曲研究的新視角——黎國韜《古代教坊與文學藝術研究》序

□吳承學黎國韜教授所著《古代教坊與文學藝術研究》一書收入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將在中華書局出版,請我寫序。為了撰寫序言,我重新閱讀了國韜各種著述,並且大致了解了相關學科的學術史。在閱讀的過程中,引發了一些回憶與感想。壹1990年,我從復旦大學博士畢業後,回到中山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教研室。國韜1992年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