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在過大年,印度正舉國悲痛

2025年02月14日05:20:23 歷史 1409
中國人在過大年,印度正舉國悲痛 - 天天要聞

明天和意外,你永遠不知道,究竟是哪一個先來。

很巧合,今年的中國人最喜慶的春節,恰逢印度12年來最隆重的大壺節。

讓人特別感慨的是,中國人在歡樂過大年,印度卻正舉國悲痛。

一場意料之中的踩踏事件發生了,但出乎意料的,這一次,印度的踩踏非常嚴重。

看報道,至少幾十人死亡。

請注意,因為數據還在不斷更新,最低死亡40人,最高就不知道了。

看現場視頻,怎一個慘字了得!

中國人在過大年,印度正舉國悲痛 - 天天要聞

踩踏事件發生在1月29日凌晨1點至2點左右,現場到處是丟棄的衣服和鞋子,還有哭泣着尋找親人的人們,一具又一具屍體被匆匆運出現場……

中國人最喜慶的日子,卻看到鄰國這樣的慘劇。

我看到,印度總理莫迪已經表態,稱這起事件令人「極其悲痛」。他對在事件中失去至親的人表示「最深切的慰問」,同時「祝願所有傷者早日康復」。

坊間調侃「莫迪老仙,法力無邊」。但對於踩踏事件,他顯然無力回天,但應該在意料之中。

為什麼會這樣?

看到有報道說,因為現場太擁擠,發生了推搡事件,從而造成了踩踏;也有說法是,現場人數實在太多,有人窒息倒下,從而一發而不可收拾……

中國人在過大年,印度正舉國悲痛 - 天天要聞

人多,是大壺節的最大特點。

大壺節,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宗教集會,很多時候,沒有之一。

大壺節的起源,又與印度教神話中的「攪拌乳海」故事密切相關。

在神話中,天神與阿修羅為爭奪「不死甘露」,合力攪拌乳海。甘露最終被天神取得,但雙方在爭奪過程中,甘露從大壺中灑落四滴,分別掉落在阿拉哈巴德、赫爾德瓦爾、烏賈因、納西克,這也是印度四個大壺節的聖地。

攪拌乳海,從宗教意義上講,象徵人類通過修行與掙扎,從混沌中提煉智慧與永生。

因此大壺節期間,大批印度教徒會去聖河中沐浴,洗去罪孽,從生死輪迴中解脫。

今年的大壺節,估計有4億人參加。最神聖的沐浴地點,就是恆河、亞穆納河以及神秘且看不見的薩拉斯瓦蒂河三條聖河的交匯處。

中國人在過大年,印度正舉國悲痛 - 天天要聞

每年大壺節,大規模的人流,都讓人倒吸一口涼氣。

1954年大壺節,數百人因踩踏不幸遇難。

2013年大壺節,至少36人因踩踏而喪生。

今年,在聖河交匯處的北方邦阿拉哈巴德,更造成數十年來最嚴重的慘劇!

我們也不能說,印度就沒有防踩踏的預案。

看新聞報道,為維持秩序,印度設置了專門的安全圈,在城市周圍部署檢查站,出動了數千的警力。

在北方邦的阿拉哈巴德,還部署了超過2700個AI支持的攝像頭,數百專家進行監控。

此外,政府還宣稱,空中有無人機進行高空監視,印度還首次啟動了能夠潛水100米的水下無人機。

但不幸,還是發生了。

如果一定要說,悲劇有時候是天災,但更多時候都是人禍,是治理能力低下的必然結果。

明知道有踩踏的風險,卻沒有足夠的預防和管控措施,眼睜睜地看着悲劇發生,最後,一樁好事就變成了悲喜交加。當然,最倒霉的,永遠是底層的老百姓。

中國人在過大年,印度正舉國悲痛 - 天天要聞

這不由讓我想起墨菲定律(Murphy's law)。

美國一空軍基地的墨菲上尉在研究事故中發現: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

如果大家看過電影《星際穿越》的話,對「墨菲定律」或許並不陌生。

這其實都說明一個問題:事故肯定存在隱患,應該也出現過異常現象的苗頭,只要一個隱患被堵住、一個徵兆被提前發現,往往就能避免整個事故的發生。

印度的慘劇,韓國的空難,以及世界很多的悲劇,何嘗不是這樣?

當然,印度還有一個重要國情,人多,以及對規則的忽視。

看現場的圖片和視頻,雖然有隔離欄,但大批印度信徒仍舊翻越隔離欄,警察似乎也見怪不怪,甚至懶得去理。

這種狀況,也不僅僅發生在大壺節。很多人印象中最深刻的印度一景,就是印度火車不僅車廂里裝人,車頂上還坐滿人,車廂外還掛着人。

我們無法想像的事情,但印度卻是尋常風景,據說還有專門的掛票,我也不知道是否屬實,但這樣的風險小嗎?可以肯定的一點,每年印度火車死人,不會是一個小數目。

但有一點,你也不得不嘆服,印度人的死亡觀。

踩踏而死,這肯定是悲劇。但在一些印度信徒看來,「在聖河中死去即得到解脫」。

反正,這邊還是悲劇,很多人還在流淚;那邊,卻依然是熙攘的人群,繼續去聖河沐浴。

看統計數據,就在1月29日,即發生悲劇的當天,也是我們中國人的大年初一,截至下午4點,就有超過5700萬印度教徒進行了聖河沐浴。

中國人在過大年,印度正舉國悲痛 - 天天要聞

所以,我們認為這是問題,但印度人未必會在意。

聖河的水干不幹凈,印度人估計不會糾結;苦行僧赤身裸體合不合適,印度人早見怪不怪。

只能說,大壺節如同一面稜鏡,折射出印度對生死、信仰與世俗的獨特理解——在混沌中尋找神性,在苦難中觸摸永恆。

最後要說的是,踩踏事件,在很多國家都發生過,印度發生過,中國發生過,沙特發生過,美國也發生過……

都是悲劇,都讓人痛心,但不得不說,印度發生得格外多。

警鐘,必須長鳴。

否則,悲劇還會繼續。

最後這一段,是我詢問DeepSeek的結果,就這次慘劇,它總結說:

中印的差距並非不可逾越,但需要印度在尊重傳統的同時,擁抱系統性改革,而中國則需警惕治理過度技術化帶來的「人性冷漠」。安全管理的終極目標,是讓人類既能仰望星空(信仰),也能腳踏實地(生存)。

說得真好!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發現罕見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重要突破 - 天天要聞

發現罕見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重要突破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近日,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等國內外多家科研單位合作,通過對甘棠箐遺址發掘出土的遺存進行分析研究,發現35件保存完好的年代約為距今30萬年的木器,與木器伴生的文化遺
1942年敵軍中將送給粟裕一包香煙,粟裕看後大怒:處決電報科長 - 天天要聞

1942年敵軍中將送給粟裕一包香煙,粟裕看後大怒:處決電報科長

1942年,新四軍指揮部,粟裕看着手中的香煙盒,臉色平靜,接連下達了多道重要命令:全軍保持無線電靜默,派騎兵,火速追上高級幹部,讓他們緊急返程。如果粟裕的命令再晚上半天,整個新四軍的指揮體系,可能就被日軍給一鍋端了。粟裕將軍究竟在香煙盒上看
泉州一地發現一座清代古橋! - 天天要聞

泉州一地發現一座清代古橋!

在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簡稱「四普」)工作中,泉州台商投資區普查隊發現兩座承載着歷史記憶的古橋——梅嶺惠安橋和上侖石塔及水尾橋。它們不僅是古代交通的重要節點,還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有趣的民間傳說。
85年前大學畢業證書成「傳家寶」,無償捐贈入藏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 - 天天要聞

85年前大學畢業證書成「傳家寶」,無償捐贈入藏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

7月3日,一場承載着歷史記憶與家國情懷的捐贈儀式在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舉行。捐贈人王曉思先生將其父親——老戰士、老黨員、著名文藝工作者王雲同志生前珍藏的一批珍貴抗戰文物及史料,無償捐贈給該館永久收藏。把個人記憶、家庭記憶變為社會記憶王雲同志(1920-1980)是一位經歷豐富、貢獻卓著的老戰士和文藝工作者。...
香港培僑中學喜迎北京天安門國旗 - 天天要聞

香港培僑中學喜迎北京天安門國旗

7月4日,香港培僑中學在校內舉行活動,喜迎2023年7月24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升起的國旗。據了解,培僑中學在2025年7月1日組織60名師生代表團到北京參加天安門升旗儀式,並獲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門地區管理委員會贈予2023年7月24日在天安門廣場升起的國旗(編號2023-0205號)。圖為迎國旗儀式。中新社記者 陳永諾 攝7月4日,香...
寶成鐵路電氣化50年:鐵軌上的傳承 - 天天要聞

寶成鐵路電氣化50年:鐵軌上的傳承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龍門陣工作室】2025年7月1日,寶成鐵路電氣化迎來開通50周年。這條穿越秦巴山脈的鋼鐵巨龍,承載着厚重的歷史與幾代人的夢想。在這個特殊的年份,一個關於父女與寶成線的故事,也在這蜿蜒的鐵軌上,清晰迴響。
講述抗戰故事 弘揚抗戰精神 | 抗戰勝利8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梳理 - 天天要聞

講述抗戰故事 弘揚抗戰精神 | 抗戰勝利8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梳理

央視網消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7月3日上午舉行新聞發佈會,請文化和旅遊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等單位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和推出優秀文藝作品、文藝活動有關情況。9月3日晚將舉行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晚會根據中央安排,中央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