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的工業化之路:從農業大國轉型為工業大國,蘇聯幾乎掏空家底

2024年02月16日13:11:56 歷史 1524

沙俄是一個正兒八經的農業大國,有人說沙俄的工業化已經初具規模,工業化程度位列世界第五。其實說到底,沙俄還是沒跟上那個飛速發展的時代,跟西歐包括美國的工業化比起來,依舊十分落後。

而沙俄內部有90%左右的人口,全部都是農奴。由此可見,一直到沙俄終結為止,這個國家都是以農業為主,工業為輔的農業大國。

英法抓住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機會,走上了工業化飛速發展之路。美德則抓住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機會,同樣走上了工業化飛速發展之路。在這幾個國家之後,才輪到沙俄分一杯羹。即便如此,沙俄的工業平均產量也只是德國的十分之一而已。

正當沙俄打算髮力的時候,又迎來了一戰,結果把那點為數不多的工業底子都給打沒了。所以我們完全可以說,蘇聯接手的俄國,的確是一個農業大國。

但是二戰前,蘇聯通過10年工業化發展,瞬間完成了工業化的任務,走過了英法美德等走了上百年的工業化之路,這是怎麼做到的呢?想要彎道超車,沒點實力是不可能的,那麼蘇聯是靠什麼完成了這10年工業化之路呢?

蘇聯的工業化之路:從農業大國轉型為工業大國,蘇聯幾乎掏空家底 - 天天要聞

以糧食為代價

俄國別的不多,土地是最多的。從16世紀的280萬平方公里,到19世紀的2288萬平方公里,用了300多年時間,沙俄的領土擴張了近10倍。

這麼大的地盤,自然誕生了大量的地主。這些地主手底下又有大量的農奴。農奴們供養地主,地主們供養貴族,這一體制在沙俄延續了數百年。

一直到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進行農奴制改革的時候,才稍微出現了一些變化。沙皇打算成為沙俄最大的地主,讓所有農奴都為自己打工。

這一改革無疑得罪了大量貴族和地主,所以說,就算亞歷山大二世為沙俄奪取了中國的外東北、外西北以及中亞的400萬平方公里,依舊沒有獲得「大帝」的稱號,甚至還在1881年被人給害了。

自古以來,改革就是動既得利益者的蛋糕,沒有足夠的魄力,真幹不成這事兒。

當然了,農奴制改革的出發點,並不是為了解放農奴,而是為了沙皇自己的利益。農奴並沒有從中獲得什麼好處,這也是沙俄逐步走向崩盤的根本原因,大家都不是傻子,有剝削的地方,就應該有反抗。

沙俄覆滅以後,蘇俄繼承了沙俄絕大多數地盤,但同時為了退出一戰,蘇俄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他們不僅要向德國割地賠款,而且還要面對協約國的進攻。畢竟中途退出,在協約國來看,那就是叛徒。

蘇聯的工業化之路:從農業大國轉型為工業大國,蘇聯幾乎掏空家底 - 天天要聞

等到蘇俄穩住局面,建立蘇聯以後,其實俄國正處於百廢待興的狀態。兜里沒錢搞發展,蘇聯的領導們第一時間就想到了用糧食去換外匯。

糧食在任何時候都是硬通貨,別看單價不高,可總價高且作用簡單粗暴。為此,蘇聯從1928年到1938年這段時間,糧食出口量不斷上漲。

1928年出口只有28萬噸,但到了1930年就達到了480萬噸。1931年,在糧食總產量下降了1000萬噸的情況下,蘇聯的糧食出口量不減反增,達到了520萬噸左右。

再加上農業集體化,導致農民們的生產積極性大打折扣,糧食產量不斷減少,但出口量卻在不斷增加,直接造成了1932年到1933年的烏克蘭大饑荒,數百萬人因此而喪命。

出口這麼多糧食,賺來的外匯自然是成了蘇聯10年工業化之路的主要資金來源。在蘇聯話事人看來,一切都是有舍有得,很明顯,犧牲一些小老百姓,換來國家的強大,在他們眼裡是值得的。後來也有不少人為蘇聯打抱不平,他們認為如果當時蘇聯沒進行工業化,那麼在二戰中根本就擋不住德軍的進攻,到時候可就不是數百萬條性命了。

蘇聯的工業化之路:從農業大國轉型為工業大國,蘇聯幾乎掏空家底 - 天天要聞

變賣沙俄時期的資產

沙俄覆滅以後,沙皇尼古拉二世全家雖然沒跑掉,但他的很多資產,都被沙俄余部帶到了貝加爾地區。這些人打算在這裡打一個翻身仗,結果沒成功。

為此,傳說沙俄余部將沙皇的大量財富,都扔進了貝加爾湖當中。這又在無形中增加了貝加爾湖的神秘感。

其實,沙俄的資產有很多,除了沙皇名下的這些巨額財產以外,還有大量的字畫、古董,都是價值連城的寶貝。

1930年到1931年,蘇聯就曾經賣掉了21幅沙俄時期的世界名畫,換來了665萬美元的外匯。有了這筆錢,蘇聯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也就有了啟動資金了。

這些名畫中有很多,都是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收藏到冬宮當中的。她的子孫後代都沒捨得賣,沒想到卻成了蘇聯發家致富的法寶之一。

除了這些名畫,出售其他古董也能換取大量外匯,雖說沙俄自身沒多少古董,但他們曾經去過中國,佔領過東北,瀋陽故宮裡的寶貝可不少。而且沙俄還是收藏西夏文物最多的一個國家,現在我們想要研究西夏歷史,還得跑去俄國尋求幫助。

蘇聯的工業化之路:從農業大國轉型為工業大國,蘇聯幾乎掏空家底 - 天天要聞

外賓商店

蘇聯的外賓商店,顧名思義,原來是專門服務於外國人的。早年開在莫斯科和列寧格勒,主要向外國人販賣一些古董,同時在港口也可以向外國船隻提供補給。這也算是比較正常的一個賺外匯的路子。

到了1931年,10年工業化之路需要大量資金,為此,蘇聯擴大了外賓商店的經營規模,不僅向外國人開放,對國內的民眾也開放了買賣渠道。

蘇聯公民們,也可以用沙皇金幣、金銀珠寶、外匯現金等在外賓商店進行交易。這使得蘇聯在3年內,便攢夠了100噸黃金。

有了這筆錢,蘇聯便能向美西方購買大量工業設備和機器,以此完成他們的工業化之路。這筆錢佔了工業化之路所需成本的五分之一左右,算是分量非常重的一部分了。

兜里有錢以後,那就是買買買。當時蘇聯採購的機械設備,主要來自美國、德國和英國。這3個國家是近代工業革命比較成功的國家,據統計20世紀30年代,西方世界出口的機械設備中,有不到三分之一,都賣給了蘇聯。

蘇聯的工業化之路:從農業大國轉型為工業大國,蘇聯幾乎掏空家底 - 天天要聞

美國經濟危機,成了蘇聯工業化的春風

都說經濟危機總能席捲全球,其實那是在美元全球化的情況下造成的問題。在上世紀二十年代開始的美國經濟危機,還真沒對蘇聯產生多大影響,而且還給了蘇聯一個絕佳的機會。

當時美國爆發經濟危機以後,逐步影響到了歐洲,國外訂單嚴重下滑,這個時候蘇聯那幫兜里塞滿票子的土豪來了以後,直接成了美國商人的座上賓。

兜里有錢就是好辦事啊,蘇聯大佬大手一揮,成為了美國的大客戶。由此可見,在生意麵前,立場是可以先放一放的。

除了在美國買來了大量機械設備,蘇聯還得到了一大幫技術人員包括工程師。這可是花錢都未必能買來的。

那時候美國處於經濟危機當中,這些技術人員面臨著失業裁員的巨大風險,房貸車貸孩子補習,都需要大量錢,這些人的壓力的確非常大。

公司裁員後,他們無路可去,但蘇聯可以給他們提供高薪工作,你說人家怎麼可能不去搏一搏呢?所以說,從上世紀30年代開始,數萬乃至十多萬美國的技術人員、工程師前往蘇聯打工掙錢。

這幫人可幫了蘇聯一個大忙,從工廠建設,到機械設備的運營,再到流水線生產,這一整套流程,幾乎全部被引進了過來,極大提高了蘇聯工業化的效率。

所以說,很多人認為這10年的工業化之路,為蘇聯走向強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一點毛病都沒有。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她曾是延安第一美女,卻因推廣交際舞,不得不離開延安 - 天天要聞

她曾是延安第一美女,卻因推廣交際舞,不得不離開延安

1937年延安的夏夜,廢棄教堂里留聲機流淌出《藍色多瑙河》,一群青年男女正隨樂起舞。舞池中央,一位塗著口紅、燙捲髮的女子格外醒目——她輕挽領袖的手臂旋轉,裙擺划過塵土飛揚的地面,彷彿硝煙中綻放的玫瑰。這一幕,讓窯洞外幾名裹綁腿的女紅軍攥緊了
管仲:通過經濟手段消滅一個國家的鼻祖 - 天天要聞

管仲:通過經濟手段消滅一個國家的鼻祖

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句話應該大家都熟悉。他的意思是說,一個人在物質生活滿足了,才能追求精神層面的東西。簡單說,這句話闡述了最基本的一個人生道理,所謂的修養、禮儀都是吃飽了飯以後的事。你知道這句話是誰說的嗎?出自哪裡?如果你不清
蔡暢:日本手上的這幾張牌,哪一張都不好打 - 天天要聞

蔡暢:日本手上的這幾張牌,哪一張都不好打

7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自8月1日起對所有日本輸美商品加征25%關稅,遠超此前針對汽車等特定行業的徵稅範圍。面對這一「最後通牒」,日本首相石破茂當天緊急召開內閣會議,強硬回應「日本不會輕易妥協」,並誓言繼續談判以捍衛國家利益。此次關稅升級直擊日本經濟命脈——汽車產業占對美出口超30%,豐田已預警2025財年凈...
鵜鶘3年6800萬提前續約赫伯特-瓊斯 合計剩5年合同成重點培養對象 - 天天要聞

鵜鶘3年6800萬提前續約赫伯特-瓊斯 合計剩5年合同成重點培養對象

北京時間7月11日,根據ESPN名記Shams報道,鵜鶘與前鋒赫伯特-瓊斯完成提前續約,雙方達成一份三年6800萬美元的合同,加上他的現有合同,他與鵜鶘還剩5年9700萬美元合同,其中2029-30賽季為球員選項。赫伯特-瓊斯是2021年的二輪秀球員,他過去4個賽季均是效力鵜鶘。在上賽季赫伯特-瓊斯因傷僅出戰20分鐘,場均32.4分鐘能夠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