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思考過,預製菜會不會統治未來?網紅辛巴在直播中大讚預製菜,並稱孩子吃預製菜更健康更衛生。同時在上個月,馬雲也成立了馬家廚房食品公司,正式進軍預製菜。
很明顯,如今大部分的老百姓都是十分抵制預製菜。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預製菜進校園事件,就曾引起了一變動的輿論。
可是輿論大部分時候都不會影響事務發展的最後結果。預製菜會不會在未來成為主流,也不會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
為何這麼說呢?我們來看看養豬產業的發展,你就可以知道預製菜以後會不會成為主流。30年之前,中國養豬幾乎都是個體戶模式,農村家家戶戶在屋子前後搭一個地方,然後養上兩三條豬。
可是隨着時代的發展,大型的養豬場開始出現,然後牧原、新希望、溫氏這樣的大型養豬企業,每年出欄生豬都是上千萬,甚至是幾千萬頭。一個牧原股份就養了中國大約10%的豬。
一定有很多人都有一個感覺,如今的豬肉沒有以前好吃了。這就是規模化養殖帶來的弊端。以前家家戶戶散養的都是中國的土豬,養殖周期也更長,豬肉的味道自然更好。
如今大型養豬場採用的豬種都是進行改良的外國豬,這些豬的優勢就是長肉快、生育多、吃得少。
以丹麥的大約克公豬為例子,一年就可以生育30多頭豬,而普通中國豬只能生育15頭。所以如今養豬場都是採購外國的種豬來繁育,放棄了中國本土的土豬。
另外如今的大型養豬場都是吃飼料,而過去傳統的養豬,都是吃家裡的剩飯剩菜,再加上一些天然的飼料混合而成。吃飼料的豬自然在口感上差不少。
可是從市場成本跟供應來說,如果我們現在採用傳統的模式,如今根本無法應付龐大的需求量。另外一點,從社會管理的角度來說,傳統的散養還有非常多的問題,比如說衛生、安全、環境污染等等。這也是為何國家會陸續取締一些個人養殖戶的原因。
如今的豬肉不僅僅統一飼養,還進行統一的宰殺,然後再供應到市場各個攤販,這就確保了整個過程的安全、衛生。
另外大型養豬場還可以貢獻大量的稅收,可以說是一個雙贏的局面。老百姓吃到更加安全、衛生、便宜的豬肉,政府也更加方便管理,還可以創造大量的就業崗位跟稅收。
看懂了養豬產業,再來看看預製菜這個產業,你或許就慢慢明白了。事實上預製菜已經存在已久,街頭小餐館也好,或者大型的商場連鎖餐飲,不少都在採用預製菜。
特別是商場連鎖餐飲更是如此,為了保證口感的統一,大部分的菜品都是預製菜好的,然後再供應到門店做簡單的處理。
這麼做的好處就是保持口感、味道的統一,降低運營成本,減少食材損耗。另外很多人會發現這場浩浩蕩蕩的預製菜運動,並不完全是以市場為主導。預製菜已經多次被寫入政府的工作報告,不少地方都是從官方的角度在推動預製菜的發展。
現在大家對預製菜存在問題,不外乎就是幾個問題,第一個是懷疑健康跟安全的問題,第二個就是心理不平衡。
比如說之前有一個新聞,新人結婚在酒店訂酒席,6000一桌的酒席有一半的預製菜。可是如果反過來想,如果預製菜可以做到比傳統熱炒的問題更好,也更加安全健康,同時還更加便宜,這又有什麼問題呢?
這就好像現擠的牛奶跟沖泡的牛奶其實都是各有風味,並沒有誰就認為沖泡的灌裝牛奶不如現擠的牛奶。
從政府的角度來說,大力發展預製菜有不少的好處,第一個,可以讓一些地方性的美食形成產業鏈,打破地域的限制,爭奪外地市場,從而打動當地經濟的發展。第二個,從餐飲行業的管理角度來說,過去很多都是街頭小店,衛生、健康、安全等難以管理,如果未來大部分都可以採用預製菜的模式,那麼這些問題就解決了。當然政府收稅也更加方便。
事實上對於預製菜這個問題,未來已經不是討論要不要做的問題了,而是討論如何做的更好,解決消費者心中的疑慮。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吃到的大部分東西都會是預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