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已經中斷工作10年的宋任窮,被副總長兼國防科委主任張愛萍推薦到七機部工作。
宋任窮很想工作,尤其在1975年還找老首長詢問,什麼時候能被安排工作,但得到的回復有些失望。如今有工作了,反而「擺架子」不想去了,怎麼回事呢?
1967年之前,宋任窮擔任東北局第一書記,作為六大中央局之一的東北局,在新中國成立後擔負國家建設的任務是繁重的,他被擔此重任,足以證明上級對他的重視,甚至在八屆十二中全會當選政治局候補委員。
作為一個上將來說,他可謂是57位將領中的佼佼者。
可隨着大運動的展開,他這位封疆大吏受到衝擊,而被保護起來。在京賦閑2年後,被下放東北的農場勞動5年,於1974年9月國慶節前夕被通知回京,並參加國慶節招待會,也就是說他被「解放」了。隨之而來的就是新工作、新職務的安排。
到1975年大一批,地方幹部、軍隊將領都有新職務,而他沒有被任命新職務,繼續賦閑。內心不着急是不可能的,甚至找老首長鄧小平詢問工作上的情況,而老首長說沒有接到關於他工作的通知。
如今唯一的就是等,也沒有辦法。
1977年3月,召開軍委會議時,剛剛復出工作的副總長兼國防科委主任張愛萍要開始大力整頓,七機部是重點,因為它擔負著洲際導彈的試射任務,如果不能及時撥亂反正會影響項目的進度,而找誰來負責呢,想到賦閑的宋任窮。
他的建議遭到一些人否定,認為宋任窮還有一些問題沒有落實,不能在重要單位任職,張愛萍認為該查也查了,也沒任何結果證明他有問題,怎麼就不能使用。他甚至向當時主要領導提出要用此人。於是,主要領導找他談話,而他也似乎「有情緒」,說到遼寧省委給他歷史結論是錯誤的,不修改怎麼能都如此重要單位工作?
他的這一問,反而把對方給問住了,對方給他的答覆:不好修改,但可以工作。
要不要出來工作,他猶豫了,有人建議去,有人不建議,各有立場。張愛萍也多次催促他趕緊上任,他決定出來,但還有個前提。對於對自己的結論,自己還是需要有關單位修改,至於怎麼何時改,自己做不了主,但自己的意見必須提。
他針對錯誤結論寫4條意見,由他的老伴轉給卓琳,請她把遼寧給他的錯誤結論以及自己提出的4條意見轉給老首長看,老首長同意他寫的意見,然後上任了。
至於他的問題是什麼時候處理的呢,是1978年調任中組部部長後,遼寧省委新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要給他修改結論。此時正是撥亂反正事情,宋任窮反而不着急,讓他先負責別人的問題,自己的問題可以往後推,最終在1980年得到公正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