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憑什麼被評為「千古無二」之人?因為他創造了3個世界第一

2023年10月23日12:02:05 歷史 1137

項羽憑什麼被評為「千古無二」之人?因為他創造了3個世界第一,至今無人能打破!


公元前232年的一天,一聲嬰兒的啼哭將項羽帶到了人世間,那時沒有人知道他會成為將來的西楚霸王,更沒有人知道他能夠成為千古無二之人。


在小項羽稍微長大一些之後,叔父項梁便負責教他讀書,但時間一長,項梁便發現了項羽身上的弱點,他是個沒有長性的孩子。


有時剛翻開書本沒一會兒,他便嚷着要去學劍,可剛揮起劍來舞了一會兒,又嚷着要去讀書,這件事讓項梁在心底給項羽打了包票,覺得他將來一定一事無成。


可項羽的一句話卻讓項梁對他另眼相看,項羽說:「讀書不過用來記人姓名,學劍也只能和單人對抗,我要學的是能夠對決萬千敵人的東西。」


聽到這裡項梁才知道項羽心中的大志,隨即開始教起項羽兵法,可那時的項羽終究還是太小,很多地方他都未能細細研究,這或許也是他落得那樣結局的原因之一。


在項羽20多歲的時候,項梁派他去聯絡桓楚,準備一起對抗秦朝。而桓楚為了拒絕他的請求,便刻意刁難項羽。


他提出了一個常人難以做到的要求,在他的院子之中,有一個千斤之重的青銅鼎,他表示只要項羽能夠舉起着青銅鼎,那麼便與他合作。


此時的項羽身高八尺,是個壯碩男兒,只見他走到頂前,運足力氣,握住鼎足,高喊一聲:「起!」這個千斤重的青銅鼎便被他高高舉起。


此時的桓楚已經嚇得坐在原地,但項羽知道這樣還不夠,他又舉着青銅鼎三升三降,隨後將鼎安安穩穩的放在了地上。


桓楚知道,此人將來必定能有大作為,所以決定與他兵合一處,一同起義,這便是項羽所創造的第一個世界第一,至今在歷史人物的典故上,也未見有人能有此神力。


項羽的第二個世界第一便與他的作戰有關,項羽是一員猛將,而他手下的士兵們也個個都是作戰的好手。


巨鹿之戰之中他們便有着精彩的發揮,巨鹿之戰在秦末的大起義之中絕對是一個重要的轉折節點。


在這一場戰鬥之中,秦國的名將章邯率領着40萬的秦軍來到巨鹿,準備在此將趙國困死,而此時得到消息的項羽也趕了過來。


項羽的軍中共計只有3萬餘人,3萬對40萬,在沒有任何現代化武器的年代裏這顯然就是送死,是一場絕對沒有懸念的敗仗。


可項羽卻仍舊將這場仗打的漂亮,甚至成為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不可複製的成功。在公元前208年的12月,項羽率領着自己的三萬將士到達了巨鹿,準備與章邯的部隊作戰。


在戰前,他特意派遣自己手下的兩位將軍率領着兩萬的義軍渡江過河,到巨鹿援救趙國,在取得了小勝之後,這些部隊便深處險境。


項羽知道是時候來一招破釜沉舟了,他召集來了全軍將士,開始用言語激勵大家,並讓大家將所有的帳篷燒毀,只帶三日乾糧,表達了他們不勝則死的決心。


正是這一份激勵,讓楚軍戰士們的潛能被激發了出來,在戰場之上,這些戰士們以一敵十,越戰越勇,硬生生將秦朝40萬的部隊打了回去。


章邯自然敗走,項羽一戰成名,諸侯軍也開始奉他為上將軍,各路兵馬也都歸他統帥。能創下如此驚人的戰績,在世界歷史上項羽也排得上名號。


而這項羽的第三個世界第一,便要從他一生的經歷來看。都說勝敗乃兵家常事,項羽一生經歷過大大小小70餘次戰役,這期間未嘗一敗。


這也使得那時的很多人聽到項羽的名字,便想不戰而降,這樣驚人的作戰指揮歷史也堪稱世界第一。


不過,熟悉歷史的我們也都知道,就算是這樣的一位西楚霸王,最終也有一敗,他一生唯一的一次戰敗便是垓下戰役。


戰敗之後,項羽整個人都變得消沉,他覺得這是老天爺對他的懲罰,他的宿命便是這樣,項羽一路戰到了烏江


此時,他只要向前邁出一步,便可以重返江東,日後東山再起,但項羽卻認為自己已然辜負了江東父老的期望。


與其苟活於世,倒不如給自己來個痛快,隨即自刎在烏江江邊,這樣一位曠世英豪也落下了自己人生的帷幕。

項羽憑什麼被評為「千古無二」之人?因為他創造了3個世界第一 - 天天要聞

項羽憑什麼被評為「千古無二」之人?因為他創造了3個世界第一 - 天天要聞

項羽憑什麼被評為「千古無二」之人?因為他創造了3個世界第一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日本女星疑似家中去世,遺體腐爛多日無人發現,年僅45歲 - 天天要聞

日本女星疑似家中去世,遺體腐爛多日無人發現,年僅45歲

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女演員遠野凪子近日疑似被發現死於家中,年僅45歲。7月3日,遠野凪子的助手前往其位於東京都豐島區的公寓拜訪,卻始終無法與她取得聯繫。助手隨後聯繫公寓管理公司並報警。警方在室內發現一具倒在地上且已腐爛的女性屍體,現場確認該女性已經死亡,根據狀況判斷其死亡已有幾天時間,警方不認為存在被害...
舉個例子,10年前的建築,前面經歷了9年的監督檢查,第10年着火了,這個責任…… - 天天要聞

舉個例子,10年前的建築,前面經歷了9年的監督檢查,第10年着火了,這個責任……

昨天有網友在《從監督中拿出20%甚至50%的人來搞調查,那會如何》留言說:舉個例子,10年前驗收的建築,前面經歷了9任監督員,到第10個監督員的時候着火了。前面9人沒事,第10個進去了,這冤不冤呢?如果隱患很好整改,沒有一點壓力,為什麼前面9個不做?為什麼就認為在第10個人身上就應該做,而且能做,還能做好?這段話是什...
抗戰兒童小說《閃閃的紅星》:以紅星為信 做黨的孩子 - 天天要聞

抗戰兒童小說《閃閃的紅星》:以紅星為信 做黨的孩子

原標題:以紅星為信 做黨的孩子——重讀抗戰兒童小說《閃閃的紅星》《閃閃的紅星》,李心田著,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1年1月《閃閃的紅星》是李心田寫於60年代的小說,原名為《戰鬥的童年》。1972年,該作品於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後入選教育部紅色經典閱讀書目,成為革命傳統教育範本,被譯成英、法、德等10餘種文字,19...
《王舟瑤稿本文獻叢編》出版,為王舟瑤手跡首次大規模公開 - 天天要聞

《王舟瑤稿本文獻叢編》出版,為王舟瑤手跡首次大規模公開

王舟瑤(1858—1925),字星垣,號默盫,浙江黃岩人,近代著名學者、教育家、藏書家和地方文獻專家,曾任上海南洋公學教授、京師大學堂師範館經史教習、兩廣師範學堂監督、禮部顧問官。王舟瑤一生著述頗豐,著有《中國學術史》《讀經札記》,編纂有《光緒台州府志》《默盫集》,輯有《台州文征》《台州先哲遺書》等。近日,...
抗戰回望38︱《保衛盧溝橋》:「盧溝橋是我們的墳墓」 - 天天要聞

抗戰回望38︱《保衛盧溝橋》:「盧溝橋是我們的墳墓」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澎湃新聞·私家歷史與抗戰文獻數據平台合作,推出「抗戰回望」系列,選取抗戰期間的報紙、圖書、日記等史料加以介紹,希冀帶領讀者前往歷史現場,觸碰抗戰時中國軍民的精神與生活。「七七事變」吹響了全民族抗敵禦侮的號角。作為事變中的重要場景,盧溝橋迅速為國人所熟知...
若不是北魏的胡太后算計太多,又怎會水到渠成的上位呢? - 天天要聞

若不是北魏的胡太后算計太多,又怎會水到渠成的上位呢?

古代北魏,宮裡的女人想往上走都難。尤其對胡氏來說,她面前擺着的,不只是後宮的明槍暗箭,還有一道橫了百十年的規矩——「子貴母死」。道武帝拓跋珪定這規矩時說得明白:皇子立為太子,親媽就得賜死,怕的是外戚仗着太后的勢亂政。
凌晨突發訃告!孫大業逝世 - 天天要聞

凌晨突發訃告!孫大業逝世

7月8日凌晨,河北師範大學發佈訃告:中國科學院院士、細胞生物學家、無黨派代表人士、河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孫大業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7月7日18時14分在石家莊逝世,享年88歲。孫大業先生,1937年7月生於浙江杭州,祖籍浙江溫州。1959年畢業於北京農業大學農學系(現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畢業後分配到石...
黑龍江省原副省長——范子文 - 天天要聞

黑龍江省原副省長——范子文

范子文范子文(1909-1975),又名范嗣淹,陝西省綏德縣人,享年66歲。早年考入綏德陝西省立第四師範,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8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