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自1972年尼克松訪問中國以來,中美關係經歷了許多起伏和風波。但是,在過去幾年中,兩國之間的關係似乎已經陷入了一種危險的境地。
在特朗普政府下台之前,美國一直在打壓中國。這種壓力主要集中在貿易戰、技術轉讓和人權問題上。美國不僅對中國的貿易順差提出了不實陳述,而且還試圖通過限制中國的科技發展來平衡兩國的力量。此外,美國還公開批評中國的人權記錄。

由於這些壓力,中美關係的緊張局勢逐漸升級,兩國之間的互信正在受到破壞。與此同時,美國的財政狀況也非常糟糕,財政赤字和債務水平已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經濟增長率也一直低於目標。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美國多次喊話中國,希望與中國對話。
近日,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發表講話,關於中美關係的看法引發了廣泛關注。儘管兩國之間的緊張態勢不斷升級,但耶倫強調,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中美仍然需要保持必要的經濟合作和聯繫,這也是她期待訪華的原因。

這一觀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意味着當前形勢下,美國政府仍然認為與中國保持經濟聯繫至關重要。如果兩國之間的經濟合作出現裂痕,將會對全球經濟產生嚴重影響,這也是耶倫所擔心的。
然而,在美國對華芯片圍堵政策方面,耶倫卻辯稱這是為了避免中方竊取美方關鍵技術。這似乎暗示着美國將進一步採取行動,以確保其技術優勢和安全性。
很顯然,耶倫承認美國離不開中國,並主張修復中美關係。但她同時以「竊取美國技術」的偏見視角審視中國,並預計仍將有經濟領域對華髮難做法。這樣的表態缺乏誠意,很難促進兩國關係回歸建設性發展軌道。

毋庸置疑,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雙方之間的合作和競爭影響着全球的政治、經濟和安全格局。然而,自2017年美國政府發起對中國的貿易戰以來,中美關係急劇惡化,經常陷入針鋒相對的局面。即便美國現任領導人已就任數月,但中美關係的緩和轉機似乎並沒有到來。
應該指出的是,儘管耶倫承認中國在美國方面的重要性,但卻過於簡化了中國的地位和影響力,將其視為只是一種「竊取美國技術」的國家。這種狹隘的偏見顯然不能真正理解中國及其人民的多樣性和複雜性。

另外,耶倫預測未來美國在經濟領域會對中國採取更為強硬的手段,這反映出美國並未真正放下對中美關係的敵意。這種言行不一的做法只會讓中國感到更加困惑和失望,對兩國關係的發展造成極大的不利影響。
要真正推動中美關係的緩和轉機,美國政府應在誠意和實際行動上做出努力。中方已經多次表示,願意與美國進行平等、誠信和建設性的對話,並尋求解決分歧和問題的途徑。而美國則應該擺脫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方式,認識到中美合作的重要性,並儘快停止對中國的貿易戰,推動兩國關係回歸建設性發展軌道。

當然,中美關係的緩和轉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兩國之間的共同努力。但如果美國政府繼續執意採取敵對態度,那麼中美關係的未來將充滿不確定性。我們期待着,美國政府能夠以更加開放、包容和理性的心態,推動中美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造福兩國人民和世界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