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挽起褲腿爬黃山,向萬里親授登山之道,話裡有話,意味深長

2023年01月25日20:37:03 歷史 1890

鄧小平挽起褲腿爬黃山,向萬里親授登山之道,話裡有話,意味深長 - 天天要聞

鄧小平與萬里在迎客松下合影

在黃山迎客松下,小平同志的警衛秘書按下快門,給63歲的萬里與75歲的鄧小平拍了一張合影照(見上圖)。

在陪同小平同志遊覽黃山的幾天里,萬里書記雖然身在黃山之上,一顆心卻始終靜不下來。

好幾次,萬里想找機會‬跟老首長「訴訴苦」、「取取經」,可是,話還沒有說出口,就被小平同志「擋」了回去。

小平同志說:「我這次純粹是家庭旅遊,我們只觀景,不談工作。」

小平同志還與萬里「約法三章」:不清場、自己步行走上山‬去‬、不對外報道。

什麼事情讓萬里痛心疾首、「壓力山大」?

1977年,已經61歲的鐵道部長萬里「空降」安徽。

在此之前,萬里已經準備去湖北就任第一書記,臨行‬之前,小平同志卻突然改變了主意。

原來,安徽出問題了。

當時,「四人幫」已經粉碎8個月了,全國各地都在揭批「四人幫」及其餘黨,而安徽卻始終沒有動作,冤假錯案得不到平反,全省上下死水一潭,幹部群眾怨聲載道。

於是,小平同志下決心派一個強有力的幹部去安徽,這個強有力的幹部就是時任鐵道部長萬里。

小平同志不止一次說過,「萬里是一個解決難題的能手」。

在擔任鐵道部長期間,萬里以鐵腕手段整頓鐵路運輸秩序,迅速扭轉了鐵路系統「半癱瘓」的混亂局面,實現了「四通八達、暢通無阻、安全正點、當好先行」的目標。

當年6月22日,萬里走馬上任安徽省委第一書記。

到安徽後的第一個月,萬里就在‬安徽‬掀開了揭、批、查的「蓋子」,大刀闊斧地解決了「四人幫」遺留下來的組織問題。

接下來,萬里開始了他的「摸底調查」,調查的重點是:安徽人民究竟過着怎樣的生活?

鄧小平挽起褲腿爬黃山,向萬里親授登山之道,話裡有話,意味深長 - 天天要聞

萬里在安徽(一)

萬里書記的秘書說,跟萬里書記走基層有三個「不」:

一是不提前打招呼,二是行程不確定,三是走訪對象不確定。

如此一來,誰也不清楚他會去哪裡走一走、看一看,沒有人知道他會找誰談話。

萬里書記為什麼要這麼做?原因很簡單,他想看到安徽的真實情況,更想聽到老百姓的心裏話。

在為期20多天的調查中,萬里與省委書記王光宇同乘一輛車,前後跑了20多個市縣。

他一不開會,二不作指示,只是不停地看,耐心地聽,問不完地問。

大別山革命老區金寨縣,萬里親眼目睹了這樣的場景:

那一天,萬里書記推開一戶村民家的大門,戶主夫婦忙着給來客端水、讓座,一個十六七歲的女孩卻坐在被窩裡一動不動。

秘書關心地問戶主:「小姑娘怎麼了,是不是病了?」

戶主支支吾吾了半天,萬里書記才得知,因為父母穿上了全家僅有的兩條褲子,小姑娘沒有‬褲子‬可‬穿,不得不窩在被窩裡……

在皖南涇縣,一個農民向萬里書記抱怨:「現在的日子比當年新四軍在的時候還要窮」。

淮北、皖東,萬里書記看到了土坯壘成的窗戶,土坯堆成的桌子和凳子,還有空蕩蕩的破米缸。

這樣的情景令萬里十分吃驚,繼而心情沉重,久久不語。

在返程的路上,萬里書記痛心疾首地對王光宇說:「我們是靠農村起家的,農民是我們的父母,我們這些人不能進了城就忘了娘啊!」

「先斬後奏」

這次調研結束之後,安徽隨即推出了「省委六條」,首次提出「生產隊可以搞多種形式的生產責任制」的指導思想。

不久以後,為了應對旱情,安徽省又推出了「借地度荒」的政策。

政策規定,集體無法耕種的土地可以借給社員種麥種菜,說是「借」,實際上就是「包」。

「省委六條」、「借地度荒」使得極左的農村經濟政策有了明顯鬆動,全省許多農村地區‬搞起了各種不同形式的生產責任制,「包產到戶」初露端倪。

因為新政策突破了禁區,又尊重了農民的自主權,因而廣受農民歡迎。

文件下發之後,基層幹部在台上認真宣講「省委六條」,農民們在台下仔細聽。

念到關鍵的地方,比如「允許和鼓勵社員經營自留地和家庭副業」,台下的農民大喊「念慢點兒!再念一遍!」

有記者現場採訪一位老漢:「這六條,哪一條最讓你高興?」

老漢笑着說:「哪一條都好,我都高興!」

鄧小平挽起褲腿爬黃山,向萬里親授登山之道,話裡有話,意味深長 - 天天要聞

萬里在安徽(二)

可是,這些做法完全不符合「農業學大寨」的精神,這樣‬的‬做法也沒有得到中央的明確‬認可,就連安徽省委內部也有不同意見。

比較典型的意見‬是,「我們應該首先向中央報告請示,等中央同意後再行動。」

總而言之,大部分同志都不贊成「先斬後奏」。

在省委常委會上,省委書記王光宇說:「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我們安徽搞過『責任田』,農民稱它為『救命田』。」

王光宇說:「我們可以有領導、有步驟地推行『包產到戶『,至少可以在生產落後、經濟困難的地方搞個試點。」

王光宇同時擔憂地說:「不過,『包產到戶』被批了幾十年,搞『包產到戶』是不是『走資本主義道路』,大家都有這方面的顧慮。」

萬里書記說:「過去批判過的東西不一定都是錯誤的,是對是錯,一切都要用實踐來檢驗。」

也就在這次省委常委會上,萬里書提議在山南公社搞「包產到戶」試點。

萬里書記對憂心忡忡的幹部們說:「我們可以先搞一年,如果這個辦法管用,我們就繼續搞下去。」

有人問:「這條路要是走不通怎麼辦?搞不好就有大麻煩了。」

萬里書記堅定而自信地說:「那也不要擔心,如果這條路走不通,我們就換一條路繼續走。」

「就算是滑到了資本主義道路上,我們也有辦法把它拉回來!」

「要吃米,找萬里」

正當萬里書記在肥西縣山南公社搞「包產到戶」試點的時候,隔壁的鳳陽縣小崗村發生了一件「天大的事情」。

在一間破屋裡,小崗村18戶農民冒着坐牢的風險立下契約,他們‬悄悄將農田、農具分給了農民,「自作主張」搞起了「包干到戶」。

一年之後,山南公社的糧食產量不減反增,小崗村也迎來了大豐收。

其鮮明的標誌是,山南公社的農戶不再為吃飽肚子而犯愁,小崗村也沒有農民出外討飯了。

按理說,山南公社和小崗村已經用實踐證明了「包產到戶」的好處。可是,一份「兩個不許」(即不許分田單幹,不許包產到戶)的文件又讓農民們惴惴不安起來。

為了了解農民的真實想法,萬里書記幾次來到山南公司「摸底調查」。

萬里書記問公社幹部:「搞『包產到戶』是有風險的,你們怕不怕?」

公社幹部說:「說不怕那是假話。」

萬里書記說:「在你們公社搞試點是我提議的,我都不怕,你們怕什麼?」

當縣委要強行收回「包產田」的時候,政府工作人員與農民發生了衝突。政府工作人員堅持要收回,農民卻堅持不交出土地。

事情鬧到安徽省委,萬里書記當即告訴縣委領導:「在山南搞『包產到戶』試點是省委的決定,你們不必大驚小怪。」

萬里書記說:「如果有什麼錯誤,那就由省委來這個負責,當然,首先由我來承擔責任」。

與此同時,鳳陽縣小崗村也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

在1979年初召開的安徽省委工作會議上,鳳陽縣委書記陳庭元第一次向省委坦白交待小崗村包干到戶的秘密,同時‬把一份書面材料交到了萬里書記的手上。

在此之前,陳庭元曾經對小崗村的事情嚴格保密,默默地支持小崗村農民搞「包干到戶」。

幾天後,安徽省委工作會議剛一散會,萬里書記就踏着殘雪來到了小崗村。

這一次,萬里書記的心情非常好,在小崗村,萬里書記沒有看到一個飢腸轆轆、愁眉不展的農民,看到的都是一張張喜氣洋洋的笑臉。

在一戶老年農婦的家裡,萬里書記跟老人噓寒問暖、促膝交談,老人則用最真誠的方式,誠心誠意地款待這位讓他們吃飽肚子、過上好日子的大幹部。

臨別的時候,老人提着裝滿花生的竹籃子趕了出來,她抓起花生,說什麼也要往萬里的棉大衣口袋裡塞。

萬里書記起初堅持不要,老太太只說了一句話,萬里書記就不再推辭了。

老太太笑着說:「書記啊,你就拿着吧,往年就算想給也沒有哇!」

在小崗村,農民們向萬里書記提要求:「如今的政策會不會變,能不能讓我們再試3年?」

萬里書記回答說:「沒問題,3年不算多,我可以批准你們再試5年。」

小崗村農民說:「有人要打官司告我們的狀。」

萬里回答說:「不要怕,這個官司我陪你們一起打。」

隔壁公社‬的幹部問萬里書記:「我們可不可以像小崗村那樣搞「包干到戶」?」

萬里書記說:「只要對農民有利,對國家有利,我支持你們!」

在萬里書記的強力推進下,小崗村「大包干」的成功經驗迅速在安徽全境推廣,並相繼在半年之後收穫了豐收的成果。

當時的民謠有云:「要吃米,找萬里」。

但是,儘管如此,因為上面一直沒有明確肯定「包產到戶」的做法,萬里書記仍然要承受巨大的壓力。

鄧小平挽起褲腿爬黃山,向萬里親授登山之道,話裡有話,意味深長 - 天天要聞

萬里同志

鄧小平向萬里親授「登山之道」,話裡有話,意味深長。

作為「東道主」,在黃山的幾天時間裏,萬里書記全程陪同小平同志遊覽了黃山的壯麗風光。

因為有「約法三章」,萬里書記早就準備好的滑竿沒有派上用場。

可是,小平同志畢竟已經是75歲的老人了,萬里書記擔心他體力不支爬不上黃山。

不過,萬里書記很快就發現,自己的擔心是多餘的,因為小平同志不但步伐穩健,而且耐力驚人。

整個爬山途中,小平同志幾乎很少停下腳步,倒是隨行的卓琳等人累得夠嗆。

於是,在萬里書記的反覆勸說下,卓琳這才坐上了滑竿。

小平同志堅定地對萬里說:「我下了決心,這個山我一定要爬上去。在這方面,我比你們有經驗。」

小平同志的警衛秘書張寶忠說:「要不我們在這裡稍微停一下?您也好給我們講講您的經驗。」

事實上,張寶忠是想讓小平同志休息一下。

鄧小平挽起褲腿爬黃山,向萬里親授登山之道,話裡有話,意味深長 - 天天要聞

小平同志在黃山小憩

小平同志停下腳步,坐到一塊山石上,興緻勃勃地給大家講起長征的故事。

小平同志說:「當年長征的時候,我們每天都在不停地往前走,不少人都累垮了,走不動了,我卻越走越有勁,一點都感覺不到累,你們知道為什麼?」

萬里書記說:「不知道您有什麼好辦法?我們都很想知道」。

小平同志得意地說:「這裡頭是有竅門的」,說罷,小平同志站起身來,給萬里等人做起了示範。

他把褲腿卷到了膝蓋上面,一邊走一邊說道:

「你們要記住,首先,步子不能太快」;

「其次,要持之以恆」;

「第三,不能停下來,更不能躺下去,不然的話,你就真的走不動了」。

小平同志給大家親授「登山之道」的時候,張寶忠等人聽得津津有味,並學着小平同志的做法,紛紛挽起了褲腿。

這個時候,萬里書記的反應顯得與眾不同,他許久沒有開口說話,腦子裡卻在反反覆復地品味小平同志剛才說的話……

據萬里書記的秘書後來說,從黃山回到省委之後,萬里書記的心情比任何時候都好。

同志們還注意到,在隨後的工作中,萬里書記的思路更加寬闊,決策更加果斷‬,安徽農村地區「包產到戶」的步伐也越來越穩健。

偶遇鄧小平

在登黃山途中,小平同志不止一次問萬里:「你們沒有搞清場吧?千萬不能因為我而妨礙群眾游山」。

鄧小平挽起褲腿爬黃山,向萬里親授登山之道,話裡有話,意味深長 - 天天要聞

鄧小平在黃山

萬里書記再三向小平同志保證:「您放心,『約法三章』,我說到做到。」

因為黃山沒有封山清場,所以,小平同志跟遊客爬的是同一座山,走的是同一條山間小徑。

正因為如此,當時有不少遊客有幸與小平同志相遇,這些幸運的遊客包括三位復旦大學女學生和‬香港影星鮑起靜。

7月13日,小平同志從黃山玉屏樓前往北海景區。

正在黃山旅遊的上海復旦大學三位女生聽到消息:鄧小平同志也來爬黃山了!

不過,她們對這個消息將信將疑,因為她們在登山過程中沒有受到任何阻攔。

走到玉屏樓的時候,看到門前「停止對外營業」的告示,她們才意識到,那個消息也許是真的。

於是,同學們精心設計了登山線路,期望能夠在某處與鄧小平同志相遇。

當天‬下午,三位女大學生正從黃山最高峰蓮花峰下山,前面看到有人排起了長隊。

同學們馬上意識到,小平同志可能就在眼前。

其中一個同學趕緊追了過去,她邊跑邊問:「是鄧副主席嗎?鄧副主席在哪?」

這時,滑竿上有人答道:「他就在前面,你認識他嗎?」

女同學扭過頭,看到滑竿上的人,不由得激動地說道:「您好,卓琳同志!我肯定認識鄧副主席!」

這個女同學緊趕慢趕,終於跑到了小平同志面前。

見到小平同志,這位女同學顧不上喘口氣,趕緊自報家門說:「我是復旦大學新聞系的學生,是您給了我們上大學的機會……」

因為說得太急、語速太快,小平同志沒聽清楚女同學的話。

女同學緩了一口氣,再次作了自我介紹。

就在這時,另外兩個女同學也氣喘吁吁地追了上來。

小平同志簡單詢問了她們的學習情況,鼓勵他們「好好讀書,將來為『四個現代化』作貢獻。」

三位女同學不約而同地掏出學生證,請小平同志在學生證上簽名,小平同志一一滿足了她們的請求。

接下來,三個女同學又向小平同志提了個請求:「我們想跟您合影留念。」

小平同志說:「好啊」,他問身邊的同志:「這地方叫什麼名字?」

工作人員告訴他:「這裡叫百步雲梯」。

小平同志說:「我們就以它為背景吧」。

小平同志當時穿着一件「老頭衫」,為了顯得正式一些,正式拍攝之前,工作人員給他換上了一件白色‬的長袖‬襯衫。

新學期開學不久,三位女同學就收到了這張珍貴的合影照片。

鄧小平挽起褲腿爬黃山,向萬里親授登山之道,話裡有話,意味深長 - 天天要聞

鄧小平與復旦大學女生合影

多少年之後,三位女同學還記得當年「偶遇鄧‬副‬主席‬」的情景。

如果不是小平同志堅持「不封山」,如果不是她們精心設計了登山線路,那麼,這個溫馨的故事根本就不會發生。

下面這張照片也極其珍貴,因為它是小平同志與香港電影演員唯一的合影照片,目前,這張珍貴的照片仍然存放在北京的電影博物館裏。

7月15日,小平同志與正在黃山取景的一個香港劇組偶然相遇。

這個劇組當時正在拍攝《白髮魔女傳》,在黃山巧遇鄧副主席,讓劇組人員既興奮又感動。

在拍片現場,劇組人員真誠地向小平同志發出邀請,希望他可以和該劇兩位主要演員合影。

鄧小平挽起褲腿爬黃山,向萬里親授登山之道,話裡有話,意味深長 - 天天要聞

小平同志與香港影星合影

小平同志欣然接受了劇組的邀請,於是就有了上面這張珍貴的照片。

有意思的是,照片左邊的女演員名叫鮑起靜,她是老一輩電影明星鮑方的女兒,她的祖籍正好是安徽歙縣。

照片右邊的那位男演員名叫方平,在《白髮魔女傳》里,方平扮演的角色是武林高手卓一航,鮑起靜扮演的角色是「白髮魔女」練霓裳。

在銀幕上,卓一航和「白髮魔女」練霓裳是一對相愛相‬殺的「冤家‬」,在生活中,方平與鮑起靜卻‬是一對相親相愛的夫妻。

鮑起靜至今都認為,對她來說,《白髮魔女傳》是她最值得紀念的一部電影,因為她在黃山偶遇了鄧小平副主席。

鮑起靜也有一些遺憾,她在多年以後說:「我那時候真的好緊張,見到鄧副主席,我居然不知道該說什麼話。」

結語

1980年5月31日,小平同志在北京發表重要談話,首次公開肯定了「包產到戶」的做法。

1982年1月1日,「一號文件」更是明確指出:「包產到戶、包干到戶都是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生產責任制」。

對萬里同志在‬安徽的一系列做法,小平同志的評價是:「效果很好,變化很快。」

有人對萬里同志說:「中國的農民要感謝你,因為是你發明了農村承包制。」

萬里同志搖搖頭說:「那是農民群眾自己的創造發明,我不過是他們的支持者。」

鄧小平挽起褲腿爬黃山,向萬里親授登山之道,話裡有話,意味深長 - 天天要聞

鄧小平 萬里

有人對萬里同志說:「您是中國農村改革的大功臣。」

萬里同志回答道:「要是沒有小平同志的支持,中國的農村改革根本不可能完成。」

萬里同志說得不錯,在「撥亂反正」時期,萬里在安徽的做法無疑是「離經叛道」的‬冒險‬之舉‬,小平同志的支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這份支持需要「破舊立新」的勇氣和魄力,更要有睿智的「方法論」。

有人認為,「包產到戶」是小平同志交給萬里同志的任務。

小平同志卻說:「我沒有提前給萬里同志打招呼,萬里在安徽幹起來了,干成功了,我就可以表這個態了」。

在我看來,這就是「摸着石頭過河」的標準做法:認準方向,排除干擾‬,大膽嘗試,腳踏實地往前走!

40年之後,小平同志的女兒鄧榕(毛毛)與萬里同志的長子萬伯翱在一次聚會上相遇。

談到「黃山之旅」,作為當年的親歷者,毛毛明白無誤地對萬伯翱說:「老爺子去黃山幹什麼?當然是去支持你爸爸的。」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雙休日」的提案人逝世,歷史會記住他的貢獻 - 天天要聞

「雙休日」的提案人逝世,歷史會記住他的貢獻

極目新聞評論員 徐漢雄九三學社優秀社員,我國著名醫學翻譯家、教授、主任醫師王賢才先生,於2025年5月1日晚8時在南昌逝世,享年91歲。(據5月2日大江新聞客戶端報道)王賢才,1934年11月出生於上海,原籍為九江縣永安鄉,他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唯一獨立完成《希氏內科學》的譯者,獲衛生部「醫學翻譯特別獎」,曾被評為首批國...
全國勞動模範周彥:飛機安全降落的「守護人」 - 天天要聞

全國勞動模範周彥:飛機安全降落的「守護人」

日前,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會上公布並表彰了2025年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先進工作者。杭州蕭山國際機場信導部通信導航中心副經理周彥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周彥自2011年大學畢業後就在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工作,主要負責導航、地空通信等航空運行關鍵設備的保障。...
特朗普:中國突然改變主意,但不要緊,能讓中國15分鐘內同意交易 - 天天要聞

特朗普:中國突然改變主意,但不要緊,能讓中國15分鐘內同意交易

儘管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引發了全美民眾的反對浪潮,但他依舊認為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在空軍一號上,特朗普更是聲稱「原本Tik Tok的協議已經很接近達成了,但由於在關稅政策中國突然改變了主意,但這並不要緊,自己能夠在15分鐘內讓中國同意這筆交易,只要自己降稅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