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陳中柱遺孀鼓勵女兒參軍,王志芳:你要學花木蘭替父報仇

2022年12月24日22:53:15 歷史 1351

1950年,陳中柱遺孀鼓勵女兒參軍,王志芳:你要學花木蘭替父報仇 - 天天要聞

陳中柱將軍名片

前言

2012年,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的館長吳先斌在收藏市場上,無意之間發現了一張泛黃的名片,隨後用重金買下,這張名片的正面寫着陳中柱的名字和頭銜:魯蘇皖邊區游擊第四縱隊司令陳中柱,在名字的下面還印有他的私人印章。

隨後,吳先斌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到,陳中柱將軍的親屬還在世,而且都遷居澳大利亞,於是,他給陳中柱的長女發了一封郵件。

遠在澳大利亞的長女陳璞得知後,立刻專程趕到南京查看這件遺物,並寫下了對父親的思念:「爸爸,我今天見到您的筆跡和印章,回憶往事,又像見到您一樣。」

與此同時,她還帶來了母親王志芳的感謝信。

這位陳中柱將軍是誰?在他的身上又有哪些傳奇故事?

1950年,陳中柱遺孀鼓勵女兒參軍,王志芳:你要學花木蘭替父報仇 - 天天要聞

陳中柱

我是中國人,誓死不當漢奸

1906年,陳中柱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兄弟五人,他排行老二,可惜,家中老父早逝,只留下寡母撫養他們,家裡唯有幾畝薄田,根本沒有辦法維持他們的正常生活。

1925年,他的家鄉遭受了水災,陳中柱沒有出路,只得輟學到上海去尋找謀生的法子,最後當了電車售票員。

就在國民革命軍北伐渡江的前夕,他選擇了棄職回家,策劃接應,在4.12反革命事變以後,陳中柱在堂兄陳獨真的介紹之下進入江蘇省警官學校學習,之後他又憑藉著優異的成績得到了國民黨元老葉楚傖的賞識。

陳中柱就讀黃埔軍校六期時認識了一個漂亮的少女,這個小姑娘沒有正式進過中學,卻擁有一定的文化基礎,奈何小小年紀就被自己的父親指給一個商人之子,面對這樣的命運,王志芳堅決不願意屈從,而且,在她十五六歲這年,她也遇到了驚艷她一生的陳中柱,陳中柱當時就暫住在她家裡。

1950年,陳中柱遺孀鼓勵女兒參軍,王志芳:你要學花木蘭替父報仇 - 天天要聞

陳中柱夫婦

這對少年少女認識之後,陳中柱很心疼這個可憐又可愛的少女,所以常常會在空閑的時間裏教她讀書、拉琴和唱歌,兩顆心就這樣慢慢的靠近,王志芳喜歡上這個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而且又高大英武的陳中柱,之後,兩人在上海舉行了婚禮。

1937年,抗戰爆發,對此,陳中柱直言:黃埔生在國家危難時必須留在前方抗擊日寇,此時,他的長女才兩歲,而妻子也才剛剛誕下一個男嬰,為了保護自己的妻女,陳中柱將他們送到漢口的船上去重慶,而他本人則投入到一個又一個的戰鬥之中。

王志芳不過才22歲,一個人帶着一個兩歲的女兒和幾個月的嬰兒,經過千辛萬苦終於到了重慶,然而,她的小兒子卻不幸病逝,屋漏偏逢連夜雨,戰場上又傳來了丈夫在徐州會戰中受傷並犧牲的消息,王志芳也曾四處打探消息,可是丈夫還是杳無音信。

王志芳的心裏有一股勁,她不相信自己的丈夫會棄自己而去,於是東拼西湊的借來一筆路費,帶着四歲的長女經過昆明和越南這些地方,最後終於在蘇北找到了自己的丈夫,一家人齊聚,王志芳不敢再離開丈夫身邊,之後便一直隨軍,雖然處於動蕩的年代,但是,只要一家人平平安安的就好。

1950年,陳中柱遺孀鼓勵女兒參軍,王志芳:你要學花木蘭替父報仇 - 天天要聞

陳中柱將軍

一直到1939年底,他們一家人才在泰州相聚,次年,他們又生下了二女兒,陳中柱心中甚為歡喜,可惜,好景不長,日寇繼續侵略,想要攻佔泰州,還策動副總指揮李長江叛變,在西山廟內架起機槍脅迫十個縱隊司令隨他李長江投敵。

陳中柱參加完會議之後立刻回到家中,隨後讓妻子趕緊離開,而他則留下來繼續抗日。

1941年元旦,原本熱鬧非凡的泰州城顯得非常的冷清,因為此時在軍中悄悄流傳着一個消息:副總指揮李長江要帶領部隊投降汪精衛。

而此時,陳毅也來到了鹽城十四軍區區長趙敬之的家裡,並開門見山說:「敬之兄,有一件非常緊迫的任務,要勞你跑一趟泰州,所以深夜來找你。」

為防隔牆有耳,陳毅悄悄壓低了聲音說:「據可靠消息,駐泰州的國民黨魯蘇皖邊區游擊總指揮部的那位副總李長江在策劃投降汪偽……現在,我們只好對他的部下做工作。你看陳中柱怎麼樣?」

1950年,陳中柱遺孀鼓勵女兒參軍,王志芳:你要學花木蘭替父報仇 - 天天要聞

陳毅

趙敬之倒是有些意外:「陳中柱?」

「對,聽說你和他是同鄉?」

「對,」隨後,趙敬之將陳中柱的基本情況同陳毅說了出來,末了又補充道:「他受國民黨教育的影響很深。不過,對國民黨內部的腐敗情況甚為不滿,對韓德勤消極抗戰也頗有微詞,對我這個共產黨員,抗日幹部還是很義氣的……」

在聽完趙敬之的評價之後,本就對陳中柱滿意的陳毅心中更加肯定了自己的決定:「好。這次我就是想利用你們的關係,請你說服陳中柱堅持抗戰,不要隨李長江投敵。李明揚那裡我已做了工作,他的態度比較明朗,他堅決和李長江分道揚鑣,準備到泰州鄉下去打游擊,如果能說動陳中柱根李明揚走,那就好了,陳中柱那個縱隊實力蠻強呢。我寫了封信,你看一看,必要時再給他。」說著,陳毅就掏出了一封信遞給趙敬之。

沒過幾天,趙敬之就啟程前往泰州,隨後在1月中旬見到了陳中柱。

1950年,陳中柱遺孀鼓勵女兒參軍,王志芳:你要學花木蘭替父報仇 - 天天要聞

趙敬之

陳中柱手裡握着陳毅的親筆信,一遍又一遍的讀着,兩人分別的時候,他緊緊地握着趙敬之的手堅定地說:「敬之兄,請你放心,也請轉告陳毅將軍,我是中國人,誓死不當漢奸,我絕不隨李長江投敵。我曾對陳毅將軍說過,要為保家衛國盡犬馬之勞……」

2月14日,陳中柱將自己的妻女送出了城,然後早早地吃了晚飯,隨後又拿出了陳毅的信,來回仔細地讀了一遍,內心更加的強大,他已經沒有後顧之憂了。

次日凌晨,陳中柱搶在李長江宣布投降汪精衛之前就率領部下離開泰州城到郊北的水鄉安營紮寨。等到李明揚安全撤離泰州以後,陳中柱立刻率領第四縱隊趕到郊區和李明揚會合。

我來取我丈夫的頭顱

6月5日,陳中柱知道此次面臨的反掃蕩任務非常的艱難,於是,他匆忙來到了載着妻子的小船,同她進行最後的告別,看着即將臨產的妻子,再想想妻子這半年來隨着自己所遭受的艱辛,他的心裏是無限的內疚,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千言萬語不知道該從何說起,他和妻子坐了一會兒,然後依依不捨地說:「志芳,我馬上要去指揮戰鬥了。」說著,他將自己上一年在泰州拍的全身戎裝的照片放到了妻子的手心,然後將一個小錢包塞到了妻子的衣袋裏面。

1950年,陳中柱遺孀鼓勵女兒參軍,王志芳:你要學花木蘭替父報仇 - 天天要聞

陳中柱夫婦

王志芳是個非常聰慧的女子,她知道又一場戰鬥即將展開,也知道最不應該讓丈夫擔心,自己要給他勇氣和力量,所以,她將眼淚生生的憋了回去,然後溫柔地說:「退之,你放心去,可要小心,要答應我,一定要回來……」

陳中柱也捨不得自己的妻子,卻知道無法對妻子做出任何的承諾,他輕撫着妻子的手,顫抖着說:「我不是個好丈夫……志芳,諒解我,我是個軍人,保國衛民是我的天職。志芳,我要走了,不管生男生女,都要取名陳志,要他繼承父志……」陳中柱說不下去了,他知道,自己這一去可能永不復返,他的眼淚滑落下來,然後輕輕地在妻子的臉上落下一吻。

這一天,日軍2000多個人分五路對李明揚的部隊進行瘋狂的「掃蕩」,而陳中柱和李明揚率領部下同日軍激戰了一天,這一仗打得極為艱難。

陳中柱指揮官兵奮勇殺敵,打退了敵人無數次的衝鋒,同時,他們的部隊也傷亡極大,在日偽軍從蚌蜒河朝着武家澤集結時,陳中柱又率領部下和裝備精良的敵軍展開了殊死搏鬥。

1950年,陳中柱遺孀鼓勵女兒參軍,王志芳:你要學花木蘭替父報仇 - 天天要聞

陳中柱家庭照

在危難時刻,陳中柱將軍身先士卒,於激戰中不幸頭中一彈,身中數彈,陳中柱壯烈犧牲,這一年,他才35歲。

敵人在打掃戰場的時候,在裏面發現了陳中柱的屍體,隨後,有人想起日本指揮官南部襄吉之前曾懸賞陳中柱的人頭,於是,一個日本兵割下了陳中柱的頭顱,先是掛在樹上進行示眾,之後又帶着進入泰州城,前往南部襄吉的指揮部裏面討要賞錢……

這一戰,一共擊斃日偽軍600多個人,而陳中柱和他部下的鮮血也染紅了整個蚌蜒河。

當時王志芳和女兒也隨軍在一條小船上,被汽艇包圍後,陳中柱叫一衛兵帶他們母女上岸,藏在農家的草垛下面,每天只能靠着農民每日塞點乾糧維持。

三天以後,槍聲停歇,衛兵回來滿臉悲痛的告訴王志芳說:司令犧牲了!王志芳強忍着悲痛,在戰場上四處尋找丈夫的身影,放眼望去,周圍遍地都是屍體,當地的鄉民敬仰陳中柱將軍的的忠勇頑強,將他的屍體運回庄內,隨後又用從河裡撈出來的船板訂了一口棺材裝殮,當他們打開棺木時,只看到了棺木里一身白色褂褲上滿是鮮血的無頭屍,當地農民唐邦本自願撐一小木船載着棺木沿蚌蜒河駛向泰州。

1950年,陳中柱遺孀鼓勵女兒參軍,王志芳:你要學花木蘭替父報仇 - 天天要聞

報紙報道

王志芳母女又俯身船頭哀哀痛哭,看着丈夫的屍體,王志芳不忍心丈夫無頭下葬,最後決心向南部襄吉索回夫頭。總指揮李明揚和保安司令陳泰運等眾友好均勸上前勸阻,這麼做風險太大了,但是,為了丈夫,王志芳不得不這麼做。

陳中柱一心為國,不能讓他死無全屍。

王志芳先是找了一條小船,將丈夫的屍體運到了泰州。到了泰州,船停靠在城外,請了人進行看守,隨後她帶着女兒進城,想方設法通過認識的人同南部襄吉聯繫上了。對方答應將陳中柱的頭顱還給她,然後兩個人約定日期讓她去取。

到了約定的日期,王志芳帶着六歲的大女兒陳璞,兩個人一塊來到泰州城外的南部襄吉司令部。到了那裡,王志芳看到大廳的香案上供着一個木盆,內裝一隻大口瓶,而她丈夫的頭就被泡在藥水里,王志芳看了心疼的差點落淚,強忍着淚水,說道:「我來取我丈夫的頭顱,」她上前就要將丈夫的頭拿走,南部不讓她拿走,說要舉行一個儀式。王志芳眼睜睜的看着司令部里的日本兵列好隊,由他上香行禮。

1950年,陳中柱遺孀鼓勵女兒參軍,王志芳:你要學花木蘭替父報仇 - 天天要聞

斷頭將軍歌

禮畢,南部又隨口問翻譯:『陳司令有幾位夫人?』翻譯回答道:「只此一位原配夫人。」南部聽了以後,才叫一個日本兵將手中的木盒子捧給王志芳。

接過丈夫的頭顱,王志芳心如刀絞,但還是苦苦支撐着。南部說:「我們是兩個國家,陳司令為他的國家,我是為我的國家。但我們崇敬他的英勇,要學習他的精神。」

隨後,南部看到王志芳的肚子很圓,像是快要生產,他愣了幾下,隨後又問王志芳有幾個孩子。王志芳回答說有兩個女兒。南部說,希望她生個男孩。

在王志芳看來,南部之所以會舉行上述儀式和說這一番話,乃是迫於社會各界民眾的輿論和壓力,最後才同意歸還陳中柱的人頭。

王志芳小心翼翼的將丈夫的頭顱捧回城外的小船,又請人將頭與屍體縫合,才算是給了他一個全須全尾的身子,她本想將丈夫葬回他的故鄉鹽城,可是,南部襄吉不答應,王志芳沒有辦法,只得將丈夫安葬在了泰州西門外西倉橋下第十根電線杆下。

1950年,陳中柱遺孀鼓勵女兒參軍,王志芳:你要學花木蘭替父報仇 - 天天要聞

王志芳和子女

陳中柱犧牲兩個月後,王志芳生下了遺腹子,並取名為「陳志」,之後,他們就一直住在泰州城外,靠着李明揚每個月資助的兩擔米艱難度日。

1945年抗戰勝利後,王志芳帶着三個孩子回到了南京老家,她是家中的獨生女,所以她父親留下的房產被收回後,他們便靠着房租度日,而國民政府也為陳中柱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並追授中將軍軍銜,他們享受烈屬待遇。

1949年初,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陳璞的兩個叔叔已經全部舉家遷往台灣,陳璞的堂伯父乃是五省防空總司令,臨行之前還不斷地勸說王志芳:「這是最後幾架飛機了,快帶孩子走吧!」

王志芳考慮了許久,但是,她早已看到了國民黨的無能,若是他們跟着遠走他鄉根本無依無靠,而且她也不能捨棄下丈夫的遺骨,於是,最後還是決定留在南京。

王志芳25歲守寡,之後一直堅守門庭終身未嫁,即便日後的生活有多麼的艱難,她都不會在外人面前哭訴。

1950年,陳中柱遺孀鼓勵女兒參軍,王志芳:你要學花木蘭替父報仇 - 天天要聞

王志芳老人

1950年,抗美援朝開始,王志芳的女兒剛讀高中,一心想着如同父親那樣做一個保衛祖國的軍人,王志芳非常支持女兒參軍,她告訴女兒:「你要學花木蘭替父報仇」,之後她還親自到上海軍校去看望女兒,擔心女兒無法適應軍校的訓練。

王志芳的女兒退休以後,東奔西走,終於在某檔案館找到兩份當時劉少奇和陳毅報告黨中央的電文,裏面真實記錄了陳中柱將軍在戰爭中英勇犧牲。

隨後,她驚喜萬分將它交給江蘇省民政局,在第二檔案館1941年6月19日李明揚總指揮在給蔣介石何應欽的電報稿,詳細說明了戰鬥傷亡情況,歷時三年的奔波申訴,最終在1987年2月得到中央民政部頒發的烈士證書,然後將遺骨遷葬到鹽城市烈士陵園,讓她的父親魂歸故里。

為了方便照料自己的母親,王志芳的女兒給她申請移民澳大利亞,不過,即便王志芳出了國,也依舊深愛着自己的祖國和同胞們。

王志芳從1986年開始經常回國,然後在清明節的時候給自己的丈夫掃墓,之後還前往台北忠烈祠祭奠陳中柱。

1950年,陳中柱遺孀鼓勵女兒參軍,王志芳:你要學花木蘭替父報仇 - 天天要聞

陳中柱將軍烈士證

同時,王志芳還非常關心家鄉的教育事業,1999年她捐資6萬澳元,在建湖縣草堰口鎮中學設立中柱獎學金,每年以其利息獎勵10名優秀學生,2006年她又捐資5萬澳元,給以陳中柱命名的中柱中學,並親自為「中柱中學」揭牌。

2012年,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的館長吳先斌在收藏市場上無意之間發現了一張泛黃的名片,隨後用重金買下,這張名片的正面寫着陳中柱的名字和頭銜:魯蘇皖邊區游擊第四縱隊司令陳中柱,在名字的下面還印有他的私人印章。

隨後,吳先斌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到,陳中柱將軍的親屬還在世,而且都遷居澳大利亞,於是,他給陳中柱的長女發了一封郵件。

遠在澳大利亞的長女陳璞得知後,立刻專程趕到南京查看這件遺物,並寫下了對父親的思念:「爸爸,我今天見到您的筆跡和印章,回憶往事,又像見到您一樣。」

與此同時,她還帶來了母親王志芳的感謝信:「我是抗日烈士陳中柱將軍的遺孀王志芳……有關這枚印章是確實無誤的……貴館的開展可以起到弘揚愛國主義,繼承先烈遺志的教育。如需要什麼資料實物,我一定會儘力提供。

1950年,陳中柱遺孀鼓勵女兒參軍,王志芳:你要學花木蘭替父報仇 - 天天要聞

台北烈士祠陳中柱牌位

陳中柱烈士之妻

王志芳於澳大利亞2012年7月1日」

不論過去多少年,我們都將永遠紀念這位抗戰殉國的「斷頭將軍,」也折服於王志芳對丈夫的忠貞愛情。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馬屁 - 天天要聞

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馬屁

俗話說得好:千穿萬穿,馬屁不穿。你要求人辦事、想要達到某種目的時,拍馬屁往往特別管用。 江湖上有一個人,那就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他特別喜歡別人拍馬屁,因為他屬於威權型人格,特別享受那種君臨天....
中國人民抗戰紀念館展出趙一曼遺書:親愛的孩子啊,希望不要忘記母親是為國而犧牲 - 天天要聞

中國人民抗戰紀念館展出趙一曼遺書:親愛的孩子啊,希望不要忘記母親是為國而犧牲

極目新聞記者 李迎 曹雪嬌7月7日,《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開幕式,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辦。8日,該展覽面向公眾對外開放,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恢復開放。趙一曼犧牲前給兒子的遺書(圖源:記者拍攝)據了解,本次展覽面積1.22萬平方米,將展出照...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鬥 - 天天要聞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鬥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圍繞明確奮鬥目標形成的團結才是最牢固的團結,依靠緊密團結進行的奮鬥才是最有力的奮鬥」。10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鬥、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確立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發展戰略,提出了「兩個一百年」...
鑒往知來|百團大戰:戰績輝煌,永垂史冊 - 天天要聞

鑒往知來|百團大戰:戰績輝煌,永垂史冊

立獅腦山巔,望太行雲煙。那座座峰巒如同無言的豐碑,銘刻着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軍民同仇敵愾、勇御外侮的崢嶸歲月、不朽功勛。 7月7日,恰逢全民族抗戰爆發88周年紀念日,正在山西陽泉市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百團大戰紀念碑廣場,向百團大戰烈士敬獻花籃,參觀百團大戰紀念館,緬懷抗戰烈士英雄事迹。 1940年8月,為粉碎...
第1視點|跟隨總書記回望百團大戰偉大勝利 - 天天要聞

第1視點|跟隨總書記回望百團大戰偉大勝利

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省陽泉市考察。他來到百團大戰紀念碑廣場,向百團大戰烈士敬獻花籃,參觀百團大戰紀念館,緬懷抗戰烈士英雄事迹,重溫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軍民同仇敵愾、勇御外侮的光輝歷史,了解當地開展革命歷史教育、傳承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等情況。 陽泉獅腦山主峰 形如刺刀的百團大戰紀念碑直指蒼穹 不遠處,...
古人用秸稈,也是燒嗎? - 天天要聞

古人用秸稈,也是燒嗎?

焚燒秸稈,常被誤認為是千年傳統,實則是現代農業的「時代病」。古人用秸稈,少有「一燒了之」的草率,而是千般用法、萬種智慧。 從《齊民要術》到《陳旉農書》,從堆肥還田到修築屋舍,秸稈在古人的手中,是滋養農田的肥料,是遮風擋雨的材料,是飼養牲畜的食糧。焚燒秸稈,絕非古人首要的選擇,而是現代化農業發展中人們...
觀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記的抗戰歷史,不曾忘記的無名之輩 - 天天要聞

觀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記的抗戰歷史,不曾忘記的無名之輩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戰爆發88周年。血與火的14年抗戰,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無數國人在民族危亡時挺身而出,奉獻犧牲。據不完全統計,抗戰期間,中國軍民傷亡超過3500萬人。在抗戰相持階段,湖南是對日戰事最多、最慘烈的正面戰場之一。當時全省人口3000萬,徵募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