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的故事可以說是耳熟能詳,由三國改編而成的電視劇,有老《三國演義》和新《三國》。
老三國由於是央視官方出品,當時的製作也很精良,情節也很完整,幾乎無可挑剔。
而新《三國》,在拍攝上,好多戰爭場面融入了現代的拍攝技術,場面看起來更具有感染力。但是情節上,刪減了不少內容。
我們來看一下,新《三國》刪減了哪些精彩章節。
1.黃巾起義
在新三國中,沒有黃巾起義這一個開頭。在黃巾起義中,出現了張角等黃巾頭領,更主要的還是表現劉關張三兄弟,當時他們毅然參軍,殺敵建功立業,拉開了天下紛爭的序幕。
然而,這一片段的刪減,對主題來說沒有太大影響,只是從感覺上,會減少劉關張三兄弟的神武形象。故事整體銜接也受一些影響。
2.宛城之戰
宛城之戰是張綉和曹操的一場小規模戰役。當時,曹操到了宛城去招降張繡的人馬,本來好好的。
然而,曹操到了城中,卻打起了張綉嬸子的主意,讓張繡的嬸子侍寢。張綉知道後,羞憤不已,決定要教訓一下曹操。
於是,張綉聽從了謀士賈詡的計謀,在夜間,趁曹操不備,偷襲了曹操的大營,導致曹操損失慘重。其中還包括大將典韋。
這一情節沒有出現,也是有些遺憾,尤其是宛城之戰中,典韋的出場,更是一個精彩的片段。
3.火燒博望坡
諸葛亮作為三國中最厲害的軍師,他的每一次出場都是濃墨重彩。火燒博望坡,是諸葛亮初出茅廬打的第一場勝仗。
當時,劉備三顧茅廬把諸葛亮請出了山。關張二人對他很不服氣,當時,曹操的大將夏侯惇正好率軍前來。於是,諸葛亮調兵遣將,排兵布陣,把夏侯惇人馬引入山林之中,用火攻取得了勝利。
而從這一戰,諸葛亮也在軍中樹起了威望,關羽張飛二人也是對其心悅誠服。而這一經典戰役,同樣沒有在新三國中出現。反而,張飛對諸葛亮一直態度就不好。
4.孫策太史慈神亭嶺大戰
孫策和太史慈的對決,是三國中為數不多的經典單挑對決。除了張飛戰馬超,關羽戰黃忠,三英戰呂布。就要數孫策和太史慈的對戰了。
當時,孫策帶領幾員大將在山林中巡視,正好遇見了太史慈。太史慈是劉繇的部下,見了孫策就要活捉他,於是二人便打了起來,戰了一百回合不分勝負。
最後兩人都沒了力氣,孫策見太史慈英武,太史慈也對孫策十分尊敬。於是孫策就收降了太史慈,從此東吳又添了一員大將。
而這一情節也沒有在新三國里出現,可能是新三國着重刻畫了曹操、劉備的故事,而對東吳這邊的事沒有給予太多鏡頭。
5.合肥之戰
三國中有好多以少勝多的戰役,例如,赤壁之戰、官渡之戰、夷陵之戰。其中,最著名的還是合肥之戰。
這一戰,由於實力相差過於懸殊,也是張遼的成名一戰。當時,孫權以10萬大軍來攻打合肥,當時守將是曹軍的張遼。
城中守軍只有7千人,而好多人還主張避戰。而張遼卻巧布兵,出其不意,打了孫權一個措手不及,孫權還損失了大將太史慈。
這一情節沒有在新三國中出現,也是有些遺憾,畢竟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漢中之戰都有了,還差這一個戰役嗎。
6.七擒孟獲
七擒孟獲可以說是諸葛亮軍師生涯的傑作。在與南蠻對決時,諸葛亮巧布陣、識詐降,後續還有驅巨獸、燒藤甲。
在此戰中,不僅表現了諸葛亮的聰明才智,還展現了南方少數民族的生活習慣,戰爭特點。還有那獨特的兵種,猛獸和藤甲兵,堪稱一場視覺盛宴。
而這一情節在新三國中沒有出現,也確實是有些遺憾,不過也無可厚非,因為南蠻的確難拍。裏面要用到大量的特色服裝和道具,製作成本不同於一般的戰爭場面。
7.鄧艾偷渡陰平,鍾會滅蜀,三分歸一統
在新三國的故事線中,還算比較完整,只是三國後期的情節被一帶而過了。在劇中,諸葛亮死後,姜維受計,用木像嚇退了司馬懿。
而司馬懿班師之後,全劇基本就接近尾聲了,隨着年邁司馬懿的去世。旁白念着後續發生的故事,就算是全劇終了。
因此,像鄧艾、鍾會、夏侯霸這樣的三國後期大將,都是沒有出現的,也沒有鄧艾偷渡陰平,司馬炎滅吳的事情了。
【結語】以上就是電視劇,新三國里沒有出現的經典情節。不知道大家對這些故事有什麼其他看法,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