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在十年特殊時期開始前,王洪文只是上海國棉十七廠的保衛科幹事,不過,十年特殊時期開始後,王洪文藉助造反上台,先是在工廠批判本廠的領導,不久後又在上海搞串聯,11月9日,他甚至還聯合上海的工人造反派成立了「上海工人革命造反總司令部」,簡稱為「工總司」。
「工總司」成立時,王洪文當選為籌備組負責人,對外也稱為「司令」。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有一個人在「工總司」與王洪文平起平坐,「工總司」正是由他與王洪文一起牽頭創立的,這個人就是潘國平,「工總司」成立時被選為執行主席,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潘國平的故事。
潘國平出生於1945年,從小就熱愛文藝,長大後進入上海滬東工人文化宮,成為藝術團的一名成員,他愛好廣泛,吹拉彈唱幾乎都會,而且也愛交朋友,所以在文化宮非常活躍,人緣很好。
1966年,十年特殊時期開始後,潘國平狂熱地投入到那場特殊的運動之中,並成為上海造反派的風雲人物。潘國平脫穎而出也是有原因的,當時他也是先在滬東工人文化宮批判領導,張貼大字報。因為潘國平擅長美術,做得大字報特別精美,引人注目,所以慢慢就成為造反派的代表。
1966年11月6日,上海國棉十七廠、國棉三十一廠等17個單位的代表在上海市愚園路召開了所謂的經驗交流會,潘國平也參加了這場會議,當時他才21歲,表現非常活躍,給王洪文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1月9日下午2時,在潘國平與王洪文的組織下,「工總司」正式成立,潘國平也當選為執行主席,成為「工總司」的主要頭目。
「工總司」成立後發表了所謂的宣言,但上海市委並不承認這個群眾組織,於是「工總司」就在王洪文以及潘國平等人的帶領下前往上海市委,11月10日凌晨又乘坐火車前往安亭車站,製造了安亭事件。潘國平也是這起事件的帶頭人,安亭事件解決後,潘國平又參加了後續的《解放日報》事件以及1967年的「一月風暴」,迫害了大批革命幹部,比如陳丕顯、曹荻秋、魏文伯等華東局的主要領導都受到了他的迫害,身心受到極大摧殘。
其實,作為與王洪文一起創立「工總司」的人,潘國平是「工總司」的早期領導人,與王洪文平起平坐。潘國平有一定的文化基礎,為人比較外向,「工總司」的對外聯絡工作基本都由他負責。不過,1967年2月,上海市革委會成立後,王洪文成為革委會副主任,身居高位,此時的他已經看不上潘國平了。
2月25日,王洪文在靜安區的工人文化宮搞了一場陰謀,調了幾百人包圍會場,當時潘國平等「工總司」頭目正在召開會議,在會議現場,王洪文抓捕了「工總司」常委范佐棟,潘國平也被限制自由。在這之後,潘國平逐漸受到王洪文的排擠,並被王洪文架空,脫離了「工總司」的核心圈子。
十年特殊時期結束後,潘國平也受到了審查,他參與過安亭事件、《解放日報》事件以及「一月風暴」等一系列奪權行動,經過審查後,潘國平被判處有期徒刑8年,此後他入獄服刑。刑滿釋放後不久,潘國平又因為投機倒把被判刑6年,第二度入獄。
第二次刑滿釋放後,潘國平前往美國,在美國生活一段時間後他想落葉歸根,又返回了上海。不過,晚年的潘國平身體不好,在上海期間經常生病,最終於2013年病亡,終年6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