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影視劇照
大唐詩壇群星璀璨,會寫詩的人真不少。
然而要說到會寫詩的帝王,則唐太宗李世民肯定榜上有名。
《全唐詩》的開篇之作,就是李世民的《帝京篇》組詩十首。
「秦川雄帝宅,函谷壯皇居」,可謂氣勢恢宏,10字寫盡了大唐長安的雄偉。
《經破薛舉戰地》里,「心隨朗月高,志與秋霜潔」,抒發志向節操,慨然有聲。
《過舊宅》里,「園荒一徑斷,台古半階斜。前池消舊水,昔樹發今花」,蕭瑟中仍可見出勃勃生機。
長久以來,李世民都被看作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英明帝王。
直男文史課,贊1811
他開創「貞觀之治」,他被毛澤東譽為最能打仗的人,他有着「天可汗」的威名。
人們討論他的赫赫武功,關注他的情感八卦,要不就是爭議他的殺兄篡位、血腥政變。
但其實在文學方面,李世民也絲毫不遜色。
僅僅是接下來要講的這一首《贈蕭瑀(yǔ)》,就足夠他在大唐詩壇佔據一席之地。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唐太宗李世民影視劇照
標題「贈蕭瑀」不難理解,這是李世民贈給蕭瑀的一首詩。
蕭瑀這個名字,大家可能有點兒陌生,但其實他早就為我們所認識了。
《西遊記》原文里,觀音菩薩為了找尋取經人,來到長安。
她變作一個和尚,拿着袈裟錫杖,上街叫賣。
而與觀音攀談、並把她引薦給唐太宗李世民的那個人,就是本詩中的主角:宰相蕭瑀。
蕭瑀這個人,來頭很不得了。
他是梁明帝蕭巋的第七個兒子,是隋煬帝楊廣的小舅子,唐高祖李淵又和蕭瑀的妻子是姑舅表兄妹(哪位好心的讀者能告訴我這究竟是個啥關係)。
關係著實很複雜了。
蕭瑀先是在隋煬帝一朝為官。
後來眼看着自己這個姐夫正經事不幹,把國家糟蹋得生靈塗炭,蕭瑀是痛心又憤怒。
恰巧這個時候,李世民帶着李淵的信,請蕭瑀共商大計。
蕭瑀從此投入李唐的懷抱,從李淵到李世民,可謂兢兢業業。
可又好笑又唏噓的是,數十年間,蕭瑀的人生可謂:
起落起落起落起落起落起落。
蕭瑀曾六次拜相,又六次被罷免,這也算是歷史上的獨一無二了。
蕭瑀影視劇照
蕭瑀這個人,能力強,品性也不錯,唯一不太討巧的一點是:他管不住自己那張嘴。
蕭瑀第一次被罷相,是因為有一次當朝論事,蕭瑀和另一個宰相陳叔達意見不合,兩人當場就吵起來了。(唐朝採用群相制,以三省長官為宰相,即尚書省的尚書令、尚書左右僕射,中書省的中書令、中書監,門下省的侍中,同一時期宰相人數最多可達十餘人。)
平時看着挺斯文莊重的兩個大臣,吵得是面紅耳赤,唾沫星子亂噴。
李世民勸了幾次,都制止不住。
泥人也有脾氣,更何況他也不是。
李世民此時初登帝位,一方面為了威懾大臣,一方面也是的確被氣到了,他推倒御案,拂袖而去。
不一會兒就傳出一道聖旨:
蕭瑀、陳叔達兩個人,身居相位,卻言語失態,對上不恭,罷免他倆的所有官職,回家閉門思過去吧。
蕭瑀罷官回了家,心裏是越想越氣,越想越傷心,竟然一下子大病不起。
李世民知道後,心裏也不好受,頓時覺得自己有點兒太過分了。
畢竟那個人可是蕭瑀呀,對他一直忠心耿耿的蕭瑀。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之所以能順順利利登上帝位,背後一個關鍵人物就是蕭瑀。
是蕭瑀說服了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並在不久就退位為太上皇。
所以說,李世民和蕭瑀,那哪能是一般的君臣上下關係,那分明是相愛相殺相得益彰相濡以沫相忘江湖而不得的關係呀。
蕭瑀影視劇照
沒過多久,蕭瑀就被重新啟用,出任當朝首相。
李世民還把自己的長女襄城公主,嫁給了蕭瑀的兒子。兩人這回是親上加親了。
5個月後,蕭瑀因被人嫉恨告發他私自和亡隋皇后私通書信,又被罷相。
很快真相查明,蕭瑀第三次出任宰相。
然後又是罷相、起用、罷相、起用......原因多是出自他那張愛「犯言直諫」的嘴上,每每惹得李世民是又惱又怒。
當時恨不得砍了他的腦袋,過後卻又憶起他的好。
大約就是在蕭瑀第四次出任宰相的時候,李世民誇獎蕭瑀「卿之忠直,古人不過」。
你的忠貞耿直,古人都比不過。
然後他便寫下了這首「誇誇詩」,贈給了蕭瑀,表達對他多年忠貞的肯定與讚揚: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只有在猛烈迅疾的狂風中,才能看出哪些草最為堅韌;只有在動蕩不安的年代,才能認清楚哪些臣子最為忠貞。
徒有一身孤勇的人,哪裡懂得什麼是真正的「大義」;真正的智者必然心懷仁德。
唐太宗李世民影視劇照
「疾風知勁草」其實並非李世民的原創,它最初出自漢光武帝劉秀之口。
然而讓這5個字傳誦千古、膾炙人口的,卻是李世民。
他巧妙地在其後接上「板蕩識誠臣」5個字,讓這10個字的組合,成為一種人格力量的象徵,成為激勵後世無數人奮進的座右銘。
人生不會一帆風順,萬事萬物都有起落。
就像小草要經歷霜風雨雪的侵襲,就像人總要受一番苦痛煎熬的磨練。
經受住了,熬過去了。
小草便長大茁壯,人便終成大器。
【版權聲明】本文由詩詞世界原創發佈。作者:葉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