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1038年—1227年)是我國歷史上由党項人在我國西北部建立的一個政權,歷經十帝,享國一百八十九年。與同時代的宋、遼、金、蒙古相比,西夏顯得有些神秘。西夏和同時期的北宋兩國之間經常不斷發生摩擦。
天授禮法延祚元年(宋景祐五年,1038年)10月11日,李元昊在野利仁榮、楊守素等親信大臣的擁戴下,在興慶府稱帝,國號「大夏」,史稱西夏。
第二年正月里,李元昊以臣子的身份,派使臣到宋朝給宋仁宗上表,意思是誇獎他的先祖同中原皇朝的關係和功勞,以此來說明其建國稱帝的合法性,要求宋朝正式承認他的皇帝稱號。
宋朝不願承認李元昊的帝位,並且下詔「削奪賜姓官爵」,停止互市。
看來宋朝對元昊稱帝十分不爽,除了以上的作為,又在宋夏邊境張貼榜文,懸賞重金和高官利祿來活捉李元昊,或者獻上他的首級也可以領賞。
李元昊在知道了宋朝的態度後,不斷派出間諜到邊境去刺探軍情,煽動和誘惑宋朝境內的党項人和漢人歸到西夏。與此同時,他還公開斷絕了西夏同宋朝的使節往來,向宋朝送去「」「嫚書」。
「嫚書」是指文辭輕慢的書信。
李元昊在「嫚書」中指責宋朝背信棄義,諷刺挖苦宋朝軍隊腐敗無能。還借遼朝的勢力威脅宋朝,最後還表明了西夏仍願意同宋朝和好之意。
元昊向宋朝送「嫚書」的真實意圖就是想激怒宋朝,想把準備向宋朝發動戰爭的責任推給宋朝。
做完送嫚書這件事後,李元昊建立的西夏就拉開了戰爭的序幕。
1040年到1042年,西夏向宋朝多次進攻,較大規模的戰役有三次: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和定川寨之戰。
雖然西夏三戰皆捷,但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帶來了嚴重的後果:宋朝停止了對西夏大宗銀、絹、錢的「歲賜」,關閉了邊境。
連年的戰爭使西夏變得民窮財盡,人們怨聲載道,階級矛盾與民族矛盾加劇,境內部族人民紛紛奮起反抗,或投奔宋朝。李元昊兵力也銳減,發動戰爭已經十分困難。
同時李元昊認識到戰勝地大人多的宋朝絕非易事,因為以上原因,李元昊向宋朝試探求和。
促成宋夏議和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此刻宋、遼、夏三方關係的新變化。
李元昊同遼為「甥舅之親」,奉行倚遼抗宋之策;而遼則利用宋夏對立,從中漁利,甚至不惜犧牲西夏的利益。
元昊感到處境不妙,為免除兩面受敵,他就必須同宋朝媾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