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母,顧名思義,就是奶媽,給孩子餵奶的人。
古代的皇室或者大戶人家的女人生孩子時,時常會有奶水不足的情況,所以就會從外界請來奶水充足的女人,幫助餵養出生的孩子。
清朝皇室也有乳母的存在,但和普通的乳母不同,皇室的乳母,她們的工作絕不僅僅是餵奶那麼簡單。那皇室乳母的具體工作是什麼呢?
一、乳母的作用
事實上,皇室乳母的本職工作是給剛出生的皇子和公主們餵奶,但她們的工作卻不僅僅是餵奶而已,相反,她們要做的事情甚至比皇子們的親生母親還要多。
首先,乳母們的首要工作就是給皇子餵奶了,古代時,那些養尊處優的大戶人家的女人,甚至是皇室的妃子們,其實都是缺乏奶水的。
但相反的,皇室的皇子比平常人家的孩子更需要有奶水的餵養,兩相衝突之下,另行選擇乳母來餵養皇子就是最好的折中之法。
況且,古代妃子雖然都秉承着「母憑子貴」的說法,都希望有個孩子,但實際上,他們更把孩子當做爭寵的工具,而不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
所以,妃子即使生了孩子,她們還是要把心思放在爭寵上的,那麼,他們肯定沒有時間和精力來撫養自己的孩子。
否則的話,自己的精力都放在孩子上,就沒有精力服侍皇帝了。
不僅如此,清朝皇室還有一個規定:除了皇后以外的所有妃子,生了孩子之後都不能自己撫養,要將妃子們生的孩子打散,這個妃子撫養別的妃子所生的孩子。
試想,妃子的心思都放到跟其他妃子爭寵上去了,就連撫養自己的孩子都不可能,怎麼會盡心儘力地撫養別的妃子生的孩子呢?
所以,在撫養皇子這件事上,乳母才是最終的執行人。
由此可以看出,乳母並不僅僅是一個餵奶的人,她們這一群體甚至可以說是皇子們事實上的母親,皇子們受到她們的影響甚至大於皇子們的親生母親。
如果將這件事放大了說,這些乳母甚至會影響到將來的皇帝,進而影響到國家的治理,所以,清朝對乳母的選拔是極為嚴苛的。
二、清朝乳母的選拔
清朝對乳母的選拔形式和秀女的選拔有些相似。
首先,基層要向中央上報符合條件的女人的名單,然後再由宮廷內部進行層層甄選,可以說,選拔乳母是個龐大的系統工程。
而選拔乳母的具體條件是什麼呢?
首先,一個女人,必須處在生育第三胎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這是為了保證乳母的奶水充足,畢竟如果奶水不充足的話,乳母也無法生三個孩子。
第二,乳母的樣貌要端莊,性格要溫和,而且家庭成員俱在,這一點也不難理解,如果乳母長得丑,皇子看見就會哭,那皇子怎麼吃奶,怎麼健康成長?
並且,如果乳母性格不好的話,勢必會影響到皇子的成長,這對於國家來說是相當不利的。
最後,乳母不能受到家庭的影響,這就要求乳母的家庭成員俱在,而且家庭和睦。
即使滿足了以上的條件,還有之後的層層關卡,首先,清朝初年時期,皇家還要求,乳母得是旗人,甚至還得會滿文。
到了後期,這個條件逐漸放寬,只要是內務府的包衣以上的婦女,就可以當乳母。因為清朝中後期,就連皇帝本人都不太會滿語,也就不要求乳母也會滿語了。
並且,清朝皇帝子嗣眾多,比如康熙皇帝就有數十個兒子,加上女兒就更是不計其數。
當時規定,一個皇子或者格格,就需要八名乳母餵養,那對於康熙來說,他就需要幾百個符合條件的乳母來幫助餵養自己的孩子。
可是根據選拔乳母的條件,如果只在旗人中選拔,那根本不夠,所以只好放寬條件了。
由此可見,乳母在皇子們的生活中,佔據了重要的地位,那乳母在皇帝的生活中佔據了什麼樣的地位呢?
三、清朝乳母對皇帝的影響
清朝順治時期,鄭成功攻陷了南京,當時的順治皇帝聽聞這個消息之後,震怒不已,一劍把自己的座位劈碎,聲稱要御駕親征。
他的母親,著名的孝庄太后聽到後,苦苦勸說皇帝,可依然無法使皇帝回心轉意。
乳母聽到後,專門趕來勸諫順治皇帝,雖然結果並不如人意,但可以看到乳母在皇帝的治理上還是有影響的。
在清朝時期,乳母的權力也比較大,當清朝的公主出嫁之後,乳母還得管着公主的日常起居,所以,清朝的公主是無法和駙馬經常見面的。
如果駙馬想要和公主見面,就得等到每個月固定的日期,否則就要用金銀財寶來賄賂乳母。
這種情況的存在,就導致清朝時期,公主與駙馬的生活是不幸福的,這也算乳母這個制度的壞處了。
當時設立乳母制度的本意是讓皇子們和自己的親生母親不要太親近,從而杜絕外戚勢力對朝廷的染指。
可使用乳母制度之後,朝堂之上又湧進來另一股勢力。
清朝時期外戚的影響確實較小,但取而代之的竟然是乳母的勢力,比如康熙皇帝就曾經重用他的乳母孫氏的夫家,還對孫氏的兒子多加青睞。
由此可以看出,乳母這種制度原本是為了避免外戚勢力干政,同時滿足皇子和妃子們的需求才被創造出來的。
實際上,這種制度也確實避免了外戚干政,但戲劇性的是,乳母勢力又取代了外戚勢力,成了清朝時期朝堂上的一股力量。
所以說,乳母制度大體上算是一種比較合理的制度,但並不完美,事實上,世界上哪裡有完美的制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