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貞旗的首任扎薩克善巴,為蒙古帝國開國元勛哲勒麥十三世孫。1635年(天聰九年),善巴率部與明朝軍隊作戰,那年正趕上盛夏酷暑,兵馬由於不服水土,加之喝上被污染了的河水,上吐下瀉,不得不在一處依山傍水的村落前安營紮寨。窮鄉僻壤,無醫無葯,將士們躺了兩天,毫無起色,善巴心急如焚,一籌莫展。
軍中一略識醫術的老兵參見善巴:「附近架其營子有一泉眼,泉水中有不少麥飯石,據說把麥飯石、羊骨頭放入此泉水中熬湯喝解毒有特效,將軍不妨一試。」
半日功夫,老兵指揮軍士把麥飯石、羊骨頭放入泉水鍋里,再放上大把大把的紅辣椒,香菜、芥末面、胡椒粉等佐料。將士們喝完這碗喝那碗,只喝得通身是汗,繼續喝,就這樣,沒有任何藥物,3萬兵馬竟奇蹟般地康復了,個個體健如初。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日本侵華軍中,有一小分隊進行掃蕩,在蒙古貞大地迷路了,反而被山中的游擊隊「掃蕩」得零零散散。有一天,兩個日本兵攙扶着一個腿部嚴重受傷的同伴,來到山中一條隱蔽的小溪旁,倆人在為同伴取出子彈後,在山中根本就無法找到療傷葯,只好用溪水為他清洗傷口後,草草包紮。
就這樣,他們靠着溪水解渴,打着野兔、野雞充饑,並堅持用溪水每天為受傷的同伴清洗傷口。一個星期後,奇蹟出現了,受傷的日兵的傷口竟然慢慢癒合了,行動也自如了,小分隊也在這時找他們並撤退……
時光流逝,歲月如梭,而當年的三個日本兵經過歲月的洗禮,已是兩鬢鬢蒼蒼,他們回到日本後,一直對同伴的傷口能在當時條件下自愈,而百思不得其解,他們感嘆大自然神奇的同時,總有一個心愿:就是有一天再回到他們三人逃難的小溪旁去尋找答案。
當他們聽到中國改革開放的消息,相約再次踏上了中國的土地,再次來到了當年的大山,在蒙古貞,村民們為他們解開藏在心中幾十年的謎:原來在他們躲藏了十幾天的小溪,就是王府井水流出來形成的,這裡蘊藏着大量的麥飯石,一種神奇的藥石,他們給同伴清洗傷口的溪水中,也遍布麥飯石,流了百年的山溪水成了藥水,無意中挽救了日本兵的生命。
華裔日本金氏老人,多年來一直在研究麥飯石,他在醫祖李時珍《本草綱目》的記載中查閱到:「麥飯石甘,溫、無毒。主治一切癰疽發背」。整個日本對麥飯石的研究有着廣泛性,而中國在相當一段歷史幾乎失傳。
傳說岳山人呂子華按照《本草綱目》用麥飯石研製成膏,給人治療癰疽,每天登門求醫者不計其數。有些惡棍患有癰疽,也前來索討,呂子華俠骨義氣,對這些惡棍拒不獻葯,那些惡棍便以研石行騙的罪名將呂子華押上了斷頭台。官府貼出告示誰再用麥飯石製成膏治疾者,將與呂子華同罪送上斷頭台,從此,郎中醫生們為免殺身之禍,再也不敢用麥飯石治病了。
很長一段時間,醫生或只知其名,但無其葯,或只知其葯,不識其石。麥飯石几乎就與人間斷了奇緣……千古之謎,得以解開,麥飯石也開始名揚海外。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改善,健康長壽成為人們追求的重要目標之一。在形式多樣、品種紛繁的各種飲水中,天然麥飯石水以其神奇的營養、保健、長壽之功效越來越多地受到關注。
而阜新,則是國內麥飯石資源最早開發的城市。在億鑫紅洋中華麥飯石天然水開採的「長壽村」,是一個很普通的農村,這裡生活條件並不富裕,但無論男女老少人人健康且老人長壽,從來沒有患過結核病、肝炎、腳氣,各種毒瘡和傳染病,更沒有人得過患過癌症。這裡的家禽家畜也從沒有鬧過瘟疫。這個村已經有一百多年歷史,平均壽命遠超其他村子。據統計,那裡的人均壽命可達89歲,除非正常死亡外,壽命普遍高。七八十歲的老人看家望門,耳不聾,眼不花,思路清晰,記憶力好,說話口齒清楚,是很正常的事。
筆者到阜蒙縣王府鎮架其營子村,採訪了已年過八十但皮膚紅潤、神采奕奕、精神矍鑠的李大爺。他說,他現在還能做很多活計呢。家裡最年長的活到94歲,壽命最短的也活到了85歲,同村住的哥哥88歲,耳不聾,眼不花,思路清晰,記憶力很好,說話口齒清楚,幹家務活也手腳利索。他的兩個弟弟就更不用說了,雖然都已年過花甲,還都四肢健壯,雙目有神。滿頭黑髮,動作敏捷,都是家中主要勞動力。
據李大爺回憶,架其村子裏幾十年以來沒人得過氣管炎、結核病、肝炎等病,不論年老的或年少的,不論是男人還是女人,氣色都相當好,皮膚細嫩,光澤滑潤,這在現在生活條件不錯的其他村莊也是少見的。
他們長壽的秘密在哪兒呢?「我們這裡的水特別甜,好喝。」李大爺說,「無論是這裡的井水,還是泉水,都清澈甘洌,無異味。「長壽村」還有很多,阜蒙縣八家子鎮果樹村和阜蒙縣化石戈鄉萬德號村,長壽的秘密就是,這些村周圍的水上和地下蘊藏着豐富的麥飯石礦,人們的水井就打在麥飯石礦上。
人們飲用麥飯石水,用麥飯石水洗澡、做飯、灌溉莊稼。麥飯石是使這裡人們健康長壽的根本原因。
作者:郭玉勝。現在阜新市傳媒中心(集團)工作(原阜新日報社)。因患世界罕見病格林巴利綜合症+糖尿病不能自理,現在家休養康復。
曾先後在《家庭科學報》、《遼寧農民報》工作。遼寧省旅遊攝影協會會員、阜新市地域文化研究會會員、阜新市作協會員、國家級持證導遊員,曾出版《愛灑民心》、《情暖熱土》、《大清溝史話》、《我的爺爺奶奶》、《金家窪子史話》等書籍。
近年來,陸續在國內報刊及網絡媒體發表新聞、文學作品300多萬字,獲得各種榮譽50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