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老C
守正執中,反對極端,應該是國家和我們每個人都努力追求的目標。
1、
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什麼,我認為,最好的兩篇文章,就是「實踐論」和「矛盾論」。鄧小平理論在實踐出真知,以及矛盾的對立統一方面,是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延伸。
如果真的讀過兩位偉人的著作,能很清晰的看到他們哲學思想的繼承性和一致性。
鄧小平理論的精髓是什麼,我認為,就是八個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這八個字過去適用,現在適用,未來也適用,可以說是百世而不易的八個字。一百年後,這八個字仍然適用。
什麼叫解放思想,就是不要被過去的思維所限制,不要被過去的教條所拘束,根據實際情況,根據最新的信息,形成自己的判斷。不要怕做錯,敢想敢做敢嘗試。
「兩個凡是」肯定不是解放思想。拿着一本語錄,天天講,月月講,年年講,無疑不屬於解放思想。覺得一本XX經能解決世界所有問題,不是解放思想;解釋憲法的時候,搞原旨主義,判斷現在的事情,還得復原制憲者的原初意圖或者憲法文本的原初含義,也不是解放思想。
把小平同志幾十年前的講話中的一段拿出來,幾十年後仍然認為是不可更改的真理,其實,也不屬於解放思想。
實事求是就更清晰了。做決策,做判斷,要根據實際情況,不能不管客觀實際,主觀臆斷。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肯定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
同樣,照搬另一套體制,認為就能解決中國一切問題,不考慮中國國情和實際情況,也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
2、
小平同志另一個偉大之處是守正執中,反對極端。鄧小平理論中的一個中心,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兩個基本點,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只提四項基本原則,不提改革開放;或者只提改革開放,不提四項基本原則,都不能代表小平同志的觀點。
鄧小平時代,既有十億人民九億商,經濟上敢闖,步子邁的大一點,社會活力的大爆發;也有83年的嚴打,八十年代末的治理整頓和對紀律的反覆強調。有些人不太學辯證唯物主義,不太講對立統一,片面的理解鄧小平理論。
小平同志說過很多關於擴大改革開放的話,也說過很多關於四項基本原則的話。讀小平同志的文章,我最深的印象就是走中間路線,文章中既有批評右的,也有批評左的。也正因此,有些藉著紀念小平同志來宣揚自己觀點的朋友,總能從小平同志的文章中,找到一些支持自己觀點的語句。然後,片面的引用了小平同志的某一個方面的言論,片面的解釋小平同志的觀點。讓很多沒有真正讀過鄧小平選集,甚至沒有讀過文章全文的朋友,對小平同志的立場有了錯誤的理解。
今天的中國,我認為,我們仍然是堅持着小平同志給我們指出的方向向前走,走中間路線。有些所謂的「左派」對小平同志的攻擊,是完全沒有道理的。
小平同志對於改革開放那一側的言論,各種文字引用很多。我這邊引用幾條關於四項基本原則的言論吧。
「不走邪路」這四個字,原始出處就應該是小平同志1985年的一次講話:
「社會主義的目的就是要全國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兩極分化。如果我們的政策導致兩極分化,我們就失敗了;如果產生了什麼新的資產階級,那我們就真是走了邪路了。」 (《一靠理想二靠紀律才能團結起來》,1985年)
共同富裕,也是小平同志反覆強調的:
「公有制佔主體,共同富裕,這是我們所必須堅持的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
有些人討厭的「維穩」,其實也是小平同志反覆強調的重點:
「第一條,中國只能走社會主義道路。第二條,中國要搞四個現代化建設,沒有一個穩定的政治形勢不行。中國要實現四個現代化,擺脫落後狀態,必須有一個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必須有領導有秩序地進行建設。」 (《中國只能走社會主義道路》,一九八七年三月三日)
朋友圈中,經常看到有些朋友引用這句話「我們既有『左』的干擾,也有右的干擾,但最大的危險還是『左』」。但這句話的出處和完整版是什麼?原文如下:
「同時也有右的干擾,概括起來就是全盤西化,打着擁護開放、改革的旗幟,想把中國引導到搞資本主義。這種右的傾向不是真正擁護改革、開放政策,是要改變我們社會的性質。一旦中國全盤西化,搞資本主義,四個現代化肯定實現不了。中國要解決十億人的貧困問題,十億人的發展問題。如果搞資本主義,可能有少數人富裕起來,但大量的人會長期處於貧困狀態,中國就會發生鬧革命的問題。中國搞現代化,只能靠社會主義,不能靠資本主義。歷史上有人想在中國搞資本主義,總是行不通。我們搞社會主義雖然犯過錯誤,但總的說來,改變了中國的面貌。我們既有「左」的干擾,也有右的干擾,但最大的危險還是「左」。習慣了,人們的思想不容易改變。對青年人來說,右的東西值得警惕,特別是他們不知道什麼是資本主義,什麼是社會主義,因此要對他們進行教育。」 (《吸取歷史經驗,防止錯誤傾向》,1987年)
小平同志的態度是很明確的,在中國搞資本主義行不通。搞資本主義,貧富差距擴大,中國會發生鬧革命問題的。最大的危險是「左」,但對1987年的青年人來說,右的東西值得警惕。
這段話,明明一個態度執中,既反對「左」,由警惕「右」。被斷章取義後,就和原來的意思完全不同了。
3、
學鄧小平理論,如果沒時間讀鄧選,就讀讀南巡講話就可以了。
其他講話,因為場合不同,目的不同,有些講話強調「四項基本原則」這一面,有些講話更強調「改革開放」這一面。
南巡講話,比較全面的把兩個基本點都覆蓋了。講話中體現了矛盾的對立統一和唯物辯證法。
南巡講話的核心還是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
一個中心,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到萬不得已,國家不要輕言戰爭,不要把國家的重點轉移到別的地方。今天,中國軍費佔GDP的比例遠低於美國,國家的重點很明顯,還是經濟建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南巡講話中,既強調了政策穩定,又強調了敢闖敢試。給全國人民一個穩定的政策預期,是非常重要的。
政策 一方面要穩定:城鄉改革的基本政策,一定要長期保持穩定。當然,隨着實踐的發展,該完善的完善,該修補的修補,但總的要堅定不移。即使沒有新的主意也可以,就是不要變,不要使人們感到政策變了。有了這一條,中國就大有希望。
另一方面要敢闖,敢於嘗試: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不冒點風險,辦什麼事情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萬無一失,誰敢說這樣的話?一開始就自以為是,認為百分之百正確,沒那麼回事,我就從來沒有那麼認為。每年領導層都要總結經驗,對的就堅持,不對的趕快改,新問題出來抓緊解決。
南巡講話強調:要繼續開放,吸收西方社會的優點,西方的技術、產品、理念、管理方式,只要有利於發展生產力,都可以引進來。但引進時也需要去蕪存菁。對發展生產力沒啥用處的糟粕,也沒必要引入。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這是絕對錯誤的。但資本主義的草,也也沒必要非要引入。
社會主義要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就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
南巡講話強調: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但同時要避免兩極分化,富的地區就應該多交稅,支持貧困地區發展。當然富人多交稅也是天經地義的。
「如果富的愈來愈富,窮的愈來愈窮,兩極分化就會產生,而社會主義制度就應該而且能夠避免兩極分化。解決的辦法之一,就是使富起來的地區多交點利稅,支持貧困地區發展。」
南巡講話里強調:防右,同時要防左。什麼是左。小平同志也給了定義:不能把改革開放等同於引進資本主義。不能強調經濟領域和平演變的風險。所以,對整個「富人」「企業家」群體的,誇大事實的攻擊,在經濟領域搞人身攻擊,扣政治帽子,這就是「左」。
右可以葬送社會主義,「左」也可以葬送社會主義。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右的東西有,動亂就是右的!「左」的東西也有。把改革開放說成是引進和發展資本主義,認為和平演變的主要危險來自經濟領域,這些就是「左」。
大家認為,南巡講話是改革開放的衝鋒號。但裏面也有紀律,也有約束。講話裏面要求:堅決打擊犯罪,掃除腐朽的東西,要堅持無產階級專政,打擊資產階級自由化:
要堅持兩手抓,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打擊各種犯罪活動。這兩隻手都要硬。打擊各種犯罪活動,掃除各種醜惡現象,手軟不得。
開放以後,一些腐朽的東西也跟着進來了,中國的一些地方也出現了醜惡的現象,如吸毒、嫖娼、經濟犯罪等。要注意很好地抓,堅決取締和打擊,決不能任其發展。
在整個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必須始終注意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十二屆六中全會我提出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還要搞二十年,現在看起來還不止二十年。資產階級自由化泛濫,後果極其嚴重。
南巡講話中很大一部分講堅持無產階級專政,保衛社會主義,防止和平演變。但同時也有自我反思:
依靠無產階級專政保衛社會主義制度,這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對人民實行民主,對敵人實行專政,這就是人民民主專政。運用人民民主專政的力量,鞏固人民的政權,是正義的事情,沒有什麼輸理的地方。
帝國主義搞和平演變,把希望寄托在我們以後的幾代人身上。我們這些老一輩的人在,有分量,敵對勢力知道變不了。但我們這些老人嗚呼哀哉後,誰來保險?所以,要把我們的軍隊教育好,把我們的專政機構教育好,把共產黨員教育好,把人民和青年教育好。
兩個人都失敗了,而且不是在經濟上出問題,都是在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問題上栽跟頭。這就不能讓了。
我堅持退下來,就是不要在老年的時候犯錯誤。老年人有長處,但也有很大的弱點,老年人容易固執,因此老年人也要有點自覺性。越老越不要最後犯錯誤,越老越要謙虛一點。
南巡講話,也體現了小平同志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念:
我堅信,世界上贊成馬克思主義的人會多起來的,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封建社會代替奴隸社會,資本主義代替封建主義,社會主義經歷一個長過程發展後必然代替資本主義。這是社會歷史發展不可逆轉的總趨勢,但道路是曲折的。資本主義代替封建主義的幾百年間,發生過多少次王朝復辟?所以,從一定意義上說,某種暫時復辟也是難以完全避免的規律性現象。一些國家出現嚴重曲折,社會主義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經受鍛煉,從中吸收教訓,將促使社會主義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因此,不要驚慌失措,不要認為馬克思主義就消失了,沒用了,失敗了。哪有這回事!
小平同志的立場,是中間立場,走的路線,是中間路線。今天,有些人天天揣測風向,覺得一會兒刮左風,一會兒刮右風。出了點政策,喊了喊共同富裕。封了幾個自由派大V就覺得要向左轉,喊什麼WG再來。封了幾個激進左派,又覺得風向又轉了。
我覺得,這些都是臆測。守正執中,既要防右,也要防左,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政策,也是小平同志一直堅持的政策。右了,就往左一點;左了就往右一點。
只要做事,難免會犯錯誤,不能怕,不能停滯不前。小錯誤難免,但只要守正執中,走中間路線,就不會犯大錯誤。堅持中間路線,不要走極端,是小平同志堅持的,也是小平同志之後的領導人一直堅持的。
4、
小平同志給國家訂的目標是什麼?1987年,他這樣寫:
「從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我們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方針政策,實踐證明這些方針政策是正確的。但畢竟我們只是開步走。我們原定的目標是,第一步在八十年代翻一番。以一九八○年為基數,當時國民生產總值人均只有二百五十美元,翻一番,達到五百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紀末,再翻一番,人均達到一千美元。實現這個目標意味着我們進入小康社會,把貧困的中國變成小康的中國。那時國民生產總值超過一萬億美元,雖然人均數還很低,但是國家的力量有很大增加。我們制定的目標更重要的還是第三步,在下世紀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兩番,大體上達到人均四千美元。做到這一步,中國就達到中等發達的水平。這是我們的雄心壯志。目標不高,但做起來可不容易。」
小平同志給的目標是2030-50年,人均GDP達到4000美元。2021年,中國的人均GDP已經超過了1.2萬美元。但是,1987年的4000美元,和2021年的4000美元不是一回事。
1987年,中國人均GDP應該只有不到300美元。當時世界的人均GDP均值是3452美元。4000美元相當於世界均值的116%。
1987年,人均GDP在3000-5000美元的國家,大概有以下這些:

按匯率計算1990年,中國的人均GDP是318美元,未達到500美元的目標。2000年,中國人均GDP是960美元,差一點,但還是沒達到小平同志,1000美元的目標。當然,按購買力平價計算,肯定都是達到了。
2021年,中國人均GDP是12556美元,世界的人均GDP是12263美元。中國是世界的102%,還沒到達到世界人均GDP116%的目標。我們離2030年還有9年,離2050年,還有29年。我相信,到2030年,達到世界人均GDP116%的目標,應該沒什麼問題。
1987年,3000-5000美元人均GDP區間的這幾個國家(除去幾個島國):阿曼,葡萄牙,韓國,2021年人均GDP比我們高,阿根廷,伊拉克,保加利亞,加蓬,2021年人均GDP比我們低。

紀念小平同志最好的辦法就是,在2030年以前,提前,超額完成小平同志在1987年給我們指出的目標。中國人均GDP超過世界平均水平的116%。
怎麼達到這個目的,就是靠走中間路線,靠「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
小號如果有空,也關注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