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曾經高聲宣之於口的愛戀,曾經手指星空的海誓山盟,曾經花前月下的難捨難分,隨着革命的到來愈發強烈,在革命的道路上,陳賡拋棄了一切,但是沒有拋棄與王根英的愛情,在革命的道路上,王根英捨棄了全部,也沒有捨棄對革命的堅持。
如果他們在戰爭中都活下來,肯定會如同周總理與鄧大姐一樣是一對感情真摯的革命夫妻,可是誰能想到,王根英竟然犧牲在戰場上,只留下陳賡一人。
一、從童工到黨員
圖|王根英
1906年,王根英出生在上海。似乎在所有人的固有印象中,上海無論何時都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方,哪怕是上海周邊的小村莊裏面的人,每日掙得錢都要比普通人多得多,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王根英就出生在上海郊區,那時候父親給她起名叫做「王庶心」。這個稍稍帶有一點資本主義的名字讓她與周圍格格不入。
一般農村家庭都會讓孩子去念幾年書,哪怕讓孩子識些字也是好的,可是王庶心的家裡實在是太困難了,她連讀書的機會也沒有。
她在小的時候就已經知道生活的艱辛,畢竟在別的小朋友每到過年都有新衣服穿的時候,王庶心只能穿着姐姐的舊衣服,好在這樣的家庭狀況很快就隨着嫂子進門得到改善。
由於王庶心的母親生育的次數比較多,所以身體狀況一直不好,只能在家裡照顧幾個孩子,掙錢的重擔全都壓在王庶心的父親和哥哥身上。
哥哥到了娶妻的年紀,可是家中貧寒,誰都不願意嫁給哥哥,好在嫂子看上了哥哥的好性情,才嫁給哥哥。
家裏面雖然添了一口人是一件喜事,但生活壓力也隨之大了起來,不過上海幾家紡織廠的開業也讓一家人看到了希望。
在一家人商量過後,嫂子決定她先去報名工作,如果紗廠不拖欠工資,兩個妹妹再去。
圖|陳賡
一個月後,嫂子按時拿到了工資,而且薪資還不低。嫂子通過觀察得知那裡有很多小孩子做工。
就這樣,為了緩解家庭壓力,嫂子帶着兩個妹妹一起來到紗廠工作,只不過那時候王庶心只有九歲,年紀太小,紗廠的管事不收,為了賺錢,王庶心只能改名叫王根英,頂替別人的名字到紗廠工作。
兩個女孩子小小年紀就要進行高強度的體力工作,每天連續十幾個小時的工作量,如果困了、累了還得受到工頭的打罵,可是為了賺錢,為了讓這個家好起來,王根英和姐姐一直努力工作。
等到王根英十七歲的時候,她已經不再是童工了,可是這家紗廠每月的工資依舊以童工的標準結算,王根英一氣之下離開了這家紗廠,轉而在英國商人開辦的怡和紗廠做工。
已經十七歲的王根英不想一輩子都在紗廠渾渾噩噩地度過,她也想上學,也想讀書,也正是在這一年,她的願望也終於實現了。
那時候的上海魚龍混雜,只有共產黨關心老百姓的死活,那些懷揣着家國思想的年輕人開始慢慢走進底層,教授底層百姓什麼是革命,什麼是抗爭。
1923年,陳賡等人受到組織調派,前往上海在工人區開辦平民夜校,在夜校上學的學生們除了自備紙筆外,不需要繳納任何學費,這個消息傳出後,許多工人都來到這裡學習,他們都想能夠認識些字,學習一點先進思想。
圖|陳賡
就這樣,王根英也買了紙筆和朋友一起前往夜校,在這裡,王根英認識到什麼叫做革命。
隨着王根英等夜校學生的革命思想愈發強烈,在上海的共產黨員幫助怡和紗廠成立第一個共青團支部,支部書記則是由思想進步最快的王根英擔任,在她的領導下,紗廠工人開始了與英商資本家的鬥爭。
隨着「五卅運動」的爆發,王根英率領全廠7500名工人參加大罷工和示威活動,積極聲援「五卅運動」,可是在這次運動大獲全勝後,王根英也被怡和紗廠老闆辭退,雖然失去了這份賺錢的工作,但是她在這一年成功加入共產黨。
被迫離職的王根英接到黨內領導指派前往滬東地區進行婦女工作,此時的王根英接受領導的安排,立刻收拾行李前往滬東地區。
滬東地區是真正魚龍混雜的地方,在這裡進行婦女工作着實困難,但這難不住王根英。
王根英為了推動婦女工作,她開始一家一家走訪,在她的腳步丈量之下,滬東地區的婦女工作成績在全國首屈一指,甚至上海兩次武裝起義中,王根英也積極鼓勵婦女參與革命,由於王根英工作能力強,她很快就被任命為上海市政府委員。
隨着上海第三次武裝起義即將開始,上海警察出奇得多,為了避免暴露,起義所需要的槍支彈藥需要藏在一個穩妥的地方。
為此,王根英直接向領導請示將槍支暫時寄存在她的家中,畢竟她是家中的黨員,家人們也非常支持她為黨做貢獻,家中人口多,可以有更多的人守着,不會出現差錯。
由於王根英主動請纓,那一天,無數槍支彈藥被秘密運往王家。
雖然第三次上海工人起義失敗,但是王根英依舊在上海進行地下工作。
二、三次求婚
圖|陳賡
1927年4月27日的中共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武漢舉行,隨着王根英在革命道路上堅定地前行,她終於成為上海區代表參加會議,也成為全國82名代表之一,只不過王根英沒想到的是,在這次的會議中,她竟然收穫了一段真摯的愛情。
那時候正處於國共合作時期,所以,當大會進行時,國民黨為了保證與會共產黨的安全和會議的順利進行,便派遣士兵負責會議的安保工作,而這項工作就是由陳賡負責,當時的陳賡既是共產黨員,也是在國共合作中的國民革命軍特務營營長。
就在陳賡在會場積極進行安保工作的時候,他似乎在會場上發現了一名熟人,和人打聽後才知道,原來他沒有看錯,這個人真的是當年的王根英。
時隔四年,他們再次相見。
早在王根英17歲的時候,陳賡就見過她,那時候陳賡是夜校的老師,王根英是學生。
王根英在夜校學習期間非常用功,經常是其他學生都離開了而她還在繼續學習,那時候王根英展露出的堅毅給陳賡留下深刻的印象。
當然,王根英那雙靈動的眼睛,也讓陳賡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似乎那時起,陳賡就已經愛上了王根英。
現在,心上人就在眼前,陳賡要如何追求呢?
就行軍作戰而言,陳賡絕對是一等一的戰將、勇將,在追女生的過程中,陳賡似乎也這樣。
在確定自己心意之後,陳賡開始與王根英接觸,由於兩人在夜校有師生之誼,所以兩人在溝通的過程中並沒有出現任何障礙,之後,陳賡也了解到王根英在這四年中的經歷。
圖|王根英與兒子陳知非
在了解到她的經歷後,陳賡毅然決定直接向王根英示愛。於是陳賡寫了一張紙條遞給王根英,紙條內容就一句話:「王根英同志,我喜歡你,請你做我陳賡的妻子。」
王根英在看到紙條上的內容後臉羞得通紅,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為了拒絕陳賡的「無理取鬧」,王根英直接將這張情書貼在牆上,畢竟不是誰都能接受陳賡這般大膽的示愛方式。
陳賡見自己寫的情書被王根英堂而皇之地貼在牆上,於是接着寫下了第二封情書,「王根英同志,我是真的愛你,請你答應做我的妻子。」
王根英看到第二封情書,就知道又是陳賡的「傑作」,她打開紙條,只掃了一眼,就直接將這份情書再次粘到牆上。
陳賡看到自己的情書再次被貼到牆上,心有不甘,再加上王根英並沒有明確表示是否同意,於是他很快就寫好了第三封情書。
「王根英同志,我陳賡一定要娶你為妻,誓不罷休。」
面對傳到王根英手中的第三封情書,她連看都沒看,直接粘到了牆上。
隨着大會暫歇,代表們看到王根英身邊的牆上粘了三張紙條,都好奇地圍過來看,沒想到是陳賡寫的三份赤裸裸的情書。
各位代表看看陳賡,又看看王根英,一位英俊瀟洒,一位亭亭玉立,兩人簡直是天作之合,於是就上前打趣起來,一時間羞得王根英臉紅耳熱。
而「三封情書」的事情也成為代表之間議論的焦點,甚至在大會後,黨員們全部回到各自所在的省份,也讓「三封情書」事件的影響再次擴大,全國的共產黨員基本上都知道陳賡在追求王根英。
在大會之後,陳賡被調往上海工作,陳賡語言天賦極強,在他剛到上海後不久就學得一口流利的上海話,當然這是為了工作,同時也是為了討王根英家人歡心。
圖|陳賡軍裝像
當陳賡的上海話說得很流利時,就經常去王根英家做客。
那時候的王根英依舊和父母、兄嫂、妹妹住在一起,且居住的地方是上海郊區的棚戶區,地方狹窄。
可是陳賡一點都不嫌棄,在與王根英父母聊天的時候一直使用上海話,這讓王根英的父母對陳賡非常滿意,甚至就連王根英的小妹妹王璇梅都對這位未來姐夫很滿意,直誇「阿姐好福氣」。
雖然陳賡已經為了這段愛情付出百般努力,但王根英從始至終都沒有正面回應過兩人的感情,這一點讓陳賡百思不得其解,最後,還是回到上海的周恩來為他釋惑。
陳賡在會場求愛的事情周恩來早已知曉,可是,周恩來因為工作原因暫留南京,沒能及時回到上海。
只不過周恩來在回到上海之後就聽同志們說起陳賡現階段的所作所為,當即大笑,直接找到陳賡,對陳賡說:「陳賡啊陳賡,你打仗是把好手,可是談戀愛不一樣,你只得到王根英同志家庭的認可怎麼行呢?談戀愛重點在談,你從來不和她談,怎麼能夠知道她心裏的想法呢?你得找機會和她好好聊一聊。」
聽了周恩來的話,陳賡豁然開朗,趁着工作間隙,陳賡將王根英單獨約了出來,當面表達愛意,王根英看到陳賡對於這份愛情的執着,於是也就同意和他交往。
沒想到陳賡竟然得寸進尺,直接提出了要結婚的想法,這讓王根英頓時有些無法接受,畢竟現在的王根英想要一門心思搞革命,不想因為個人的情情愛愛耽誤自己為革命事業做貢獻,於是在面對陳賡想要結婚的想法時,王根英則表示希望在兩年之後結婚。
圖|傅涯、陳賡、王璇梅、陳知非、陳知建
面對王根英的「兩年之後」,陳賡滿心滿眼不願意,他說:「兩年時間實在是太長了,說不准我哪天就在戰場上犧牲了,當然,我盡量活,不讓你守寡,要不咱們過幾天就結婚吧!」
聽到陳賡這話,王根英只眯着眼睛看着陳賡,也不說話,這個眼神看得陳賡心裏發毛,於是兩人心有靈犀般地將這個問題就此打住,暫且不提。
得知陳賡已經回來了,周恩來等一眾好友都過來詢問愛情事業的進展,可沒想到陳賡直接說:「你們誰能讓王根英兩天之內和我結婚,我給誰磕三個響頭。」
眾人一聽這話,也就明白了一切,只不過周恩來笑了笑說:「你個混小子,還是我幫你吧,我可不用你磕頭,到時候陪我喝幾杯就行,你小子就等好消息吧!」
周恩來在離開陳賡的院子後,就找到了妻子鄧穎超,請她去勸一勸王根英,果然,在鄧穎超的勸說下,第二天晚上,兩人就簡單地舉辦婚禮,成為夫妻。
三、為革命奮鬥
婚後的二人着實過了一段甜蜜的日子,可是對於他們兩人來說,革命事業比夫妻兩人在一起更重要。
王根英作為上海工人代表,在「七一五」政變爆發之後,一直在上海從事秘密工作,陳賡則是與周恩來同行,前往江西參加南昌起義,夫妻兩人為了革命暫時分離。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爆發後,陳賡在撤退途中身負重傷,為了給陳賡治病,中央派人將陳賡從汕頭轉運至香港,又從香港轉回上海。
一直在上海工作的王根英看到丈夫重病歸來悲喜交加,立刻在組織的幫助下將陳賡轉移到上海最著名的骨科醫院進行治療,在醫生的妙手與王根英的陪伴下,陳賡終於轉危為安,慢慢好轉。
圖|陳賡
陳賡一直在上海養傷,可是閑不住的他總想做些什麼,正好上海特科成立,陳賡又有着出色的偵查技巧,於是就被周恩來安排進入專門負責偵查的二科工作。
由於夫妻兩人都是共產黨員,再加上陳賡更是要進行地下工作,所以家庭掩護很重要,為了能夠掩護陳賡的工作,王根英直接將自己七歲的妹妹和五歲的弟弟接到一起居住,組成一個四口之家。
而且他們租住的房子都是有三到四個出口,一旦發生意外,可以隨時離開。在家庭的掩護下,陳賡的地下情報網逐漸開展起來。
在陳賡的情報網形成後,夫妻兩人也迎來了愛的結晶,他們的孩子陳知非出生了,有了孩子的陪伴,陳賡面上的笑容更多了。
隨着孩子的長大,王根英害怕陳知非說些不該說的話,威脅到丈夫的安全,所以王根英從來不告訴陳知非父親的名字以及自家的住址,可沒想到在這樣的嚴防死守下還是出現了差錯。
有一天,三歲的陳知非和小夥伴們在街上玩鬧,正好有巡警挎着槍在街上巡邏,陳知非看到巡警的槍後,就和小夥伴們說:「我爸爸的槍要比他們的槍漂亮多了!」
街上的巡警聽到陳知非的話後,立刻讓陳知非帶着他們回家找槍。
正在家裡整理情報的王根英看到巡警帶着陳知非回來心中一驚,還以為自己暴露,沒想到是陳知非漏了口風,為了打消巡警疑慮,王根英只好拿出一把陳賡親手所做的木槍才糊弄過去。
1933年3月,在上海的夫妻兩人終於得到中央的命令,要求他們回到中央蘇區工作,就在夫妻兩人收拾行李準備帶着孩子離開的時候,陳賡被叛徒出賣被捕。
得知消息的王根英急火攻心,抱着孩子暈倒了,直接從樓梯上摔了下來,無奈之下,受傷的王根英帶着孩子回到娘家養傷。
圖|陳賡全家福
好在陳賡曾經三次救過蔣介石的性命,蔣並沒有虧待他,也並沒有完全限制他的自由,很快在共產黨以及愛國人士的努力下,陳賡被解救出來。
陳賡安全後,擔心王根英母子行動不便就暫時讓兩人留在上海,自己前往蘇區工作,可是沒想到,同年12月,因為叛徒出賣,王根英被捕入獄,直到四年後,才被周恩來等人救出。
夫妻兩人在四年後終於再次相見。
這次兩人相聚的時間很短。隨着戰爭爆發,陳賡被任命為386旅旅長,率部東渡黃河作戰,王根英留在延安學習工作。
一位是馬上作戰的將軍,一位是在後方工作的巾幗,夫妻兩人在抗日戰爭中也見過幾面,但往往都是擦肩而過,兩人都知道,不能停留,可夫妻二人誰也沒想到這一面將會是永恆。
1939年3月8日,日軍包圍王根英所在的王家村,為了保證師部儘快轉移,王根英將自己的馬送給了傷員,自己跟隨警衛員突襲,可沒想到,好不容易逃出包圍圈的王根英又匆匆返回村內,只為將裝有公款和文件的挎包取出來,她剛將挎包取出,就在出村的路上遭遇到日軍的襲擊,王根英身中數彈不幸犧牲,年僅33歲。
那一天,陳賡正在率領士兵向西推進,在接到妻子犧牲的消息後,這位大英雄淚灑衣襟,而一直保留寫日記習慣的他在日記本上只寫了一句話:「這一天我永遠也忘不了,這是我半生中最慘痛的一天。」
自此之後的一個月,陳賡中斷了日記寫作。
當王根英去世一年後,有人給陳賡介紹女朋友,陳賡直接說:「我的妻子去世了,我要為她守節三年。」
直到三年後,陳賡才在組織的安排下,與傅涯結婚。
結語
從前車馬慢,慢的只夠愛一個人,陳賡和王根英作為革命伴侶,兩人準備相守一生,沒想到王根英竟然犧牲了。
他們的兒子陳知非在王根英被抓進監獄後就一直生活在外祖母家,直到抗戰勝利,陳知非才回到陳賡的身邊,這時候的陳賡已經有了二婚妻子傅涯,也有了兩個孩子,等到陳知非來的時候,他才知道自己的母親已經犧牲了,而父親和繼母也已經有了孩子。
陳賡和傅涯都希望陳知非能夠融入到新家庭之中,陳知非來到新家後,陳賡對這位長子非常寵愛,傅涯也將陳知非當做親生兒子,就這樣,一家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傅涯一直敬佩王根英的為人,因此,她一直收集關於王根英的事迹,編寫成書,讓王根英的事迹流傳後世。
2010年,傅涯去世,在她臨終前,要求子女將陳賡與王根英合葬,夫妻兩人在七十餘年後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