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一):一分鐘了解三國兩晉那些事兒

2022年10月01日03:46:26 歷史 1600

三國兩晉南北朝:184-589年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

統一的文明逐漸在諸多割據勢力的爭奪下分裂開來。

從三國鼎立到南北朝,此時的中華帝國只能用「亂」來形容,然而時代賦予這段歷史的重任則是「重建」。

一、黃巾之亂爆發:184年

黃巾之亂,又稱黃巾起義,指的是中國東漢末年的農民起義,較大形的分別有兩次,即發生在184年由張角等人領導的黃巾軍叛亂,以及發生在188年較分散、難以討伐的民變。

184年(甲子年),張角相約信眾在3月5日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口號興兵反漢。

「蒼天」是指東漢,「黃天」指的就是太平道,而且跟據五德終始說的推測,漢為火德,火生土,而土為黃色,所以眾信徒都頭綁黃巾為記號,象徵要取代腐敗的東漢。

張角一面派人在政府機關門上寫上「甲子」二字為記認,另一方面派馬元義到洛陽勾結宦官,想要裡應外合。

可是在起義前一個月,張角一名叫做唐周的門徒告密,供出京師的內應馬元義,官兵大力逮殺信奉太平道信徒,誅連千餘人。

由於事出突然,張角被迫提前一個月在二月發難,史稱黃巾起義或黃巾之亂。

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張寶張梁分別為「地公將軍」、「人公將軍」在北方冀州一帶親自領軍戰鬥,而張曼成就在宛城起兵,波才、彭托則在豫州轉戰。

一個月內,全國八州二十八郡都發生戰事,黃巾軍勢如破竹,威震京師。

三國兩晉南北朝(一):一分鐘了解三國兩晉那些事兒 - 天天要聞

1.1、太平道:180年

太平道,中國東漢道教的一個教派,領袖為張角。

張角以黃天為至上神,認為黃神開天闢地,創造出人類,又信奉黃帝和老子,認為黃帝時的天下是太平世界,是人類最美好的事情,在這個太平世界裏,既無剝削壓迫,也無饑寒病災,更無詐騙偷盜,人人自由幸福。

在此基礎上,張角提出了「致太平」理想,這也是太平道的基本教義和宗教理想。

太平道創建背景:東漢末年,政治黑暗,民生凋敝。

朝廷內,宦官與外戚爾虞我詐,輪番亂政。

地方上,豪強地主與割據軍閥為非作歹,又逢連年災荒,以致出現「死相枕藉」、「民相食」的人間慘劇。

正是在這種廣大民眾痛苦萬狀、已無生路的時勢下,冀州巨鹿人張角創立了太平道,組建黃巾軍,提出「致太平」的理想,以善道教化百姓,以推翻黑暗的東漢反動統治者為目標。

張角信徒遍布各地,於東漢末年發動黃巾之亂,被朝廷鎮壓及經過多年戰爭而消亡。

太平道為早期道教之兩大派別之一,另一派是五斗米道。

漢靈帝時流行於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

三國兩晉南北朝(一):一分鐘了解三國兩晉那些事兒 - 天天要聞

1.2、盧植:184年

盧植,字子幹,涿郡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經學家,著有《尚書章句》、《三禮解詁》等今皆失佚。

盧植性格剛毅,有高尚的品德,師從太尉陳球、大儒馬融等,為鄭玄、管寧、華歆的同門師兄,曾先後擔任九江、廬江太守,平定蠻族叛亂,後與馬日磾[dī]蔡邕[yōng]等一起在東觀校勘儒學經典書籍,並參與續寫《漢記》。

黃巾起義時為北中郎將,率軍與張角交戰,後被誣陷下獄。

皇甫嵩平定黃巾後,力救盧植,於是復任為尚書。

又因上諫激怒董卓被免官,隱居上谷軍都山,後被袁紹請為軍師。

初平三年(192年),盧植去世。

唐代時配享孔子,北宋時被追封為良鄉伯

華北名將公孫瓚,以及後來的蜀漢昭烈帝劉備皆盧植之門下弟子。

三國兩晉南北朝(一):一分鐘了解三國兩晉那些事兒 - 天天要聞

1.3、北宮伯玉:184年

北宮伯玉:一作「北宮玉」(或為名玉字伯玉,未詳)。

東漢末年羌族民變領袖,涼州軍閥之一,湟[huáng]中(今青海省湟水流域一帶)義從胡(屬小月氏)人。

公元184年,為了響應太平道首領張角的起義,和西涼土豪宋楊等人聯合發動叛亂,後又招攬韓遂、邊章等人入伙。

公元187年,韓遂發動兵變,將其殺死。

三國兩晉南北朝(一):一分鐘了解三國兩晉那些事兒 - 天天要聞

1.4、皇甫嵩:184年

皇甫嵩,字義真,涼州安定朝那(今寧夏彭陽)人,中國東漢末期名將,雁門太守皇甫節之子、度遼將軍皇甫規之侄。

皇甫嵩曾參與平定黃巾之亂,官至太尉。

皇甫嵩出身於將門世家,最初被舉為孝廉、茂才。

漢靈帝時皇甫嵩被征為侍郎,遷北地太守。

黃巾起義爆發後,皇甫嵩與呂強上疏請求解除黨禁,被授為左中郎將,與朱儁[jùn]率軍鎮壓黃巾軍。

戰後皇甫嵩以功拜左車騎將軍、領冀州牧,封槐里侯。

皇甫嵩到任後,上奏請求減免冀州百姓一年的租稅,後因得罪權宦趙忠、張讓而被罷免,改封都鄉侯。

中平五年(188年),皇甫嵩被起用為左將軍,擊破王國叛軍。

董卓掌權時,皇甫嵩遭董卓陷害,經其子皇甫堅壽求情,才得以保全性命。

董卓被誅後,皇甫嵩出任征西將軍,誅滅其宗族。

皇甫嵩晚年曆任車騎將軍、太尉、光祿大夫、太常等職。

興平二年(195年),皇甫嵩去世,獲贈驃騎將軍。

唐德宗時,皇甫嵩位列武成王廟六十四將;

宋徽宗時,皇甫嵩位列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三國兩晉南北朝(一):一分鐘了解三國兩晉那些事兒 - 天天要聞

1.5、張角:184年

張角,鉅鹿(今河北寧晉)人,東漢末年太平道首領、黃巾之變領導人。

東漢末年,張角因得到道士于吉等人所傳《太平清領書》(即《太平經》),遂以宗教救世為己任,利用其中的某些宗教觀念和社會政治思想,與張寶、張梁兩人一起創立太平道,約於靈帝建寧(168年-172年)初傳道。

經過十餘年努力,太平道發展成為遍布青、徐、幽、荊、揚、兗、冀、豫八個州,道徒達幾十萬的道教組織。

張角自稱「大賢良師」,他把全國信徒按照地區,建立了軍政合一的組織「方」,共設三十六方,各方首領稱「渠帥」,在民間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中平元年(184年),張角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口號,自稱「天公將軍」,率領群眾發動起義,史稱「黃巾起義」。

不久張角病死,起義軍也很快被漢朝所鎮壓。

張角領導的黃巾起義,震撼了東漢王朝的根基,直接導致了東漢末年軍閥割據、混戰,進而演變為三足鼎立的局面。同時,它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由宗教領導的農民起義,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奠定了道教今後主要在社會下層傳播、發展的歷史格局。

三國兩晉南北朝(一):一分鐘了解三國兩晉那些事兒 - 天天要聞

1.6、朱儁:195年

朱儁,公偉,會稽郡上虞人(今浙江上虞),東漢末年名將。

他曾領兵平定東漢末交趾的民變以及黃巾之亂

他後曾試圖討伐董卓但失敗,董卓死後應朝廷徵召,到李傕[jué]等董卓余部控制下的東漢朝廷,意圖藉李傕等人相爭的機會從眾將手中奪回朝權,但在李、郭二將相爭期間卻被郭汜[sì]逼留為人質,憤而發病而死。

三國兩晉南北朝(一):一分鐘了解三國兩晉那些事兒 - 天天要聞

二、漢末群雄:184-220年

漢末群雄,是東漢末年割據地方的各諸侯總稱。

東漢末年,閻氏、梁氏、何氏等太后皆無鄧太后的政治才能與賢淑品德,她們或私慾過重,或優柔寡斷,使得外戚勢力與宦官橫行朝堂,朝政日益衰敗。

漢靈帝即位後,沉迷於酒色,重用宦官,終於在中平元年爆發了震驚朝野的黃巾之亂。

在討伐黃巾軍過程中,地方豪強崛起,趁機割據一方,於是形成漢末諸侯割據之勢。

群雄割據人物主要有:公孫度、劉虞、公孫瓚[zàn]、袁紹、曹操、孫策、袁術、劉表、劉焉、張魯、陶謙、劉備、呂布、董卓、李傕、馬騰、張綉、士燮[xiè]等眾多諸侯。

三國兩晉南北朝(一):一分鐘了解三國兩晉那些事兒 - 天天要聞

三國兩晉南北朝(一):一分鐘了解三國兩晉那些事兒 - 天天要聞

2.1、劉虞:188-193年

劉虞,伯安,東海郯(今山東省郯城縣)人,漢光武帝劉秀之子東海恭王劉彊的五世孫,先後為幽州刺史、甘陵相、宗正、大司馬、襄賁[bēn]侯、太傅,子為劉和。

劉虞是當代聲望極高的皇親國戚,個性溫厚仁慈。

初平四年(193年),劉虞因與公孫瓚日漸不和,集合十萬人攻瓚,但被手下公孫紀出賣,受公孫瓚反擊潰敗,逃往居庸,終被俘虜,受公孫瓚誣衊謀反後斬於薊[jì]

公孫瓚殺劉虞後因此身敗名裂受多方責難、大失人心,更給袁紹興兵討伐的借口。

三國兩晉南北朝(一):一分鐘了解三國兩晉那些事兒 - 天天要聞

2.2、劉表:190-208年

劉表(142年-208年),字景升,山陽郡高平縣(今山東省濟寧市魚台縣東北)人,是西漢魯恭王劉余之子郁桹[láng]侯劉驕的九代孫。

劉表身長八尺余(約1.86米),姿貌溫厚偉壯,個性優柔寡斷,但有儒者風範。

他是東漢末期的一個割據軍閥,領有荊楚數千里之地。也是漢末的黨錮名士之一。

劉表少時知名於世,名列」八俊「。

早年為大將軍何進闢為掾[yuàn],出任北軍中候。

後代王睿為」荊州刺史「,用蒯[kuǎi]氏兄弟、蔡瑁[mào]等人為輔。

李傕等入長安,劉表遣使奉貢,被任命為」鎮南將軍荊州牧、封成武侯假節

在荊州期間,劉表恩威並著,招誘有方,使得萬里肅清、群民悅服,又開經立學,愛民養士,從容自保,遠交袁紹,近結張綉,內納劉備,據地數千里,帶甲十餘萬,稱雄荊江,先殺孫堅,後又常抗曹操。

然而劉表為人性多疑忌,好於坐談,立意自守,而無四方之志,後更寵溺後妻蔡氏,使妻族蔡瑁等得權。

建安十三年(208年),劉表病逝。

蔡瑁等人廢長立幼,奉表次子劉琮[cóng]為主。

曹操南征,劉琮舉州投降,荊州遂沒。

三國兩晉南北朝(一):一分鐘了解三國兩晉那些事兒 - 天天要聞

2.3、馬騰:192-212年

馬騰,字壽成,中國東漢末年之武將,是東漢初年的將領馬援之後人,父親為馬平任蘭干縣尉,後因失官而留在隴西,馬騰是蜀漢武將馬超之父,此外還有馬休馬鐵二子。

馬騰身長八尺餘,身體洪大,面鼻雄異,性格賢良忠厚,受眾人尊敬。

漢靈帝末年,馬騰被州郡署為軍從事,掌領部眾,累遷至偏將軍。

涼州刺史耿鄙為叛軍所殺後,馬騰與邊章、韓遂等在涼州共同起事。

初平三年(192年),馬騰與韓遂共同率眾前往長安,被任命為征西將軍。

興平元年(194年),馬騰企圖連結種邵等誅殺權臣李傕、郭汜,但為其所敗,只得回到涼州,不久被赦免,拜安狄將軍,其後他與韓遂結為異姓兄弟。

建安七年(202年),馬騰轉為征南將軍,開府。

後馬騰與韓遂不和,互相攻擊。

建安十三年(208年),馬騰為前將軍,假節,封槐里侯,屯槐里。

之後,馬騰聽從張既的建議,入朝擔任衛尉

建安十六年(211年),其子馬超起兵抗拒曹操。

次年,馬騰與其二子皆為曹操所殺,夷滅三族。

三國兩晉南北朝(一):一分鐘了解三國兩晉那些事兒 - 天天要聞

2.4、公孫瓚:193-199年

孫瓚,字伯珪[guī],東漢末期人物,幽州遼西令支人,曾任中郎將,封都亭侯,幽州刺史,曾與劉備和劉德然共同師事於盧植。

鎮守遼西時曾與烏桓、鮮卑等交戰,盡選白馬為先鋒,自號「白馬義從」。

當時袁術派遣孫堅駐屯於陽城以拒董卓,袁紹派周昂奪取孫堅駐守之處,袁術便派公孫瓚從弟公孫越與孫堅一同攻打周昂,沒有獲勝,公孫越為流矢所中死。

公孫瓚以其弟被殺,將此事歸罪於袁紹,並和袁紹爭奪北方連年交戰。

建安四年(199年)被袁紹擊敗,先將其姊妹妻兒全部縊死,然後引火自焚,在公孫瓚自焚時,袁紹士兵登上公孫瓚所在高台並將其斬首。

三國兩晉南北朝(一):一分鐘了解三國兩晉那些事兒 - 天天要聞

2.5、呂布:194-199年

呂布奉先,并州五原郡九原(今內蒙古包頭九原區)人,東漢末年著名武將與軍閥

呂布以勇武聞名,號稱「飛將」,時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之說,先後為丁原董卓的部將,也曾為袁紹效力,後乘劉備袁術交戰時而佔據徐州,自成一方勢力。

建安三年(公元199年)在下邳被曹操擊敗並處死。

三國兩晉南北朝(一):一分鐘了解三國兩晉那些事兒 - 天天要聞

2.6、張魯:194-215年

張魯,字公祺(《後漢書》作公旗),祖籍沛國豐縣(今江蘇豐縣),東漢末年割據漢中一帶的軍閥,據傳是西漢留侯張良的十世孫、天師道(五斗米道)教祖張陵之孫。

張魯為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師(稱系師),於東漢末年相繼襲殺漢中太守蘇固、別部司馬張修後割據漢中,並在此傳播五斗米道,並自稱「師君」。

他雄據漢中近三十年,後投降曹操,官拜鎮南將軍,封閬中侯,食邑萬戶。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張魯去世,謚號「原」。

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追封「正一系師太清昭化廣德真君」。

有觀點認為張魯是《老子想爾注》的作者。

三國兩晉南北朝(一):一分鐘了解三國兩晉那些事兒 - 天天要聞

三、重置州牧-刺史制度:188年

公元188年(東漢中平五年),東漢王朝為了加強對州郡的控制和防範農民軍,將一些重要地區的州刺史改為州牧,結果「州任之重,自此而始。」

地方割據狀態開始顯露出來。

3.1、劉焉:188年

劉焉,字君郎(《華陽國志校補圖注》雲當字君朗),江夏竟陵(今湖北天門市)人,西漢魯恭王劉余(漢景帝第四子)後裔,東漢末年割據軍閥之一,官至陽城侯益州牧。

他以州牧身份建立的割據勢力為三國時代最早的一批,同時是持續時間較長的。

興平元年(194年),劉焉因背瘡迸發而卒,其子劉璋繼領益州牧,直到214年其子劉璋向劉備投降才終結。

劉焉初以漢朝宗室身份,拜為中郎,歷任雒陽令﹑冀州刺史﹑南陽太守﹑宗正﹑太常等官。後因益州刺史郄儉在益州大肆聚斂,貪婪成風,加上當時天下大亂,劉焉欲取得一安身立命之所,割據一方。

於是劉焉向朝廷求為益州牧,封陽城侯,前往益州整飭[chì]吏治。

郄【qiè】儉為黃巾軍所殺,劉焉進入益州,派張魯盤踞漢中,張魯截斷交通,斬殺漢使,從此益州與中央道路不通。

劉焉進一步對內打擊地方豪強,鞏固自身勢力,益州因而處於半獨立的狀態。

三國兩晉南北朝(一):一分鐘了解三國兩晉那些事兒 - 天天要聞

四、關東聯軍討伐董卓之戰:180-192年

討伐董卓之戰,是東漢末年,關東各地諸侯群雄組織地方聯軍對抗董卓的戰役。

中平六年(189年),掌政的董卓廢少帝劉辯,擁立其弟陳留王劉協為帝,實行恐怖統治。關東各地方群雄見此,以討董為名起兵,推舉袁紹為盟主。

但實際上只有曹操、孫堅等人與董卓實際交戰,其他軍隊只駐軍不加援助。

在孫堅的不斷打擊下,董卓放棄洛陽,挾天子遷都長安。

之後關東諸侯內訌,盟軍決裂,形成群雄割據的局面。

由於朝廷名義上和實際上都已經被董卓控制,各地諸侯間公開的殺戮也已經無人能管束,甚至再也不需要假借任何名義,三國割據戰亂弱肉強食從此全面展開。

三國兩晉南北朝(一):一分鐘了解三國兩晉那些事兒 - 天天要聞

4.1、孫堅:190-192年

孫堅(155年-192年),文台吳郡富春縣(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人,東漢末期諸侯將領,漢破虜將軍烏程侯、領豫州刺史、長沙太守

史載其「容貌不凡,性闊達,好奇節」。

據《三國志》記載自稱是大軍事家孫武的後裔。

其次子孫權稱帝後,追尊為武烈皇帝

《三國志》評曰:「勇摯剛毅,孤微發跡,導溫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壯之烈。」

三國兩晉南北朝(一):一分鐘了解三國兩晉那些事兒 - 天天要聞

五、袁紹:190-202年

袁紹(154年-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陽(今河南省汝南縣)人,為東漢末年軍閥、割據勢力,漢末群雄之一。

他最盛時控有冀州、幽州、并州、青州等河朔四州,官至東漢大將軍,成為東漢末年最強盛的勢力諸侯。

但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戰中慘敗給曹操後實力大損且元氣大傷,在不久後的建安六年(201年)的倉亭之戰再次大敗於曹操受到重挫與打擊。

建安七年(202年),袁紹在平定冀州叛亂之後病逝。

袁紹優柔寡斷、外寬內忌且無遠見,個性及判斷上諸多缺點禁不起真正的挑戰,終致大業敗亡。

三國兩晉南北朝(一):一分鐘了解三國兩晉那些事兒 - 天天要聞

六、袁術

袁術,字公路,汝南汝陽(今河南商水西南)人,袁逢之嫡次子,袁基袁紹之弟。

初為虎賁中郎將

董卓進京後,以袁術為後將軍,袁術因畏禍而出奔南陽

初平元年(190年)與袁紹、曹操等同時起兵,共討董卓。

後與袁紹對立,被袁紹、曹操擊敗,率暈眾奔九江,割據揚州

建安二年(197年)稱帝,建號仲氏,但未被普遍承認。

此後袁術奢侈荒淫,橫徵暴斂,使江淮地區殘破不堪,民多飢死,部眾離心,先後為呂布、曹操所破,元氣大傷,後於建安四年(199年)嘔血而死。

三國兩晉南北朝(一):一分鐘了解三國兩晉那些事兒 - 天天要聞

七、曹操:180-220年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瞞,舊姓夏侯,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東漢末年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國時代魏國奠基者和主要締造者。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

曹操以漢獻帝劉協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中國北方地區,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民、實行「租調製」,促進中原地區經濟生產和社會穩定。

建安十八年(213年),獲封魏公,建立魏國,定都鄴城。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冊封魏王,位在諸王之上。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3月15日),去世,謚號為武。

其子曹丕稱帝,追贈武皇帝,廟號太祖。

三國兩晉南北朝(一):一分鐘了解三國兩晉那些事兒 - 天天要聞

7.1、青州兵:192年

青州兵,曹操收30萬青州黃巾餘黨所編成的一支精兵。

于禁,臧霸等人均曾率領。

此軍於不少戰役如官渡,濮陽,宛城等屢立戰功。

曹操收編青州兵後令杜習,陳群等人完善屯田制以使百姓能養活自己和軍隊。

青州兵被譽為三國里最為精銳的部隊之一,與陳到的白耳兵、高順的陷陣營等齊名。

投誠後的青州黃巾軍,連家屬在內共計百餘萬人,其中數萬身強體健者,被曹操編成為具有相對獨立性的「青州兵」。

至於那些沒被收為軍人的青州黃巾軍則專心從事農業生產,作後方補給。

被編後的青州兵在曹操的管理下已與以前的流民武裝再不相同,並且不久後就投入戰鬥。

三國兩晉南北朝(一):一分鐘了解三國兩晉那些事兒 - 天天要聞

7.2、曹嵩:193年

曹嵩,字巨高,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是曹操的父親,東漢末年宦官中常侍大長秋曹騰的養子 。

漢靈帝時,依靠買官升遷為太尉,太尉位列三公之首。

延康元年(220年),魏文帝曹丕繼任魏王后,追尊曹嵩為太王。

同年,曹丕登基為皇帝,追尊曹嵩為太皇帝

三國兩晉南北朝(一):一分鐘了解三國兩晉那些事兒 - 天天要聞

7.3、屯田制:196年

屯田制,漢以後歷代政府為取得軍隊給養或稅糧,利用士兵和無地農民墾種荒地的制度,有軍屯、民屯和商屯三種。

屯田始於漢武帝時西域屯田,為軍屯。

建安元年 (公元196年) 曹操採納棗祗[zhī]韓浩的建議,在許昌招募農民屯田,當年得谷百萬斛【】。

後推廣到各州郡,由典農官募民耕種,為民屯。

屯田之民免服兵役徭役,稱「屯田客」。

三國兩晉南北朝(一):一分鐘了解三國兩晉那些事兒 - 天天要聞

7.4、挾天子以令諸侯:196年

挾天子以令諸侯,又稱為奉天子而征四方,最原始的意思是挾制着天子,用天子的名義向天下諸侯發號施令,現在的意思為用領導人的名義,指揮別人做事。

因為當時是後漢,所以也可以說是一個名協的天子即劉協去命令別人。

在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紛爭迭起的時候,曹操的勢力並不強大,遠遠比不上袁紹、袁術等人,但最後卻是他的兒子曹丕最先稱了皇帝。

為他的霸業打下堅實基礎的恐怕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戰略和屯田的經濟戰略了。

「挾天子以令諸侯"使曹操在政治上佔得了先機,屯田則又讓他在經濟實力上得到了良好的儲備,使曹操在今後幾十年的東征西討之中沒有了後顧之憂。

三國兩晉南北朝(一):一分鐘了解三國兩晉那些事兒 - 天天要聞

7.5、曹操討伐袁術之戰:197-199年

曹操討伐袁術之戰,東漢末年(197年—199年)期間發生的一場由漢朝朝廷發起的針對袁術建立的仲氏政權的征剿戰爭。

袁術自稱「天子」,被視為叛漢。

此戰以袁術戰敗、仲氏政權崩潰而告終。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普京內部講話曝光:願意打「百年戰爭」 - 天天要聞

普京內部講話曝光:願意打「百年戰爭」

報道稱,普京最近向俄羅斯的一批精英通報,談判進程還要花很多時間。這是記者法麗達·魯斯塔莫娃和馬克西姆·托夫凱洛在名為「法里日報」的電子新聞簡報中報道的。該新聞簡報專門報道有關克里姆林宮的消息。這兩名記者曾為《紐約時報》《每日電訊報》和《福布斯》雜誌等媒體供稿,
選購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細節 - 天天要聞

選購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細節

天津具有重要的地理意義,不少好該公墓都建於此,光是國營公墓就有十四家,公益性的有二三十家,選擇十分豐富。當然了,如果要選購的話,還是應當注意一些細節,尤其是初次購墓的客戶。
北倉墓地有什麼墓地可選 - 天天要聞

北倉墓地有什麼墓地可選

為了便於市民選購和來往交通便利,天津基本每個區都建有公墓。天津共有國營公墓14家,那麼北倉有什麼好的墓地可選嗎?北倉好幾家公墓已經飽和了,但是靠近北倉的兩家公墓都是在售狀態,這兩家分別是天津憩園、西城寢園。
天津國營公墓發展情況 - 天天要聞

天津國營公墓發展情況

天津是北京門戶,地理位置意義重要,這片土地上也建有不少不錯的公墓,光國營公墓就有十四家。那麼在人口老齡化趨勢嚴重的當下,國營公墓的發展情況如何呢?天津這14家國營公墓不是全部都對外出售,其中有的已經飽和了,也就是不再對外出售或者是墓位緊張了
捷克古代的紅色處女軍了解一下 - 天天要聞

捷克古代的紅色處女軍了解一下

你是否聽聞過 「紅色處女軍」 的故事?這可是一支極為獨特的軍隊,成員皆為未婚處女。9 世紀初,捷克女王麗布施組建了一支特殊的私人衛隊,其成員均是未婚處女,「紅色處女軍」 就此誕生。衛隊隊長普拉斯妲對男人懷有極度的仇視,她只效忠於女王一人。
老杜女兒剛一回國,就向小馬科斯發難 - 天天要聞

老杜女兒剛一回國,就向小馬科斯發難

老杜女兒莎拉剛一回國就現身,呼籲民眾變革。面對馬科斯家族的全面打壓,莎拉民調支持率卻逆勢飆升、斷層領先。當杜特爾特家族凝聚民心,菲律賓這場政治豪賭將如何改寫? 【莎拉剛一回國就現身「勇氣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