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長征以來最壯烈的一戰、也是關係到紅軍生死存亡的關鍵一戰。中央紅軍長征經過廣西,在桂林的全州、興安、灌陽三縣浴血奮戰,打響了歷時9天的湘江戰役。
湘江戰役的主戰場就在全州境內的湘江兩岸。中央紅軍最終突破國民黨反動派設置的第四道封鎖線,數以萬計的紅軍將士以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
如今,某些學者受某人所寫的《湘江戰役犧牲的紅軍英靈在廣西全州湘江兩畔哭泣》的文章影響,認為中央對犧牲在湘江戰役的紅軍英烈重視不夠,在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沒有紅軍英烈的雕像,質問說紅軍長征湘江戰役文化公園(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是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紅軍戰士雕像,還是長征公園嗎?
說這些話的人,看來他們是沒有到全州的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來緬懷紅軍英烈。如果到過,那是不會這樣說的。
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真的沒有紅軍雕像嗎?
那就請隨我到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來看看,在紀念園有《紅軍魂》英烈雕塑長廊。雕塑長廊有紅軍英烈的群體雕像,雕像刻畫了一組信念堅定、奮勇殺敵、血戰疆場的英烈,有高瞻遠矚、目視遠方的指揮員,有鼓吹號角、迎接勝利的吹號兵,有吶喊衝鋒、拼搏廝殺的士兵,有捐軀赴難、安然逝去的烈士,有支援紅軍、保家衛國的少數民族愛國志士。
主雕塑以紅34師師長陳樹湘為原型,刻畫紅軍指戰員浴血奮戰的場景,着重塑造了斷腸取義的34師師長陳樹湘、手握鋼槍的戰士、牽着戰馬的老紅軍、負傷的女紅軍和小紅軍,衝鋒的號角以及飄揚的紅軍旗幟……
雕塑長廊長80米,高7米,採用紅色花崗岩材質,遠遠望去,白雲藍天綠樹掩映下,顯愈得巍峨,雄壯,堅毅,藝術地再現了湘江戰役這段歷史。
如果還有人說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沒有紅軍雕像的話,建議他們到紀念園來好好緬懷紅軍英烈。
「英雄血染湘江渡,江底盡埋英烈骨。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莫食湘江魚。」全州這片「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豐碑」的熱土,灑滿了紅軍英烈的鮮血;全州這片紅色熱土已成為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鮮活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