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劉備有兩個情同手足的兄弟,關羽和張飛。184年,劉備參加起義,關羽和張飛隨同。三人結拜後,感情更是好到形影不離的地步。
關羽死後,劉備痛哭,傷心過度昏厥,清醒後便發誓定要為二弟報仇,連諸葛亮多次強調的聯吳抗曹的路線方針也拋諸腦後了。
隨後他親自率領重兵攻打孫權,雖然被陸遜使計敗得很慘,但至少他對關羽的態度是堅定的,打了敗仗旁人也不忍苛責;
可他的三弟張飛被謀害後,劉備聽到消息,先是震驚了一下,然後嘆了口氣,淡淡地說了四個字:三弟死了。
張飛與關羽死之間相隔時間只有一年,雖說將士因戰鬥而死很正常,但這二人是劉備唯一正經、公開結拜的兄弟,又一直在劉備身邊守護,接連損失兩個兄弟、兩個大將,劉備的態度差別屬實大的令人疑惑。
是張飛在劉備心中壓根不如關羽嗎?
很會收買人心的劉皇叔
劉備雖家道中落,但好歹是漢室宗親的後人,出身高於普通人,將來是要干大事的。
關羽和張飛也懂事,表面稱劉備為大哥,實際規矩是認主公,劉備發跡之前,就甘心跟着劉備輾轉,起起落落。
劉備依附過很多人,都不長久,要是放在現代,那就是工作不穩定心氣過高的表現。
可劉備身份不同,在那個亂世里,與誰合作翻臉都是正常的,只要最後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就是能人。
關羽張飛二人武藝高強,善戰,跟着劉備,是兄弟,更是劉備以兄弟之名拉攏的保鏢和手下。
在三國爭霸的各群雄中,劉備的實力最差,他不喜讀書學習,貴族公子哥的習氣愛好倒是一點不落,比如寶馬、音樂,和華麗的衣服等。
不過劉備也有長處,就是擅於結交義士豪傑之類的人,待人和氣,再帶着他漢室血脈的光環,便有一堆商賈爭着攀附他,獻上重金資助他起事。
依靠眾人拾柴火焰高,劉備才得以慢慢發跡,有了穩定的官做。
做官後,劉備沒有驕傲,依舊能與普通人打成一片,不講身份高低,通通同坐、同食,他還樂善好施,贏得了百姓很高的讚譽,收穫了一眾人心。
連對劉備不滿前來暗殺他的刺客都被他的禮遇而打動,主動坦白,放棄刺殺離去。
不管劉備是不是為了攢人氣裝出的和藹大度,這個舉動對自立門戶的人招賢納士時來說,是個快速收穫擁躉的妙招。
張飛和關羽也是長期在劉備身邊,耳聞目睹他的寬厚與禮賢下士,才發誓用命去追隨。
關、張二人的區別對待
在劉備眼中,關羽和張飛的感情對他來說都是一樣的。張飛死後他也曾哭過,並在旁人提起張飛的時候數度嘆息傷情。但比起為關羽的大動干戈,哭一哭算什麼。
實際上,劉備為張飛哭一哭已經足夠了,他為關羽嚎啕大哭,哭得也不完全是關羽,而是他自己,是蜀國的將來,和打仗的戰略規劃;他是在可惜和不甘。
關羽對劉備來說最重要的身份是一流帥才,而張飛只是一員身手不凡的猛將。這二者的區別可大了。
劉備很少讓張飛獨自帶軍出戰,而關羽他則很放心,能將重要的荊州交給關羽去守,就說明了劉備心裏對關、張的區別對待。
關羽死了,更大的問題是荊州丟了,拿下荊州不容易,這下落入了孫權手裡,整個蜀國的戰略就被打破,這是在要劉備的命。他又得重新籌劃,想辦法把荊州奪回來。
所以,劉備是在哭自己,恨關羽竟然丟了荊州!為關羽報仇,只是他出兵東吳的借口,失了荊州,他全盤計劃落空,忍無可忍,必須奪回。
劉備這一生打天下多難啊,依附過對手曹操,連呂布都看不上他,將他趕到沛縣,他想為自己爭氣。
帶着蜀國主力軍攻東吳,劉備大有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架勢了,連諸葛亮都沒把他勸住。
關羽的事牽扯的是荊州問題,關乎蜀國大業;張飛的死,就是失去一個將士而已。
他魯莽,沒有大才,留在劉備身邊守衛還行,可他還脾氣差,心情不好就毆打下屬,劉備向來以仁厚著稱怎麼能允許身邊的人有這種行為。劉備時常規勸,可張飛聽不進去。
就張飛這個脾氣,被下屬反對,是早晚的事,所以劉備也不是特別驚訝。且劉備是個極端利己主義的人,他所有收買人心的行為,不過是為了讓眾人更好地為自己賣命而已,誰生誰死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