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第一戰神帝王:目不識丁卻讓萬民景仰!他憑啥封神?

2025年04月11日21:32:03 歷史 1494

五代第一戰神帝王:目不識丁卻讓萬民景仰!他憑啥封神? - 天天要聞

【1】汴州夜雨淬鋒芒

公元884年七月十四夜,汴州城外的上源驛籠罩在暴雨中。

朱溫設宴款待李克用,當李克用醉倒廂房時,朱溫的親信楊彥洪已率五千精兵封鎖驛館,用馬車載柴草堆疊成牆,潑灑火油的火光在雨幕中忽明忽暗。

據《舊五代史》記載,十九歲的李嗣源(時名邈佶烈)最先察覺異樣——他在馬廄喂馬時,發現朱軍士兵的皮甲內側縫着雙層麻布(防箭標識),當即吹響牛角示警。

此時驛館東牆已被火把點燃,李嗣源帶十三名親兵搶佔後院水井,用浸濕的氈毯裹住戰馬四蹄。

他手持雙弧弓連發七箭射滅梁軍火把,趁黑暗帶李克用突圍。

朱溫部將丁會在汴水橋設伏,李嗣源將義父綁在背上,單手揮動六十斤重的鑌鐵槊,硬生生殺出血路。

黎明時分,殘存的八十七名沙陀勇士退守汴州北門,李嗣源獨守弔橋斷後,身中三箭仍死戰不退,直到李克用親兵大將史敬思率援軍趕到。

當渾身浴血的少年背着李克用衝出火海時,誰也沒想到這個沉默寡言的養子,會在四十年後改寫五代十國的歷史軌跡。

五代第一戰神帝王:目不識丁卻讓萬民景仰!他憑啥封神? - 天天要聞

邈佶烈(李嗣源)的傳奇始於草原上的羊皮襖。

這個無名無姓、父母雙亡的沙陀孤兒,十歲時就懂得用牛角弓射殺餓狼。

公元895年,李克用在雲州巡邊時,親眼目睹少年在疾馳的烈馬上連發七箭皆中靶心,當場解下腰間玉帶相贈:"此子當為我李家虎子!"

從此,牧羊鞭換成了方天畫戟,"邈佶烈"這個突厥語名字也被賜姓改作李嗣源。

在李克用的授意下,李嗣源獲得指揮"義兒軍"的資格,這支由各族孤兒組成的精銳,後來演變成威震天下的"橫衝都"騎兵。


【2】橫衝都的戰爭美學

公元897年的潞州之戰,李嗣源將輕騎兵戰術推向了藝術高度。

面對朱溫麾下"鐵槍將"王彥章率領的五萬大軍,他親自挑選三百沙陀勇士:戰馬皆披半身皮甲,騎士左挎五尺反曲弓,右懸三棱透甲錐,鞍邊掛着浸透火油的羊皮囊。

黎明時分,這支輕騎如利刃般切進梁軍大營,李嗣源手持丈二鑌鐵槊挑翻七座哨塔,親兵薛阿檀用火折點燃羊皮囊拋向糧草垛,霎時濃煙蔽日。

《舊五代史》記載,此戰最驚險處在於"橫衝都"的迂迴戰術。

五代第一戰神帝王:目不識丁卻讓萬民景仰!他憑啥封神? - 天天要聞

當王彥章調集重甲步兵"踏白都"圍堵時,李嗣源突然分兵三路:一路由義子李從珂帶五十騎佯攻中軍,一路由悍將安金全率百騎繞後劫殺傳令兵,主力則趁梁軍陣型混亂時直撲帥旗。

戰至午時,王彥章的帥旗竟被沙陀騎兵用套馬索拽倒,梁軍士氣崩潰。

此役後,"橫衝都"被朱溫稱為"漠北蒼狼",其標誌性的三色馬尾旗(紅白黑象徵火、骨、鐵)成為五代戰場最令人膽寒的存在。

公元910年的柏鄉血戰,李嗣源將運動戰發揮到極致。

面對後梁名將王景仁的"銀槍效節軍",他命八百勇士在馬尾綁樹枝揚塵作疑兵,自己親率五十死士換上樑軍衣甲混入敵營。

據《資治通鑒》載,當夜暴雨傾盆,李嗣源帶人用牛角哨模仿梁軍傳令聲,將三萬梁軍誘至滹沱河沼澤地。

次日拂曉,沙陀騎兵藉著泥濘地形發起衝鋒,李嗣源在混戰中身中四箭,竟用敵軍屍體壓住箭桿繼續廝殺,最終生擒梁軍先鋒陳章。

此戰繳獲的九千副明光鎧,後來成為後唐禁軍"金槍班"的立身之本。

五代第一戰神帝王:目不識丁卻讓萬民景仰!他憑啥封神? - 天天要聞


【3】四箭換江山的帝王路

同光四年(926年)二月,鄴都戍卒皇甫暉夜賭輸錢,醉酒後高呼"天子不仁"煽動兵變,這場看似偶然的嘩變卻引爆了後唐政權的暗火。

庄宗李存勖派李嗣源率"從馬直"禁軍平叛,不料親軍指揮使郭從謙(庄宗義子)早已暗中倒戈。

當李嗣源抵達魏州城下時,叛軍突然打開城門,將白髮老將架上城樓,數萬士兵山呼"請李橫衝為河北天子"。

據《新五代史》載,李嗣源當時"嚙指出血,指天誓不稱帝",其養子李從珂卻將黃旗綁在轅門立柱上。

更致命的是,庄宗聽信宦官讒言,將李嗣源留京的家眷全部下獄,並派蕃漢馬步軍總管朱守殷截斷其歸路。

五代第一戰神帝王:目不識丁卻讓萬民景仰!他憑啥封神? - 天天要聞

四月三日,洛陽興教門之變爆發,庄宗中流箭身亡,監國李存渥帶着傳國玉璽逃往太原。

五十九歲的李嗣源在眾將"三跪九叩"中走進洛陽時,特意命人將庄宗靈柩停於興聖宮,以天子禮下葬,自己卻穿着麻衣在靈前守孝七日。

天成元年(926年)十二月,李嗣源在焚香祭天後正式稱帝。

他做的第一件事,是派宦官馮道前往洛陽北市,當眾焚燒庄宗時期的所有"債券"——這些蓋着戶部朱印的羊皮卷,記錄著官府強征的"預借賦稅"。

據汴京《清明錄》記載,當火焰吞沒最後一張債契時,圍觀百姓將馮道抬起來拋向空中,高呼"聖人出矣"。

更令人震動的是,這位目不識丁的皇帝獨創"口述詔書"制度:某日聽聞河南蝗災,他立即召翰林學士口授"今歲遭蝗,兩稅可免三成,州縣不得加耗",並要求聖旨必須用"老嫗能解"的白話書寫。

五代第一戰神帝王:目不識丁卻讓萬民景仰!他憑啥封神? - 天天要聞


【4】仁政七年定乾坤

天成元年(928年)的洛陽皇城,六十一歲的明宗李嗣源做出了震驚朝野的決定:廢除實行百年的鐵器專營。

當宰相馮道捧着《鹽鐵論》苦諫時,皇帝指着宮外饑民說:"與其與民爭利,不如藏富於民。"

這項政策直接催生了五代時期最繁榮的民間冶鐵業,河北的農具產量三年內翻了五倍。

在吏治改革中,李嗣源展現出沙陀武士的雷霆手段。

他首創"御史台暗察使"制度,派密探深入州縣查訪貪腐。

公元929年,汴州節度使趙在禮因強征"拔釘錢"被當街杖斃,其家產盡數充作軍餉。

史載天成年間共有四十七名五品以上官員因貪墨被處決,開創了五代十國最清明的吏治時期。

五代第一戰神帝王:目不識丁卻讓萬民景仰!他憑啥封神? - 天天要聞


【5】草原雄鷹的最終歸宿

長興四年(933年)冬,六十六歲的李嗣源已卧床三月,卻仍堅持每日批閱軍報。

十一月廿六深夜,秦王李從榮(養子)率五百甲士叩闕逼宮,老皇帝聞訊竟欲披甲上馬,卻被咳出的鮮血染紅了白須。

據《冊府元龜》記載,他倚着床柱對樞密使范延光嘆道:"朕十三歲挽弓殺賊,豈料老來困於帷帳!"

最終由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康義誠帶兵平叛,李從榮的首級被懸於天津橋示眾。

臨終前三日,李嗣源召太子李從厚至榻前,他用最後氣力囑咐:"勿學朱溫,要做光武。"

十二月廿九寅時,老皇帝突然用突厥語高呼"阿塔"(父親),侍醫把脈時驚覺其脈象竟如少年般強勁,片刻後卻戛然而止。

五代第一戰神帝王:目不識丁卻讓萬民景仰!他憑啥封神? - 天天要聞


結語

三百年後,元朝宰相脫脫在《遼史》中如此評價:"五代諸帝,鮮有能及明宗者。"

李嗣源用七年時間證明,在藩鎮割據的亂世中,仁政遠比武力更得民心。

他焚燒的田契灰燼里,藏着華夏文明最珍貴的火種;他推行的輕徭薄賦,為後來的後周世宗改革提供了範本。

從沙陀孤兒到仁政天子,李嗣源用馬背上的江山,書寫了五代十國最動人的生存史詩。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漳州薌城:抗戰老兵後人捐贈紅色傳家寶 - 天天要聞

漳州薌城:抗戰老兵後人捐贈紅色傳家寶

閩南網5月9日訊(通訊員 沈思虹 閩南網記者 張恩培)在抗戰老兵許俊科家中,陳列着金光閃閃的徽章及牌匾,一枚「長江支隊南下福建60周年紀念章」鐫刻太行太岳精神在八閩綻放的鐵血征程,一副「優秀共產黨員」牌匾輝映使命榮光。
紅場閱兵推動歷史的車輪,有遺憾的和平勝利更珍貴 - 天天要聞

紅場閱兵推動歷史的車輪,有遺憾的和平勝利更珍貴

5月9日,莫斯科紅場上的勝利日大閱兵,舉世關注。莫斯科紅場的閱兵式從來都不是簡單的軍事表演。當鐵甲洪流碾過克里姆林宮牆下的方石,當軍靴鏗鏘聲,震蕩着聖瓦西里大教堂的穹頂,這場跨越時空的軍事儀式,總在....
中國在2400米高原建大壩!耗時十年後首次蓄水 - 天天要聞

中國在2400米高原建大壩!耗時十年後首次蓄水

位於中國西南地區的雙江口水電站建成後將成為世界最高大壩。據相關媒體報道,該水電站已於5月1日開始蓄水,其開發商稱,這距離正式投入運行又近了一步。這座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耗資360億元人民幣的項目已耗時近十年,主要用於發電和防洪。
淮南三叛助力司馬氏加速奪取曹魏大權 - 天天要聞

淮南三叛助力司馬氏加速奪取曹魏大權

曹魏後期,司馬懿通過高平陵之變掌控曹魏大權,從此時起,司馬氏開始奪政專權,此舉使得掌握軍事重鎮壽春的統帥先後發生三次反抗司馬氏的兵變,他們分別是王凌之叛,毌丘儉文欽之叛,諸葛誕之叛。這三次叛亂都是被司馬氏平定的,同時也助力司馬氏加速奪取曹魏
當文物普查來到新疆 無人機飛躍無人區 - 天天要聞

當文物普查來到新疆 無人機飛躍無人區

「前段時間,我們在文物普查時遇到了沙塵暴,後來安全撤到了塔中鎮。」新疆和田地區文旅局文博科科長、普查隊長買提卡斯木·吐米爾說。當時全隊的給養只剩下兩箱礦泉水,在普查隊距離塔中加油站還有50公里時,汽車指示燈亮起,提示燃油即將耗盡。
冉閔,是民族英雄?還是殺人惡魔? - 天天要聞

冉閔,是民族英雄?還是殺人惡魔?

今天,我們說一個極具爭議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其行為和決策引發了後世無盡的爭論。欣賞他的人尊他為拯救漢族於水火的民族英雄,討厭他的人斥其為雙手沾滿鮮血的殺人惡魔,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武悼天王冉閔!冉閔,字永曾,小名棘奴,出生於公元 3
魯慕迅同志逝世 - 天天要聞

魯慕迅同志逝世

湖北省文聯魯慕迅同志治喪小組5月9日發佈訃告,湖北省文聯離休幹部、省美術家協會原副主席、一級美術師魯慕迅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8日凌晨2時在深圳不幸逝世,享年98 歲。
上海話在香港地位高,跟他們密切相關! - 天天要聞

上海話在香港地位高,跟他們密切相關!

文 | 極耳在香港娛樂圈摸爬滾打近六十年的汪明荃早已成為粵語流行音樂代表性人物之一,不過儂曉得伐,伊原來還是地地道道上海人。五一假期在上海舉辦「DIVA演唱會」的阿姐,一張嘴就是地道上海話。而這也是78歲的她首次回到家鄉上海舉辦個人演唱會。當天的演唱會,阿姐誠意十足,除了換造型,全程沒有下場。她唱了《勇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