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漢白玉像坐姿引爭議,葉毓山建議翹只腿,華國鋒看後:同意

2022年07月04日20:52:16 歷史 1668

前言

「毛主席翹一隻腿坐在沙發上,太隨便,人們來紀念堂瞻仰他,他卻翹腿而坐,有點不謙遜。」

這是毛主席紀念堂落成後,在設計毛主席漢白玉坐像時引發的討論,毛主席的「蹺二郎腿」的設計方案最早被斃。

那麼,現在毛主席紀念堂的漢白玉坐像,為什麼又選定了「毛主席翹腿」的坐像呢?這要歸功於當時的著名雕塑家葉毓山

毛主席漢白玉像坐姿引爭議,葉毓山建議翹只腿,華國鋒看後:同意 - 天天要聞

圖 | 毛主席紀念堂的漢白玉坐像

毛主席逝世後,華國鋒主張建立紀念堂

1976年9月9日,偉大領袖毛主席在北京逝世,這個改變了中國命運,讓中國震撼了整個世界的一代領袖永遠離開了人間。

毛主席去世後,他的後事成為了當務之急,遺體去哪裡火化,骨灰怎麼處理,這都是重中之重。

華國鋒緊急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優先解決毛主席的遺體問題,按照毛主席生前的要求,他是同意對他的遺體進行火化的,他對工作人員說過多次,也同意把骨灰撒到江河湖海。

周總理逝世後,他的骨灰處理也是毛主席親自批示的,如今這個重任落在了華國鋒的頭上。

毛主席漢白玉像坐姿引爭議,葉毓山建議翹只腿,華國鋒看後:同意 - 天天要聞

當天,中國醫學科學院形態教研室第一副主任徐靜同志受邀到中南海處理遺體問題,和華國鋒討論時提出了一個設想:有沒有可能,永遠保存毛主席的遺體?

當時在場的同志發表了不同的意見,主張保護毛主席遺體的認為,毛主席作為偉大領袖,他對新中國的貢獻首屈一指,永久保存遺體,也是為了讓後代人都可以瞻仰毛主席,這對老百姓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此外,蘇聯的列寧同志和越南胡志明,就實現了這個假設。

另一方認為,永久保存毛主席遺體這個想法固然很好,但違背了毛主席生前的遺願,他渴望走近群眾,但不希望後人對他歌功頌德。

既然商量不妥,那就只能參考群眾的意見,華國鋒希望在一天的時間內,通過民意調查拿出方案,最後的結果是,大家都希望永久保存毛主席遺體。

華國鋒馬上下令,交代三件事:第一,永久保存毛主席遺體,第二製造水晶棺,第三,以最快的速度建立毛主席紀念堂。

毛主席漢白玉像坐姿引爭議,葉毓山建議翹只腿,華國鋒看後:同意 - 天天要聞

值得稱讚的是,從1976年毛主席逝世到一年後的紀念日,這座神奇的建築就這樣拔地而起,華國鋒看到這神一般的速度也甚是感動。

毛主席紀念堂坐落在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和正陽門城樓之間,是一座長寬各為105.5米的方形建築,在起初設計建造時,這些數據都是經過精確的計算。

在毛主席紀念堂修建期間,華國鋒還囑咐了三件事,第一就是毛主席紀念堂的匾額誰來寫,第二就是北大廳的牆上巨幅壁畫誰來銹制,第三就是毛主席的漢白玉雕像能不能如期製作好。

由於計劃是在一年的時間內,甚至更早,所以這些事情必須要儘快完成,確保毛主席紀念堂如期開放。

毛主席漢白玉像坐姿引爭議,葉毓山建議翹只腿,華國鋒看後:同意 - 天天要聞

其中,毛主席紀念堂的匾額華國鋒親自書寫,鑲嵌在紀念堂南北門的正上方,此外就是巨大的巨畫《祖國大地》也沒有問題。

這幅畫長23.74米,高6.61米,總面積170平方米,簡直就是「世界之最」,在這幅畫的面前,就要放一座毛主席的坐像,來襯托毛主席思想的燦爛光輝。

但唯一的漢白玉雕像出現了問題。

毛主席的漢白玉雕像是在設計之初就計劃好的,怎麼會出現問題呢?原來,這座雕像作為毛主席紀念堂的核心作品,必須要精益求精,兩個問題擺在眼前。

第一是開採問題,第二就是坐姿問題。

毛主席漢白玉像坐姿引爭議,葉毓山建議翹只腿,華國鋒看後:同意 - 天天要聞

坐姿引爭議

為了開採出巨大的漢白玉,工作人員把開採地方放在北京房山縣西南部的山區。

11月20日,房山縣接到開採漢白玉的光榮任務,從歷史數據來看,房山縣一年所開採的漢白玉足足有2000立方米。

這個數據已經很大,但現在要求在4個月之內完成1500立方米的任務,用於毛主席紀念堂漢白玉坐像備用。

這實際上是困難重重,首先,漢白玉一般都在岩層以下30米,再加上時間緊任務重,光從工作人員的駐地到採石場,每天要往返20里地。

披星戴月,風餐露宿,這是工作人員的常態,為了把底下的積水抽乾淨,工作人員基本上是冒着生命危險。

毛主席漢白玉像坐姿引爭議,葉毓山建議翹只腿,華國鋒看後:同意 - 天天要聞

圖 | 開採現場

據了解,負責放炮的工人一般都是捲起袖子,把冰冷的泥水和碎石一起搬走,然後用大鎚把幾十噸的石頭慢慢破開,這個過程工作人員的手承受了非一般的勞動力。

在三個多月的時間內,工作人員成功挖土48000立方米,開出方石4600立方米,然後用重型卡車,一步一步送到北京市區,可以說萬分小心。

但是與此同時,毛主席的設計圖還在爭議,一直沒有定稿,因為中央對幾個設計圖一直不滿意,覺得設計圖都有欠缺。

為了儘快完成這件事,負責漢白玉雕刻組擴大了主創人員,從全國請來了一百多名雕塑工作者和著名的雕塑名家。

毛主席漢白玉像坐姿引爭議,葉毓山建議翹只腿,華國鋒看後:同意 - 天天要聞

圖 | 葉毓山

其中就有四川美術學院葉毓山北京畫院張松鶴,瀋陽的著名雕塑家孫家彬等,還有中央美術學院的王克慶。

在最初的討論中,在近百個設計圖中,毛主席像的形式多種多樣,最先斃掉的是所有的站像。

其中就有很多毛主席穿着中山裝,穿着大衣的形象,其中還有一個設計圖參考了當年家喻戶曉的毛主席在北戴河的留影。

毛主席漢白玉像坐姿引爭議,葉毓山建議翹只腿,華國鋒看後:同意 - 天天要聞

儘管這些站像都表現了人們對毛主席的愛戴和崇拜,但在巨大的畫作背景前,這種站像更適合在室外的廣場上,而不適合室內,也就是說,站立的毛主席像在這種室內空間里感到不協調。

剩下的就只有坐像了,但是在坐像中最先斃掉的就是葉毓山提出的「毛主席翹腿」的坐姿。

在眾多的設計圖中,毛主席有坐在沙發上,藤椅上的,比如毛主席在西柏坡的那張著名留影,還有坐在海邊的大石頭上的,各種各樣的,而葉毓山的「翹腿」設計圖之所以被斃,是因為大家覺得不太雅觀。

毛主席漢白玉像坐姿引爭議,葉毓山建議翹只腿,華國鋒看後:同意 - 天天要聞

在中國自古以來的認知中,凡是蹺二郎腿都是對人不禮貌的表現,況且毛主席是一國領袖,人們到紀念堂是懷念他的,如果看到一個翹腿的領袖,是不是感覺很不適合呢?

雖然這種觀點多數人贊同,但葉毓山持有保留意見,在眾多的設計圖依然拿不出最好方案的情況下,葉毓山把自己的想法和華國鋒等中央領導人進行了討論。

葉毓山從毛主席一生的所有照片中,選取了毛主席翹腿的照片,發現他在面見國家元首或者著名人物時,也是翹腿的。

所以葉毓山認為,雖然翹腿並不好,但毛主席是我們的領袖,從他的照片上就可以發現,他不管在接見外賓還是面對群眾,都會翹一隻腿,輕鬆自然,落落大方,而且感到十分的慈祥和親切,更不失一種幽默感,絲毫沒有擺架子的意思。

毛主席漢白玉像坐姿引爭議,葉毓山建議翹只腿,華國鋒看後:同意 - 天天要聞

並且,這座雕像是放在室內,人們去瞻仰他,像是來到毛主席的家一樣,毛主席面對客人翹腿也是很自然的事情,這樣反而能感覺到毛主席就在我們面前,和我們講話一樣的親切感。

最後,葉毓山把這些照片和設計圖一起寄給了華國鋒的中央領導,希望重新評選。

就這樣,葉毓山的「翹腿」方案被重新拿了出來,華國鋒也認為葉毓山的「翹腿」感到更加的親切,這樣就把毛主席他老人家本來的真實面目展現給大家。

最後經過幾輪評選,再加上華國鋒等領導人的拍板,最終選定了葉毓山的「翹腿」的方案,並馬上把設計圖交給創作者,開始雕刻。

毛主席漢白玉像坐姿引爭議,葉毓山建議翹只腿,華國鋒看後:同意 - 天天要聞

神采奕奕,萬代千秋

在設計前,華國鋒做了重要指示,要一次性完成好,避免二次加工。雕塑工作人員對毛主席的光輝形象記在心裏,以刻畫出毛主席的崇高品質和偉大旗幟。

他們反覆推敲,經過兩個人的奮戰,終於做出了石膏模型,然後開始對漢白玉進行雕刻,幾個月後,這項偉大的作品終於面世。

1977年8月,毛主席的漢白玉雕像終於完成,10號這天,毛主席的漢白玉雕像被安放在紀念堂北大廳,剛安放好,工作人員就突然落淚了,因為毛主席的坐像放在巨大的刺繡作品面前,簡直就和真人一樣,慈祥而和藹。

有的人說:「這座巨大的漢白玉雕像,不管從哪個方向看,都像是毛主席在和我們說話,他像是坐在那裡,聽着後人的彙報,注視着祖國的兒女們長大。」

毛主席漢白玉像坐姿引爭議,葉毓山建議翹只腿,華國鋒看後:同意 - 天天要聞

這就不得不說毛主席坐像後的那幅巨大的綉作《祖國大地》

東方欲曉的祖國大地,晨曦微露,煙霧裊裊,近處山巒起伏,飛泉流瀉,橫亘其中的兩條江河,千迴百轉,東歸大海,遠處弧形地平線的盡頭,雪山海面,依稀可辨。整個畫面以其雄渾明快的藝術風格,使人心潮澎湃,胸襟開闊。

凝視着這幅有着巨大感染力的絨綉作品,任何一個走進紀念堂北大廳的人,都會想了解一下這幅作品的創作和綉制過程。

這幅作品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作品的創作組有著名畫家黃永玉,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教師袁運甫,中央民族學院的教師劉秉江,北京市工藝美術服務部美術工作者李傳瓚和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美術工作者秦龍等同志。

毛主席漢白玉像坐姿引爭議,葉毓山建議翹只腿,華國鋒看後:同意 - 天天要聞

時任毛主席紀念堂工程修建指揮部副總指揮趙知敬介紹:毛主席紀念堂大廳背景圖案最初的方案是在毛主席坐像的背後掛一幅紅太陽圖案。東方紅,太陽升,當時人們普遍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無可非議。

後來紀念堂工程美術小組的同志們提出了不同意見,認為毛主席紀念堂工程是個紀念性建築。

紅太陽是一定時期的象徵,建議用一幅《祖國大地》的圖案作為毛主席坐像的背景。圖案中的山脈、河川都不具體,是象徵性的自然環境,內涵可無限回味。

由於絨綉材料質感的特點,對比之下將潔白的雕像襯托得更為光輝明亮。使之成為大廳的中心主題。對於紀念性建築的裝飾設計,一定要經得起歷史的推敲。

其中的工作人員便是山東的絨綉廠,1977年4月,他們接到中央的任務,然後在緊急的時間內開始綉制。

毛主席漢白玉像坐姿引爭議,葉毓山建議翹只腿,華國鋒看後:同意 - 天天要聞

資料顯示,由於畫作太大,在製作的時候,需要很大的撐子,當時整個畫作需要用27幅鋼絲布連接在一起,然後把其中的連接縫接住,這樣就渾然一體了。

經過一系列精密的加工,廠子里選出了43位女工人,一字排開,然後各自負責各自的區域,飛針走線,每天凌晨開工,一直干到深夜,每天工作20個小時。

43個人協同一致,在有限的時間內出色地完成了任務,43名女工,43顆紅心,43雙巧手,用五百多斤絨線,經過六百萬針,耗時兩個月多,給毛主席坐像綉出了背景。

1977年5月,毛主席紀念堂正式竣工,如果從1976年11月24日奠基開始算,僅僅用了6個月時間,這種速度是驚人的。

毛主席漢白玉像坐姿引爭議,葉毓山建議翹只腿,華國鋒看後:同意 - 天天要聞

在毛主席逝世一周年的日子裏,毛主席紀念堂正式開放,那些來到毛主席紀念堂的遊客在看到毛主席的遺體前,率先看到的就是毛主席漢白玉雕像,他們都被這神態深深感動到了。

特殊的遊客

從毛主席紀念堂對外開放開始,每年到毛主席紀念堂瞻仰的人絡繹不絕,人最多的時候,一個小時接待了9000人。

資料顯示,最初的瞻仰規定是,瞻仰者在瞻仰廳的時間不超過30秒,瞻仰隊伍連綿兩公里,需要一個小時多才能到北大廳。

在這長長的人群中,也有一些特殊的遊客。

第一,李敏和李訥。

毛主席漢白玉像坐姿引爭議,葉毓山建議翹只腿,華國鋒看後:同意 - 天天要聞

李敏是毛主席的大女兒,媽媽是賀子珍,從小生活在蘇聯,新中國成立前,李敏回到了父親毛主席的懷抱,毛主席對這個女兒疼愛有加。

李敏在父親身邊學習生活時,毛主席多次告誡李敏,不要擺架子,不要搞特殊。李敏每次去外地的紀念館參觀,都不會以「毛主席的孩子」的身體亮相,總是以一個普通遊客的身份,直到被工作人員認出來,她才無奈地承認。

毛主席晚年因為病重,很少見到李敏,李敏對此也十分遺憾和愧疚,毛主席紀念堂開放後,李敏多次去毛主席紀念堂看望父親,有時候不想麻煩工作人員,便獨自排隊而入。

毛主席漢白玉像坐姿引爭議,葉毓山建議翹只腿,華國鋒看後:同意 - 天天要聞

圖 | 李敏在毛主席紀念堂

和她一樣的還有李訥,每年的毛主席誕辰和紀念日,她都會和哥哥毛岸青等人一起去紀念堂,走到父親的水晶棺前,注視着自己最愛的人,默默地流淚。

在平日,工作人員也經常見到李訥的身影,她記着父親的話,一直是在人群中排隊進入,工作人員見到了還會讓她直接進,她都拒絕了。

李訥說,她一直坐公交車去瞻仰,工作人員給她特殊照顧,她婉言謝絕,她要和群眾一起瞻仰毛主席。

毛主席漢白玉像坐姿引爭議,葉毓山建議翹只腿,華國鋒看後:同意 - 天天要聞

第二,賀子珍。

賀子珍自從離開延安以來,在22年間只和毛主席見過一面,那就是1959年廬山相逢。

毛主席逝世後,賀子珍向黨組織提出申請,希望到毛主席紀念堂看看毛主席的遺容,對此中央表示了同意。

1979年9月中旬,賀子珍在女兒李敏的陪同下來到了北京毛主席紀念堂,剛走進紀念堂她就看到了神態安詳的漢白玉坐像,賀子珍被坐像這種親切感瞬間感到,流下了無言的淚水。

隨後,她讓攝影師專門給她照了一張相,這是從1937年以來,她和毛主席的最後一張合影。

毛主席漢白玉像坐姿引爭議,葉毓山建議翹只腿,華國鋒看後:同意 - 天天要聞

毛主席光輝照人

毛主席紀念堂分為3層,其中地下1層,地上2層。一層主要有北大廳、瞻仰廳、南大廳。北大廳是舉行紀念活動的地方,廳內中央安放着漢白玉毛主席坐像。

瞻仰廳中央的水晶棺內安卧着毛主席的遺體,南大廳漢白玉牆面上鐫刻着銀胎鎦金的毛澤東詞《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手跡。紀念堂二層設有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雲革命業績紀念室。

紀念室以翔實的史料和珍貴的文物,反映了6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建立的豐功偉績。

毛主席漢白玉像坐姿引爭議,葉毓山建議翹只腿,華國鋒看後:同意 - 天天要聞

如今,毛主席已經逝世40多年了,人民群眾對毛主席的懷念之情從未間斷,在北京毛主席紀念堂的門前,總有一條長長的隊伍,那是一條「思念之河」。

那座神態安詳的漢白玉坐像,每個人看到,都會覺得毛主席在和我們親切地交談,讓人淚目而懷念。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LOL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照片」火了,Faker鳥巢回眸,Uzi紅溫入選 - 天天要聞

「LOL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照片」火了,Faker鳥巢回眸,Uzi紅溫入選

前言:S14賽季的比賽已經正式開始了,相信絕大多數的玩家都關注了最近一段時間的對抗。Lpl賽區的比賽進行的是比較激烈的,從目前的整體形勢來看,排名靠前的幾支戰隊和春季賽差不太多,blg戰隊,tes戰隊和jd g戰隊依舊擁有統治級別的地位。就在最近,拳頭官方發起了一個投票,英雄聯盟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照片到底是哪一張?...
揭秘:潘安為何能成為第一美男? - 天天要聞

揭秘:潘安為何能成為第一美男?

在魏晉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男色盛行,英俊瀟洒的男士們成為了時代的焦點。其中,潘安以其出眾的容貌、高尚的情操和深厚的孝義,成為了那個時代最璀璨的明星,被譽為古今第一美男。一、潘安之貌:天生麗質,風華絕代魏晉時期,男色之美被賦予了極高的評價,而
追溯古羅斯歷史,「俄羅斯」之名從哪裡來? - 天天要聞

追溯古羅斯歷史,「俄羅斯」之名從哪裡來?

《基輔羅斯:東斯拉夫文明的起源》廣東人民出版社 肖瑜作為鄰國,俄羅斯經常被提及,國人並不陌生;若從革命史看,蘇聯與中國也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然而,如果我們再進一步,去追問俄國的歷史,恐怕大多數人只能想到「沙皇」等名詞,缺乏整體性概觀。
副市長降級2年後,再被查 - 天天要聞

副市長降級2年後,再被查

四川省紀委監委6月26日消息,資陽市政府辦公室二級調研員許志勛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四川省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許志勛(資料圖)官方簡歷顯示,許志勛曾任資陽市副市長、市政府二級巡視員,2022年7月轉任資陽市政府辦公室二級調研員。這也是官方首次披露,許志勛曾被降級處理。據介紹,許志勛,男,漢族,...
聚焦武漢地鐵隧道一線,漢陽市政首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 天天要聞

聚焦武漢地鐵隧道一線,漢陽市政首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極目新聞記者 黎先才 通訊員 陳曉玉 袁曉雪近日,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在北京舉行召開。極目新聞記者獲悉,武漢市漢陽市政參與的「隧道重大地質災害源探測評估及處置關鍵技術」科技成果獲評「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榮譽證書該項科技成果是漢陽市政聯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高校、科研...
中央決定,孫志禹、李富民履新! - 天天要聞

中央決定,孫志禹、李富民履新!

中央決定,孫志禹履新 6月26日,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召開領導班子(擴大)會議,宣布了黨中央關於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任職的決定:孫志禹同志任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公開信息顯示,孫志禹,男,漢族,1968年5月生,吉林梨樹人,中共黨員,博士研究生學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嚴守黨的組織紀律《老八路的底氣——趙予征》 - 天天要聞

嚴守黨的組織紀律《老八路的底氣——趙予征》

老八路的底氣——趙予征點擊收聽:撰  稿:段  裕、葉  剛配  音:周  莉    1951年9月,中央軍委決定從駐新疆的一兵團六軍選調幹部組建西北軍區空軍司令部,那個時候人民解放軍進疆部隊正準備集體就地轉業,很多指戰員對新組建的人民空軍心馳神往。六軍十七師四十九團政委趙予征就是其中之一。趙予征趁着趙予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