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吃過草,準備還吃草」:品讀紅色家書,汲取奮鬥力量

2022年07月01日10:42:02 歷史 1541
「過去吃過草,準備還吃草」:品讀紅色家書,汲取奮鬥力量 - 天天要聞

1937年冬,左權隨八路軍總部來到山西洪洞縣,在匆忙轉戰之餘,十分惦念家鄉親人。自參加革命,左權已十多年沒有見到母親。1937年12月3日,他在給母親的家書中,彙報了當前的革命形勢和工作近況。

「過去吃過草,準備還吃草」:品讀紅色家書,汲取奮鬥力量 - 天天要聞

左權

左權等共產黨人認識到,「抗戰的失敗,不是中國軍隊打不得,不是我們的武器不好,不是我們的軍隊少,而是戰略戰術上指揮的錯誤,是政府政策上的錯誤」,是國民黨政府自身的問題造成了中國抗戰的危機。由此看來,「抗戰的前途是黑暗的、悲慘的」。那麼,共產黨人該怎麼辦呢?在亡國滅種的生死關頭,「我們是要堅持到底」,不但要「督促政府逐漸改變其政策」,也要發動民眾。左權希望家鄉湖南的民眾能夠大大的覺醒,「組織武裝起來,成為民族解放自由戰爭中一支強有力的力量」。家書最後寫道:

我們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後,當局對我們仍然是苛刻,但我全軍將士都有一個決心,為了民族國家的利益,過去沒有一個銅片,現在仍然是沒有一個銅片,準備將來也不要一個銅片。過去吃過草,準備還吃草。

一句「過去吃過草,準備還吃草」,讀來豪氣干雲,讓人動容。左權是中國工農紅軍和八路軍的高級將領,曾參加長征,全民族抗戰爆發後,任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前方總部參謀長。1942年5月25日,在山西遼縣與日軍作戰中壯烈犧牲,時年37歲。共產黨人幹革命,不求升官發財,不怕苦不怕死,為的是國家的獨立和全民族的解放。當年紅軍將士在「深山野洞是我的房,青枝綠葉是我的床,紅薯葛根是我的糧」的艱苦磨礪中,仍然堅持「一心跟黨走」的信念。紅軍靠着這種精神力量,爬雪山、過草地,吃樹皮、啃草根,在難以想像的苦難中發展壯大。面對日寇的鐵蹄,左權和將士們願再吃一遍這種苦。「我軍在西北的戰場上,不僅取得光榮的戰績,山西的民眾,整個華北的民眾,對我軍極表好感。他們都喊着『八路軍是我們的救星』」。共產黨、八路軍用實際行動贏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擁護,讓左權深受鼓舞,更加堅定了他救國救民、抗戰到底的決心和信心。我們今天重讀這封家書,深切感受到共產黨人的純粹和擔當,他們懷揣理想和信念,任前方荊棘坎坷,一往無前。

「過去吃過草,準備還吃草」:品讀紅色家書,汲取奮鬥力量 - 天天要聞

紅軍過草地紀念碑

也許有人會說,他們都是苦出身,「苦慣了」而已。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韓子重1939年5月寫給父親的家書。他在信中解釋了自己離家奔赴西北的原因和決心,其中寫道:

我要求一個合理的社會,所以我提起了走,我過不慣這樣不生不死的生活。我知道,陝北最低限度呼吸是自由的。我知道得清清楚楚的,陝北的一切都不是反動的。

西北,是一塊開墾中的新地,我們該去那裡努力。我們要在努力當中去尋求自己的理想。

我為什麼不該走呢?我需要學習,我需要知識,我需要一個戰鬥的環境,我要肅清自己的依附、僥倖的思想,我需要活的教育。

「過去吃過草,準備還吃草」:品讀紅色家書,汲取奮鬥力量 - 天天要聞

韓子重

韓子重寫這封家書時年僅17歲,其父韓任民時任國民黨成都軍管區副司令兼參謀長。在平常人看來,他出身優越,衣食無憂,可以憑藉父蔭安穩度日。從照片上看,他清秀帥氣,一雙眼睛尤為清澈,難以將他與「革命」二字聯繫起來。但為了投奔革命,為了億萬生活在苦難中的民眾,韓子重毅然決定拋棄安逸生活,去陝北。他對父親擺事實講道理:「前線的流血,後方的荒淫,大多數的勞苦者的流汗,絕少數的剝削者的享樂,這樣多的血淋淋的故事擺在面,叫我們還有什末閑心、超人的胸襟的靜觀世變呢?」陝北的生活雖然艱苦,但卻是自由的、活潑的、有朝氣的,充滿了「活的教育」,對他具有無限的吸引力。

1939年,韓子重加入中國共產黨。因道路封鎖,輾轉前往山西抗日軍政大學三分校學習。這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也不是少年的青春逆反,更不是富家公子哥兒的體驗生活,而是一位年輕的共產黨人邁向革命事業的起點。1940年,受黨組織派遣,韓子重回到四川,任中共川康特委軍事系統負責人,從事黨的地下活動。1949年1月因叛徒出賣不幸被捕,後轉囚至重慶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監獄,11月27日英勇就義,年僅27歲。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選擇革命,意味着「把活路堵死,向死路求生」。重讀革命英烈的家書,我們感慨萬千。左權沒有看到抗戰勝利的那一天,韓子重犧牲在了解放事業的黎明。正是一代代共產黨人的不怕吃苦、前赴後繼,讓革命星星之火成為燎原之勢,換來了獨立自由的新中國。

中國共產黨已經走過了一百年的光輝歷程。翻開《百年革命家書》,重讀英烈們留下的一封封家書、遺書,既有英勇就義前的絕筆豪言,也有工作間隙對親人的深深挂念;既有父母兄姊間的真切囑託,也有革命伴侶追求真理道路上的互相勉勵。英烈們堅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矢志不渝的革命氣節以及對這片土地和人民純粹的熱愛,帶給我們穿越時空的震撼和力量。

「過去吃過草,準備還吃草」:品讀紅色家書,汲取奮鬥力量 - 天天要聞

《百年革命家書》

今天,我們遠離硝煙與戰爭,生活在幸福和平的年代,踏上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從黨史中汲取精神給養,提倡發揚吃苦精神,並不是要大家去當「苦行僧」,不食人間煙火,而是希望在工作和生活中,在困難和挫折面前,在重大考驗面前,堅定理想信念,不怕苦、能吃苦,勇於奮鬥。堅持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社區工作者,深入扶貧一線的駐村幹部,在各行各業揮灑汗水的勞動者,都是我們身邊的好榜樣。

《百年革命家書》收錄了1921—2018年間的100封家書,最後兩封分別是扶貧幹部文偉紅、余永流寫給家人的。文偉紅生前是沿河縣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企業服務中心幹部,該縣是中國西南部貴州省的深度貧困縣。2018年4月25日,他在給父母的家書中寫道:「媽媽,4月21日是您75歲生日,兒子又錯過了。5月14日,是爸爸77歲生日,兒子也不一定能趕到,這6年來,兒子總是錯過這美好的日子,請二老原諒。」相比於無法盡孝,文偉紅更放心不下的是脫貧攻堅工作,將之比喻為一場崇高而偉大的戰鬥,在家書里詳細彙報了自己的「戰鬥情況」,可謂不辭辛苦,緊鑼密鼓。單位領導同文偉紅說,鑒於他已駐村六年,如果想撤回,可以換人接替。但文偉紅向領導表明了駐村的決心,要堅持到脫貧攻堅勝利的那一天。他在家書中寫道:「我作為一線戰鬥員,深知駐村工作的艱苦,但你們也要對兒子有信心,我一定不會辜負上級領導期望,堅決完成戰鬥任務。」不幸的是,2019年7月22日,文偉紅犧牲在了脫貧攻堅一線,時年45歲。中共貴州省委追授他為「全省優秀共產黨員」。

建黨節到來之際,重讀革命家書,緬懷先烈,牢記使命。革命英烈們用鮮血澆築忠誠,用生命書寫大愛,在困難面前勇於擔當,正是黨領導革命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基石。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艱苦奮鬥,戒驕戒躁,我們的革命事業定能從勝利走向勝利。

「過去吃過草,準備還吃草」:品讀紅色家書,汲取奮鬥力量 - 天天要聞「過去吃過草,準備還吃草」:品讀紅色家書,汲取奮鬥力量 - 天天要聞「過去吃過草,準備還吃草」:品讀紅色家書,汲取奮鬥力量 - 天天要聞

【鈐中華書局印】《百年革命家書》

(統籌:陸藜;編輯:白昕惠)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琉球有權獨立!中國將領一句話讓全日本集體破防:這是宣戰 - 天天要聞

琉球有權獨立!中國將領一句話讓全日本集體破防:這是宣戰

「琉球不該屬於日本!」中國將領一句隨口拋出的話,瞬間讓日本上下炸開了鍋。這話聽着平淡,可威力不亞於扔了顆輿論炸彈。日本急了,網友怒了,連官員都坐不住了。琉球這塊小島,背後藏着什麼秘密?將領的驚人發言一名中國退役將領在某次東亞安全會議上,淡淡
剛宣布要加入我國,並升起五星紅旗,卻在3小時後消失的國家 - 天天要聞

剛宣布要加入我國,並升起五星紅旗,卻在3小時後消失的國家

「錫金國王下令升起五星紅旗,宣布加入中國!」——1975年4月10日,這條消息短暫傳出,震驚周邊國家。然而,僅三小時後,印度軍隊開進錫金首都甘托克,這場「中國夢」瞬間破滅。錫金,這個喜馬拉雅山腳下的小國,為何會在關鍵時刻做出如此決定?
庫頁島的老百姓,日子有點難,對中國人嚴防死守,是行不通的 - 天天要聞

庫頁島的老百姓,日子有點難,對中國人嚴防死守,是行不通的

「中國人的錢,我們想要,可又怕他們把島『吞』了。」庫頁島一位漁民的話,透着點無奈。曾經的中國東北寶地,如今成了俄羅斯的「後院」,島上資源多得能閃瞎眼,可老百姓日子卻緊巴巴。面對中國伸來的橄欖枝,他們既眼饞又犯怵。嚴防死守,真能守住啥?富饒的
山河壯歌丨發「中國抗戰第一聲」  擔抗日救亡之重任 - 天天要聞

山河壯歌丨發「中國抗戰第一聲」 擔抗日救亡之重任

央廣網北京7月1日消息(總台記者王東宇 齊莉莉)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帝國主義在瀋陽北大營附近製造了柳條湖事件,悍然發動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並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1931年9月19日清晨,瀋陽小西邊門附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