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史故事】「武松殺嫂」案中王婆的罪與刑及隱喻

2022年07月01日10:08:10 歷史 1437

喻 平 陳 勇

  編者按 《水滸傳》不僅是古典文學名著,而且還有眾多法律故事點綴其間,例如楊志賣刀、武松殺嫂、血濺鴛鴦樓、宋江題反詩、石秀殺裴海等,這些事件以文學的手法反映了民眾的法律意識和對司法正義的嚮往,也反映了傳統司法中起訴、定證、審轉、罪名、刑罰等法實踐,本版將刊登相關文章對其解讀,敬請關注。

【法史故事】「武松殺嫂」案中王婆的罪與刑及隱喻 - 天天要聞

  《水滸傳》中最有名的一個案件是「武松殺嫂」。潘金蓮趁武松外出公幹之機,在王婆的「協助」之下,與西門慶勾搭成奸。因姦情敗露,潘金蓮殺死丈夫武大。事後,武松察覺其兄死因蹊蹺,經查訪確定元兇,因起訴不成,便殺嫂祭兄,隨後押王婆等人到縣衙。因案涉死刑,此案經審轉至刑院。刑院擬王婆判文:「據王婆生情造意,哄誘通姦,唆使本婦下藥毒死親夫;又令本婦趕逐武松,不容祭祀親兄,以致殺傷人命。唆令男女故失人倫,擬合凌遲處死……文書到日,即便施行。」這個判文,涉及起訴、罪名、證據、審轉等問題,對其解讀,可一探宋元以來司法制度特點。

  王婆之罪

  判文認定王婆之罪有三。除第二條罪名「令本婦趕逐武松,不容祭祀親兄」為陽谷縣官書寫外,其餘兩罪皆與事實相符。

  其一,「生情造意,哄誘通姦,唆使本婦下藥毒死親夫」。據二十五回載:「王婆道:『……我卻有一條妙計……這條計,用着件東西,大官人家裡卻有。……如今這搗子病的重,趁他狼狽里,便好下手。大官人家裡取些砒霜來,……把這砒霜下在裏面,把這矮子結果了。一把火燒得乾乾淨淨的,沒了蹤跡……。』」此文描述了王婆策劃謀殺武大的過程。

  事實上,武大之死,是王婆造意教唆、西門慶準備工具、潘金蓮具體實施的共同結果。但就宋律言之,王婆屬首犯。《宋刑統·名例律》「共犯罪分首從及部分首從」條規定:「諸共犯罪者,以造意為首,隨從者減一等。」可見,在共犯中,對首犯的認定,以「造意」為準。在謀殺武大案中,當西門慶、潘金蓮因姦情敗露而舉足無措時,王婆獻行兇滅跡之計,屬「造意」。故而,王婆應屬首犯。用現代眼光看,王婆僅參與策劃,是否對首犯的認定造成影響呢?《宋刑統·賊盜律》「謀殺、劫囚」條規定:「『造意者』雖不行,仍為首。」此條明確了「造意者」的認定標準。在犯罪中,「造意者」不參與實行,不影響首犯的認定。

  其二,「唆令男女故失人倫」。人倫,即維繫傳統社會的重要倫理。對嚴重違背人倫的犯罪,自曹魏新律》始,被規定在「重罪十條」之列。後世繼承此制,唐以後稱為「十惡」,列於法典之首,所謂「五刑之中,十惡尤切,虧損名教,毀裂冠冕,特標篇首,以為明誡」,且「常赦不免、決不待時」,以示嚴懲。例如,金蓮殺武大,非一般謀殺,而是謀殺親夫。依照舊時「男尊女卑,以夫為綱」的準則,潘金蓮應受到更為嚴厲的法律評價。具體言之,潘金蓮犯「十惡」中的「惡逆」。

  《宋刑統·賊盜律》「謀殺」條規定:「諸謀殺周親尊長、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者,皆斬。」意即謀殺親夫,與謀殺周親尊長同罪,一旦實施,皆處斬刑。王婆唆使潘金蓮「惡逆」殺夫,應承擔首犯之責。單此一項,王婆就應重懲。同時在西門慶、潘金蓮所犯的通姦、焚屍、居喪釋服從吉等罪行中,王婆均起到或造意或實施的共犯作用。

  王婆之刑

  王婆因貪財貨,「協助」通姦,在謀殺中屬首犯,在後續犯罪中角色重要,確實罪大惡極,朝廷判決「凌遲處死」,自是大快人心。問題在於,水滸故事雖源於市井,但《水滸傳》集結於名家之手。《水滸傳》明確以北宋徽宗朝為背景,地理、時代、職官、人物均以北宋為參照。宋代刑法中死刑刑罰有二,即絞和斬,不含凌遲,那麼,為何王婆被處凌遲。一種可能是宋代存在「凌遲」這一法外之刑。

  傳統社會,法出於君,為處理特殊情況,法外用刑並不罕見。考諸史料,宋代確實存在凌遲的議刑和適用,據《宋史·刑法志》載,早在真宗朝,陝西便有請旨對盜賊用凌遲的事例。馬端臨文獻通考》記載了仁宗天聖年間一次適用凌遲的情況,此處的凌遲被用來抑制「殺人祭鬼」這一行為。南宋名公書判清明集》也記載了一例用凌遲遏制獻祭活人的事件。宋代更為頻繁地適用凌遲,始於神宗朝的一次謀逆,據宋人筆記《東軒筆錄》《邵氏聞見錄》載,神宗下詔興獄,其中兩名犯人被處凌遲。

  宋代司法實踐中出現過凌遲。但不難看出,在宋代,凌遲僅用於遏制「殺人祭鬼」、謀逆等較為特殊或嚴重的罪行,並非常刑,其適用不廣泛。凌遲的普遍適用,以致被普通民眾所熟知,記載於市民文學,應是宋代以後之事。據《元史·刑法志》,「凌遲處死」在元代編入法典寫進「五刑」,取代絞刑成為死刑的兩種刑罰之一,其適用定然更為普遍。及至明代,雖然《大明律》刪除了凌遲,但在明太祖親自頒行的《大誥》中,凌遲非常普遍。據考,凌遲直到明初至14世紀末才變得常見,甚至成為普通刑罰。

  另據學者考證,今本百二十回本《水滸傳》的前七十回出自明嘉靖前百回本,明百回本的祖本,應為元末南方書會所編的《水滸傳詞話》,可見,在元末至明中期,是水滸故事由散本至刊本,由口頭文學固定為書面文學時期,在此過程中,定然有不少演變的情況,《水滸傳》發展的這一重要過程,恰是凌遲普遍適用且被民眾所熟知的過程,王婆被處凌遲一事,應為此時所增。

  王婆凌遲的隱喻

  水滸公案,不僅反映宋以來司法制度的風貌,也展現了民眾的法律觀念。在《水滸傳》中,王婆是邪惡女性的典型代表,罪大惡極的王婆得到了應有的懲罰,被處「凌遲」,對王婆的處決,反映了傳統社會民眾維護社會秩序的樸素正義觀。

  王婆所代表的是不良市民,他們嚴重擾亂了傳統社會固有的禮法秩序。《水滸傳》第二十四回:「王婆笑道:『老身為頭是做媒。又會做牙婆,也會抱腰,也會收小的,也會說風情,也會做馬泊六。』」可見,王婆不僅設攤賣茶,還「經營」頗廣,做着類似當代皮條客的馬泊六行當。這些人唯利是圖、巧舌如簧、不守規矩,小則搬弄是非,為害四鄰,重則破壞「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後世」的婚姻制度和「親親尊尊」的禮法秩序。這一「反動」力量難以被民眾所接受,故而,反映民眾法律意識的《水滸傳》將王婆處以酷刑,以示對這些人和事的懲戒和遏制。

  (作者單位:湖南理工學院政治與法學學院 湖南省岳陽市中級人民法院)

文章來源:智慧普法平台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中山公園促成近代北京皇宮禁苑相繼開放,專家回顧背後百餘年故事 - 天天要聞

中山公園促成近代北京皇宮禁苑相繼開放,專家回顧背後百餘年故事

今年是北京中山公園對公眾開放110周年,6月10日,中山公園在來今雨軒舉辦深度人文對話活動「到公園去——從1914年到2024年」。國內著名文化學者、園林專家、京味作家和公園管理者就北京公園早期的功能與地位、北京公園的未來發展等話題進行交流研討。來今雨軒講堂於當天正式揭牌。 由皇家壇廟轉向市民公園 中山公園開放有...
中國最早的粽子與端午節的淵源 - 天天要聞

中國最早的粽子與端午節的淵源

端午節,這個流傳千年的傳統節日,承載着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深厚的民族情感。而粽子,作為端午節最具特色的食物,不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承載着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一、粽子的起源據考證,粽子最早出現在春秋之前,那時它並非專為端午節而制,而是用於祭祀祖先和神靈。這一習俗,體現了古人對天地自然的敬畏與對祖先的懷念...
歷史上四川人口經歷過哪些變遷? - 天天要聞

歷史上四川人口經歷過哪些變遷?

四川作為中國的一個省份,其人口歷史經歷了很多變遷,下面是一些主要的人口變遷事件:1. 史前時期:大量的先民在四川的流域、河谷和山區活動,如三星堆文化、金沙遺址等。2. 古代:自秦漢之後,隨着崇山峻岭和江河洪澇所限,四川的人口增長相對緩慢,人
無論男女都應該管住下半身,萬一有疏漏,後果必然是禍事臨門 - 天天要聞

無論男女都應該管住下半身,萬一有疏漏,後果必然是禍事臨門

在北宋的揚州府有一個叫謝洪的小地主,雖然算不上大富大貴,但在鄉下的縣城裡也算是一個小土豪。謝洪有一個族兄叫謝海,二人關係不錯。謝海有一個情人賈氏,而且還是有夫之婦,二人暗中勾搭成奸,這個婦人長的很漂亮,尤其那事讓謝海十分迷戀,謝海常常在謝洪
考場舞弊?後果驚人!揭秘人頭落地的真實教訓 - 天天要聞

考場舞弊?後果驚人!揭秘人頭落地的真實教訓

一樁晚清科場案揭示的清代科舉FuBai現象前言科舉制度是東方大國古代選拔官員的一種選拔制度,延續了1300多年,其中清代科舉制度更是嚴格而龐大,也是東方大國封建社會的一大特色。在這個看似公平而公正的制度背後,卻隱藏着許多不為人知的NeiM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