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的玉器發展與「玉璽」之爭

2022年07月01日02:14:23 歷史 1617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中國處在一個黑暗時期,南北分裂社會動蕩戰爭頻發,整個社會的發展受到極大的影響。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玉器的發展同樣受到了抑制。尤其是曹魏文帝下令禁止使用玉衣,喪葬從簡,致使葬玉一落千丈。

從各大博物館來看,此時期的玉器,僅有簡單的玉豕、玉蟬之類的玉器,而且僅在有限的範圍內存在,少見各種玉用具和玉佩飾,說明此時期玉器的加工製造還是少了許多,精工者極少。玉器製作比兩漢明顯蕭條。兩晉南北朝對於中國玉文化的發展來說是一個斷裂帶。可能和玉料的受限有關係,當時在西域和河西走廊,割據的諸侯國林立,「絲綢之路」受阻,內地無法得到大量的玉料。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當時頻繁戰亂,對社會經濟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從而嚴重影響了玉器製造業的發展。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玉器種類在漢代玉器器形的基礎上,進行了改變和適量增加,玉珩變成了雲形、玉佩成了梯形、半月形、心形、在器形上增加了玉辟邪、玉釵、玉串飾、玉帶、玉棋子、玉牌、玉墜,飾品中初次出現了戒指,應是從西方文化中汲取而來。及各種玉佛像。佛像在此時期內常有見到,皇族一般引進玉佛,民間則多以曲陽白石和黃花石造玉佛供養。如下圖: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玉器發展與「玉璽」之爭 - 天天要聞

玉器的表現也折射出一種社會文化,三國兩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時期,它對當時已形成的幾千年中原文化,所帶來的衝擊是空前而深刻的。漢胡文化相互吸收融合,形成了一種全新的文化。如下圖: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玉器發展與「玉璽」之爭 - 天天要聞

用玉制度也不例外。隋朝統一後,殘存於江南的傳統用玉制度也隨南朝的滅亡而消失,原來流行於北方地區的玉器,成為隋唐玉器的主體。

最為典型的是玉帶的使用,北周將軍若干雲墓中的方形玉帶,並有橢圓形玉環,是用來穿戴其他裝飾物的。這種腰帶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傳統服飾,腰帶可系佩刀、解錐等生活所必需的用具,稱為蹀躞帶。蹀躞帶在唐朝時,成為官員的必需裝飾,以玉質優劣為品級之標準,現存唐代玉帶較多。由此可知隋唐玉器主要是受北方少數民族文化的影響,傳統玉器的衰落,實際上是被進入中原的少數民族玉器所替代,是漢胡文化融合的最好的見證,這一時期的玉器是歷史的活化石。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玉器發展與「玉璽」之爭 - 天天要聞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玉器發展與「玉璽」之爭 - 天天要聞

戰爭使這一時期留存下來的玉器很少,也給代表至高無上權力的玉璽帶來了災難,在戰爭中流離、易手,成為被人利用的工具,玷污了玉純潔的本質。

關於這個時期也一直流傳着一個關於玉璽的故事,聽來也是耐人尋味。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命人刻了一枚玉璽,稱之為「天子璽」。據史書記載,此玉璽採用陝西藍田白玉雕琢而成,方圓四寸,螭虎紐,一說龍魚鳳鳥紐。玉璽正面刻有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是丞相李斯以大篆書寫,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的信物。從此,歷代帝王無不把傳國玉璽當作權力的重要象徵,不僅成為野心家覬覦爭奪的目標,也是中央統治憑信的國之重器。

得玉璽者即可「受命於天」,一旦失去則被視作「氣數已盡」,即使重兵在握權傾一方也不敢為帝號令天下,否則就會遭到天下人的共同討伐。

關於歷史明證的是公元前206年的10月,劉邦率農民軍打到咸陽得到了傳國玉璽,並在西漢王朝建立後將它作為了新王朝的傳國玉璽,稱作「漢傳國璽」或「漢傳國寶」,珍藏於長樂宮西漢末,王莽篡權,需要玉璽來證明自己的合法性。當時玉璽由他的姑姑,漢孝元太后王政君掌管着,為了表示對劉姓漢寶的忠誠寧死都不肯交出玉璽,最後被逼無奈王政君哭罵著將玉璽擲到地上。從此玉璽便失去了一角。後來,王莽命人用黃金將缺角補上了,但玉璽還是留下了瑕痕。

王莽的新朝政權很快垮台,王莽被誅殺,亂軍從王莽的屍體上找到了傳國玉璽並擁立劉玄為帝。劉玄後來在與赤眉軍的對抗中戰敗,於是赤眉軍憑藉玉璽擁立小皇帝劉盆子上位。劉盆子後來也遇到了失敗,投降了建立東漢政權的劉秀並獻上傳國玉璽,於是玉璽重歸於漢,並在東漢諸帝手中流傳。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何進袁紹進宮勤王,十常侍及太監們裹挾着漢少帝倉皇出逃。經過一番血腥鎮壓後,十常侍被殺,玉璽也隨之不見了!十餘年後,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董卓戰敗西逃,放火焚燒了洛陽宮廷。率先攻入洛陽的孫堅部在救火的時候,於洛陽城南甄宮井中打撈出一具宮女屍體,頸下赫然懸掛着傳國玉璽。孫堅見後大喜過望欲將玉璽佔為己有,不料孫堅部下將此事傳了出去,以盟主袁紹為首的各路諸侯,都想得到這傳國玉璽,於是各懷鬼胎,上演了一幕玉璽之爭……

《三國演義》中孫堅帶着玉璽返回長沙,在路上被袁紹和劉表截擊受傷而死,玉璽落入袁術之手。總之袁紹也好,袁術也罷,最後都被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給打敗了,傳國玉璽再次回到了漢獻帝的手中。

公元220年曹丕逼漢獻帝禪位於己,建立了曹魏。傳國玉璽順理成章成為曹魏的皇權象徵,曹丕還派人在傳國玉璽的肩部刻下隸字「大魏受漢傳國璽」。後三國一統歸於西晉,玉璽也隨之歸西晉。西晉末年,五胡亂華朝代更迭頻繁,傳國玉璽不斷易手輾轉流離。

晉懷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玉璽被匈奴前趙劉聰所奪,西晉滅亡。東晉咸和四年(公元329年),後趙石勒滅前趙,奪得玉璽,也如法炮製在玉璽右側加刻了「天命石氏」,可不久後趙大將冉閔殺石鑒自立,建立了冉魏,續而擁有了玉璽。在亂世中,所有的野心家都需要給自己正名以順天命,希望證明自己權力的合法性。

公元352年,鮮卑族慕容南下攻魏。三月,冉閔兵敗被擒,五月被殺,可惜一代梟雄落得如此下場。想當年是冉閔的「殺胡令」才讓漢人的血脈得以保存。冉魏都城鄭城被北鮮卑大軍團團圍困。冉魏大將軍蔣乾等人輔佐太子冉智閉城拒戰。據《晉書》中記載:「鄴中飢,人相食,季龍時宮人被食略盡。」由此可見被圍困日久的鄭城發生了饑荒,以至於百姓相食,後趙時期的宮女皆被飢人所吃。

無奈蔣干只得一面奉表向鮮卑請降,一面又派人向東晉的謝尚求救。對於以天下正統自居的東晉王朝來說,傳國玉璽是證明自己合法性的重要工具。東晉王朝在接到蔣乾的求救信後,就派了使者到鄭城討價還價,目的就是要拿玉璽換取援助。蔣干猶豫不決,不願意用傳國玉璽換其援兵。使者見蔣干還在猶豫,幾天後親率精兵百餘人入鄭城駐守,以進一步遊說蔣干:「天子聽說玉璽已經到了我手中,這才相信蔣干你是真心誠意求援的,調遣軍隊糧草來救。」蔣干相信了使者的話,將玉璽交給了他。使者一拿到玉璽就秘密護送到東晉首都建康,獻給晉穆帝。傳國玉璽重新成為晉王朝號令天下的信物。

兩個月後,鄭城被鮮卑族攻破,冉魏滅亡了,但鮮卑人已無法得到傳國玉璽,便謊稱得到了玉璽,登基做了皇帝。慕容儁想讓天下人信服,證明玉璽是在自己手裡還改玉璽為「元璽」。

在這個時候,群雄並起人人都想稱王,可玉璽只有一個。於是各路豪強梟雄私刻玉璽,以示正統。如東晉朝廷南逃後,就自刻了玉璽。此外還有西燕慕容永刻的玉璽、姚秦的玉璽……他們私刻玉璽的行為,使得後世許多梟雄不斷效仿。

真正的玉璽仍留在建康,隨着東晉、南宋南齊南梁世代相傳。一直到侯景之亂侯景很快被殺,叛亂被平定。但玉璽卻被侯景任命的侍中兼平原太守趙思賢趁亂拿着潛逃到了廣陵,而後又被郭元建搶走。

郭元建將玉璽獻給了北齊的辛術,辛術再轉獻給北齊朝廷。傳國玉璽遂為割據黃河中下游的高氏所有。後來南陳取代了南梁,也私刻玉璽,於是玉璽越刻越多……

建德六年公元577年正月,北周武帝宇文邕滅北齊,傳國玉璽落入北周。四年後,外戚楊堅廢北周靜帝,建立隋朝。傳國玉璽成為隋朝的國寶,並改稱為「受命璽」,所謂隋命天授。隋朝滅陳後很快統一了全國,便將那些私刻的玉璽統統沒收。

隋唐時期是中國的鼎盛時期,傳國玉璽一直掌握在皇室手中,被視為國家至寶。唐末朱溫篡位後,歷史進入了紛擾的五代十國時期。玉璽再次遭遇亂世,厄運迭起。朱溫建立的後梁掌握玉璽沒幾年就被後唐給取代了。

公元937年1月11日,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帶領契丹軍攻至洛陽。後唐末帝李從珂懷抱着傳國玉璽登上玄武樓自焚。玉璽從此下落不明。

玉的傳奇是那段歷史的見證,一件玉器的流傳見證了太多扣人心扉的故事,故事裏有戰爭的烽火、鐵血的柔情、朝代的更迭……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 天天要聞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標題: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在歷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猶如璀璨的星辰,不僅照亮了當時的天空,更成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 天天要聞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一、引言中國,這個擁有數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不僅擁有廣袤的陸地疆域,還擁有着漫長的海岸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 天天要聞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只要羅長子往我身邊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羅瑞卿卻是個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親切地稱呼他為「羅長子」。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 天天要聞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陳水扁,但是,她一定會為特赦陳水扁創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為陳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礙,這一點蔡英文在這8年里早都在做,現在基本也比較成熟了,蔡英文辦任何事情都是比較穩妥的,陳水扁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陳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