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包公家鄉來」:不確定少年包青天是否去過泉州 但他肯定不是大嫂帶大的

2024年05月14日08:52:32 歷史 8734

大皖新聞訊  包公的父親包令儀曾在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當過四年縣令,當時十多歲的包拯,是否跟父親一起在他鄉度過了重要的青少年時代呢?帶着這樣的疑問,5月13日,由安徽日報報業集團、中共肥東縣委主辦,肥東縣委宣傳部、新安晚報社承辦的「我從包公家鄉來」大型融媒體採訪團千里迢迢來到惠安縣,探尋少年包拯的足跡,並專訪了惠安縣政協文化文史委主任張國琳。這位惠安知名的文史專家堅持認為包拯曾經隨父宦遊,並在十幾年前曾專門來到合肥市肥東縣——包拯的家鄉進行考證。

「我從包公家鄉來」:不確定少年包青天是否去過泉州 但他肯定不是大嫂帶大的 - 天天要聞

「我從包公家鄉來」大型融媒體採訪團來到福建惠安

專程來合肥考證少年包拯是否在閩生活

惠安縣取「以惠安民」之義,是福建省泉州市轄縣,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突出部,介於泉州灣與湄洲灣之間,一面依山、三面環海,與晉江、南安,合稱泉州三邑。自北宋太平興國六年(公元981年)置縣,惠安已有千餘年歷史。

「我從包公家鄉來」:不確定少年包青天是否去過泉州 但他肯定不是大嫂帶大的 - 天天要聞

文史專家張國琳(左)接受記者採訪

張岳著《惠安縣誌》記載,包拯的父親包令儀於宋真宗祥符五年(1012年)就任惠安知縣,當了四年後離任。為此,惠安本地一些文史專家認為,包拯少年時很可能隨父來過惠安,並生活多年。張國琳也是其中之一。

5月13日,「我從包公家鄉來」大型融媒體採訪團來到了惠安文廟(孔廟)。它是惠安置縣以來,從宋代至清代歷代名宦先賢和無數惠安學子祭祀孔子的地方,是惠安這座古城文化傳承的發祥地,為福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這裡,記者見到了研究包公文化的文史專家張國琳。

認為包公少年時隨父來惠安生活多年,張國琳自有他的理由。張國琳說,2010年,他帶着「包拯父親到惠安當過多年縣令」的有關史料,專程前往安徽合肥,訪問了程如峰、戴健等對包拯很有研究的專家,「他們都基本認可我的判斷。」

張國琳說,包拯的父親是1012年來到了惠安當縣令,而包拯是999年出生的,推算起來那時他大約為13歲,父親在惠安當了四年官,離任的那年,包拯應該是17歲。張國琳認為,包拯有兩個哥哥都夭折了,他的父親不可能把他們母子一扔數年不管,獨身一人在惠安三四年。

張國琳還介紹,包拯29歲時參加了在開封府舉行的考試。考試揭曉,共錄取 1077人。包拯名列甲科一等,為第 24名進士。「與包拯同榜的一千多名進士中有一個惠安人,名叫張惟德。如果包拯少年時代在惠安隨父讀書生活,那他很有可能和包拯成為同學。」

「黑臉包公」源自「烏腳溪」?

惠安縣博物館館長郭曉兵對此也持同樣看法。他說,在宋代,不少官員就任時,都帶着家屬赴任。比如,北宋元豐七年(1084),江西人程節攜帶妻、子一起赴任。「程節生活的年代與包公相近,可以作為參照。」

「包令儀為官的縣衙就在現在的惠安文廟(孔廟)的附近。」郭曉兵告訴記者,「由此,可以推斷包拯在13到17歲期間是在惠安度過的,也有可能在孔廟讀過書、求過學。」另外,著名的宋代科學家沈括,少年時代也曾隨當官的父親宦遊,在泉州生活過多年。而沈括所著的《夢溪筆談》還有一則記載,說漳州一帶有一條河,名叫「烏腳溪」,涉水過河的人腳都變成黑色。有一位龍圖閣大學士梅公儀在地方做官時,不小心落水中,被救出來後,全身墨黑,從此之後卻舊病全消,康泰健壯。

後來也有傳言說,包青天之「包黑子」的稱號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在戲劇中,包拯是一副完全黑色的打扮,還有《三俠五義》中他出生時外貌黑黢黢,7歲時起名就叫「黑子」,民間就有了「包黑子」的叫法。另外一說就是來自《夢溪筆談》中的這一則故事,寫戲人把「梅龍圖」移到了「包龍圖」身上,把「包龍圖」寫成了渾身漆黑的「包黑子」。

「長嫂如母」是誤傳 自小深受父母之愛

雖然張國琳堅持認為少年包拯在惠安度過了多年,但現有史料還難以完全證實。

在安徽考證過程中,張國琳也了解到,從1973年出土的包公墓志銘中,看不出包公的少年時代是在哪兒度過的。墓志銘是包拯的同年進士、同為樞密院副使的吳奎撰寫的,其中對於包拯29歲中進士之前的記載僅有「始於孝聞於閭……公幼則挺然若成人,不為狎戲,長彌勗厲操守」。

包拯的同鄉、清代李鴻章撰寫的《重修包孝肅祠記》中有一句「公固有祠在城外香花墩,相傳為公讀書處」,注釋是「合肥包公祠始建於包公死後4年(1066),原在城內,明代後期, 遷至今所」,也沒有交代清楚。

不過,雖然無法確認包公年輕時是不是跟隨父親宦遊福建,但可以確定的是,戲曲中說的包拯從小被父母遺棄、由大嫂帶養成人的「長嫂如母」的故事,並不符合歷史實際。據了解,「長嫂如母」的故事,是古人將包公小兒子包綬的一段成長經歷,進行了一廂情願的移花接木,放到了包拯身上。於是,這個「長嫂如母」的故事便隨着包公的威名傳揚下去。

事實上,包拯的幼少年時代,深受父母之愛,而包拯也很有孝行。包拯中進士後,歷任大理監事、建昌知縣。由於父母年事已高,包公便棄官在家奉養雙親。父母相繼去世後,他把父母葬於城東,在墓旁守孝三年。

大皖新聞記者  劉暘 張楠 高緒巍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 天天要聞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標題: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在歷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猶如璀璨的星辰,不僅照亮了當時的天空,更成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 天天要聞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一、引言中國,這個擁有數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不僅擁有廣袤的陸地疆域,還擁有着漫長的海岸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 天天要聞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只要羅長子往我身邊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羅瑞卿卻是個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親切地稱呼他為「羅長子」。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 天天要聞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陳水扁,但是,她一定會為特赦陳水扁創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為陳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礙,這一點蔡英文在這8年里早都在做,現在基本也比較成熟了,蔡英文辦任何事情都是比較穩妥的,陳水扁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陳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