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勁松:​商南縣美麗的傳說一一生龍寨、清油河、梳洗樓、涼水井

2024年05月24日11:47:09 歷史 1040

劉勁松:​商南縣美麗的傳說一一生龍寨、清油河、梳洗樓、涼水井 - 天天要聞

作者/劉勁松

一、生龍寨

陝西省商南縣生龍寨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村落,經歷了多次興衰。生龍寨在陝西省商南縣富水鎮南三公里的金鐘山上,曾經是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商洛活動的場所之一。

劉勁松:​商南縣美麗的傳說一一生龍寨、清油河、梳洗樓、涼水井 - 天天要聞

1. 起初,生龍寨是一處自然形成的山寨,由於地勢險要,成為了當地居民的避難所。隨着時間的推移,生龍寨逐漸發展成為一個繁榮的村莊。

2. 明朝時期,生龍寨成為了商南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當時,這裡有許多富商和文人墨客,使得生龍寨成為了一個繁華的地方。

劉勁松:​商南縣美麗的傳說一一生龍寨、清油河、梳洗樓、涼水井 - 天天要聞

3. 清朝初年,生龍寨遭受了一場大火,導致許多房屋被燒毀,居民流離失所。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恢復,生龍寨重新煥發出生機。

4. 清朝末年,生龍寨再次遭受戰亂,許多居民被迫離開家園。戰爭結束後,生龍寨的居民開始重建家園,但由於資源匱乏,重建進程非常緩慢。

5. 20世紀初,生龍寨開始進行現代化建設,修建了道路、橋樑等基礎設施。這使得生龍寨的交通條件得到了很大改善,為村莊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6. 近年來,隨着旅遊業的發展,生龍寨逐漸成為了一個旅遊勝地。遊客們來到這裡欣賞古村落的風貌,感受歷史的厚重。這使得生龍寨的經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由於李自成在此活動過,又名闖王寨

劉勁松:​商南縣美麗的傳說一一生龍寨、清油河、梳洗樓、涼水井 - 天天要聞

生龍寨經歷了多次興衰,但每一次都能重新崛起,展現出頑強的生命力。這得益於當地居民的團結和努力,以及政府的支持和引導。如今的生龍寨已經成為了一個充滿活力的古村落,吸引着越來越多的遊客接踵而至。

劉勁松:​商南縣美麗的傳說一一生龍寨、清油河、梳洗樓、涼水井 - 天天要聞

二、清油河

清油河,是商南八大河流之一,因清澈靚麗暨美麗動人的歷史傳說而得名。

清油河鎮,因清油河而得名。它是商南西部重鎮、名鎮,也是沿商淤古道,今「312」國道出商入商第一鎮。

劉勁松:​商南縣美麗的傳說一一生龍寨、清油河、梳洗樓、涼水井 - 天天要聞

俗傳宋太祖趙匡胤,在華山陳搏(tuan)老祖下棋,輸掉華山以後,單人獨騎,流落到清油河一帶。有一個壯漢叫魯正恩,在此榨油為業,他性格豪俠,仗義疏財,二人一見如故,於是結為異姓兄弟,又以他為將。魯正恩力氣很大,使用的油榨重千斤,動作起來,轟轟然聲若雷嗚,其油槽狀如巨碑,中間有一石臼,至今還完好地保存在清油河街頭。他榨的油清清亮亮,質好量多,信譽也高,出於對這位油匠的懷念,後人便將此地叫「清油河」。如今河東十里路側,還有正恩墳一座,每當秋末冬初,當地油匠紛紛前去憑弔,祝告榨出的油也象清油河的水一樣,源遠流長。的確,商南出產的芝麻香油久負盛名,外地人到此又以能買到清油河的香油為幸事。

清油河鎮,位於商南縣城西20公里處,其西邊與丹鳳縣武關鎮接壤,北面,分別和洛南縣河南省盧氏縣為鄰,東、南面和試馬鎮交界;轄地258平方公里,人口1.31萬;歷以「十里長街」和「千年古鎮」而著稱,又以其「清油八景」而聞名遐邇。

歷史典故

清油河在「五代」以前,原名叫「柳林河」,系以其街外河邊十里柳林而得名。五代後期,宋朝開國元勛鄭子明曾在此住,時以打油賣油為生;因他打出來的油清香明亮而遠近聞名,故此,人們便將柳林河改名為「清油河」了。

鄭子明:姓鄭,名恩,號子明、乳名黑娃;自小父母雙亡,十多歲時隻身來此,以打油賣油為生。他在這裡與趙光胤相遇並結拜為兄弟,又和陶三春不打不成交而定下了終身;流傳下了許多活生生的故事:——鄭子銘與「倒掛油」及「普峪河口」。鄭子明雖臉黑似漆,卻生得身材魁偉、力大無窮、性格豪爽 ;為人厚道、直率、好打抱不平。他在清油河打油期間,命苦時不濟,雖然他打出的油清香明亮質量極好,但是,在生意場上卻屢遭厄運。

起先,他擔油出賣,總是順清油河而上,要送到洛南縣境內的『黃家村集市 』,來回三百餘里 ,他一根鐵扁擔挑着二百多斤重的兩隻大油簍 ,竟兩天一趟;一次,當他擔油走到腰庄小花岔石碥上時,遇着從黃家村轉來的同夥人,告說油價大跌,他十分懊惱,生氣地將油擔往石碥上重重一撂,油從傾斜的簍中溢淌了出來,流了一地;當大家趕忙去幫他扶油簍時,神奇般地發現:油簍竟深深地陷進入了岩石中,怎麽也拔不出來;鄭子明自己也覺得詫異,!他親自把油簍拔出後,在這堅硬完整的岩石上就留下了深深的『油簍坑印』和『流淌的油印』。他在此歇息了一會,就沮喪地擔起油擔,同大夥一起倒轉回來了。此後,人們就將這裡稱作「倒掛油」;『油簍坑』與『油印』至今如故,成為人們流傳的佳話及觀賞的古迹。

此後,鄭子明就又順河而下,將油擔送到毛河口下的丹江碼頭,從那裡裝船水運至襄樊武漢;在一次正裝船時,忽然,突起大風,江浪洶湧,幾乎將船顛翻,致簍中香油溢潑流淌了一口岸。從此,人們就稱這個碼頭名為「潑油口」;後日子久了,便被誤傳成今天的「普峪口」了。

——「磙子嶺」、「油簍溝」和「油槽寶石」。一次,鄭子明擔油去龍駒寨,上到一山嶺頭在放擔歇息時,後面一隻油簍因沒擱穩而滾到山下去了,他尋來一百來斤重的圓扁石,用鐵扁擔在中間捅出一洞孔,型如石磨,用繩系掛於扁擔的一頭,配着剩下的那隻簍,擔著繼續前進;從此,這山嶺便叫「滾子嶺」;嶺下的山溝就叫「油簍溝」了。

同這些地名一起留下的文物古迹,現只有鄭子明打油的「油槽」和「壓油石」了。「油槽」系由整石鑿制而成,長2.80米,寬1.23米,厚33公分;四周邊沿高6厘米,寬18厘米;槽溏略向流油嘴一頭傾斜,油嘴從槽頭中間向外突伸,狀如龜頭;「壓油石」亦由整石鑿成,長0.8米,高、寬各為0.56米,略呈長方體,幾個人才能抬得動,可鄭子明當年用它壓油,僅一人兩手一端就舉起來了;壓油石和油槽系同一花崗岩石質,十分堅硬,千餘年來一直被視為清油河的「鎮街之寶」,民國八年,洪水沖走了清油半邊街,然槽石巋然未動,1998年「7.9」、「8.25」兩次百年不遇特大洪水,連續襲擊了清油河,十多米高的浪頭,幾乎沖毀了大半條街,但槽石分寸未移,絲毫無損;現被列為「歷史文物」,清油人亦以此而引以為榮;凡來清油河者,大都要好奇地去看一看和摸一摸。

——在清油河,鄭子明同趙匡胤、柴榮三結義。趙匡胤在京都汴梁大鬧『勾欄院』後出逃避難,先去隨州投靠父親的好友董宗本,時逢董已出征關西,剛好姑父也在關西任職,他就從隨州經商於之地前往關西,在『武關古道』途中,遇見推車去關中販賣雨傘的柴榮,二人便結拜同行;途徑『陡嶺關』時,遭遇『山大王』董龍、董虎劫持,兩廂撕殺了起來,董氏兄弟邊戰邊退,將匡胤誘致『九岩寨』和『羊角寨』下的九曲十八彎中,匡胤被伏寇圍困。

正在危難當頭,適值鄭恩在河中洗油簍,不慎油簍被水沖走,鄭恩脫下衣服,僅緹一兜肚,下水追撈油簍,直追到『月亮灣』;但見九曲十八盤裡塵土飛揚,只聽得殺聲震天,他便順手從河邊拔起一棵棗樹,橫掃直衝殺進重圍,打敗了寇匪,救出了匡胤。隨又一同前去陡嶺關見柴榮,時值柴榮推傘車退至黃土坡躲歇;三人見面甚為慶幸,即插盟結義為『八拜弟兄』。時柴榮二十歲距首,匡胤十九次之,鄭恩十八歲為小。這就流傳下了『兩龍一虎,患難與共』的佳話。

——『打瓜園』,鄭恩三春喜聯姻。在清油河街下不遠處,有一個大灣套,在彎套的下前方,有一座孤石山,活象一隻卧在地上的雄獅,人稱『青獅』;青獅後是一極其秀美雅靜的山坳,內中有一陶家莊;莊主名叫陶洪,原本是關西有名的三軍教頭,因厭煩亂世、淡泊功名而告老還鄉,頤享天年。膝下有一獨生女兒,名叫陶三春;三春自幼喪母,從小隨父學兵法、習騎射,精通十八般武藝,善使一對『齊眉棒』,無人能敵。

一天,父親出遊訪友,她同丫環及家院守庄,忽聞報:有一黑賊在偷瓜!三春急忙前去,見是一黑臉大漢,吃瓜不給錢還罵人,二人就打將起來,不大工夫,三春便將黑漢擒拿捆綁抬回了庄。這黑漢原來是鄭子明!

原來,鄭子明與趙匡胤、柴榮三人結拜後,一同前進到清油河街,住進驛館客棧後,鄭恩便去月亮灣取油簍,順便洗了個澡;上得岸來,正覺得天熱口渴的厲害,忽見到獅子山前瓜園裡,睡了滿地的大西瓜,他乾渴難奈,便疾步走進園中,順手摘下一個大西瓜,一拳打開就送進了嘴裏,只覺得滿口生津、周身沁涼;狼吞虎咽,不一會兒第二個瓜也將吃完;心想:再帶幾個回去給二哥他們吃,豈不更好!正當準備動手再摘時,忽聽一女子厲聲叫道:「住手!哪裡的偷瓜賊?」鄭恩嬉皮笑臉地說:「樂子(自稱口語)吃了你幾個瓜,那能算偷?」三春誤以為鄭恩自充『老子』,怒道:「你這黑賊偷瓜還罵人?找打!」鄭恩雖然力氣大,但拳腳工夫那敵得了三春?況根本就沒心理準備,不提防挨了三春幾鐵拳,沒戰幾個回合,就被三春反背摁倒在地,嘴上不服,身子卻動彈不得。接着三春叫丫環拿來繩索,將鄭恩手腳捆綁在一起,用杠子抬回庄,待爹爹回來發落。

卻說趙匡胤在客棧等候多時,不見鄭恩回來,有些着急,便出來尋找;在磨溝口遇見從武關訪友回來的陶洪,二人原來彼此知名,現一見如故,陶洪邀匡胤到府上做客,盛宴招待;鄭恩聞聲喊「二哥救命!」匡胤一看此景很是吃驚,問及三弟何以至此?鄭恩告之原委叫苦不迭;陶洪見二人稱兄道弟,即命三春出來鬆綁,賠禮道歉,重新入席,盡興暢飲。

匡胤尋思着:三弟這等勇猛,竟被一個女子降服,可見三春何等了得!古言說:素緣天定,不打不成交,二人如能聯姻,一則得到了一員巾幗猛將,二則三弟這『楞頭青』也有了管制約束,豈不是兩全其美?遂向陶洪提出願為媒妁之意。陶洪十分高興,尋問女兒,三春心中自是滿意,嘴上應道:「但憑爹爹作主,只等三年封王」。

後柴榮登基當了後周皇帝,封匡胤為南宋王、鄭恩為汝南王,遂為鄭恩和三春完了婚。後來,陶三春挂帥,收劉三定,破南唐,解壽州之困,立下了汗馬功勞。

——清油河與「三馬」地。清油河向東,依次是「試馬寨」、「捉馬溝」、「黨馬店」三個街鎮,這『三馬』地名,亦系鄭子明與趙匡胤的故事所留傳下來的。

自當趙匡胤在宴席上提媒,陶洪許定了三春與鄭恩的婚事後,就客留他們在莊上。數日,又送給鄭恩一匹烏雕寶馬,教他們在這裡學騎術;一日,先由鄭恩墜蹬騎着,匡胤牽韁繩,行走至雙廟嶺黃土坡下一村寨時,換由趙匡胤來試騎,不料寶馬掙脫韁繩,順着大路朝東跑去,二人哪裡追得上?當此馬跑到虎坡上邊時,正逢店家披紅挂彩、敲鑼打鼓、抬花轎的迎親隊伍,馬兒被擋攔後,又調頭往回跑,當跑至老君山下時,正好碰着前來追趕的倆東家,鄭恩和匡胤將馬捉住,興高采烈地牽着回了家。

從此,人們就將宋太祖試馬的村寨稱之為「試馬寨」,即今之「試馬鎮」;擋馬處的街店被叫作「擋馬店」,後多稱「黨馬店」,現黨馬鄉即以此得名;老君山下捉馬處定名為「捉馬溝」,即如今的捉馬溝街;這「三馬」地名已經有一千餘年的歷史了,從未更改。

劉勁松:​商南縣美麗的傳說一一生龍寨、清油河、梳洗樓、涼水井 - 天天要聞

——「京娘洞」與趙匡胤千里送京娘。京娘原籍蒲州人氏,家住解良縣小祥村。從小隨父四處行醫,以針灸和中草藥偏方為民醫傷治病。一天,她與父親走散,隻身從曹營空樹耙到清油河來,途中不幸被兩個響馬強人所擄,一個叫『滿天飛』張廣,另一名『着地滾』周進,二賊皆企圖娶京娘做壓寨夫人,相爭不讓,然又恐傷了和氣,就先將京娘囚禁於河東『清油觀』寺廟中的降魔殿里,命觀主小心看守,只等再擄着漂亮姑娘,便好一同完婚。

且說趙匡胤與鄭恩、柴榮結義後,從清油河一同來到了關中,見到處都張貼着懸賞捉拿趙匡胤的 「通緝榜文」,他只得與大家分道揚鑣,隻身上了華山,在那裡與陳摶老祖賭下棋,不料一局未贏,輸掉了「華山」;遂又經商山來到清油河,當時,在清油河東有一座大寺院,名叫「清油觀」,其叔父趙景清為此觀觀主,趙匡胤來這裡探望叔父;這日偶感風寒,正在寺廟中養病,忽聽到女子哭泣聲,匡胤問及叔父方知其詳情,隨即解下神煞棍棒,打爛了降魔殿的門窗,救了京娘出牢籠,當晚二人結為同姓兄妹,乘天黑躲藏於一山洞中;天亮後,他扶京娘騎上馬,親自縶韁策鞭,千里送京娘回蒲州老家。

當過了『武關』走到瓜子溝口時,人馬皆渴了,見路邊有一口井,匡胤就去提水,可是沒有繩竿和桶,只見他兩手扳住井台往旁一摁,井身神奇地傾斜了,井水就從井口裡溢流了出來,他手捧甘泉喝足後又飲了馬兒,方爽快而去。從此,人們就將這裡稱叫做「扳倒井」了;至今井還在、名依然。

後來,經『赤松林 』打死了『着地滾』周進,又在 『龍駒崗』殺了『漫天飛』張廣,並且收歸了『千里腳』陳名,為京娘報了劫持之仇,為清油觀掃平了禍根,為當地除了大害,顯現了英雄本色和氣慨。因之京娘對他由敬生愛,不斷地向他表露情感;她先是故意將繡鞋蛻脫掉落馬下,指望匡胤在給她穿鞋時,能觸摸金蓮送情傳意,不料匡胤竟是用馬鞭將繡鞋挑起,送至她面前,讓她自己穿上,京娘心中感到好一陣失落;繼而,她又佯稱腹痛,匡胤就抱扶她下馬,不一會說好了,又抱扶她上馬,過一會說又痛了,就又抱扶她下馬,這反覆一上一下,她便於與他勾肩搭背、身體偎貼,顯得萬般旖旎;夜宿時她一會言寒一會又道熱,又只得為她添衾減被,其軟香溫玉盡顯,可匡胤毫不動心;眼看一兩天就要到家了,京娘不好開口表露心情,不由急得在夜燈下落淚長嘆。匡胤見狀問及原因,她壯起膽說:「深閨弱女,遭賊劫困,蒙兄救命,無以報恩,如不嫌棄,許配終身」。匡胤斷然拒絕道:「頂天立地男子,只有動惻之心,不圖施恩望報!況同姓兄妹豈能亂倫?」京娘又道:「不敢為妻妾,甘願做奴撲,能伺俸終身,方得心安服」。匡胤怒道「救人是本份,相送為意氣,尚若徇私情,與響馬何異,真心變假意,世人作笑蒂。」 京娘愧曰:「妹明兄志,無比敬佩,今生不能報恩德,來世當銜環結草。」

不一日,終於尋到了小祥村,趙員外一家團圓萬分慶幸,舉盛宴招待趙匡胤;酒席上,京娘父兄見匡胤儀錶堂堂,想到少年男女千里同行,日夜相處,豈能無情?不如許配良緣;然而,當一提起此事,匡胤便大發雷霆,掀翻酒桌,拉馬出門,揚長而去。京娘美夢破碎,覺得不僅自己遭受到不白之冤,而且毀了匡胤的英名,便懸樑自盡了。

清油河鎮,山川秀麗,景色宜人,歷史文化,現代風情交相輝映,千百年來,演繹着動人的故事,彰顯着令人流連忘返的奇山秀水。

劉勁松:​商南縣美麗的傳說一一生龍寨、清油河、梳洗樓、涼水井 - 天天要聞

三、梳洗樓

梳洗樓,位於陝西、河南、湖北三省交界處,距宛西重鎮荊紫關8千米,距商南縣城45.3千米,海拔214.2米,是陝西省海拔最低點,為商南縣八景之一。梳洗樓坐落的小山,起脈於巍巍的用峰之巔,盤旋起伏,形若蛟龍,蜿蜒百里。來到樓下,山脈盡頭處,有一30米高,20米長,2米多寬的石崖拔地而起,酷似高昂的龍頭,龍頭上面還有一塊約2米高、1米寬的石頭,猶如古代的大印,石頭上面有兩個三寸金蓮的腳模印和梳印。

陝西、河南、湖北三省交界處相傳,這就是當年蘇娘娘戰後梳洗留下的遺迹。附近有一古建築娘娘廟,娘娘廟始建於何時?無從考證。現存的3間大殿為磚木結構,殿脊為八卦轉頂。盛時,有四水歸堂式殿兩重,約30餘間。

站在梳洗樓上,極目四眺,樓東有一條盤旋起伏的山脈,形似一條巨龍,與樓下山脈平行,這樣雙龍飛至,四目相望,一抬頭,一回首,活靈活現。二龍中間是一塊10畝左右的肥沃平地。中間有一巨石拔地而起,高約14至15米,活像一頭坐卧憩息的豬,被譽之為「二龍戲豬」,樓北有一道山樑,山頭渾圓昂揚,恰似一頭悠閑的犀牛,牛頭上還有牛角般的石柱,更增添了牛的生機,這頭牛坐西朝東,遠遠眺望着五里以外的月亮崖。月亮崖長約3000餘米,通體黛色,而中間卻有一塊弦長約10米左右的下弦月似的崖體呈銀白色。每到夜晚,銀光照在山下的深潭裡,倒映出月亮的清輝。山色倒影,人稱「犀牛望月」。

劉勁松:​商南縣美麗的傳說一一生龍寨、清油河、梳洗樓、涼水井 - 天天要聞

樓下的小河邊上,還有一塊面積約400平方米的扁圓形巨石,宛如一隻隱足露首的海龜,龜背上有一塊石碑,為清光緒十三年(公元1888年)所立。意在告示百姓「因交通和商力艱難,裁撤稅卡,免收稅金。」翌年,又在其旁立「嚴禁盜伐林木」的石碑一塊,約法八章,告警豫鄂陝人民要保護山林。兩塊石碑至今巍然挺立,碑體完好,碑文無損,對當今育林防火有重要價值。樓的南邊,丹江蜿蜒東去,兩山夾峙,峰迴路轉。

兩邊的山頂上各有一座石城堡,隔江對峙。歷史上又有「兩城夾一河,船走城中過」之說。時至今日,城樓雖無,堡基猶在。梳洗樓,不僅歷史悠久,山川秀麗,氣候宜人,而且物產阜盛,盛產蜜桔,歷來是遊人嚮往之處。此處還有「一腳踏三省,雞鳴三省醒。」賈平凹老師對此地深深的點贊。

劉勁松:​商南縣美麗的傳說一一生龍寨、清油河、梳洗樓、涼水井 - 天天要聞

相傳,這就是當年蘇娘娘戰後梳洗留下的遺迹。附近有一古建築娘娘廟,娘娘廟始建於何時?無從考證。現存的三間大殿為磚木結構,殿脊為八卦轉頂。盛時,有四水歸堂式殿兩重,約30餘間。站在梳洗樓上,極目四眺,樓東有一條盤旋起伏的山脈,形似一條巨龍,與樓下山脈平行,這樣雙龍飛至,四目相望,一抬頭,一回首,活靈活現。二龍中間是一塊10畝左右的肥沃平地。中間有一巨石拔地而起,高約14至15米,活像一頭坐卧憩息的豬,被譽之為「二龍戲豬」,樓北有一道山樑,山頭渾圓昂揚,恰似一頭悠閑的犀牛,牛頭上還有牛角般的石柱,更增添了牛的生機,這頭牛坐西朝東,遠遠眺望着五里以外的月亮崖。月亮崖長約3000餘米,通體黛色,而中間卻有一塊弦長約10米左右的下弦月似的崖體呈銀白色。每到夜晚,銀光照在山下的深潭裡,倒映出月亮的清輝。山色倒影,人稱「犀牛望月」。樓下的小河邊上,還有一塊面積約400平方米的扁圓形巨石,宛如一隻隱足露首的海龜,龜背上有一塊石碑,為清光緒十三年(公元1888年)所立。意在告示百姓「因交通和商力艱難,裁撤稅卡,免收稅金。」翌年,又在其旁立「嚴禁盜伐林木」的石碑一塊,約法八章,告警豫鄂陝人民要保護山林。兩塊石碑至今巍然挺立,碑體完好,碑文無損,對當今育林防火有重要價值。樓的南邊,丹江蜿蜒東去,兩山夾峙,峰迴路轉。兩邊的山頂上各有一座石城堡,隔江對峙。歷史上又有「兩城夾一河,船走城中過」之說。時至今日,城樓雖無,堡基猶在。梳洗樓,不僅歷史悠久,山川秀麗,氣候宜人,而且物產阜盛,盛產蜜桔,歷來是遊人嚮往之處。

古詩云:


高樓臨水凈塵埃,

古石玲瓏做鏡台,

秦楚雲山開闊處,

一帆飛去一帆來。

古代文人學士曾經總結出梳洗樓周邊也有八大景:即犀牛望月、龍頭頂印、烏龍馱碑、二龍戲珠、獅子猴灘、猿猴倒掛、寶馬卸鞍、九十九步登天梯。有詩為證:

自古天降一奇觀,

聳立丹江河北岸;

形似龍頭頂顆印,

實則蘇母梳洗案;

玉帝難造稱印稱,

搖搖欲墜幾萬年!

劉勁松:​商南縣美麗的傳說一一生龍寨、清油河、梳洗樓、涼水井 - 天天要聞


四、商南縣涼水井

傳說在明朝中期,陝西省商南縣南邊有個山村叫涼水井,那裡的人過着怡然自樂,男耕女織的生活,與別處不同的地方是,人們都會釀酒,據說世代釀酒。日子過的還算紅火。一日,有位徽州神仙路過此地,從雲中看到地面上的人挑水釀酒很辛苦,生了惻隱之心。地上剛好有一口水井,神仙就在晚上施了法術,把水井變成了酒井。第二天,人們來挑水,發現井水變成美酒了,大家相互慶賀,消息傳到族長那裡,族長便封鎖的這個消息,命令大家嚴守秘密,誰也不許泄露出去。

從此這裡的人再也不用辛苦釀酒了,卻有美酒賣,人們的日子越來越好了,人們也不再種莊稼了,村莊也越來越美麗了。但是人們發現了一個問題,現在不釀酒了,養豬成了問題,原來釀酒豬有酒糟吃,現在不釀酒了,豬沒酒糟吃,很多人開始愁眉不展了。

過了許多年,這位神仙又經過此地,從雲中看到地上的人很不開心,十分奇怪,於是化作老農,下來詢問,人們說出心中苦悶原委,神仙聽了,心中不悅。當天晚上,神仙又施法把酒井變成水井,並且在井沿上留了一首詩:

天高不算高,

人心比天高。

涼水變美酒,

還嫌豬沒糟。

次日早上,人們照常來挑酒買,走到酒井邊,已經聞不到酒香。這說明一個問題,人心要知足,不要太貪,明明的仙人把井水變成美酒了,人們不貪養豬沒酒糟子。打出一桶才發現是水。有位長者發現了井沿上的詩,讀完之後,痛哭不已。為了紀念這口井,老者立即宣布,我們這個地方就叫涼水井。

這口涼水井啊,無論是乾旱還是雨澇,井水清澈甘甜,從不幹涸,從不渾濁。直到今天,這口井依然是當地人的飲水源泉。

徽州先生在此定居下來,有個員外管他吃住,他心生感謝之心,給員外看了一處好地,門前修了一個圓型的湖,自修好後大發大望。員外開始漂了,對徽州先生不敬了,也不管吃了,不不管住了。這時先生的徒弟也剛巧找到商南縣涼水井了,徒弟了解師父的情況後,問師父有沒有破法?師父答:

天鵝孵蛋搭講台,

嚇的天鵝不敢來。

十二狀元一起死,

圍着金盆洗草鞋。

在圓型湖上搭戲檯子,唱了三天戲,羅鼓聲聲,把天鵝嚇跑了,十二娃將來都是要中狀元的料子,都無故死去。從此員外後代都是「圍着金盆洗草鞋」的凡人。這充分說明了一個道理「人前一句話,馬後一鞭子」,信用的重要性!

歡迎讀者們點評、點贊、在看、轉發分享,致謝!

劉勁松:​商南縣美麗的傳說一一生龍寨、清油河、梳洗樓、涼水井 - 天天要聞

作者簡介


劉勁松:​商南縣美麗的傳說一一生龍寨、清油河、梳洗樓、涼水井 - 天天要聞

劉勁松,商南縣炭溝村人,一九六八年出生,大專文化程度,現自謀職業。熱愛文學,喜歡詩歌,我深深愛着生我養我的這片土地,我要為她歌唱!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烈士緊握82年女子照片被網友認親,DNA比對結果出來了…… - 天天要聞

烈士緊握82年女子照片被網友認親,DNA比對結果出來了……

今年4月,一張被烈士緊握82年的年輕女子照片牽動着全國網友的心。為了幫助烈士後人尋親,全國多家媒體為82年前懷抱照片的烈士尋親。6月14日,記者就烈士身份認定等有關工作,向復旦大學分子考古實驗室了解了最新進展。復旦大學分子考古實驗室負責人文少卿副教授表示,之前有山西網友聲稱31號烈士及烈士手中照片上的年輕女子...
美國以強凌弱,聯大上演罕見一幕,中方見義勇為,團結全世界抵制 - 天天要聞

美國以強凌弱,聯大上演罕見一幕,中方見義勇為,團結全世界抵制

6月13號,聯合國大會以「消除以單邊治外強制性經濟措施作為政治和經濟脅迫手段」為議題,就美國等部分國家的制裁問題舉行會議。在當前西方國家動輒以經濟封鎖、打壓制裁為手段恃強凌弱的背景下,聯大舉行相關會議十分應景,體現了聯合國作為最具權威性的多邊政府間組織,應發揮
寧夏中衛:「綠進沙退」背後的科技之變 - 天天要聞

寧夏中衛:「綠進沙退」背後的科技之變

走進位於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的騰格里鎖邊固沙示範性項目現場,工人們正推着一台台像拖拉機車頭一樣的「扎草車」鋪設沙障,兩片代替車輪的圓形壓草刀滾過,麥草就被整齊地扎進沙地里,一個個草方格雛形漸顯。  「這片示範區有8000畝,今年我們上了30台機器固沙,一台機器一天就能扎50畝草方格,比過去純人工效率提高了50%...
日本戰爭擴張之路 - 天天要聞

日本戰爭擴張之路

在歷史的長河中,日本曾走上一條戰爭擴張領土的道路,這背後有着複雜而多面的原因。日本作為一個島國,資源相對匱乏,生存空間有限。這種地理環境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產生對外擴張以獲取更多資源和土地的慾望。對資源的渴望,成為推動日本走向戰爭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