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人為什麼要三妻四妾?「納妾的歷史」是怎麼樣的?

2022年06月30日22:55:12 歷史 1635

每當講到古代的婚姻制度時,很多人都會心生羨慕,說古代男人都是三妻四妾、老婆成群。其實納妾的歷史悠久,從遠古時代就有納妾的傳統。

為什麼人們要娶這麼多老婆呢?

那麼我們得先從納妾的歷史說起,史前時代的人類,最早是母系社會,如詩經記載,有一位美女在洗澡時,誤食了一顆玄鳥蛋,因而懷有身孕,後來生出了商朝祖先,叫作玄鳥生商。

古代男人為什麼要三妻四妾?「納妾的歷史」是怎麼樣的? - 天天要聞

而實際上世界各地人類的起源都有類似的故事,母系社會有些族群的遠古傳說是「只知道有其母,不知道有其父」。顧名思義,母系社會由女性為主要骨幹,女人負責部落內務與採集,男人負責打獵。這個時候人類的數量不是很多,競爭的壓力小,男人們沒有憑藉著武力上位,反而讓渡權利給女性領導。

不過人口增加,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人類之間的戰爭頻繁,男性地位也就越來越高,絕大部分的人類部落進入了父系社會。不管是母系社會還是父系社會,人丁就是最大的財產,有人丁才可以發起戰爭,擴大勢力,鞏固領導。

古代男人為什麼要三妻四妾?「納妾的歷史」是怎麼樣的? - 天天要聞

在母系社會處於領導地位的女性,可以和多名男子發生關係來生兒育女,而在父系社會,領導地位的男性也希望佔有更多的女人,因此戰爭獲勝後,不再亂殺俘虜,男戰俘就當奴隸,女戰俘則是無償當成妻妾,以生育更多的孩子。

遠古時代的結婚,就是使用暴力,有搶婚的習俗。網絡上曾有一張整圖,「不用搭訕,不用約會,一棒子帶她回家」,雖然是很惡搞,但不無它的道理。

古代男人為什麼要三妻四妾?「納妾的歷史」是怎麼樣的? - 天天要聞

納妾制度從父系原始部落時期一直到近代,納妾的歷史源遠流長。「妾」這個字是「辛」下面有個「女」,「辛」是古代的刑具,妾表示受刑的女子,也就是「女奴隸」。在先秦時代,男主人往往會把女奴當成性發泄對象,有性奴的含義。隨着歷史的發展,這個妾慢慢變成了男人的「附屬」,成為了生小孩的工具。

奴隸社會,酋長或者國王就是最大的奴隸主,擁有最多的妻妾。而酋長底下的貴族有樣學樣,也擁有不同數量的老婆。只要經濟條件許可,男人們就會不斷地納妾,這個就是一夫多妻制的起源。

周代諸侯娶他國女子時,常常會得到女方的「附送」,女方貴族會把新娘的姐姐妹妹甚至是姑姑侄女一同陪嫁。如果夫家是天子就稱為「媵」,如果是貴族則稱為「妾」。後來這種陪嫁現象逐漸消失,媵妾也就不分了。

古代男人為什麼要三妻四妾?「納妾的歷史」是怎麼樣的? - 天天要聞

不過妻子以外的性伴侶卻沒有消失,反而越玩越大,尤其是帝王后宮,早就嬪妃成群,人滿為患。而且不只是天子,當時的貴族人家都是一妻多妾的形態。因此,嚴格來說,古代人玩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老婆只能有一個,所以衍生出了嫡長子制,只有正妻生的兒子才有繼承權。

古代講的是政治聯姻,老婆娘家的勢力肯定比妾大。這種傳長不傳賢的制度雖然迂腐,但以前的小孩生那麼多,不傳給嫡長子,肯定會有一陣腥風血雨的家族鬥爭。

到了春秋戰國時代,貴族的地位下降,平民崛起,也想要享受貴族的福利。根據孟子先生的記載,齊國有一個人已經窮得要飯了。家裡竟然還有一妻一妾等着他呢,可見當時連平民都可以娶妾。

在古代中國,只要財力允許,各級官員、富商、文人都可以納妾。納妾是一種炫富的手段,東方朔李白白居易蘇東坡等人都有納妾的記錄。

古代男人為什麼要三妻四妾?「納妾的歷史」是怎麼樣的? - 天天要聞

有一些富商土豪,家裡養着龐大的戲班,女演員都控制在自己手上,動輒數十、數百個妾,以展示財力雄厚。而讀書人寒窗苦讀,準備科舉,最終做了朝廷的命官,往往要干四件「裝闊」的事,「備他一頂轎,起他一個號,刻他一部稿,娶他一個小」。

可見納妾與現在的包二奶不同,納妾在那時是合情合法的事情。那麼納妾有哪些規定,誰都可以納妾嗎?中國古代婚姻講求「媒妁之言,門當戶對」。因此娶老婆多少種契約關係,得看雙方家長同不同意。

但納妾就不同了,選妾不看門第或財產,唯一的標準就是顏值。因此妻子跟妾不僅在婚娶儀式上地位不同,在家中的地位也有貴賤之分,妾除服務男主人外,也要服從正妻,並作為奴僕為正妻效勞。即使妾生了小孩,小孩也不把親媽當親媽看,而是尊敬正妻,並把正妻叫做媽。

古代男人為什麼要三妻四妾?「納妾的歷史」是怎麼樣的? - 天天要聞

因此妾如果死了,她的子女不用守喪,當然也可以參加科舉,而正妻如果去世,卻要守喪,即使不是他的生母。

男人納妾最冠冕堂皇的理由,是為了延續香火,這也是納妾制度的根源。如清軍兵臨揚州城下,愛國將軍「史可法」夫人也極力勸說「史可法」臨陣納妾,以免被膝下無子,斷了史家的香火。可見英雄在愛國的同時,也是不忘傳家。因此不但法律允許,甚至還提倡納妾。

明代法律就規定,親王納妾最多十人,郡王四人,將軍三人,各中尉兩人,而平民只要四十歲以上無後者,可以納妾一人。雖然規定如此,不過實際上根本就沒人理它。從朝廷命官到一般士大夫,乃至稍微有錢的市井小名、鄉村土豪,不用到40歲,都可以納妾娶小,蓄妾風氣相當普遍。

古代男人為什麼要三妻四妾?「納妾的歷史」是怎麼樣的? - 天天要聞

現在有所謂的後宮漫畫,以滿足我們男性觀眾的幻想。而同樣在明清時代,也有所謂的後宮小說,主角一定是超級有錢,能讓妻妾過着奢華生活,其次必須才華出眾,以出色文化讓女性心悅誠服,第三是有過人的本領,能讓妻妾滿足,能讓美人死心塌地。

在古代中國,也有「寧給英雄做妾,不給蠢漢作妻」的說法,這種說法現在社會也看得到,比方說「寧在奧迪上哭泣,也別在toyota上放空」。

明朝是專門出產小妾的城市,當時揚州女人是公認最優質的,達官貴人都特別到揚州納妾,不是說揚州少女顏值高,而是當地的女子自小經過嚴格訓練,懂得如何讓男人舒服,又能取得原配夫人歡心,因此揚州女子是納妾首選。

古代男人為什麼要三妻四妾?「納妾的歷史」是怎麼樣的? - 天天要聞

歷史上的「妾」來源不外乎四種途徑

第一種是「買」,這是納妾的主要管道,明代妾隨便也要50兩,以農場文的換算標準,換算標準大約是現在的4.5萬元,並不便宜。

第二種是「娶」,形式比娶老婆簡單,不必像討老婆那樣問吉納彩。

第三種是「贈」,唐詩宋詞中屢見不鮮。

前面三種都好理解,而最後一種是「通房」,簡單說就是從奴婢轉職為妾,又稱為「通房丫頭」,平常的身份是丫鬟,晚上就變成了主人洩慾的工具,地位位於妾與丫鬟之間,如紅樓夢裏面的平兒、香菱都算是正式的通房丫頭。非正式的如襲人,賈寶玉的第一次就給了襲人,雖然發生過關係,不過賈母賈政都不知道,沒有名分就不算正式的通房丫頭。

古代男人為什麼要三妻四妾?「納妾的歷史」是怎麼樣的? - 天天要聞

中國納妾制度延續了幾千年,即使民國之後,納妾之風也毫無收斂的跡象。袁世凱妻妾就有16人,其中還有姐妹,也有姑侄;北洋的大軍閥張宗昌,是一個色老頭,世人稱他「三不知將軍」,不知道多少錢,不知道多少槍與不知道多少姨太太。就賬面記錄,張宗昌有25個小老婆。

即使是現代,許多大老闆仍有三妻四妾,雖然不是合法的,不過社會上卻好像默許這種行為,覺得大老闆這樣是正常的。不過每到爭產時,大房、二房、三房爭得面紅耳赤,都影響了家族的形象。

古代男人為什麼要三妻四妾?「納妾的歷史」是怎麼樣的? - 天天要聞

現在許多男性都會幻想一夫多妻的生活,認為這將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不過,從道德角度來看,納妾是對女性的任意欺辱和對女性的殘酷迫害。無論是納妾還是現在的包二奶都是應該拋棄的醜陋習俗。

好了,本期內容就到這裡,我是酥糖知識,對三妻四妾感興趣的小夥伴不妨在下方留言,我們下期再見。

#古代妻妾#

參考資料:《逸周書》《禮記》《明史》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墨雨雲間》原來這才是姜梨捨命拯救葉家的真相 - 天天要聞

《墨雨雲間》原來這才是姜梨捨命拯救葉家的真相

拯救葉家真的很難。首當其衝的是淥陽佟府尹。在姜梨還沒來淥陽之前,就在想方設法誣陷葉家,古香緞致死人這頂帽子真的太難摘掉了。更是在姜梨到來的第二天就在無證據的情況下,逮捕了葉家家主葉明軒。
清朝八賢王八爺,他到底輸在哪裡? - 天天要聞

清朝八賢王八爺,他到底輸在哪裡?

作者聲明:(別抄襲我的文章,已加入原創者聯盟,各大平台都已發過,你抄會封你的賬號,聽勸,別輕易嘗試!)第一康熙是對太子有很深感情的,是他親自一手養大的,雖然最後太子不得不廢,但在太子徹底倒下沒救之前跳出來跟太子爭搶的,無論老大和老八,都會成
中國完成了哪些在外國人看來難以完成的事?網友:村村通電… - 天天要聞

中國完成了哪些在外國人看來難以完成的事?網友:村村通電…

‬在閱讀此文之前,辛苦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噗,不是說,就算是乞丐都會留着一個饅頭防止有一天沒討到飯么……‬中蘇交惡的時候,中方外交人員怒噴蘇聯佬:你們不要得寸進尺,得隴望蜀
秦瓊、羅士信、程咬金為何是無人敢惹的三人組合? - 天天要聞

秦瓊、羅士信、程咬金為何是無人敢惹的三人組合?

隋唐演義中,猛將眾多,高手如雲,如李元霸是十八條好漢之中的第一位,宇文成都排在第二,這兩人都是惹不起的存在,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厲害的角色。但是如果說起組合,有三個人的組合是非常強大的,號稱無人敢惹,他們三人分別是秦瓊、羅士信、程咬金,這是為
梅蘭芳原配:悲涼的成全 - 天天要聞

梅蘭芳原配:悲涼的成全

王明華「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這樣的故事在民國時期的家庭里,可能是非常常見的現象。越是有學識越是追求新文化的人,越能做出這樣的事情來,而且就連當時身為藝術大家的梅蘭芳也不能避免這樣的俗套。但是又與其他拋妻棄子的薄情男人有所不同的是,梅蘭芳
「尼布楚」現狀,帶你看看真實的尼布楚,有幾句話不得不說 - 天天要聞

「尼布楚」現狀,帶你看看真實的尼布楚,有幾句話不得不說

尼布楚,這個在歷史書中反覆提及的名字,象徵著中俄兩國第一次正式的外交交鋒和邊界劃定。回溯到17世紀的中俄關係,這裡不僅是清朝與沙俄激烈衝突的見證地,也是和平談判的重要場所。本文將帶你走進尼布楚,從它的歷史背景、關鍵事件到如今的發展現狀,深度
特稿|精武傳奇 - 天天要聞

特稿|精武傳奇

虹口,北外灘。近千名來自上海各所學校的孩子們擺開架勢,氣宇軒昂地操練起迷蹤拳。此時此刻,現代與傳統交相輝映,高樓林立的陸家嘴天際線、古老的中華武術,以及少年們的颯爽英姿共同構成奇幻畫面,與上海獨特的城市氣質相得益彰。這一場景所承載的,正是一個延續了114年的海派傳奇故事。一個多月前的這場武術展示,主辦...
最美文物安全守護人李鐵:以檢察力量守護「世界遺產」景邁山 - 天天要聞

最美文物安全守護人李鐵:以檢察力量守護「世界遺產」景邁山

6月8日,在2024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場城市活動開幕式上,由國家文物局主辦、中國文物報社承辦的第六屆「最美文物安全守護人」推介名單揭曉,13個團體和12名個人入選,普洱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專職委員李鐵入選。  「這是對普洱『綠色檢察』5年來以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守護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給予的最高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