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愚園路幽深靜謐,幢幢特色住宅樓宇林立,點點滴滴刻滿歷史,片片綠蔭寫滿風情。沿着潔凈的街道往東行走,可以看到氣派典雅的1352弄,當年愚園路西段的高級里坊之一「聯安坊」。

1946年5月,農工民主黨的前身——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由重慶遷滬,中央機關即設在愚園路1352弄聯安坊11號。1947年2月農工民主黨在聯安坊11號召開第四次全國幹部大會,出席者40多人,會後發表了《本黨第四次全國幹部會議宣言》。這裡也是中國民主同盟一屆二中全會舊址。
這座磚木結構獨立花園式住宅建於1926年,巴洛克風格,總建築面積1428平方米左右,共有花園住宅4幢(原門牌為10、11、20、21號),前後各2幢,分列道路兩側,均坐北朝南,總有陽光燦爛於屋宇之間。兩幢建築整一的紅色四坡屋頂,規整的清水牆面,富於整體感,渾然一體。房屋結構堅固,氣派簡潔典雅,掩映於四周的蔥蘢綠蔭中,「萬綠叢中一點紅」,格外顯眼。前後兩樓面積稍有差別,前排較小(今5、6號樓),每幢建築面積288平方米,後排稍大(今7、8號樓),每幢396平方米。樓前庭院中點綴有形態各異的假山石,弄底砌有花壇,花木假山錯落有致。穿過庭院,便是清水牆面假四層樓房,側門為主入口,室內開闊寬敞,柳桉門窗地板,鏤花護壁,彩瓷貼面壁爐,予人溫暖之感。

隨着1947年2月農工民主黨上海市黨部和市黨部機關設在此處,著名的民主人士、農工黨和民盟領導人章伯鈞也遷入此處居住。章伯鈞在中國現代革命史上是濃墨重彩的一筆亮色,他認為當時中國革命的性質,是帶有民族性的平民革命,主張建立以農工為重點的平民政權,節制國家資本主義,實現「耕者有其田」,並向更高的社會階段過渡。在受到國民黨迫害的同時,農工民主黨仍積極與共產黨同心協力,為中國的出路而奔走呼號。建國後,章伯鈞又積极參加社會主義的建設工作……如今,一切已成為歷史上的風雲記憶,聯安坊作為上海市優秀歷史保護建築,永遠刻印着章伯鈞的光輝事迹,供後人追憶嗟嘆。
建築可閱讀,街區可漫步,城市有溫度。歲月長河中有太多故事氤氳在長寧38.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與建築融為一體。這些建築,或記錄了時代變遷下的民眾生活,或見證了上海解放與新中國崛起。
內容來源於《長寧足跡》
編輯:陳容超、高 琴
*轉載請註明來源於「上海長寧」


喜歡就點個「贊」
歡迎留言評論和「寧寧」互動
再送我一朵「在看」的小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