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宣鋼退出歷史舞台,有人歡喜有人憂,宣化今後何去何從

2021年10月04日16:19:02 歷史 1568

半城葡萄半城鋼,這是人們用來形容宣化特點的,更是點出了宣化最主要的產能。

2021年9月28日20點,宣鋼icon高爐開始放散煤氣。百年宣鋼,至此正式退出歷史舞台。

百年宣鋼退出歷史舞台,有人歡喜有人憂,宣化今後何去何從 - 天天要聞

【宣鋼歷史】

宣鋼的前身是創建於1919年的龍煙礦山股份公司。

其實龍煙鐵礦最早在遼金時期就有採礦的遺迹,1914年北洋政府在這裡勘察發現赤鐵礦。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導致鋼鐵需求增大,鋼鐵價格暴漲,1919年北洋政府批准成立龍岩鐵礦股份有限公司。

之後隨着戰爭的結束,鋼鐵需求下降,最終龍岩鐵礦停產。

百年宣鋼退出歷史舞台,有人歡喜有人憂,宣化今後何去何從 - 天天要聞

到了日本侵華戰爭時期,日本人將龍煙鐵礦公司改名為龍煙鐵礦株式會社,開始了長達8年的瘋狂掠奪。在此期間,日本人在龍眼礦區和宣化建立機械廠、炸藥廠、冶煉廠等。

1948年,宣化第二次解放,龍煙鐵礦由察哈爾人民政府接管。

1949年2月,華北人民政府接管龍煙鐵礦和下屬四廠一礦,7月礦山、氧氣廠恢復生產。

1950年龍煙鐵礦由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直接領導。

百年宣鋼退出歷史舞台,有人歡喜有人憂,宣化今後何去何從 - 天天要聞

1964年,龍煙鐵礦獨立經營,第一煉鐵廠、焦化廠、運輸部、氧氣廠四廠合併成為宣化鐵廠,機械廠獨立經營。

1970年成立宣化鋼鐵公司,隸屬河北省領導。

2008年,河北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組建,宣鋼成為其子公司。

百年宣鋼退出歷史舞台,有人歡喜有人憂,宣化今後何去何從 - 天天要聞

【宣鋼停產意味着什麼】

其實停產這件事早在2020年10月時就有了消息,當時宣鋼曾公布消息稱將投資29.64億轉型升級,生產高端裝備核心零部件。

到了2021年4月,宣鋼轉型項目正式公布。

宣鋼建設鋼鐵清潔煤制氣項目在4月7日正式公示,項目總投資26387萬元,預計2021年10月建成。

百年宣鋼退出歷史舞台,有人歡喜有人憂,宣化今後何去何從 - 天天要聞

9月28日是所有宣化人都難忘的一個日子,因為這一夜整個宣化所有的車輛都收到了宣鋼停產的「禮物」,車輛上布滿了鐵鏽痕迹。

也正是因為這點,很多人都覺得宣鋼停產是一件好事,宣化人民終於不用每天呼吸被污染的空氣了。

我曾經在宣化生活過將近十年,每天早上起床宣化的空氣都是最差的時候,空氣中布滿了煙霧,尤其是東邊的污染更是嚴重。

在宣化生活的人沒有一個沒呼吸過那種空氣,嗆人的味道真的讓人特別難以忍受。

百年宣鋼退出歷史舞台,有人歡喜有人憂,宣化今後何去何從 - 天天要聞

但是,對於古城上萬在宣鋼工作的人來說,宣鋼停產絕對算不上是好事。

工作沒了,以後的日子該怎麼辦?

一個城市沒有了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以後的日子該何去何從。雖然很多人覺得宣鋼工人的工資並不算高,但不可否認這份工資非常穩定,穩定到足以應付任何意外。雖然比不上公務員工作那麼安穩,但是工人總比臨時打工強。

百年宣鋼退出歷史舞台,有人歡喜有人憂,宣化今後何去何從 - 天天要聞

根據我的了解,宣鋼最後一批無固定期限的工人最小的年齡都在50歲了,這些人基本都到了退休的年齡,宣鋼停產他們直接就可以退休了。

最難的是後續那些合同工,雖然當年簽訂的合同期限很長,但是這種合同還是可以解除的。前幾年就有宣鋼工人往曹妃甸唐鋼轉移安置的政策,但是所需人數只是很少一部分。到了現在,那些還留在宣鋼的工人,很大一部分都要面臨失業,今後何去何從是他們最大的現實問題。

百年宣鋼退出歷史舞台,有人歡喜有人憂,宣化今後何去何從 - 天天要聞

寫在最後:

每一個事件的發生都是有人歡喜有人憂,宣鋼職工都在憂慮着以後的生活,而宣化其他人卻在慶祝着藍天白雲的回歸。

確實,沒有半城鋼產能的宣化以後城市發展還能靠什麼呢,難道真的靠那剩下的半城葡萄嗎?

重工業才是支持一個城市發展的基礎,沒有了重工業宣化會不會像東北那樣,人口迅速流失呢?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諸侯割據VS集權稱帝:項羽為何分封不稱帝?改寫歷史或自掘墳墓 - 天天要聞

諸侯割據VS集權稱帝:項羽為何分封不稱帝?改寫歷史或自掘墳墓

《史記 秦始皇本紀》:丞相綰等言:諸侯初破,燕、齊、荊地遠,不為置王,毋以填之。請立諸子,唯上幸許。」始皇下其議於群臣,群臣皆以為便。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也就是剛剛統一天下的那一年,丞相王綰等人建議說:各國諸候剛被消滅,燕、齊、荊地遼遠,不在那裡立王,就沒有人來安定燕、齊、荊。請把皇帝的幾...
苦澀的荒唐 - 天天要聞

苦澀的荒唐

文革後期的73年,小學四年級時一個班級搞了一場隨堂批判會,校長都來參加了,因為校長聽說這個民辦身份的班主任能力挺強的,讓「啞巴」都開口說了話。
中國第一個蒙難的新聞記者 - 天天要聞

中國第一個蒙難的新聞記者

光緒二十九年六月十五日(1903年8月7日),紫禁城飄着細雨。軍機大臣瞿鴻禨捧着一疊奏摺疾步穿過宮門,卻在養心殿前聽見瓷器碎裂的脆響。殿內,慈禧太后正凝視着刑部呈報的"杖斃逆犯沈藎事畢"奏本,指尖深深掐進黃綾錦墊。 這個令帝國最高統治者震
送別!楊林德教授逝世 - 天天要聞

送別!楊林德教授逝世

據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消息:中國共產黨黨員、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我會第四屆第五屆理事會副理事長、同濟大學楊林德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3日11時37分在上海逝世,享年86歲。楊林德教授在岩石力學與地下工程研究方面作出了開創性貢獻,並為推動我國岩石力學學科發展、促進國際學術交流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