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勳章榮獲者柴雲振之83

2021年09月14日18:23:02 歷史 1918


七一勳章榮獲者柴雲振之83 - 天天要聞

在國防部長家作客

1989年5月25日,柴雲振受中央電視台的邀請,前往北京參加」六一「國際兒童節的慶祝聯歡活動。27日上午10時左右,柴雲振突然接到電話,說國防部長秦基偉同志要接見,叫他等着,小車馬上就到。得到這個消息,他的心情激動得如翻江倒海,難以平靜。抗美援朝時的戰鬥場面如放電影一樣,一幕幕映在眼前,使他浮想聯翩。

人生的一大幸事是故友重逢。

秦基偉是他的老首長,在朝鮮戰場作戰時,擔任中國人民志願軍15軍軍長,1951年3月10日,柴雲振所在志願軍15軍45師,在河北邢台沙河地區召開的出國誓師大會上,秦基偉親臨動員,號召大家要英勇作戰,不怕犧牲,做一個國際英雄。還握拳高舉,聲如洪鐘,帶頭表示決心:「在這次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爭中,我的名字不上英雄榜,便塗烈士碑!」這豪言壯語曾多時縈繞在柴雲振腦際,從那以後,他多想再次聆聽首長的教誨啊!均無機會。30多年了,想不到還有面見老軍長的良機!

車子在一幢平房前停下,等在屋前的秦基偉同志伸出雙手迎來,邊扶他下車邊說:「我是秦基偉!是你的老軍長,你現在還認識我嗎?」

柴雲振不住點頭:「認得!認得!我在沙河出國誓師大會上,聽了你的報告,你講得太好了!後來我在45師警衛連時,也見你到師部來過。」

秦基偉部長拉住他往屋內去:「對!快進屋吧!」

客廳非常簡樸,茶几和沙發都很舊了。

柴雲振剛坐下,秦夫人就倒來了開水,並送上糖果。秦部長還將一串香蕉放在他面前,叫他不要客氣。

秦部長用誇讚的口氣說:「從報紙上看到所介紹你的事迹,我就回想起了當時的情況。在第5次戰役朴達峰戰鬥中,你們師打得不錯,完成了阻擊任務,保證了志願軍司令部、前線主力兵團、後勤部總兵站的順利轉移。當時彭總在電話上表揚了我們軍。而你在這次戰鬥中,又起到關鍵性的作用,所以給你記了功。你作為英雄,這不但是你們師的光榮,也是我們軍的光榮啊!」

柴雲振謙遜地說:「我能立那麼一點功,全靠首長指揮得好,還有戰友的支持與配合,不然我是什麼功也立不了的。」

秦部長高興異常,那飽經戰爭風霜的面容大放光彩:「對!對!你說得對!我們今天活着的人,不要忘了死去的戰友!為了和平,為了祖國的安寧,我們許多戰士把鮮血灑在異國的土地上。只要一想起他們,我們就會感到難過,應努力工作啊!」

憶過去,談現在,話家常,敘友情,越談越投機,越談,這一對昔日的官兵心越近。時間如逝,一個多小時很快在融洽的氣氯中流去了。

秦部長把柴雲振讓進小飯堂,幾樣可口的川菜放在飯桌上。部長為柴雲振倒上酒:「專門弄了幾個川菜,不知合不合你的口味。」部長見他有點客氣,風趣地說:「家常便飯,不足待客。」

柴雲振忙說:「我不是客人,我是老首長的士兵,今天給老首長添麻煩了。」

秦部長說:「你是貴客!貴客光臨,難得難得!」

見他很少夾菜,秦部長及夫人都不住幫他添菜。柴雲振的碗冒尖了,秦部長用筷按了一下,又夾了不少菜,直到他碗中確實裝不下了才罷休。

柴雲振吃着飯,思緒萬千;「秦部長已是高齡老人,工作又忙,還記住我這麼一個普普通通的士兵。」感激之情更盛。

當他被送上小車與秦部長握手告別時,柴雲振那難以抑制的淚終於沒有忍住,簌簌地落在了秦部長指揮過千軍萬馬而伸進車窗相握的手上。(待續)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銘記歷史記憶,凝聚民族復興力量 | 新京報社論 - 天天要聞

銘記歷史記憶,凝聚民族復興力量 | 新京報社論

▲資料圖:北京盧溝橋上的石獅。圖/新華社「我們是善戰的前鋒,我們是民眾的武裝,從無畏懼,決不屈服,永遠抵抗,直到把日寇逐出國境,自由的旗幟高高飄揚。」1939年,29歲的河北青年張松如離開正定省立七中,進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這一年,他以「公木」的筆名與音樂指導鄭律成合作創作了這一組《八路軍大合唱》。此前兩...
誰能想到,一次無禮竟為秦國的崛起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 天天要聞

誰能想到,一次無禮竟為秦國的崛起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眾所周知,分封制是周王朝的核心,而禮制則是其核心中的核心。那時候講的「禮」,跟現在的「禮」有很大的不同,但也有些相同之處。我們可以理解周「禮」為現在的「禮貌」,周朝貴族才講「禮貌」,普通國人、野人、蠻夷戎狄是不講的,或者說他們根本不知道這東
什麼是勝利? - 天天要聞

什麼是勝利?

戰爭的最終目標當然是取得勝利。 人們總是期望看到勝利的場景:扛着紅旗,將旗幟插到對方陣地上,歡呼雀躍,國與國開戰,誰都希望勝利。 但是,近年來的三場戰爭卻讓我們看到了一種新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