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總平反後,浦安修過得如何,為何不以彭夫人自居寧願孤獨終老?

2021年06月07日22:52:47 歷史 1429

土地革命解放戰爭時期到抗美援朝,彭老總戎馬一生,功勛卓著,在中國近代史上寫下了輝煌的篇章。他是我國著名的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者和領導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然而,戰場上無往不勝的彭老總,在婚姻上卻是命途多舛,歷經坎坷。

彭總平反後,浦安修過得如何,為何不以彭夫人自居寧願孤獨終老? - 天天要聞

圖1

貧苦出身,一心為民請命

彭老總的原名叫彭得華於1898年10月24日出生於湖南湘潭。他自幼家中貧寒,母親在其8歲時便因病離世,父親身患重病喪失勞力,彭得華作為家中長子,年幼之時便默默承擔起了一家人的生活重擔。

但生活的貧苦,卻從未讓他為此而屈服和墮落。在其15歲時,因參與饑民請願活動而被官府通緝,彭得華只能隻身逃至洞庭湖充當堤工。

當時的中國人民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人民生活苦不堪言,而目睹和經歷了這一切的彭得華對此深表痛心,從而也在心底里充滿了對外國侵略者和黑暗軍閥的痛恨之情。從這時起,彭得華的心中便默默種下了為民請命,為中國人民開闢新篇章的革命種子。

1916年,正值18歲的彭得華,在機緣之下參軍入伍,並憑藉出色表現升任排長。而後,他在連隊中秘密組織了「救貧會」,旨在幫助廣大貧苦農民。

後來因為民除害派人殺死了一名惡霸而被捕,幸運地是在押解途中順利逃脫。之後,為躲避軍閥勢力的通緝和追捕,1922年,他由彭得華改名彭德懷,並且成功的考入了湖南軍官講武堂,畢業之後他又成功的返回至了湘軍,並相繼擔任排長、連長、營長。

彭總平反後,浦安修過得如何,為何不以彭夫人自居寧願孤獨終老? - 天天要聞

圖2

1926年,他跟隨部隊被編入國民革命軍,並參加北伐戰爭,在此期間,他結識了共產黨人段德昌同志,並逐漸接觸到馬克思主義思想。1928年,彭德懷在其介紹下成功加入中國共產黨,並由此開啟了他為中國人民開闢新征程的革命人生。

青梅竹馬,難成眷屬

在彭德懷參軍之前,他也曾有一段凄涼的初戀——周瑞蓮。周瑞蓮是彭德懷的舅舅所收養的一個孤兒,瑞蓮聰明可愛、勤勞善良,與彭德懷是同歲。當時的彭德懷家中十分貧苦,舅舅在農忙時節經常帶瑞蓮一起來彭家幫忙。

彭德懷年少時十分寡言,被村裡人稱為「木頭腦殼」,但他每每見到表妹到來,卻十分欣喜,同表妹有說有笑,而且幹活勁頭十足。這樣的兩小無猜、青梅竹馬着實讓人羨慕,後來在父親和舅舅的撮合下,彭德懷和周瑞蓮的娃娃親也就正式確定了下來。

1921年新春,此時的彭德懷已經23歲,參軍之後的彭德懷也打算回家與瑞蓮喜結連理。然而,命運總是喜歡捉弄人,還未抵達家中的彭德懷就聽到噩耗,舅舅因被財主逼債而身亡,財主為索要錢財要將瑞蓮賣掉而進行抵債,但瑞蓮寧死不從,趁機逃跑,在眾人追趕之下,瑞蓮被逼至懸崖,無奈之下她縱深一躍跳至懸崖之下。

彭總平反後,浦安修過得如何,為何不以彭夫人自居寧願孤獨終老? - 天天要聞

圖3

當人們趕到之時,她已氣絕身亡。彭德懷聽到這個消息,痛心不已,氣得兩眼發直。令人羨慕的青梅竹馬,兒時的初戀就這樣離自己遠去,彭德懷在悲憤中暗暗發誓:這個萬惡不平的社會,總有一天要砸爛它。

初戀雖已離世,但對彭德懷的影響卻是深重的。1921年,他結識了一位青樓歌女月月紅,本名張素娥,因為堅持賣藝不賣身而慘遭他人毒打。此女與其已故的表妹在樣貌上頗為相似,彭德懷對其心生憐憫之情,便當即尋找朋友籌措了170塊大洋為其贖身,但青樓主人卻在他人蠱惑之下向彭德懷坐地起價,彭德懷一起之下便帶士兵砸了青樓,為月月紅進行了贖身。

在這之後,月月紅也曾表達過願意跟隨彭德懷,並且情願服侍其一輩子。但彭德懷卻不願意她為報答恩情而跟隨於他,於是就給素娥買了一張回家的船票。

結髮之妻,終成陌路

1922年,彭德懷因殺了做盡惡事的地主而被遭軍閥逮捕,萬幸的是在押送途中彭德懷趁機逃跑,並由此返回家鄉。彭德懷的突然歸來,令全家人十分欣喜。當時的彭德懷已經24歲,早已到了該成家的年紀。

彭總平反後,浦安修過得如何,為何不以彭夫人自居寧願孤獨終老? - 天天要聞

圖4

之後,在家人的催促和親戚的介紹之下,彭德懷認識了劉細妹。此女不僅聰明伶俐,而且勤勞能幹。後來在親戚的說媒之下,彭德懷於1922年農曆三月初七迎娶了他的細妹子。

彭德懷與細妹子都是窮苦人家出身,是一對在苦水中泡大的苦伢子。由於此時的劉細妹年僅12歲,剛好比彭德懷小一輪,所以彭德懷對這個小妹妹是十分關心和愛護。

晚年的劉坤模也曾在《和彭德懷在一起的日子》的書中寫到:「婚後的他一直像老大哥那樣關懷我,照顧我,我在他身邊感到十分溫暖。」

成親之後的二人並沒有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夫妻,彭德懷成了她的「大哥哥」。某天晚上,彭德懷好奇地問起細妹子的大名是什麼,細妹子不解地搖頭說:『我就叫細妹子呀!』彭德懷聽後笑着說道:

「那只是你的小名,就像我一樣,我的小名叫鍾伢子,而我的大名叫彭德懷!」彭德懷笑着說「那我就給你取個大名吧!」。

於是,彭德懷細細思索了一番,便說:

彭總平反後,浦安修過得如何,為何不以彭夫人自居寧願孤獨終老? - 天天要聞

圖5

「男者為乾,女者為坤,日後你要立志做女中的模範,要不你就叫劉坤模吧」

細妹子聽後欣然答應。之後,彭德懷還教起了劉坤模讀書識字,為了給坤模買到識字課本,彭德懷曾一口氣徒步走到距家20里的石灘街,買了一本小學習字課本,並在封面上認真地書寫上了劉坤模三個大字,然後翻開課本認真地教她識字。

之後一段時間,彭德懷還給她的細妹子講了許多好聽的故事,花木蘭、秋瑾等,還告訴她廣州那邊的女子都不用再裹腳了,她們什麼事情都能幹,這讓長期處於小山村的劉坤模眼界大開,懂得了許多的道理,並且也放開了她的雙腳。

1922年6月,也就是他們成婚的3個多月後,彭德懷便離開了家去往了長沙,他打算去報考湖南陸軍講武堂在其離家之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坤模。

由於當時的村裡並沒有學校,為了讓坤模能夠繼續學習,彭德懷特意拜託姨父收下坤模做其學生。彭德懷臨行前一再叮囑坤模,讓她的學習一定不要耽誤,平時的家務可以放在早上和晚上,白天則去姨夫那裡學習。

彭總平反後,浦安修過得如何,為何不以彭夫人自居寧願孤獨終老? - 天天要聞

圖6

同時,彭德懷還講述了自己取名「石穿」的緣由,並且希望坤模能夠發揚水滴石穿的精神,好好學習文化知識。

1924年,隨着祖母和父親的先後離世,家中不再需要劉坤模進行侍奉,所以彭德懷就帶坤模來到了湘潭縣城,第一次從偏僻的小山村來到縣城的坤模心裏非常興奮。他們在一間租來的小房子里第一次共度了春節。

不久後,伴隨着彭德懷所在部隊的調防,劉坤模來到了湘潭女子職業學校,在學校里的生活每天都很充實,她上午學習文化知識,下午學習縫紉等專業技術。

不到半年時間,她不僅取得了優異成績,而且還學會了縫紉、繡花、刺字等手藝。之後,劉坤模便在彭德懷在部隊駐防時與其團聚,而部隊開拔時,便回到烏石。

就這樣,她先後跟隨彭德懷去過很多地方,比如:靖港、宜昌、岳陽、湘潭、華容等地。而每到一個地方,彭德懷都會找機會送坤模去當地學校讀書。新中國成立之後,劉坤模回憶起此事,仍然深情地說:

「彭德懷為了我的學習上進,操碎了心。」

1928年1月,30歲的彭德懷擔任了湘軍團長。後來,經段德昌的介紹,彭德懷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擔任該團的中共黨委書記。6月,彭德懷率全團移駐平江。由於此時的革命形勢較為複雜,彭德懷所在團也正在醞釀起義。

為避免不測,在部隊移駐平江之前,彭德懷將劉坤模送回了湘潭老家。而這次的分別也成為二人的生離死別,再見已是十年之後。

1928年7月22日,彭德懷率其麾下的士兵舉行平江起義,並由此組建了工農紅軍第五軍,7月30日,紅五軍撤出平江,彭德懷從此開始了南北征戰的歲月。

彭總平反後,浦安修過得如何,為何不以彭夫人自居寧願孤獨終老? - 天天要聞

圖7

在此期間,他和自己的兩個弟弟還有妻子劉坤模都失去了音信。但是彭德懷一直沒有忘記劉坤模,1930年7月,彭德懷曾在指揮紅五軍進攻長沙之前給劉坤模寫過一封信,大意是,等我們勝利了,待到和你見面之時,一定要揚眉吐氣的同你說個夠。

而從此以後,彭德懷和劉坤模也就徹底失去了聯繫。在將近10年的征戰過程中,彭德懷始終沒有再戀愛,而在這期間看上彭德懷的女青年也很多,但彭德懷心中卻始終惦記着劉坤模。而這10年,對於劉坤模來說則是在漂泊不定、顛沛流離。平江起義後,她作為「共產黨人」彭德懷的妻子,自然被四處追捕,因此她也被迫離家漂泊。

她曾四處尋找起義隊伍,但始終沒有獲得成功。為了生存,她只能到處流浪尋找安身立命之地,為此她還曾遠赴上海投友謀生,但始終沒有找到棲身之地。在逃難過程中,劉坤模在從上海至武昌的船上認識了陳鑄的母親。

後來,因無法在家鄉立足,劉坤模又隻身一人到了武漢,此時的她身無分文,走投無路之時她曾想過投江而死,後來被陶家的朋友徐某相救。後來,不知是為了生存下來,還是為了感激徐某的救命之恩,她便與徐某共同組建了新家庭,後來他們共同養育着一個孩子。

彭總平反後,浦安修過得如何,為何不以彭夫人自居寧願孤獨終老? - 天天要聞

圖8

抗日戰爭爆發後,八路軍奔赴抗戰前線,並於1937年9月進行了著名的平型關戰役平型關大捷的消息在全國廣為流傳,時任八路軍副總司令的彭德懷也登陸各大報紙的頭條,遠在湖北武漢的劉坤模也得知了此消息,它使得劉坤模安耐不住自己內心的喜悅,隨即提筆給彭德懷寫了一封信,但由於不知道他的準確地址,就只在上面寫了「山西平型關,彭德懷收」。

而幸運的是這封信真的被彭老總收到了,他馬上回復了坤模的來信,並在信中提到讓她找到西安八路軍辦事處的林伯渠,並且通過林老到延安來。隨後,劉坤模同家人交代過之後,便隨同彭德懷的弟弟彭金華一道奔赴至了延安。

11月底,劉坤模來到延安,但直至12月,彭德懷從前線回到延安,劉坤模才見到與其分別將近10年的丈夫當時的劉坤模泣不成聲,並向彭德懷訴說了離別日子裏的酸辛苦楚,希望能得到他的諒解。

但是由於劉坤模已經有了家室,並且還有一個剛滿一周歲的孩子,彭德懷建議劉坤模還是回到自己的家庭,回到孩子的身邊,並且勉勵劉坤模要好好學習,追求進步。彭德懷的第一段婚姻就這樣在時間流轉中默默消逝了。

彭總平反後,浦安修過得如何,為何不以彭夫人自居寧願孤獨終老? - 天天要聞

圖9

雖然彭德懷與劉坤模的婚姻至此結束了,但是彭德懷對劉坤模仍然十分關心。在他的影響下,劉坤模也積极參加了革命事業,並於1939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後來與任楚軒結婚成立了新的家庭,再婚之後的劉坤模養育着2子2女。

新中國成立後,劉坤模曾擔任過哈爾濱市政協委員。廬山會議之後,因為與彭德懷的關係,劉坤模也受到了衝擊,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得到了平反。1980年,彭德懷的侄女彭鋼曾在哈爾濱拜訪過劉坤模老人,劉坤模表達了自己對彭德懷的深切懷念,並感嘆與彭德懷在一起的那段時光。

在她眼中,彭德懷不僅是她曾經的丈夫,更是她的老師和親人。多年之後,劉坤模還專門寫了一本書紀念他們二人在一起的日子,並且前往彭德懷的墓前進行探望。

延安相遇,喜結連理

結束了與劉坤模的感情糾葛,年近40歲的彭老總仍然是孤身一人,彭德懷的感情生活成為了許多人一直關心的問題。後來在彭德懷的老部下陳賡的介紹下,利用「計謀」使得彭老總「就範」,並成全了他和浦安修的婚姻。

彭總平反後,浦安修過得如何,為何不以彭夫人自居寧願孤獨終老? - 天天要聞

圖10

浦安修生於1918年,祖籍江蘇嘉定,比彭德懷年輕20歲。浦安修出身名門,原是北平師範大學的學生,她17歲時就來到延安,隔年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9年春節前夕,浦安修與彭德懷在延安一所普通的窯洞中成婚,婚禮樸實無華,但卻十分熱鬧。兩人之間雖然沒有深厚的感情基礎,但是在他們結婚之後,夫妻間的生活和愛情也一直十分和諧與幸福。

1939年,彭德懷從延安來到太行山革命根據地,浦安修也跟其一同來到這裡,此時的彭德懷依舊擔任八路軍副總司令,負責指揮華北的八路軍與侵華日軍作戰,此時的浦安修在中共北方局工作,擔任婦女聯合會專職委員。

全國解放以後,彭德懷擔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書記、西北軍政委員會主席,此時的浦安修離開了部隊,擔任一家國營企業的黨委副書記。常年的征戰奔波,此刻的他們終於有了一個和平安寧的家。

但是,隨着朝鮮戰爭的爆發,彭德懷受命於危難之際,被任命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率領中國人民志願軍前往朝鮮,負責同侵略朝鮮帝國主義聯軍進行作戰。

1952年,為了慰問朝鮮前線英勇作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國家曾組織中國人民赴朝鮮慰問團,組織上決定讓彭老總的妻子浦安修也一同前往。

彭總平反後,浦安修過得如何,為何不以彭夫人自居寧願孤獨終老? - 天天要聞

圖11

但是當其到達朝鮮見到自己的丈夫時,彭德懷卻冷冰冰地對她說:

「你來這兒幹什麼?

冰冷的話語使得浦安修傷心地掉下了眼淚,但她能夠理解丈夫那無私寬大的胸懷。浦安修晚年回憶起他們的生活時,也曾說,「結婚多年,雖然我們夫妻之間聚少離多。但是,我深深地愛着他。」

抗美援朝勝利後,彭德懷率領中國人民志願軍班師回國。不久,他便擔任了國務院副總理,中央軍委副主席兼國防部長等軍政要職。

然而,這樣一位戎馬生涯的開國元帥,卻仍然心繫廣大人民群眾,當其發現經濟建設出現的問題,農村颳起了嚴重的「共產風」時,便大膽無畏的為人民直言。

1957年7月,彭德懷在廬山會議上,提出了自己的不同意見,結果被錯誤批判。廬山會議結束後,彭德懷夫婦回到北京,對彭德懷的批判繼續升溫,隨後他也被免去了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等職。

彭總平反後,浦安修過得如何,為何不以彭夫人自居寧願孤獨終老? - 天天要聞

圖12

政治風雨里的動蕩,也對他們之間的夫妻情感產生了重要影響,夫妻的周末團聚越來越少,戰火年代的溫馨場面也逐漸演變成了「鬥爭」時代的冷漠。

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黨內批判彭德懷「右傾機會主義」錯誤路線的鬥爭仍在繼續,浦安修在此期間回家的日子也逐漸減少,但她始終堅信丈夫沒有做過對不起黨的事情,北師大黨委不止一次地找過浦安修談話,讓她徹底與彭德懷劃清界限,揭露彭德懷的錯誤路線。

然而,浦安修始終未曾多說過一句話。在考慮許久之後,浦安修最終還是決定提交離婚報告,然而卻沒有哪一級黨組織批准他們的報告。後來,浦安修再次見到了彭德懷,彭德懷並沒有因為她的決定而心生怨憤,只是說他能夠理解她的壓力並同意離婚。

隨後便拿出了一個被分成兩半的梨,分梨意味着「分離」,他們二人都明白其中的含義,彭德懷告訴浦安修,如果願意相信他就不要吃梨,但浦安修猶豫再三還是將梨吃下,她告訴彭德懷,自己對不起他,但是實再無法忍受現狀了。

1974年11月29日,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彭德懷,因患癌症而痛苦的含冤離世,享年76歲。時隔4年之後,1978年12月,中共中央決定為彭德懷同志平冤昭雪,浦安修以彭德懷妻子的身份出席了追悼會。

彭總平反後,浦安修過得如何,為何不以彭夫人自居寧願孤獨終老? - 天天要聞

圖13

中央為彭德懷平反以後,浦安修心中一直十分內疚,她覺得在彭德懷最需要她的時候,她卻無情地選擇了離開,她辜負了丈夫的深情厚誼,即使後來彭老總家人和其戰友都選擇了理解和原諒她,但那份深深的愧疚卻一直深埋在她的心底。

後來,她拒絕了組織給她元帥妻子的特殊待遇,她用自己的餘生來整理彭老總在含冤時期交代的材料,每天在一盞檯燈之下細心整理着彭總留下來的文稿,每每讀到深情之處她都會淚水漣漣,歷時多年,她終於整理出了《彭德懷自述》和《彭德懷傳》兩部手稿。

雖然眼睛都接近熬壞,但是她卻說,『即使我成了雙眼瞎,也要把彭總留下來的東西整理完,這是我一生最大的心愿。』晚年的浦安修患上了癌症,即使病魔纏身,她依然堅持整理書稿。

1991年5月,浦安修因病逝世,享年73歲。

情路雖坎坷,初心從未變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戎馬一生的彭大將軍,卻始終不能享受婚姻里的持久幸福與甜蜜。

彭總平反後,浦安修過得如何,為何不以彭夫人自居寧願孤獨終老? - 天天要聞

圖14

青梅竹馬的兩情相悅,卻終於被亂世的強橫欺壓;結髮之妻的相知相愛,卻終消逝於兵荒馬亂之中;戰爭年代的愛情故事,卻始終無法抵擋住碎語的摧殘。

縱觀彭老總的一生,他始終堅守着為民請命,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他自己雖然未曾獲得圓滿的婚姻幸福,但卻為了維護更廣大人民的幸福生活而持續奮鬥。這就是老一輩革命家的胸懷,這也是老一輩革命家永遠不變的初心。謹以此文向一心為民的彭元帥致敬!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中央工作會議速記資料、1935年的結婚證……這些珍貴檔案亮相 - 天天要聞

中央工作會議速記資料、1935年的結婚證……這些珍貴檔案亮相

國有史、地有志、家有檔,一份檔案就是一份歷史記憶。今年6月9日是第17個「國際檔案日」,6月5日下午,「築夢現代化 奮鬥蘭台人」2024年嘉定區「國際檔案日」暨檔案地方志文化宣傳月主題活動在嘉定區檔案館新館舉行,吸引20多位市民走進檔案館,開啟一場奇妙的檔案文化體驗之旅。「活」檔案,講「活」歷史「周總理主持日常...
一夜之間,歐洲大變天 - 天天要聞

一夜之間,歐洲大變天

比利時首相辭職,法國總統馬克龍解散議會,德國總理肖爾茨更是創下記錄的慘敗,如今整個歐洲都在右轉。 今年是大選之年,全球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都會在今年投下關鍵一票,這也必將決定未來數年的世....
中山公園促成近代北京皇宮禁苑相繼開放,專家回顧背後百餘年故事 - 天天要聞

中山公園促成近代北京皇宮禁苑相繼開放,專家回顧背後百餘年故事

今年是北京中山公園對公眾開放110周年,6月10日,中山公園在來今雨軒舉辦深度人文對話活動「到公園去——從1914年到2024年」。國內著名文化學者、園林專家、京味作家和公園管理者就北京公園早期的功能與地位、北京公園的未來發展等話題進行交流研討。來今雨軒講堂於當天正式揭牌。 由皇家壇廟轉向市民公園 中山公園開放有...
中國最早的粽子與端午節的淵源 - 天天要聞

中國最早的粽子與端午節的淵源

端午節,這個流傳千年的傳統節日,承載着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深厚的民族情感。而粽子,作為端午節最具特色的食物,不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承載着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一、粽子的起源據考證,粽子最早出現在春秋之前,那時它並非專為端午節而制,而是用於祭祀祖先和神靈。這一習俗,體現了古人對天地自然的敬畏與對祖先的懷念...